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慢條斯理地吹著,夜色中生靈百無聊賴。遠處荒蕪的教堂庭院中,高聳的廢棄塔樓上,斑駁陸離的古鍾在微風中緩緩地蘇醒過來。渾然不覺之間,一個墨西哥年輕女孩哭鬧聲,連綿不絕地傳入人們的耳鼓....
(The wind is blowing, creatures of the night are bored. Over there in the ruined churchyard and the ruined church steeple, the cracked bell is being activated by the night breeze(ers?). Suddenly I hear plenty of cry of a young Mexican girl...)
這是美國西部片"好的/壞的/醜陋的/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的電影主題曲。視頻中音樂響起前一位表演者加上去的這段說辭,為音樂賦予一個清晰的畫麵:在一片遙遠的土地上,一個時間停滯的隔絕空間裏,就如前那篇"美國鍾擺這次還能擺回來麽"所強調的"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相應的悠悠歲月", 一個新的人類文明破土而出。隨後的歲月裏,這一獨特的人類文明入鍾擺一般,在"好的/壞的/醜陋的"三者間交替變換, 踉蹌前行, 最終,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附錄1), 演變成一個代表並引領人類文明的共和國。
1
美國最初的13個州曾都是英國的殖民地。整體上有共同的文明/文化背景,讓它們暫時擱置"黑奴製"這一"文明/文化衝突"而聯合在一起,並最終發展成一個"平民自我管理/無需王公貴族"的(50個州)共和國。
從文明是將某種人群維係在一起的基礎紐帶這一角度說,相比美國社會,歐洲文明的發展則複雜得多,就如Penguin出版社在介紹Tim Blanning "追逐榮耀/The Pursuit of Glory(Europe 1648 - 1815)一本書時寫道(附錄2):
"這是一個精英們追逐榮耀的世界,他們自己的榮耀,他們家族的榮耀,他們國家的榮耀。... 那個難以置信年代的的關鍵詞是"擴張", ... 然而,本書闡述了的諸多的自我矛盾中的一個,(人們促使)眾多事情的變化,是為了讓很多東西保持不變。當1815年拿破侖時代分奔離析的塵埃落地時,相當多的古老傳統價值/古老的社會團體依然健在。... 促成那個非凡時代巨變的力量,(也)為我們今天所知的歐洲搭建了舞台。" 這段話簡化後是, "歐洲人(似乎喜歡)用變革的手段,來達到保持不變的目的。這一思維模式,為今日的歐洲定下了基調"。
就這樣,當美國在嫋嫋的尤克萊利琴聲中牙牙學語地創立"自我管理"的獨特文明時,歐洲的皇室文明已經瓜熟蒂落, 割據一方。在時代的變革中,歐洲各國堅固地維持著各自獨特且引以為傲的文明。而這一頑固和自豪,日後成為歐洲整體化的障礙。
2
美國"自我管理"的文明中日趨成熟/逐漸壯大的時候,歐洲卻被傳統的"堅持獨特"的思維所羈絆,延續著"和平時一片散沙,衝突時兵刃相見"的特征,最終引發了人類曆史上最慘絕人寰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
麵對戰後前蘇聯的威脅,以及出於對德國(兩次大戰的挑起國)的極不信任,在”你們的安全美國保證"的原則下,美國以"北約領袖"的身份在二戰後常住歐洲,並通過"馬歇爾計劃",讓歐洲(西歐)在二戰後維持持久的和平中,經濟得以迅速恢複和發展。
然而,在美國的"保護"下,歐洲爭取"獨立"的努力效果極其有限,導致"歐盟"成立三十年來,不僅無法(或很難)對歐洲的事物擁有決定權/或唯一的決定權,以至於無法成為"當年戴高樂/今日馬克龍"極力倡導的"獨立於美國/代表歐洲的另一極世界力量"。其中的原因,除了"美國的駐紮讓我們自主的空間有限"這一真假各半的理由,以及"美國保護下高福利社會自身的不思進取"外,"歐洲是一盤散沙"的傳統,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法國為例)法國的事情,怎們能讓住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幫非法國人指手畫腳?" 法國人的這個針對歐盟權威的質疑,美國早在在費城立憲時就做了解答。這就讓美國有了一個強大的"聯邦政府",而歐盟政府則依然難以贏得人們的嚴肅對待。由此應征了前麵那句話:"歐洲人(似乎喜歡)用變革的手段,來達到保持不變的目的 --- 用組建歐盟的方式,歐洲各國達到保持各自獨立性的目的"。
然而,盡管帶有不可避免管的磕磕碰碰,美歐聯盟依然是人類曆史上最成功的聯盟。它不僅為二戰後的大西洋兩岸帶來持久的和平/高速經濟發展/社會文明的巨大進步,也讓美國成為二戰後世界文明的倡導者和守望者。
3
鍾擺擺到2025年時,美國決定辭去人類文明守護者的重任,並決意屈服於二戰後的首次歐洲國家入侵者(俄國),讓歐洲/世界一時間手足無措。
2023年4月馬克隆重提"歐洲自主戰略"後,我寫了篇"曇花一現的馬克龍戰略自主"的帖子(附錄3),嘲笑馬克龍心比天高。然而,當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在慕尼黑會議上嘲諷歐洲/並親自與德國極右勢力(選項黨)聯係後,當美國總統川普決定用出賣烏克蘭/歐洲盟友,以向俄國投降換取和平後,馬克隆當時的提議則成為當代人類文明延續的唯一希望。歐洲, 當美國急流勇退後,能否克服自身傳統的羈絆,成為當代文明的守望者?
Please!
附錄1. 莎士比亞14行詩,#18
https://nosweatshakespeare.com/sonnets/18/
附錄2. Penguin出版社對"追逐榮耀/The Pursuit of Glory(Europe 1648 - 1815)"一書的介紹(部分原文)
"This was a world in which the elite were obsessed with the pursuit of glory: their own, that of their families and that of their countries. ... the key word for this incredible ear is "expansion". .... And yet one of the numerous paradoxes this book grapples with is that so many things had changed so that so much could stay the same. When the dust settled around the ruins of The Napoleonic empire in 1815, a remarkable number of old values and institutions were still standing. ... the driving force that drove change in this extraordinary period and set the stage for the Europe we know today".
附錄3. 曇花一現的馬克龍"戰略自主"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304/9159.html
川普終止大選→ 各州陷入混亂 → 藍州分期抗爭 → 中俄從中煽風點火 → 分裂變得不可避免。
不出之前所料,"美國的烏克蘭和平方案的反對意見,不會是來自中俄,而是來自烏克蘭和歐洲"。
2
2月21日路透社報道,在G20 會議上(在開G20 麽), 中國支持美俄和平方案,歐洲支持澤蓮斯基。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china-backs-recent-consensus-reached-by-us-russia-ukraine-war-minister-says-2025-02-20/
你說的對,歐洲重整有待時日。
然而,經過3年鏖戰,俄國也元氣大傷,岌岌可危, 重整舊山河也需時間。
今後5年對歐洲非常關鍵,要麽繼續渾渾噩噩/坐以待斃,要麽團結一心/奮起自救,在守望自己命運的同時,成為人類文明的守望者。
愚蠢的人沒有智慧, 妥協談判才是最終解決爭端的手段
我曾經去過諾曼底的美國陣亡將士墓園,當時感慨萬千。墓園裏的將士們的在天之靈現在會怎樣看川普和川粉這一眾小醜?!
本人不買特斯拉,不上推特即X,四年內不去美國,全力支持加拿大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