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回國的老海歸中學習農業的人不少,大約40多人,包括農業經濟和農業機械化,還有果樹和煙草栽培等專業。這也符合當時的國情,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落後,學習國外先進農業技術,有的放矢。蔡克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老海歸,一輩子在田間跟蔬菜泥土打交道,為中國的蔬菜種植作出了重大貢獻,生活坎坷跌宕,默默無聞,隻有少數人熟悉他的名字。
蔡克華,1908年出生在江蘇武進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6歲起開始為家裏放牛,一直到12歲也沒上學。看到別的孩子都讀書識字,向父母訴說上學的願望。盡管家境貧寒,父母仍勒緊褲帶,送他進了私塾。然而,因家庭經濟的拮據,多次輟學。他勤工儉學,晚睡早起,憑著自己的刻苦和努力最終讀完小學。後來上了免費的中學,最後上了師範,當了老師。幾年後考上了江蘇省立教育學院農事教育專修科,開始了他的農業生涯。抗戰爆發後,蔡克華幾經輾轉來到雲南,在玉溪農校任教。1940年他32歲,被選送到雲南大學農學院任教。
1949年11月,蔡克華已經41歲了,獲得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深造的機會,學習機械化蔬菜栽培技術。當時雖然新中國已經宣布成立,但雲南還在國民黨的控製下,所以他得以出國。
1953年學成回國,回到雲南大學任教。他在課堂裏時間少,在實驗農場時間多。他一生工作調動多次,不管在哪兒,他都要建立自己的一片農田,每天至少在地裏勞動一個小時。文革後,實驗基地荒廢了,他親自動手,開發荒地,每天下地四個小時,保持農民本色。他經常騎著自行車深入到菜區作調查研究,堅持十餘年,與菜農交朋友,收集各種資料。農民都認識他,說他姓蔬菜的“菜”。
不幸,1957年反右運動中,蔡克華被打成了右派,而且是大右派,雲南日報點名批判。一個農民出身的放牛娃能說出什麽反黨言論,匪夷所思,頂多是讚美美國農業機械化。也許學校有右派名額,欺負他人老實,拿他充數。他這個右派帽子一直帶到文革,又變成了“美國特務”,雪上加霜共20年。
1978年,蔡克華70歲才徹底得到平反。利用他收集的資料,他提出在雲南元謀一帶建立“天然溫室”,為農民開辦蔬菜科學種植培訓班,發展冬春早熟蔬菜生產。元謀後來成了中國蔬菜生產基地,大大解決了菜籃子問題。
蔡克華命運多舛,家庭生活也經曆了許多磨難。1930年,他在家鄉結婚,生了一個女兒。後來妻子患病去世,隻有女兒與他相依為命。1942年,經人介紹,與李惠卿女士成婚。一個勤奮博學,一個知書達禮,夫妻感情篤深,生了四個孩子,家庭和睦融洽,當時在雲南大學傳為佳話。
1957年,李惠卿突然患腦溢血,癱瘓臥床。禍不單行,蔡克華又被戴上右派帽子,工資被砍掉一半。李惠卿搞不懂,自己的丈夫從不過問政治,怎麽突然間就成了右派。1965年,飽受生活磨難的李惠卿第二次腦溢血,撒手西去,將幾個孩子留給了蔡克華。緊接著就是文革,孩子們失學的失學,插隊的插隊,蔡克華一個人支撐著這個破碎的家庭。
蔡克華在生活上十分節儉,過著苦行僧的生活,頂著政治壓力,養家糊口。從八十年代開始,他才開始存錢,這些錢包括退休金、稿費、獎金等。他的節儉幾乎成了“吝嗇”,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孩子們結婚都不舍得掏錢。從美國帶回來的一把小刀,刀把斷掉了也舍不得丟棄。就是這樣一分一厘地積累,到1998年,加上所有利息,才剛9萬元。
1998年8月19日他90歲生日這天,他向全家人宣布了他的決定,將一生積蓄捐給學校,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區區9萬塊錢,在一些人眼裏算什麽,但深深感動了孩子們。他們說,錢是您老人家的,您想怎麽用就怎麽用,隻要您高興、快樂就行。
蔡克華2002年去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