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ander001

欣賞詩詞,和分享高爾夫球運動的樂趣
個人資料
正文

絕句結尾的十六種手法【第四,十四, 十五,十六 法】

(2022-12-07 18:42:20) 下一個
絕句結尾的十六種手法 第四法
 
絕句結尾的十六種手法(摘自網絡,作者不詳)
 
(4)設問反問,故留懸念
絕句是一種善於捕捉特定埸景和瞬間情感的吟詠藝術。絕句雖然短小,卻要求韻味悠長、
情意綿遠。這個藝術效果一般都通過高超的結尾技巧來實現。以問句作結,是一種普遍
使用的方法。問句作結,可以是疑問、設問、詰問、反問。其作用在於設置懸念、故留
懸念、強化懸念。有懸念就會引起人們的思考、探索、深究到底。這一係列由讀者自行
完成的思維過程豐富和完善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自然使詩味益加厚長。
疑問作結。
且看皇甫冉的《婕妤怨》:
 
花枝出建章,鳳管發昭陽。
借問承恩者,雙蛾幾許長?
 
婕妤怨是古樂府曲名,是東漢以後的文人借班婕妤的故事而寫作的一種宮怨詩。班婕妤
是漢成帝的妃子,因文才超群、才貌雙全被冊立為婕妤(漢宮中女官)。後因趙飛燕姐妹
得寵,在成帝麵前進讒言毀她,班姬恐受害,遂自求去長信宮侍奉皇太後。長信宮的清苦
寂寞激發了她寫詩作賦的激情,成了女詩人。《怨歌行》是她最出名的樂府詩。皇甫冉的
這首七絕,是借班婕妤之口,寫失意宮女見到別人得寵時的幽怨。結句用了一個疑問收筆:
那新承恩露的宮女眉毛畫的有多長?這個質疑蘊含了詩人的憤慨。難道眉毛畫的長就漂亮嗎?
難道那美人是因其美貌而得寵嗎?難道這世上有裁決美貌的標準嗎?難道?真是一句質疑,
引發多少深思,含意不盡,玩味不盡。
設問作結。
且看王維的《雜詩》之二: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詩人遇到一個從故鄉來的舊友,高興之餘最想知道的當然是“故鄉事”。故鄉的事情要
問的肯定很多,究竟那一件是詩人最急切想打聽的呢?家鄉一草一木的的變化,親人包括
左鄰右舍的近況,應該是久在異鄉的人所最為牽懷掛肚經常惦記的事情。然而,情況有點
出人意外,詩人的設問是:“寒梅著花未?”而全詩也就以此收結。這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問,
正是詩人手法高明之處。假如問的是親朋故舊、風土人情之類,那就容易落入俗套了。詩不
厭平常事但厭俗。窗前的那株寒梅開花了沒有?這可是一件最平常不過的小事,但一經詩人
口裏說出便懸念頓生了:莫非那寒梅與詩人有特殊的關係?或者在寒梅身上另有隱喻或寄托?
說不定問的是一株梅內心惦記的卻是一個人。總之這是詩人有意留置的懸念,你們就猜去吧。
 
詰問作結。
且看李賀《南園十三首》之五: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候?
 
首聯先設問:為何堂堂男子漢在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時局不去衝鋒陷陣、報效國家?此問
帶有自責的意味,似乎投筆從戎乃當時勢所必行之事。那麽,又為何不去呢?原來,事情沒
那麽簡單。“收取關山五十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書生意氣的慷慨激昂和真刀真槍的
沙場血戰,全然不能同日而語。再說,縱使自已有戎馬生涯的誌向和決心,誰又會給你施展
才能的機遇和條件呢?不是我李賀膽小不敢去拚,你去調查一下,淩煙閣那些功臣像(唐太宗
曾叫人在閣上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裏有那一個是書生出身呢?這是以詰問收結,其藝術
效果比陳述句收結情感更加強烈。使人讀起來覺得帶有一腔憤激不平而沉鬱哀怨的氣勢。
反問作結。
且看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留傳於世的詩作不多,收錄於《萬首唐人絕句》中的七絕也僅得四首,而這首《涼州詞》
卻享有盛譽而傳誦千古,其奧秘在於這結尾的一句反問:“古來征戰幾人回?”清人施補華說,
這一句“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見《峴傭說詩》)。而沈德潛則認為,這一句
是“故作豪飲之辭”,乃“悲感已極”(見《唐詩別裁集》)。其實,說是諧謔語也對,
說是悲傷語也對,說是豪飲辭也對,讀者完全有理由依據自己的感受去領悟。總之,此句是以
反問作結,用豪放曠達的語氣表達悲概而激昂的心情,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一讀難忘。
用疑問、設問、詰問、反問而收結的絕句,容易收到氣勢磅礴、懸念頓生、一唱三歎、餘味
深長的藝術效果,是絕句中最常見到的句式。今人詩中善用這種問句作結的極為普遍。
這裏略舉幾例。湖南詩人林從龍有一首《過秦俑坑》,詩曰:
 
膽喪荊卿劍,魂驚博浪椎。
泥封兵馬俑,能否慰孤危?
 
秦坑兵馬俑如今是一道遊人賞眼的文化景觀,但當初卻寄托了暴君秦始皇萬代安寧的癡心妄想。從荊卿劍到博浪椎,秦始皇深知身處極位之危險,暴虐者始終惶惶不可終日。為了確保生前的地位和
死後的安寧,需要一支龐大的軍隊護駕。但統治者的願望當真能實現麽?秦王朝二世而終,
兵馬俑成了嘲笑暴君內心恐懼的話柄,這種場景正是揭示統治者腐朽本質的最好教材。
詩人用一個詰問,便貫穿曆史、洞察千古,對於那些還在做著獨夫夢的人來說便是當頭一棒。
顯然,有此一問,詩作的涵義便耐人尋味,藝術效果十分犀利而痛快淋漓。安徽詩人祁慶達
有一首絕句《問夫》,結句妙用官夫人的一句問話,即把全詩的精彩推到讀者跟前。其詩曰:
 
得意春風逐笑顏,官人昨日又升遷。
嬌妻枕上嗲聲問:下次要花多少錢?
 
一篇譏諷官場腐敗痛斥吏治潛規則買官賣官賄賂公行的好詩,隻聚焦於一個生活細節:
一位官員通過行賄獲得升遷,當其回到家裏時,妻子笑逐顏開,問其丈夫下次買一個更大的官
需要花費多少錢。此詩以官員“嬌妻”的一句問話為結,安排極有深意。畢竟許多官員的
腐敗(無論受賄還是行賄)大多是經由妻兒子女進行的。當著她們的先生在紅地毯上大談
廉政經驗和反腐措施時,這些神通廣大的官一奶、二奶便在酒桌上、在賓館房間、在豪華轎車
裏幹著肮髒的事兒。詩人借用官夫人的問話作結,一舉多得,省卻了一大堆文墨,簡練而餘味
無窮。上海詩人楊逸明有一首絕句《詠瀑布》,其用設問作結,卻是用於表達自己的博大胸襟。
其詩曰:
 
飛瀑遙傾天上湖,雨絲風片滿崖珠。
心泉也有三千尺,能向秋山一瀉無?
 
詠瀑布,有李白的詩在,再怎麽張揚刻畫,也難以超越“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的那一博大景象所營造的境界了。但此詩別出心裁,用“我”的仰慕,用“我”的渴求,反襯
瀑布可以隨意一瀉千山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痛快,這便營造了另一個博大的景象。這一
問句作結,從精神層麵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既表達了自己的廣闊胸懷,也賦予了瀑布偉岸
的人格。是以此詩便憑借結尾的一個設問,成為可以比肩李白詩的傑作。筆者也有幾首以問句
作結的習作,但精彩度無法與上舉詩作相比,作為一種學習,也附錄一首。去年與內人遊曆
山西恒山懸空寺,留下《懸空寺感吟》四首絕句,其一雲:
 
風光獨占廟懸空,三教安然入寺中。
道是仙人多法力,焉須巧匠築神宮?
 
傳說當年工匠所造佛寺未能懸空,差點人頭落地,後來小徒弟偶然看到簷下吊著的蜘蛛織網之
情景得到靈感,於是在翠屏峰的峭壁上將人懸空吊在半山腰進行懸空作業,巧借岩石為暗托,
在陡崖上鑿洞眼,然後再插入飛梁為基,並在基上建成殿台,使懸空寺上載危岩,下臨深穀,
成為一座懸在半山腰的空中樓閣。傳說的真實性如何不必討論,使筆者感興趣的是奇跡都是
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但法力無邊的神佛,他們創造的奇跡又在哪兒呢,感慨之餘,遂有此詩
結句的糊塗一問,但不知讀者能否悟出什麽。
 
-------------------------------------------------
學習習作:
絕句結尾的十六種手法 第四法
 
(法4)設問反問,故留懸念
 
思遠
文/新如
眼花腰背駝,思夢近來多。
借問春歸雁,家山今若何?
 
福海見景
文/新如
平湖柳岸小亭風,坐看雲山落水中。
何處傳來柯笛婉,吹開菡萏為誰紅?
 
留守者
文/清雅淡然
古稀夫婦學齡生,共守良田汗水耕。
借問雙魚兒信事,不知何日是歸程?
 
七絕 思鄉
文/清雅淡然
寒蘆風拽水飛煙,征雁汀洲衝暮天。
想得家山圓月下,幾人相望荻花邊?
 
羊獅慕雲海
水木之園
似有羊獅奔浪歡,藏奇露怪變多端。
青螺一眾浮雲湧,是否瑤池風起瀾。
 
紅河穀高峽平湖
作者 草澤馬
紅水河床人造湖,懸天一峽耀明珠。
梯階電站高亭立,妙手誰能繪瑞圖?
 
檢貪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會上吹風涮火鍋,藍圖描寫醉人多。
出門手戴新銀鐲,細問貪汙有幾何。
 
初夏問荷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防疫閉公園,君常工作走。
如今萍綠塘,蓮藕開花否。
 
***************************************
(14 法)
絕句結尾的十六種手法 第十四法
 
絕句結尾的十六種手法(摘自網絡,作者不詳)
 
(法14)借事議論,以小見大
五七言絕句中有一種是懷古的,即借史事即興的,屬於詠史詩。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提到,“詠史有
三體: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已懷抱,左太衝之《詠史》是也。一為隱括其事,而以詠歎出之,
張景陽之《詠二疏》,盧子諒之《詠蘭生》是也。一取對仗之巧,義山之“牽牛”對“駐馬”,
韋莊之“無忌”對“莫愁”是也。” 其實三體究實隻是一體:對仗之巧,應屬於“用典”,
而不是詠史;隱括其事而以詠歎出之,事雖隱但卻仍然是詠歎出之之所本,而所詠所歎者又無非
詩人自己的看法與立場,所以仍然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已懷抱”。而抒自己懷抱,就是發表議論,
用詩體說理。所以,詠史詩就是借史事說理。詩,本來是用來抒發情感的,而且是借助具體形象
來“興、觀、群、怨”的。說理,則走的是抽象的路徑,似與詩性不符。所以有“詩忌說理”的說法。
但抽象的思想有時也可用具體形象來表達,比如,用“王謝堂前燕,飛入百姓家”來表達世事多變
盛衰無常的道理,用“春江水暖鴨先知”表達機遇先給有準備者的人生經驗等。因而,詠史詩,
便用此辦法為自已爭得一席生存空間。這一辦法也常用於絕句的議論結尾。有時詩人想用議論來為
絕句收結,通常便走以小見大、用具體形象表達個人看法的路子。杜牧的《赤壁》可謂用議論作結、
以小見大的典範。其詩曰: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據說杜牧是熟讀兵書自負知兵的詩人,因此杜牧把赤壁之戰周瑜的取勝歸結於東風的偶然因素,就大有阮藉在登臨廣武戰場慨歎“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之味道。也許,杜牧隻是借史事以抒發胸中抑鬱不平之氣而已,不一定非有“不足周郎處”的實指。總之,此詩結尾,以“二喬”(孫策之妻大喬、周瑜之妻小喬,合稱二喬)有可能被曹操擄去關在銅雀台受辱這一具體形象來論斷:假如不是有東風相助,孫、劉必敗,曆史形勢可能改觀。那麽,曆史形勢有時竟被偶然因素所影響,這怎不叫人扼腕。這種大道理在詩裏直說便令人生厭,如今“借‘銅雀春深鎖二喬’說來,便覺風華蘊藉,增人百感,此正風人巧於立言處。”(引自賀貽孫《詩筏》)
可以說,杜牧《赤壁》以詩說理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的成功,開啟了理趣詩一扇大門。從這裏出發,宋代詩人更將詩的哲理化升華到一個全新的階段,開創了哲理詩新時代。而在絕句的結尾中,借事議論,以細節的形象托言人生的道理,使詩意更加含蓄、深遂,更是得心應手,運用嫻熟。如歐陽修的《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對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結句說的是鳥,讀者便可理會到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結句說的是看山,讀者當然會聯係到看人生、看世事。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結句說的是水源,讀者更會推及到世間萬事萬物。以上列舉的這些絕句的結尾,均以一事一物的具體形象借事議論,以小見大,以淺喻深,蘊含智慧,乃感人至深,以致成為人們千古傳誦的人生格言。
看看今人詩中運用這一手法比較出色的幾首絕句。
吉林詩人李汝倫有一首《武侯祠》,結句的借事議論,相當精彩。其詩曰:
勞心空築讀書台,公輔終無後繼才。
獨為武侯悲失策,未招皮匠百千來。
結句的議論,是以民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為依據反思而來,這顯然是對精英政治、寡頭壟斷乃至獨裁傾向輕視人才、浪費人才、作踐人才等政事或行為的有力鞭笞與批判。盡管孔明不一定有作踐人才之行為,但不妨詩人指桑罵槐,畢竟任何時代,都有作踐人才的權勢階層在。
上海詩人楊逸明有一首絕句《遊達蓬山,戲作》,結句的借事議論,也是極為巧妙。詩曰:
慶幸求仙事泡湯,隻留崖刻說荒唐。
秦皇真得長生草,百姓何年達小康!
秦始皇派人去仙山尋長生藥草的事史書記載甚祥,所以現在還有一些遺跡和崖刻可以招來遊人實地遊覽。長生不死的欲望,也許對於那些孤家寡人會更加強烈一些。但假如真有長生草而又落入這些人的手中,對於平民百姓來說那將是一場大災難。這詩作者巧妙地將秦皇舊事與奔小康新現實聯係起來,結句的議論就有催人警醒之深味。
上述二詩結句的借事議論,都有高出一般人的見識,但略嫌說理的成分多了一些。前一節介紹的東北詩人許清泉那一首絕句《值春雨故宮午門外感作》,結句也是議論,但訴之感覺的成分多一點,理性深藏於感性之中,讀來更顯得蘊藉一些。
    廣西詩人朱少文有一首詠物詩《七絕·鞋》,結句也以擬人手法雜以議論,說的是人生最淺明的道理,但因為切入“鞋”的具體物象,便沒有抽象空洞之感。其詩曰:
東途踏盡又西征,水蝕風侵漫折騰。
何苦匆匆尋出路,隻緣身在最低層。
讀之便知道作者要說什麽,但因為拿所詠之物“鞋”來借題發揮、興發說理,這理便有了寄托的具體形象,而非憑空說教了。
筆者有一首絕句《春景》,結句也雜入議論,但說理的手法更為隱蔽,因為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物象描寫:
經冬草樹悶懨懨,一染春光綠粲然。
新葉猶知遮蔽苦,紛紛拔萃出頭天。
是寫景,也是議論,因為寫景中植入了某種人生哲理。出頭天也罷,身在最底層也罷,都是將感悟、人生至理融入所寫物象、風景之中。這種借題議論,常可收到以小見大的效果,讓一首小詩,讀來情趣橫生,幽默動人。
 
 

************************************

學習習作:

(法14)借事議論,以小見大
七絕 書簽【孤雁入群格】
文/清雅淡然
錢財不戀做書童,行在層層頁縫中。
解曉紅塵盛衰事,或歌或泣自從容。
 
(法14)借事議論,以小見大
七絕,無題
文/新如
一聲杜宇繞心頭,人自寂寥花自幽。
倘若花兒能解語,此生消散幾多愁!
 
(法14)借事議論,以小見大
七絕,書齋隨筆
文/新如
講台一別久相違,猶恐老來生掙癡。
清靜書齋無弟子,閑教鸚鵡學吟詩。
(法14)借事議論,以小見大
圓珠筆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塑料圓杆墨色真,行文書寫不離身。
是非事理誰來定,曲直全由執筆人。
聽雨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室中聽陣雨,石上長青苔。
閑讀賞佳句,花隨詩共開。
暮陣雨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轉瞬天空墨掩明,銀珠碎玉忽盆傾。
招來舉扇風婆止,還我夕陽金帶橙。
 
(法14)借事議論,以小見大
小麻雀
作者 草澤馬
唧唧喳喳鳴聒耳,枝頭聚會自如賓。
成群結隊乖伶俐,李短張長真有神。
 
七絕 啄木鳥
文/清雅淡然
金睛利喙著霞衣,林裏穿梭滅蠹奇。
掃黑堪能如此鳥,蛀蟲豈敢亂胡為。
七絕 引灤入津
文/清雅淡然
清清灤水津沽引,休問庫床幾許深。
隻記官休欠民賬,是非衡量在人心。
 
************************************
(15 法)
 
絕句結尾的十六種手法 第十五法
(絕句結尾的十六種手法(摘自網絡,作者不詳)
 
 
法15)發句倒用,姿態另生
  明末清初詩評家賀貽孫曾謂:“詩有極尋常語,作發句無味,倒用作結方妙者。如鄭穀《淮上別友人》雲雲,蓋題中正意隻‘君向瀟湘我向秦’七字而已,若開頭便說,則淺直無味,此卻倒用作結,悠然情深,覺尚有數十句在後未竟者。”(《詩筏》) 賀貽孫所指的這種結句方法,稱為發句倒用,其目的在於將即興起詠的主題藏匿到後麵,導引一種姿態另生、詩意盎然的境界。所舉鄭穀原詩為: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此詩是詩人在揚州和友人分手握別:友人渡江往瀟湘,詩人往北入“秦”。詩興正由此生發,首句當為“君向瀟湘我向秦”。可詩人在構思時靈機一動,撇下此句先狀景抒情,把揚子江頭的景色與友人分別的情感攪和在一起,讓楊花柳絮牽曵離情別緒,先勾出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接著移筆回來寫驛亭宴別情狀:天色已晚,酒已喝過了,敘別的話還沒說完,隻聽席間響起淒涼清幽的笛聲,讓人頓感言語之多餘,於是便在默默相對的靜坐片刻後思量該離席各奔前程了。這時,詩人方把發句拿來作結,“君向瀟湘我向秦”。詩己結而意未盡,所以賀貽孫說是“覺尚有數十句在後未竟者”,這正是發句倒用的妙處:姿態方生,情韻深長。
白居易的一首七絕《逢舊》,結尾也是這種發句倒用法。其詩曰:
我梳白發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
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此詩寫詩人在長安遇到幾十年未見的童年舊知,一時悲喜交集,勾起無限思念舊情往事複雜情感,詩興正由此而來,詩句“少年離別老相逢”脫口便得。但正是此句蘊含著太多的詩情畫韻,詩人舍不得放在前頭白白流失掉情感。於是詩人先以悲嗆筆調描述自已和先前女友相逢時各自衰老的容顏:一個是滿頭白發,一個是花容凋零。白發人看凋零女,惆悵之情驟然而生,此時,詩題主旨便要揭開了,原來惹禍的是“少年離別老相逢”。發句此時拿來倒用作結,一瞬間激發多少人生感慨溢滿情懷,詩意自然也就嚼味萬千。
李白那首著名的《峨嵋山月歌》結尾也是發句倒用: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嵋山月景色,平羌江水清韻,都是詩人舟行下渝州向三峽之所見,而“思君不見下渝州”蘊含著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所以被詩人倒用作結,含不盡之意溢於詩外。杜甫《解悶》十二首中也有一首用發句倒用結尾法,詩曰: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遊。
詩思起自“老夫乘興欲東遊”,但被詩人倒用作結。也有言盡意不盡之意緒。
宋人絕句中也有這種發句倒用為結句的用法。舉如陳與義的《牡丹》: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此詩題為《牡丹》,寫的卻是鄉關淪陷、江山分裂的悲嗆情感,但因此一情感源於詩人看牡丹而生發,所以“獨立東風看牡丹”本為詩思首句,詩人為攏住無限情思而倒用為結,為詩境增添慨歎不已的情韻。
再看今人所寫絕句中這種發句倒裝的例子。江蘇詩人李靜鳳有一首絕句《雲山》,詩曰:
為誰傾盡三千夢,亂寫雲山一萬重。
寫到蓬萊無覓處,癡情人上最高峰。
這詩是作者登上雲山頂峰看到眼前一片空濛景象時觸動心中情感而寫下的,因此,“為誰傾盡三千夢,亂寫雲山一萬重”這種淡淡的傷感、這種不著邊際的迷惘,正是“癡情人上最高峰”之後的情思。反過來說,“癡情人上最高峰”是詩思發端,本應做首句,但倒裝為結句時,卻有無限情思可以留給讀者咀嚼,想象空間尤其廣大。這正是發句倒裝的好處。
河南詩人孫潔有一首絕句《黃山桃花溪》,發句倒裝的情形也十分相似。詩雲:
珠簾遠掛有無間,幾樹桃花倚翠巒。
出口新歌隨水淌,臨溪小坐理風鬟。
遠處的珠簾和近處的桃花,是詩中女子“臨溪小坐”時舉目看到的景象,然後開始對著清澈的溪水梳理頭發時,才哼起一支歌謠。所以,“臨溪小坐”才是此詩興發的原起。倒裝後便別有一番情韻。
自稱詩酒狂人的吉林詩人許清泉有一首絕句《秋末去邕城路上》,也因為用上發句倒裝的手法而增添詩作的韻味。其詩曰:
滿眼風霜望欲迷,故園回首悵天低。
此身不及南飛雁,已過衡陽還向西。
“滿眼風霜望欲迷”正是“已過衡陽還向西”所看到的景象並引發無限惆悵的思鄉情感,這種悵惘極類似於“行人更在春山外”那種可思而不可望之心境。顯而易見,發句倒裝,讓這種惆悵心緒無限伸延開來,給讀者留下極深印象。
    筆者有一首絕句《雨夜懷人》,是半夜被大雨驚醒之後久久無法入睡索性起來看雨而寫下的。這也是用上了發句倒裝的手法,是否也有類似的效果得由讀者自行下結論了:
雷響已非人打鼾,添衣略覺曉增寒。
別無情趣安心緒,雨拍西窗作景看。
 
--------------------------------------------------
學習習作:
(法15)發句倒用,姿態另生
七絕 冬住惠陽
文/清雅淡然
樓前碧水聽鷗聲,花草蔥籠空氣清。
望遠凰山平沃野,瑤池不敵惠陽城。
法15)發句倒用,姿態另生
七絕.詠竹
文/新如
春夏秋冬常翠樾,風霜雪雨任飄蕭。
虛懷能納萬千事,有節持身不折腰。
 
法15)發句倒用,姿態另生
七絕,情絲
文/新如
四十年來常夢幻,曾留紅豆撩心亂。
當初牽手賞花人,知我情絲今未斷?

(法15)發句倒用,姿態另生
觀釣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一竿一線柳絲搖,蜓落漁漂收翅瞧。
不是魚疲無嗜欲,釣翁高岸手機聊。
夢問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五洲四海弟兄家,有點分歧互諒些。
何事新冠容不得,全球瘟死亂如麻。
石榴花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五月鮮花誰蒔弄,綠叢耀眼石榴紅。
連枝一迭包瓊籽,自我增甜增福中。
 
(法15)發句倒用,姿態另生
廣州花城
作者 草澤馬
珠江遠慕在心間,旖旎風光北部灣。
稻穗仙羊豐美極,花城似錦絕塵寰。
 

**************************************

(16 法)

絕句結尾的十六種手法 第十六法
(絕句結尾的十六種手法(摘自網絡,作者不詳)
 
(法16)流水對結,也出風韻
周嘯天先生在《唐絕句史》中提到:“初唐七絕,多以對仗作結”,形成一種“初唐標格”。但著者接著指出,對仗作結因對仗的句子平行而出,“難於造成轉合”,因此,對結不如散結那麽“易施轉合,易出風韻”,唯有流水對則“有與散結相同的風韻”。周先生在此所說的流水對,是指字麵上對仗,但對仗的上下句意思相貫串相銜結的。這種流水對,既有字麵工整的形式美,又有如散句一樣易施轉合的流暢和靈便,讀起來有一氣連貫的韻律感,所以常被用於絕句的作結。
流水對結,最為人所稱道的當屬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此詩首聯是工對,尾聯則是流水對。工對與流水對,互相配合,一氣流走,骨高韻雅,氣魄不凡。張敬忠的《邊詞》也是一首用流水對作結的七絕: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雖然“河畔冰開日”與“長安花落時”屬於工整對仗,有板滯之嫌,但詩人在其前麵分別用“即今”、“正是”這種行雲流水般輕鬆活潑的連接語勾連呼應,便成了顧盼自如的流水對結,使詩意充滿動感。
祖詠的《終南望餘雪》也是一首被人稱譽的用流水對結的佳作: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有意思的是此詩是考場應試之作,作者隻寫了四句便交卷,考官問他原因,他答是“意盡”。意盡還要再寫,那不成了畫蛇添足了。實際上,此詩尾聯的流水作結,的確已把終南山積雪的風韻寫絕:樹林上空一露初晴落日餘霞,長安城裏的千家萬戶便感覺到日暮之寒。望雪而添寒意,終南山餘雪的威力可想而知。而此詩,也因此成了寫雪名篇而傳誦千古。
從上舉實例可看到,流水對作結,具有對仗形式美和語句流暢易於轉合的風韻美。因此,流水對結一般優於工整對結。但也不是說,工對就不能作結或者工對作結就一定有板滯之不足。讀一讀杜甫的絕句,你可以發現,原來杜甫工對作結的也有不少是名篇傑作呢。舉如《絕句》之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絕句漫興》之五:“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再看駱賓王的《易水送人》:“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高適的《閑居》:“方知一杯酒,猶勝百家書。”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些也都是工對作結,一點沒有什麽板滯之感。原因何在?原因在於,並非所有的絕句都是起承轉合的結構。對於起承轉合結構的絕句,用工整對仗作結,就有板滯和僵硬的毛病。而對於四行並立的絕句,用工對作結,卻正能顯示其語言形式美的優點。
再從今人詩中找些流水對作結的絕句來略為說說。
江蘇詩人馮其庸有一首寫於文革期間的絕句《感事》,三四句便以流水對作結,讀來頗有風韻。其詩:
千古文章定有知,烏台今日已無詩。
何妨海角天涯去,看盡驚濤起落時。
從文革走過來的人容易明白“烏台今日已無詩”的悲嗆含義,當著那些敢於鳴放的知識分子都被當做反動權威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腳的時候,還有誰敢出聲?烏台詩案,是嵌在所有知識分子心靈深處的一道傷疤,當著烏台詩案一再上演時,知識分子的恐懼與明哲保身的選擇,中華文化也就瀕臨於奴才文化的邊緣了。此詩的三四兩句,用“何妨”與“看盡”把到天涯海角看驚濤起落的博大胸懷表達出來,如飛泉流水,如風卷殘雲,有一種痛快淋漓、充滿希望與樂觀的韻致。
浙江詩人何石梁有一首絕句《吃苦葉菜》,其詩曰:
野蔌烹來苦帶香,一家大小共爭嚐。
須知今日時鮮菜,曾是當年活命糧。
這首詩屬於貼近生活新時尚的寫實之作。盡管寓意不深,但尾聯用上了流水對作結,把一向視為隻配用來喂食豬狗畜類的野菜如今竟成了爭嚐新鮮的桌上珍這一反常時尚,與饑荒時期用以填飽肚子的“活命糧”聯係起來,便增添了一份睿智之風趣。
台灣詩人羅家倫有一首懷念大陸懷念故鄉的絕句《有感》,結尾用了一個工對的句子,韻味尤為悠遠。詩曰:
曆曆山河百感侵,緣何仍不廢登臨。
半樓月影三生夢,一角天涯萬裏心。
這位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詩人,跟隨國民黨到了台灣,那種海角漂流故鄉歸不得的惆悵心緒,無時無刻不在登臨中浮現,又一次次在浮現時一再登臨。這情景就是於右任那首感人至深的思鄉曲中詠唱的情景。如何才能把這種心境表達得更加有韻味呢?這詩作者用“半樓月影”和“一角天涯”寓意屈居台灣方丸之地的局促,以“三生夢”與“萬裏心”的對舉表達鄉情未泯的赤子之心。工整的對仗,增添了無限的風韻。
浙江詩人沈尹默有一首《湖上雜詩》,尾聯也用工對,韻味十分雋永。詩曰:
湖風拂郎麵,湖水見儂心。
郎麵有寒暖,儂心無淺深。
這首五絕,也可歸入竹枝詞之類。因為用上了民歌的筆法,讀起來別有一種溫柔委婉的風調。首聯與尾聯都用上對仗的句子,尾聯尤對得工整平穩。值得欣賞的是,詩人用“有寒暖”寓意領導者的喜怒無常,用“無淺深”寓意知識分子的率直,二者形成強烈的對比,而一切悲喜劇當也由此而發生,讀之頗讓人唏噓不已。一首小詩,略勝千言萬語。這就是詩的藝術魅力。
    筆者曾用流水對的句子作結寫過一首懷人詩,題目是《賦琴有吟》。詩曰:
寸寸柔情付水吟,天涯萬裏有知音。
略彈今夜不眠意,以報他鄉苦戀心。
你要說這尾聯是工對也行,但因為我用“略彈”和“以報”這二個詞語把前後句的文意緊緊聯係起來,所以應看做流水對更為合適。有了這麽一個對子,本來一首過於平凡的絕句,也就稍微可讀一些。這就是流水對作結所增添的風韻。
以上我們介紹了絕句結尾常見的十六種方法,這十六種方法顯然不能也不可能籠括所有絕句的結尾技巧。文無定法,詩的寫作也一樣。但美的東西,終歸有它獨特的表現形式。既然有特定的表現形式,就一定有規律可尋。
上述十六種方式,從空間結構來看,其實隻是三類,也就是沈德潛所總結的:“或放開一步,或宕出遠神,或本位收住”(《說詩晬語》)大體說來,以景結情,移情入景,案而不斷,設問反問,屬於放開一步;臨去秋波,節外生枝,據實構虛,屬於宕出遠神;卒章顯誌,直落急收,含渾圓轉,淡語收結,白描形象,盤馬彎弓,借事議論,發句倒用,流水作結,屬於本位收住。
換一個角度,如果從意境形態來看,又可歸於四種情形,也就是薑蘷所歸納的:“詞意俱盡,意盡詞不盡,詞盡意不盡,詞意俱不盡。”(《白石道人詩說》) 一般來說,卒章顯誌,屬於詞意俱盡;發句倒用,屬於意盡詞不盡;以景結情,移情入景,案而不斷,設問反問,臨去秋波,直落急收,含渾圓轉,淡語收結,盤馬彎弓,流水對結,屬於詞盡意不盡;隻有節外生枝,據實構虛,白描形象和借事議論,有時便可出現詞意俱不盡的情形。但不管那一種情形,總的來說,絕句的結尾,最好是有高韻,其次是有厚味,再其次是有深情,再再其次是有寓意。所謂“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鍾,清音有餘。”(謝榛《四溟詩話》)
我們知道,美又是多樣性的統一。紅花是美的,黃色的花,紫色的花,白色的花,也當然是美的。因此,絕句的結尾,也應當還有更多的表現手法,高明與成功,永遠在創作之中。
 
 
-----------------------------------------------------------
學習習作:
(法16)流水對結,也出風韻
七絕 板凳
文/清雅淡然
四肢穩紮對瑤空,隨地由人更徙中。
不與書台爭上下,甘為孺子樂無窮。

(法16)流水對結,也出風韻
七絕.宅翁
文/新如
獨坐清齋慢品茶,閑將紙墨學塗鴉。
半窗竹韻挾禽語,一縷蘭香繞帳紗。
 
(法16)流水對結,也出風韻
七絕.感悟
文/新如
淡飯粗茶書伴行,修身養性勿相爭。
人無學識人猶暗,心有貪求心不明。
 
(法16)流水對結,也出風韻
玉簪花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天生白玉簪,惟喜樹之陰。
傍晚花開旺,奇香沁入心。
聽琴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香煙一注一張琴,素手危襟靜束心。
指似彈揮菩薩水,聲如天籟轉來音。
母親節憶母
文、苑廷奎(清河東叟)天津
常記兒時享夏風,皎晴綠樹映雙瞳。
黃鸝聲裏倚慈母,今憶猶然噙淚翁。
  
(法16)流水對結,也出風韻
詠詩樂軒
作者 草澤馬
縱是天涯一線牽,知音漫客結良緣。
等閑吟得相思句,容易長拋好夢前。
16七絕 也題山泉
文/清雅淡然

靈木森芒曲水幽,快然吟唱不停流。
何須俗子三分慕,但與真人一管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