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裏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天文地理軍事無不知曉,近乎神,著名的故事如隆中對,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空城計等。
當年讀三國時對他也是相當佩服的,不過從來不敢奢望有其頭腦。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有誇張渲染的成份。
從曆史的角度看,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能治國,帶兵打戰,七出祁山,以弱擊強,與司馬懿打了個平手,實屬不易,最欣賞他的是他的格言," 誌當存高遠" "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
還有他的擔當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他身上體現了傳統的儒家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這種精神構成了中華文化的精粹。
盡管以現代的角度看,他勢必親躬的工作方式是有問題的,甚至以蜀國之力主動出擊魏國是否不自量力。但這有點難為古人了,畢竟有個時代大背景在那。
再談談劉備,隨著年歲漸長,現在的我更欣賞劉備一些。劉備的起跑線遠低於曹操與孫權,這兩相當於現在的紅二代官二代。而劉備白手起家,所謂破落的帝室之胄的身份並沒給他多少實質上的支持。
曹操原來是朝廷命官,就有自己的隊伍,再加上鎮壓黃巾起義時收編了起義軍的隊伍,而且他的養父是當朝權傾一時的太監,在官宦士紳都有廣泛人脈; 孫權則繼承了他父兄打下的基業。
劉備以關,張為左右臂膀,白手起家,先後依附公孫趲,劉表,呂布,袁紹 ,曹操等,時機成熟時自立門戶,然縱然他有偉大誌向,創業之路仍然崎嶇不平,與呂布,曹操之戰甚至自己的妻妾都被俘虜。
然而劉備憑借其堅強的毅力,借助孫權的力量抗曹,最終成帝業。其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完全可以成為現今MBA 的經典案例。
劉備在稱帝之後,以古時的高齡,50多近60歲親征東吳,其堅韌的毅力,自信也隻有英雄才有,雖然後來敗給了東吳,但他寶刀不老的英雄氣概仍為後人稱道。
劉備可算是“為人君者止於仁”的典型代表。用豐富的感性贏得了人心民心。
諸葛亮則是“為人臣者止於敬”,又加理性的輔佐。
兩人的結合當是幾千年封建君臣最理想的搭配。
博主寫的真好。多寫寫三國篇,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