2022 (85)
2023 (104)
2024 (90)
1
對當下美中關稅戰,華人自媒體中有一個普遍的說法,中美貿易在脫鉤。這是對中美關稅戰的誤讀。
中國每年對美貿易是4,500 億美元。如此巨大的貿易量,如果中斷,中國會出現工廠倒閉/失業率飆升/經濟蕭條;而美國的工廠會因零件短缺而停工/關門/商店的貨架上空空如也/物價飛漲/股市暴跌/經濟衰退。
這是雙方都無法承受的。雙方過分的意氣用事,讓關稅戰變得越來越像是目的,而不是調整雙方貿易方式的手段。關稅互懟後,美中變得很難找到收拾僵局的方法。川普/習近平似乎都覺得主動給對方打電話是服軟/沒麵子的表現,這讓美中雙方難以啟動化解危機的貿易/關稅談判。
2
眼下這個看似無解的難題,類似2022年夏天的情形。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中國政府切斷與美方麵的溝通,並在台海附近展開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讓世界為可能引發的美中衝突捏著一把汗。當時,結合當年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給時任蘇聯總書記赫魯曉夫的一封信,寫了一篇帖子,"小人物的恐懼與自尊"。
小人物的恐懼與自尊(附錄)
1)
在丈夫JFK遇刺身亡後,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在白宮的最後一夜,給親朋好友寫信道別,其中一封寫給當時的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
肯尼迪總統曾與赫魯曉夫聯手,化解了幾乎引爆核戰爭的古巴導彈危機。在那個過程中,除了麵對/克服彼此之間的不信任外,肯尼迪與赫魯曉夫都還必須遏製自己身邊軍事將領的開戰衝動。傑奎琳·肯尼迪在信中這樣寫道:
"你們是對立者,但不讓世界灰飛煙散的決心讓你們成為同路人。你們彼此尊重對方,這讓你們可以打交道。....
"讓我的丈夫深感憂慮的危險,不是戰爭由大人物啟動,而是由小人物引發。大人物知道自我控製與自我節製,而小人物有時會因恐懼與自尊而盲動。希望日後大人物能夠繼續迫使小人物們,在他們開戰之前,坐下來談判..."
2)
當前台海炮聲隆隆之時, 中國政府切斷了中美兩國之間的溝通管道,廢除了當前最需要的管控危機機製,放任世界摸著石頭過河。
傑奎琳·肯尼迪信中提到"大小人物的區別",不應該隻局限在權位高低,還應包括人們"控製恐懼的能力,管理自尊的方式"。
3
通過持續抬高關稅,川普毫無保留地展示了對中國"無節製占美國便宜"的憤怒; 而通過持續回懟關稅,習近平也清楚地表明了自己不會讓步的決心。這些目的達到後,他們需要在"控製恐懼"的同時想辦法解決危機,而不是在"維護自尊"的姿態中放任危機。
就如傑奎琳·肯尼迪在信中所提醒的那樣,在這個充滿紛爭的世界中,最大的危險是小人物被恐懼/自尊所劫持,讓世界蒙難; 最大的慶幸是大人物挺身而出,擔當責任,救世人於水火。
附錄
小人物的恐懼與自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208/6363.html
川普第一任期開始,川普就開始用關稅威脅中國,第二任期依然如故。拜登沒有降低川普加上去的關稅,但也沒有加征新關稅(如果沒有記錯), 拜登的確開始了對中國“高科技禁運政策"。
加征關稅似乎是川普解決問題/迫使對方就範的唯一法寶,即,關稅是川普達到某個目的的方法,需要對方回應才能達到目的;而拜登的方法不需要中方的回應就能達到目的,如對中國圍堵的策略,中國同意不同意都沒有區別。
川普的被動是需要中國接招,結果被卡住了;拜登的方式是不需要中國直接接招,隻按自己的計劃行事,中國最初抗拒無效後,隻能被迫接招, 在舊金山拜習會上,重啟美中軍方的直線聯係機製,讓拜登"激烈競爭/保持溝通"中國戰略的全麵落實。
2
使用不回應(除了對等加關稅)的強硬方法回應川普,並堅信自己能贏,除了為自己在談判桌上爭取定調權外,習近平的另一個目的,似乎通過自己的強硬,一勞永逸/Once for all 地告訴川普(美國), "以後別再拿關稅說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