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吃的火鍋
冬天是吃火鍋喝二鍋頭的季節,一家人圍在一個火鍋旁,邊吃邊聊,時而互相謙讓(菜梗),時而互相爭搶(肉片),可以說是其樂無窮。
吃火鍋的習慣是小的時候就養成的,那個時候,家在一個小地方,用的還是一種簡易的燒炭的火鍋,記得當時沒有暖氣,烤火的時候就用一個大碳盆,一家人圍盆而坐,吃飯的時候,就把火盆往桌子下一放,一家人圍著桌子而坐,桌子下麵一下就暖融融的,有的時候,會搞個火鍋,吃得全身非常的暖和,如果加點辣的,還會出汗,對小時候吃火鍋印像最深的就是黃花菜和(紅薯)粉條,肉偶爾也會有,但一般都是年節的時候。
每縫這個時候,父親會用酒壺裝些散酒,在火上燒開再喝,不知燒酒是不是由此得名,當時的記憶是酒很苦,第一次被勸喝的時候,被一位舅舅“幫忙”,結果酒從嘴裏進去,從鼻孔裏出來了,因此被很“mean”的舅舅們笑了好幾年。
當時是這樣的火(左)和這樣的盆(右)
,
父親用過熱酒的酒壺和這個類似
當時的土火鍋就這個樣子了。
後來上大學了,到城裏了,吃上了“洋”火鍋,是這種樣的,做學生的時候,很少有機會吃,第一次是在女朋友(後來的LP)家裏吃過的,味道雖然不錯,但沒有小時的家鄉火鍋好吃。
在大學時一到周末就去女朋友家吃“洋”火鍋! :-)
大學的時候,有幸和實習所在的教研室一起去了趟北京,第一次吃到北京的“高”級火鍋,當是覺得到底是首都,連火鍋都比地方的要牛,那次吃的是涮羊肉,喝的是北京的二鍋頭,算是不錯了。記得餐館是在離天壇不遠的一個小巷子裏麵,名字記不得了,館子很小,裏麵隻放著三四張桌子。
那次吃得爽,爽到後來一次回國特地帶著兩個老外朋友去吃了一次,那一次不僅吃了喝了,還教會了兩個老外怎麽劃拳喝酒,除了白酒外,還喝了不少啤酒,最後三個人醉醺醺的,喝得又多,往飯店走的時候,很有點漲,如果不是人多,當街就會撒尿了。
寶爺進京就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什麽都是高大上,紫禁城,故宮,長城,王府井百貨商店,但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東東,邊吃邊想北京人真是人上人呀,那個時候的遠大理想就是到中南海找個部長幹幹,每天吃火鍋,喝二鍋頭。
出國後,等LP來了,就想起了火鍋,那個時候資訊不好,不知那裏有賣的,最後買了一套真正的洋火鍋,是下圖這樣的,東西雖然好看,但不怎麽好用,火不大,而且還怕火災,用起來一晃一晃的,隻用了幾次就沒有再用了,後來才知道是人家吃cheese用的Fondue。
和LP的第一個真正的洋火鍋,想起當時的情形,雖然窮,但二人世界也很甜蜜,想回也回不去了。
有了孩子以後,火鍋都是在店裏去吃的。哈哈,小肥羊和其它的一些地方。去吃就是了,可是吃一趟也不是很方便,要跑好遠。
這些年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吃的 Shabu Shabu hot pots。
說起在上館子吃火鍋,讓我印象深得還有一次,某年回國探親,大熱天的,和人家一起赤膊上陣吃了一次火鍋。
國內這幾年似乎流行夏天吃火鍋,俺也有幸嚐試了一次,吃完了,喝的啤酒也跟著汗流完了。
但不管如何,上館子吃火鍋還是沒有在家裏方便,鑒於此,LP一直嘀咕著讓俺自己搞個火鍋,每次一說,我連忙點頭答應,可是一直都沒有火鍋,弄得LP越來越火,一次竟然上升到路線高度,說俺現在不那麽聽她的話了,剛出國的時候,那麽困難,還沒有車子,讓買火鍋,一下去買回來了,現在說了這麽多次,卻不見影子。我隻能說,現在呀,不像從前,選擇太多,而且還有reviews,一看,每個鍋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是吵人,就是鴛鴦隔漏。LP看著我,說:我不管,今年最好讓我吃上你的火鍋。哈哈,ultimatum了,如果不想被掃地出門,隻能買鍋了。
今晚又在網上看,最滿意的就是下圖這個:
可一看reviews,好幾個人說會漏,也有好多人說不漏,到底我買的會不會漏呢?概率是50%!算了,買一個不就是五十大洋嗎?
(這個將是和LP共同擁有的第二個真正的洋火鍋,Made in China的)
買個這還不行,再買個這:
有了這個,還要這個,新西蘭的:
都買了,一共也就三百大洋,吃四五次就賺回來了,真劃算!就算是今年Santa給我的聖誕禮物吧!
可惜我們家對火鍋興趣不大,雖然有好幾個火鍋備用(為客人準備的)。
據火鍋愛好者說,電火鍋不好用,火力不夠,要小電磁爐加不鏽鋼火鍋合起來最好用。
畫風驟變了呀, 看得我一愣一怔的.
挺好, 寫得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