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居

記錄一些無需記錄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興危機——禍根在40年前已經種下【上】。抱歉貼不了圖片

(2018-10-11 11:38:26) 下一個
中興危機——禍根在40年前已經種下【上】
 文章來自新浪博客:中國超級工程一覽
 
超級工程一覽
 
 
中興通訊危機
2017年9月,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深圳中興通訊展示5G產品解決方案。最近7年來,中興公司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累計超過600億元。
 
 
   
2018年4月16日晚,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中興通訊提供任何芯片元器件及軟件。此舉震驚世界,立刻讓一個擁有8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過百億美元的巨型企業,陷入死亡困境。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芯片進口國,2017年進口額高達2601億美元,相當於貴州全省3500萬人創造的GDP。中國在全球ICT產業鏈中,仍處於下遊地位,拆開中國製造的手機、電腦、電視,裏麵的芯片絕大部分為美國貨。光是中興通訊的芯片進口額就超過100億元,涉及幾十家美國芯片供應商。造成這一現象的禍根,其實早在40年前就已經種下。
 
很少有人知道,中國電子工業起步於1952年,與日本同時起步,比韓國、台灣早發展二十年。經過建國後三十年刻苦奮進,到1980年,以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複旦大學、電子工業部組成的電子工業體係,能夠研製芯片生產的全套核心設備,如:分步式激光投影光刻機、離子注入機、圖形發生器、掩膜精縮機、單晶爐等,都有國產貨。當時中國軍用芯片製造精度能達到5微米左右,並向3微米演進。能夠仿製英特爾8080芯片和16K/64K內存芯片。中國的各類衛星、戰機航電係統、艦船電子設備、彈道導彈導航係統,防空導彈引導頭、相控陣雷達陣麵、魚雷聲納,主要采用國產元器件。
 
中興通訊危機
1955年6月,美國香格裏拉號航空母艦(CV-38),指揮室裏的船舶電子設備。J. R. Eyerman拍攝。
 
冷戰爭霸——軍事需求推動電子工業
 
事實上,世界電子工業發展初期,主要依靠戰爭推動,最尖端技術都在軍工領域。美國、蘇聯的電子企業,也是靠巨額國防軍費投資起家。像IBM、仙童、德州儀器、摩托羅拉,都是美國軍工複合體中的核心骨幹,每年獲得10億美元計的巨額訂單。而日本、德國等戰敗國,被美國閹割工業能力後,隻能局限在民用電子領域布局,導致日本民用電器,一度異常強大。這是資源配置的結果。等到美國在冷戰獲勝後,挾尖端技術實力,向民用電子市場發力,日本就徹底歇菜了。
 
在1980年,美國電子工業屬於第一梯隊,擁有超強實力。中國微電子工業總體水平,與德國、蘇聯、日本差不多,都屬於第二梯隊。韓國、台灣那時連三流都排不上。因為那時,韓國的三星電子、LG才剛剛起步。台灣的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技嘉、華碩、微星、廣達、威盛等等——通通不存在,還在娘胎裏懷孕。直到1986年,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製銀河II號10億次超級計算機的時候,台積電還沒成立呢。這批突然冒出來的台灣電腦廠商,全部是1986年美日半導體戰爭後,美國扶植起來的,用來壓製日本和中國民用電子工業。
 
中興通訊危機
1979年1月28日,中美正式建交僅27天後,凳大人開啟了訪美之旅。照片為1月29日晚,凳大人在國宴上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時任總統卡特。中美攜手對付蘇聯,進入中美蜜月時期。然而等蘇聯死了後。。。。
 
韜光養晦——差點把中國廢了
 
中國的問題是自廢武功。中國在毛澤東時期,由於核戰爭威脅和歐美全麵封鎖,被迫傾舉國之力發展電子工業,形成了成套完備的軍用電子工業體係,民用領域在七十年代起步。但是等到1980年後,中國經濟出了大問題,由於洋躍進盲目投資,中央銀行濫印鈔票透支國力,國家財政巨額虧空,到1985年經濟就頂不住了。被迫進行百萬大裁軍,削減軍費。
 
這樣導致的結果是,中國軍工電子投資大幅削減,國防骨幹企業全麵破產,迅速被技術革命淘汰。連軍工電子都全麵潰敗,更不要說民用電子了。1990年中國被迫放開電腦進口後,美國電子巨頭全麵殺進中國市場,將中國民用電子工業全麵碾碎。像京東方的前身,北京電子管廠,死得隻剩一口氣。上海的民用電子企業幾乎全部死光光。
 
直到1999年5月8日,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用三顆炸彈把中國人炸醒。中央政府恢複對中國軍工電子業輸血,才有現在的爆發式成果,中國軍工電子可以說是死裏逃生。像052D、055、殲10、殲20、99式坦克、高分衛星、北鬥導航、防空導彈、094核潛艇、遼寧艦等尖端武器,無不需要頂尖的電子工業支撐。
 
而中國民用電子由於差距太大,美國形成的產業專利壁壘極高,已經很難追趕了。除非中國政府以兩彈一星的魄力,有勇氣拿出一萬億美元,在美國之外另建一套電子產業生態鏈,以每年1000億美元的投資強度,連續砸10年,才有可能填平過去40年的欠賬。
 
中興通訊危機
1983年,深圳,深南大道,背景是梧桐山。何煌友攝。照片中間唯一的高樓,是20層高的深圳電子大廈,後來圍繞它形成了由賽格、華強電子世界、都會電子城、新亞洲電子商城等組成的世界最大電子元器件集散地——深圳華強北,年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也是香港向中國大陸走私的橋頭堡。這裏至少誕生了50位億萬富翁。
 
巨額走私——衝垮中國電子工業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40年前,中央在根本沒有工業基礎的沿海蠻荒之地,大搞經濟特區。以三來一補方式,發展低端出口加工業,目的是賺取美元外匯,解決就業問題。隨之而來的是廣東、海南、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大規模走私電子產品。以損害國家利益的方式,為地方發展積累原始資本。
 
僅在1980年12月至1981年9月間,中國電子技術進出口公司,新成立的深圳分部,由黨委書記周誌榮帶頭,走私26起,總值2300餘萬元。其中,走私電視機24700台,收錄機87539台,錄音帶10萬盒,鍾控收音機4342套,以及收錄機收音部分零部件43400件、錄音部分零部件19900件。那時,普通工人工資不過幾十元,一台電視機要花掉全家兩年的工資。
 
深圳原本隻是廣東省保安縣下麵的一個小鎮,原名深圳墟,因集鎮西側的一條水溝得名,真正的蠻荒之地。中央畫圈要建特區,但是隻給政策不給錢,那建特區的海量資金從哪裏來呢。1982年,20層高的深圳電子大廈建成,迅速成為香港向中國大陸走私電子器件的集散地。當年走私販賣電子元器件的商販構成混雜,有倒賣服裝的販子、開餐館的商人,甚至還有國營工廠部分“敢闖”的員工。這群烏合之眾,後來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電子器件集散地——深圳華強北。
 
當時中國采取“進口許可證製度”。進口電子器件必須要有配額批文。深圳羅湖西側的上步工業區,聚集了幾十家做出口組裝的小型電子廠。他們無法獲得正規批文,便從香港走私器件進行生產。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深圳的電子走私愈加猖獗,從中賺取暴利。深圳監管部門不會不知道其中元器件的來路。但基本采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姿態。這就是地方利益。
 
1985年海南省走私汽車案更是震驚全國。由海南省官方出麵主導,走私8.9萬輛汽車,逃稅14億元。海南一省走私進口的汽車,相當於1950年至1979年,中國汽車進口總量。在海南省帶動下,從1983年到1987年,沿海各地政府動用巨額外匯倒賣進口汽車,估計有300萬輛,數額高達驚人的160億美元,相當於兩個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固定資產淨值。地方政府倒賣一輛汽車能賺上萬元,而中國民用轎車工業,就此被徹底搞垮。同時期,韓國汽車業在政府嚴格的市場保護下迅速崛起。
 
1985年,海南除了汽車,還走私進口了286萬台電視機,25.2萬台錄像機。當年全國海關正規進口電視機也僅有509萬台。也就是說,中國每三台電視機中,就有一台是走私的。光是1985年,日本對中國出口電視機就高達648萬台,極大推動了日本家電工業崛起。而中國本土電子企業,在重重打擊下,瀕臨破產困境。
 
一位南京電子廠的采購員,很簡單地指明了問題根源。中國企業投資幾百萬元更新設備,研製的電子元器件,在深圳華強北,隻要花幾元錢就能買到了,性能比你還好,你怎麽競爭?中國電子廠很快就會因為無法收回巨額投資而破產倒閉。而電子產業飛速升級的摩爾周期,會導致落後者被越甩越遠,再想追趕是難比登天。日本在同時期衝垮美國電子工業,也是依靠海量廉價傾銷,使美國企業在巨額投資後,無法收回成本和利潤。英特爾在1985年差點破產倒閉。
 
中興通訊危機
1994年9月7日,北京中關村,信通公司被查封最後1天。第2天這個門市歸王永民的王碼公司租用。信通公司成立於1984年,注冊資金300萬元。由中科院科儀廠、計算所、海澱農工商總公司各投100萬元組成。是中關村最早的股份製公司,總裁為金燕靜。1991年信通走私案爆發,走私金額驚人,最大一次數千萬元,總額超過1.1億元,成為當年中國最大的走私案,涉及中關村多家公司。中關村因為這個案子差點全軍覆滅。
 
倒賣批文——北京中關村如何起家
 
同時期,北京的中關村,也在做著倒賣電子器件生意。1984年,北京中關村,已經由小村變成電子貿易集中地,號稱電子一條街,電腦元器件主要來自香港走私。做代理與“倒賣批文”,是大多數中關村早期企業的主要業務。那時候香港金山公司主要是和部委做生意,背靠“株洲電子研究所”招牌,幫助各部委和科研院所,從香港進口電腦及配件。
 
當時進口電腦最需要的是進口許可證,即通稱的批文,私營企業拿不到從國外進口電腦的批文,國營企業有,但多數閑置著不用。中關村商販就去國營企業買批文,再從香港向北京倒賣計算機。買家主要是企業學校機關,當時一台電腦價格超過3萬元,絕不是老百姓能買得起的。而且購買還要批文,隻賣給單位,不賣給老百姓。倒賣一台電腦,能淨賺數千元暴利。相當於普通老百姓十年工資。
 
中關村最早創立的京海、科海、四通、信通(兩通兩海)四大公司,背靠各種關係,將倒賣批文模式化,向下級代理商倒賣物資。其中信通牽扯進走私案中,最後被查封。四通就是新浪網前身。僅在1984年,京海一家的銷售額高達2700萬元,利潤400萬元。兩年後,科海的銷售額突破億元。這兩大倒爺最後都偃旗息鼓了。
 
中興通訊危機
1987年3月生產的長城0520CH計算機。長城在1999年前後還做過機械硬盤,結果沒有成功。電子零部件問題不是哪家公司的問題,必須要依靠國家力量來統籌解決,這是產業體係之間的生死較量。否則就算英特爾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它也絕對活不了多久,因為美國是電子產業標準製定者,輕輕鬆鬆可以掐死你。
 
長城電腦——沒能建立中國ICT產業鏈
 
其實早在1980年,主管電子工業的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就開始了微型計算機攻關工作。四機部電子技術應用研究所(六所),有一個微處理機研究室。主任丁世隆統領著兩個大組,一個組仿製Intel芯片,即05係列;一個組仿製摩托羅拉芯片,即06係列。他們跟日本企業合作,進行微型機攻關。到1983年電子工業部確定了05係列,定名為0520A,安排在北京738廠生產。1985年在各方協助下,該型機成為中國第一套完全漢字化的計算機,定名0520CH。
 
1986年12月12日,原電子工業部計算機管理局副局長王之,領著0520電腦開發組,創辦長城電腦公司。隨後的4年時間內,在進口許可證製度的保護下,長城活得非常滋潤。那時候IBM的PC在中關村的價格是3萬元人民幣,長城0520CH賣兩萬多元一台,總共賣了超過1.5萬台,有幾個億的收入。
 
原本電子工業部可以在計劃經濟體製下,安排下屬各廠對核心部件進行國產化攻關。但當時的政治氛圍,要拆毀計劃經濟體製,向市場自由化改革。電子工業部手裏沒錢投資,長城0520裏麵的核心部件全是進口貨,CPU是日本NEC仿製的8088,硬盤是日本TEAC的,國營杭州磁記錄設備廠生產的軟驅控製卡,9針的EGA顯卡,14寸球麵顯示器。
 
這是40年來,中國建立電腦國產化產業鏈最好的機會。此時中國與歐美差距並不大,一旦實現投資獲利正循環,將使中國電子工業有能量,追趕兩年一波的摩爾周期。以本國企業為產業升級核心,不至於被美國甩得看都看不見,甚至連韓國、台灣都敢來踩一腳。
 
很可惜,中國沒抓住這次機會。產業投資窗口稍縱即逝。當年投資4億元就能追趕,現在投資40000億元都未必追得上。一著走錯,遺恨四十年。而韓國當年咬牙投資,三星、LG獲得了巨大成功。他們實際是靠著中國市場的豐厚利潤喂大的,反過來全麵占領中國市場。
 
長城電腦的好日子沒過多久,1990年,北京中關村迎來了第一個冬天:國家宣布正式取消計算機產品進口許可批文,並大幅度降低關稅。在美國公司的強大壓力下,中關村裏不管是私人倒爺,還是國家隊倒爺,立馬潰不成軍。長城從王者之位上摔下來後,一直找不著北。在0520優勢盡失的情況下,從1994年開始,長城通過與國外巨頭合作,成立了超過七家合資企業。王之坦言,那些年裏“長城玩得最漂亮的是資本運作”,而不是IT技術。
 
未完待續
 
中興通訊危機
1980年,深圳,解放路、人民路口。1979年建市前的深圳,沒有什麽深南大道。當時,深圳是寶安縣的一個小鎮,隻有兩條水泥路穿過小鎮,一條是人民路,一條是解放路,全長不到2公裏。
中興通訊危機
1981年,深圳,蛇口第一家公司成立奠基儀式,遠處的山是大南山。1981年2月,深圳市罐頭廠與美國百事可樂國際公司,簽訂興辦深圳市飲樂汽水廠,合作生產“百事可樂”,年產能7.5萬噸。
中興通訊危機
1982年,深圳火車北站,南下深圳的基建工程兵部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這一年從解放軍工程兵部隊退役,轉業到深圳南油集團,開啟了一段傳奇人生。1987年華為創立,靠著從香港倒賣小型交換機起家。
中興通訊危機
1983年,深圳,華僑城所在地,中間那條路就是今日穿過華僑城的深南大道。華僑城所在地原來叫寶安縣光明華僑畜牧場沙河分場,因為靠近戒備森嚴的邊界線,四周是一片雜草叢生的田野和荒地。將一片蠻荒之地,建設成為超過1200萬人口的中國一線城市,需要投入多少資源?需要多少勞動力?一萬億夠不夠?天知道!
中興通訊危機
1993年,深圳南頭檢查站,驗證入關。這個證就是邊境證,它是早期深圳人隨身要攜帶的證件。餘海波攝。
中興通訊危機
1994年,深圳東門老街。汽車後備箱裏裝著索尼彩電。那時正是沿海汽車、家電走私最猖獗的時候。
中興通訊危機
1996年,深圳羅湖橋口岸,香港走私的主要通道。羅湖口岸向西4公裏,就是深圳華強北電子商圈。出了羅湖口岸向南30公裏,就是香港深水埠電子市場。香港本身沒有電子產業,不研究任何器件。香港所有電子產品,都是美國貨、日本貨、韓國貨、台灣貨,主要市場在中國,等於拿著全世界最先進的東西,向中國大陸傾銷,香港從中賺取暴利。很少有人知道,150年前,香港也是英國、美國、德國向中國走私傾銷鴉片的集散地。
中興通訊危機
1998年,深圳體育館,舉行全市下崗工人再就業招聘會。由於中國在80年代的錯誤經濟政策,導致中國工業體係全麵破產。1998年至2005年間,全國幾十萬家國有企業破產倒閉。
中興通訊危機
2002年,深圳賽格廣場封頂,總高355.8米,由賽格集團投資。1986年,電子工業部派馬福元南下深圳,將上百家小型電子廠,捏合成賽格集團。由於電子元器件缺乏配套,馬福元參考日本秋葉原電子市場的模式,建設深圳賽格電子市場,獲得巨大成功。然而賽格的生意中,相當一部分來自香港走私貨。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電子工業的悲哀。時至今天,深圳中興危機事件,就是在為四十年來的錯誤產業政策,付出價值1000億的慘痛代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