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的第一篇博文,寫的是博物館。沒想到今年成了我的博物館年,兩次出行歐洲,參觀了眾多博物館。其中走訪法國梵高之城阿爾勒、重返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觀梵高柏樹展,是非常難忘的經曆。我對繪畫沒有深度研究,對梵高也僅限於幾幅名作的觀賞,但我不是附庸風雅追趕時髦。我喜歡博物館,拓寬視野學習知識;我願意去了解名畫的作者和畫作背後的故事,從而增進藝術修養、提高欣賞能力。
美國著名博物館你去過多少?(一)
美國著名博物館你去過多少?(二)
十年才完成打卡:世界四大博物館
阿爾勒Arles 是法國南部一個非常寧靜古老的小城,仍然保持著十九世紀的原始風貌和許多殘存的古羅馬遺跡。阿爾勒的麥田,星空,葡萄樹,陽光,彩色的房子,是法國眾多絕美小鎮旅途中不可錯過的亮麗風景。梵高曾在法國南部生活過兩年的時間。1888年2月,他來到阿爾勒小鎮,對當地高聳黝黑的樹木產生深刻印象。1889年5月,他住進阿爾勒郊外聖雷米的精神病院,著手將所見的景物繪製於畫布之上。如火焰一般燃燒的樹木,不僅點燃藝術家的想象力,也成為梵高藝術表現力的代名詞。在阿爾勒旅居的十五個月中,這個不被世人理解的畫家繪製了200多張作品,這是他一生中最多產的時期。
不少人是跟著梵高的蹤跡尋訪阿爾勒的,我服從同行人的大多數,沒有堅持走全程。剛讀了網友心中之城有關阿爾勒之行的遊記,和心城同感!走在小鎮街頭,看到曾出現在梵高畫筆下的景物,當時心情是傷感壓抑的。同日我們還去了離阿爾勒不遠的萊博曆史小城 Les Baux-de-Provence,山頂上有一座10世紀城堡,很大一片遺址。山腳下的光之采石場(Carrières de Lumières) 是一個沉浸式多媒體聲光體驗藝術中心,正在展出《From Vermeer to Van Gogh, the Dutch Masters》和《Tintin, the immersive adventure》。(阿爾勒和萊博遊記將開另篇)
感謝網友la-vie,你的攻略和遊記給了我們很多信息很多幫助!
為紀念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誕辰170周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於2023年5月22日-8月27日,舉辦《梵高的柏樹》(Van Gogh’s Cypresses)特展,這是全球第一個以梵高作品中的柏樹為主題的展覽。匯聚了來自全球多家博物館和私人珍藏的44件梵高柏樹題材的油畫、水彩、素描及書信作品。展覽以嶄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梵高的作品,通過技術性研究分析畫作中的細節,揭開梵高名作背後的故事。
梵高僅僅經曆了37年短暫的一生,藝術創作時間不超過10年,給世人留下了超過800件油畫、1000多幅素描。這些作品,在梵高生前無人喝彩,1890年梵高去世之後,這些作品逐漸被人認識,其後名滿全球,各大博物館爭相收藏。
“《梵高的柏樹》,是首場展覽專注於藝術家對高聳樹木的獨特視覺——藝術史上最著名的樹木之一——為這個主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視角,幾乎與他強烈的原創表達力同義。一係列令人驚歎的作品將闡明梵高對該地區火焰般的常綠植物的迷戀程度,在法國南部的兩年裏,這些植物不斷激發、激發和激發了他的想象力:從他最初看到“高大而美麗的植物”阿爾勒的“黑暗”樹木,到聖雷米的精神病院充分發揮其令人回味的潛力。《麥田與柏樹》和《星夜》等標誌性畫作成為這一曆史性展覽的核心作品”。
梵高名作《星夜》(The Starry Night)和《麥田與柏樹》(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均創作於梵高在聖雷米療養院時期。其時梵高經曆過很多孤獨甚至割掉耳朵的痛苦,在療養院的經曆,也許是他人生中最不孤獨的短暫時期,也是他的藝術創作最繁榮的時期。梵高代表作《星夜》和《麥田裏的柏樹》,自1901年以來的首次同台展出。
這個梵高特展,並不是大規模的回顧展,而是通過梵高作品中一個主題提出,探索梵高如何將生活中所見的樹木轉變成具有巨大魅力的藝術符號。梵高的《柏樹》按時間順序排列在三個展廳中。相關繪畫和圖畫的主題分別追溯了藝術家對一個主題“柏樹”的漸進探索,這個主題在兩年內一直保持著吸引力,對他來說同樣令人著迷和挑戰。展覽匯集來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布魯克林博物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荷蘭庫勒-穆勒博物館等多家知名收藏機構的藏品。許多作品都是非常罕見、從不出借的真跡,都是梵高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珍貴畫作。這次展覽能把這些作品集中到一起,實在太難得了!
我有幸趕上了這場藝術盛宴。而一些朋友沒能親臨其境欣賞《梵高的柏樹》,我拍攝了一些展品照片,存留在此供參考:
↑↑2023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梵高的柏樹”展覽
↑↑《聖雷米的麥田》
↑↑《罌粟花田》
↑↑《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收藏。
↑↑《星夜》畫前總是人頭攢動
兩幅《麥田裏的柏樹》此次同時展出:
↑↑《麥田裏的柏樹》(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1889年,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麥田裏的柏樹》(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1889年,由倫敦國家美術館收藏
↑↑梵高代表作《星夜》和《麥田裏的柏樹》,自1901年以來的首次同台展出。我拍攝的照片被人群遮擋住了,隻好從網上找了一張《星夜》與兩件《麥田與柏樹》並肩展出的照片
↑↑《果園,桃樹和柏樹》(Orchard with Peach Trees and Cypresses),1888年,是由私人收藏的
↑↑《阿爾勒花園》(Garden at Arles),1888年,由荷蘭海牙美術館收藏
↑↑《柏樹》(Cypresses),1889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柏樹》(素描)
↑↑《柏樹和兩女子》
↑↑《阿爾皮耶聖雷米附近的兩棵楊樹》(Two Poplars in the Alpilles near Saint-Rémy),1889年,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
↑↑《普羅旺斯的鄉村夜路》(Country Road in Provence by Night),荷蘭庫勒-穆勒博物館藏
↑↑《吊橋》(Drawbridge),1888年,科隆瓦爾拉夫-裏夏茨博物館收藏。這張是網圖,記得我拍了卻找不到。
********************
阿爾勒梵高咖啡館:
萊博曆史小城 Les Baux-de-Provence,山腳下的光之采石場(Carrières de Lumières) 正在展出:
我喜歡看但沒什麽研究,隻是記錄一下。
我其實就是記錄一下。這個特展有幾幅是難得一見的,其中有一幅私人收藏,標明不得拍照我就沒拍。
我可記得淡然對名畫點評是頗有造詣的,你以前的美術館紀實很有深度。
驚喜看到大魚現身!自從你領養了你家貓王後,見你就太不容易了!
可可的文筆畫筆俱佳,對梵高畫作的理解遠超常人!
問好可可!
感謝暇西帶我們欣賞這次美好的展覽。讓我都想去阿爾勒了:)
記得你今年的意大利遊記,以不同主題的形式記錄走過的路看過的景,真是很棒!
握手琴音,我也喜歡幅梵高的鳶尾花!
追憶也有自己喜歡梵高的理由,這兩種顏色都挺亮眼,藍色也是我的最愛。
我也是從這個展覽才知道梵高對柏樹的迷戀。
弄弄是個愛思考會思考的人!
“現代”、“當代”的區別,我也記不住,查了很多次,又被近代搞糊塗了。幹脆用個懶辦法,不是說“活在當下”嗎,當代就是現在時,哈哈!
抄錄:近代,1840(鴉片戰爭)-1919(五四運動)。
現代,1919-1949。
當代,1949以後。
這是曆史學界的傳統分法。
大不一樣呢!特別是油畫,層層的油墨,厚重的筆觸,我的照片實在沒法表達出來。
謝謝平等兄!你的新小說構思巧妙文筆流暢,厲害!
是啊,梵高的一生窮困潦倒,最終自殺身亡,相當悲慘。想到曾讀到這段評價梵高的話,“ 但他把他的痛苦磨難,轉化成了畫麵上熱情洋溢的美。痛苦是容易表現的,但糅合熱情和痛苦,來表現人世間的激情,喜悅,壯麗。前無古人,也許也後無來者。” 感動。
蘇蘇的評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感覺,喜歡!
問好,周末快樂!
沈香總是送來溫暖的鼓勵,遲到的總是我,沒能及時回複大家的熱情。
沈香還在台灣,以為你已經回到美國了。我以前對博物館的特別展覽不太關注,認為那些豐富的藏品還看不過來。這次看了“柏樹集”,深感行家舉辦的特展,讓眾多觀眾受益匪淺。
以前沒留意過他筆下有那麽多柏樹,學習了。
問好夏曦,周末愉快
這麽巧,剛在你家看西雅圖呢!很喜歡那部不眠夜的電影。
看到你們那裏又要有颶風了,鬆鬆保重!
禾兒也是神筆畫家,你們寫評語比我深刻得多!
去南法是有個機會,匆忙出行的,自己也沒想到收獲滿滿。謝謝禾兒!
讀你的跟帖有一種感動,采心的女兒有神奇的畫筆,猜想采心在繪畫上也有很深造詣!
問好采心!女兒去遠方讀研究生了,一定為她驕傲又萬分不舍吧?
問好麥姐!我去南法前,也看了《至愛梵高》。梵高37年短暫坎坷的一生,令人唏噓。
謝謝臨帖留言。
驚喜看到等等,好久不見,問好!
等等學識淵博,文采奕奕。你的留言應該寫篇文章,可是看到你關博客了,真可惜。
“天時地利人和運氣,缺一不可“,總結精辟到位。
謝謝YY!祝賀你開電台,專業播音員!
問好迪兒!出門透透新鮮空氣~疫情兩年沒有出遠門,在家工作節約時間,積攢了不少假期。
“畫畫和任何創作性的活動一樣,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靈魂和內心”,迪兒對繪畫很有感悟!
蘑菇一語中的,這種主題畫展真是很棒,對行家和菜鳥都有吸引力。所以場場爆滿,人群踴躍。
歡迎新朋友!喜歡你的率直,你太謙虛了。
《麥田和柏樹》,我也比較喜歡色彩鮮豔的那副。
丹哥的留言,寫得真好:“在什麽心情之下,可以把對光的印象用如此跳脫的色彩,精確的傳遞出自己不穩定的情緒和自己情感上強烈的波動”。
看到了,食品做的很高級呢!
謝謝若藍鼓勵!
才知道若藍不僅文筆優秀,聲音美麗,繪畫也很有功底!
如生活所說,南法非常值得再去小住一陣的!如果不是時間有限,實在流連忘返。
再謝生活那些功德無量的旅行攻略!
問好丹哥!
很高興看到荷姐臨帖留言。去法國應該比較方便,祝願荷姐能如願以償。
荷姐在大都會看到《星夜》,可能也是一次專題展覽。前兩年的沉浸式梵高畫作光影藝術展覽很轟動,讓人融入其中。
我沒去過荷蘭,這次看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參展了好幾幅畫呢。
“他的一生短暫而坎坷,卻最終站在了藝術的巔峰”,水星兄的詞語中含有豐富的哲理。
小樹說得對,梵高的畫似乎有魔力。
水星兄,請喝杯薄荷茶:)
改錯:然後最想張開雙臂擁抱的————然而最想張開雙臂擁抱的。。。
不要意思,剛回來,腦袋像是還在飛機上,迷迷瞪瞪:))
講真,走到包括文藝複興時期在內的古典畫麵前,欽佩得想敬禮,然後最想張開雙臂擁抱的,還是印象派畫家。尤其是梵高、高更、塞尚,羅特列克等後印象派畫家,那不是用技巧畫,而是用生命鋪就。尤其是梵高,他的每一筆,都是濃烈粘稠到不可化解的躁鬱。那是他的病,也是他的能。。。
喜歡這個主題,再次感謝暇茜!
暇茜:前段日子未見,就猜想暇茜背著包包出遊了,也相信茜茜定會給我們帶回囊中鼓脹的幹貨。謝謝你給我們帶回了你親眼見的“梵高柏”,還有那張“讓漩渦似的雲飄在紫羅蘭色霧裏”的The Starry Night,以及帶有你獨特感受的美好分享:))
疾病帶給他痛苦,但也賦予了他無與倫比的靈感,發病的那段時間,他一天有時能創作出兩三幅畫作,漩渦狀和明亮的對比色彩就是那個時期他作品最鮮明的兩個特點,隻可惜他身前隻由經紀人弟弟賣出了一幅畫,而且史學家對於賣出的那幅畫還頗有爭議,因為有說法是弟弟為了鼓勵哥哥而杜撰出來的這位買家。如果梵高不那麽快自殺該有多好,曾經被普遍認為過於前衛的梵高在他過世後那麽快就被歐洲廣泛接納,他錯過了自由派藝術家們的春天,而他是他們的代表,不然世界可以多出多少他的傑作而他也至少能知道他的作品會成為經典不朽之作。天時地利人和運氣,缺一不可。
看梵高的作品,總會有心裏一震的感覺,這種感覺,在你貼的作品中,又一次得到驗證。畫畫和任何創作性的活動一樣,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靈魂和內心。
是啊,遇到心中喜歡的作家和作品,得厚著臉皮申請水星兄給讓點地方,我也要坐前排欣賞。
2021年在休士頓看了沉浸式梵高畫作光影藝術展覽。
謝謝暇西好分享,讓我不出門就能欣賞到世界著名畫家梵高的珍貴名畫和它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