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篇微信說到高曉鬆去了北歐後才真正體會到什麽是幸福。
本人以前看過一篇關於挪威的文章, 說挪威強調大部分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 而不是像美國一樣注重少數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絕大部分挪威人安居樂業,幸福感指數都很高 讀完後就覺得挪威就是人類理想的社會, 而美國不是。
這篇微信說到中國人的功利, 好麵子, 好攀比, 建議那些相信"寧願坐在寶馬車裏哭"的女子應該去北歐看看。
最早知道高曉鬆是因為老狼這首歌, 最近高的出現也許是因為他做的歌曲, "遠方和詩", 本人也讚同他的許多理念。
但仔細一想, 高的遠見卓識還不是常人可比的, 他出身於清華的高級知識份子家庭。而相信"寧願坐在寶馬車裏哭"的女子多半是出身於平民家庭, 也許曾經窮怕了,她們不是出身於小城市裏的工人階級就是農村裏的農民弟兄家庭, 讓這些家庭出來的人知道"遠方與詩", 好像有點強人所難。主要原因是拚爹拚不過, 投胎可是個技術活, 偏差一點, 望爹成龍的中國夢就成泡影, 自然就不太可能再有未來類似於高的"遠方與詩"了。
還好,有文學城這個城來讓大家來寫詩。思想的一個安放處吧。
他功利你就讓人家功利嘛。誰說功利不好?說又說不功利是真的好呢?上帝安排的考驗呢?!
平等和公平真叫人頭疼。何不就理解我們也是動物世界,適者生存呢。隻是人的大腦更高級後有了自私的想法,學會了強取豪奪。這個角度來說,那些斂財的人是很讓人唾棄的。
至於出身狀況,何必總是拿雞蛋去和石頭比堅強。:-)
我們沒有住在他們的心裏,即使他們有遠大的思想我們也看不到。思想沒體現在行動上就是夢。
年輕的時候也許不知道,年長後就知道了大概。
我理解的“遠方與詩”,它就是一種自己心中樹立的那一塊“淨土”,是自己的,是一個希望的空間,那裏有一種自我的追求在裏麵,不是唱兩句歌就有了,詩和遠方,就是一種比喻,比喻一種追夢的心靈是那麽的美好就像詩,就像那有希望的遠方。無論現實多苟且,還能擠出或是甚至想出不在現實中存在的“詩和遠方”,那種境界才是‘詩和遠方“的境界。
謝謝你的文給我的思考。我認為一篇文章能讓人產生交流的這種心態,就是一篇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