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海歸浪子回頭

(2022-08-20 05:51:28) 下一個

《人民日報》1956年5月9日有這樣一篇報導

 【新華社廣州08日電】廣東省教育廳派人前往深圳迎接最近從美國回歸祖國懷抱的鮑城誌等五個留美學生,抵達廣州當晚教育廳副廳長饒璜湘設宴招待他們。鮑城誌等四日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他說,他們回到祖國以後,時刻都感到幸福。
雖然美國聯邦調查局、移民和歸化局這類美國政府機關經常派人找他們的麻煩,企圖阻礙他們回國,但是他們在堅決返回祖國的正當要求下,終於突破了各種困難返回祖國懷抱。和鮑城誌一道回國的有:高有煥、裴錫恒、廖山濤、斯重遙。

到了1956年,回國的老海歸人數劇減,想回國的,該回國的,能回國的都已經回去了,連錢學森也回去了。這五位留美學生拖到1956年才回國,各自都有自己的原因。今天就看看裴錫恒為什麽1956年才回國。

裴錫恒,1908年出生於江蘇淮安,中學畢業保送中央大學上海商學院,出國前在上海中孚銀行就職,負責外匯賬目。1934年赴美就讀於俄亥俄大學商學院,專攻“銀行與貨幣”,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又到紐約大學,1938年獲工商管理博士。

1936年,中國銀行董事會派代表團到紐約,籌備開設中國銀行紐約分行,裴錫恒申請工作,被雇用為首批雇員。1945年抗戰勝利,銀行業務大增,裴錫恒被提升為會計主任。

1949年,解放軍打過長江,國民黨在大陸的政府垮台。中國銀行上海總行眼看大勢已去,跟隨國民黨遷往台灣。國外機構紛紛倒閉,剩下的僅有紐約和古巴兩個分行。

紐約分行業務萎縮,風雨飄搖,1950年宣布人事調動,派往台灣十二名人員,其中有裴錫恒。他表示絕不去台灣,因為親人都在中國大陸。銀行解除了他的工作合同,他成了失業人員。此時裴錫恒離開中國已有十六年之久,什麽時候都可以回國。可是他並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申請了綠卡,領取政府的失業救濟金,同時炒股,一年可賺取幾千美元。

韓戰開始後,他怕戰爭會影響股市,就把所有股票都賣了。拿了一年的失業救濟金後,便靠自己的積蓄過日子。據他自己的回憶,“一旦失業,收入毫無,不僅我本人生活費用沒有著落,而且每年還須匯款到國內支持子女讀書,國內兄弟親戚要我接濟的也不少,因此我不得不大力節省一切費用。”他不下館子了,不看戲了,省吃儉用,每天到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看書,看報。還能看到《人民日報》,從報上了解到國內情況,動了回國的心思。

在美國22年,最後5年遊手好閑,48歲的裴錫恒最後下決心回國。不知他是怎麽想的,他並沒有把銀行存款都取出來。他回國後,同事來信告訴他,他在美國的存款被凍結了。

1956年5月回國後,見到了22年未見的妻子和孩子。他在回憶錄中調子很高,“啊,祖國!您是生育我的母親,我離開您已二十二年,作為一個異國遊子,我是多麽思念您!經過各種曲折,今天終於回到您的懷抱。”

這位老海歸,怎麽看都不屬於“積極響應”“衝破阻擾”的一群,也缺少那麽一點“愛國”味兒。至於“毅然放棄”,他倒是給自己戴上了這個冠冕,“回憶我的生活曆程,始終認為五十年代中期,毅然決然拋棄僑居美國的優越生活條件,走上回歸偉大袓國這條路是正確的,是走對了。”

搞不懂他22年不回國,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搞不懂他這個博士怎麽就會5年找不到工作,估計是高不成,低不就。說他是因為失業才決定回國,他還不高興。一回國,教育局把他當留學生招待,僑委又把他當歸僑招待,兩頭吃香喝辣,讓他深感浪子回頭金不換。

22年不是老海歸不歸的記錄,在海外時間最長的應該是程茂蘭,告別妻子女兒留法,一走就是32年,最後因半身不遂於1957年回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遊水皖魚 回複 悄悄話 我對裴錫恒1934年赴美就讀於俄亥俄大學商學院,獲碩士。畢業後又到紐約大學,1938年獲工商管理博士存疑,跨校讀,這麽快得搏士,難道NYU那時這麽容易?
LoveBBJr 回複 悄悄話 文革中待遇如何?
ahniu 回複 悄悄話 可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