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6月8日消息,6月8日,各地高考如火如荼的進行,造島神器“天鯤號”也迎來大考。
澎湃新聞從中交天津航道局(以下簡稱“天航局”)獲悉,6月8日下午,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駛離碼頭,經由長江口北角開往浙江花鳥山海域進行為期3天的海試。
這次離港,“天鯤號”的動力係統和推進係統等將首次接受海洋環境的“深藍”挑戰,向著成為真正的疏浚利器邁出關鍵一步。
在碼頭靜待出港海試的“天鯤號”。 天航局供圖
頭號“造島神器”
2017年11月3日,由天航局投資並聯合設計,上海振華啟東造船廠建造的6600kW絞刀功率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在江蘇啟東成功下水。
將“天鯤號”稱為頭號“造島神器”,並不為過。
天航局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天鯤號”融合了當前世界最新科技,各項性能指標均超過現役亞洲第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鯨號”。
此前被網民稱作“造島神器”、亞洲第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的“天鯨號”,是由天航局投資,上海交通大學與德國企業共同承擔設計。“天鯨號”在執行吹填作業時,能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遠6000米外。
而“天鯤號”船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掘深度可達35米,能以每小時60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岩石以及海水混合物輸送到最遠15000米的地方。
不僅如此,該船還配置通用、黏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種不同類型的絞刀,相比於老大哥“天鯨號”,可以開挖海底硬度更高的岩石。
值得關注的是,“天鯤號”將憑借其長達15000米的遠程輸送能力,成為建設中國海疆的國之重器。
“天鯤號”的工作效率到底有多高?該船監造組船體工程師孔凡震向澎湃新聞做了形象生動的解釋:“假如使用‘天鯤號’挖掘填滿一座‘水立方’,功率最大的情況下隻需要6天半時間。”
工作人員正在緊張調試“天鯤號”的各項數據。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鵬 圖
海試“大考”
一艘絞吸船的成功建造主要有五大節點:開工、下水、碼頭係泊試驗、海試、交付。
如今,“天鯤號”已經完成了前三大節點,基本把絞吸船從圖紙變成一個完全成型的裝備。
自2017年11月3日下水後,“天鯤號”又曆經了7個月的打磨鍛造。
天航局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7個月來,“天鯤號”先後完成了全船液壓管係安裝,船舶舾裝塗裝工作,構建分布全船電力係統,柔性鋼樁台車軌道的加工,鋼樁台車安裝,主輔鋼樁安裝及倒樁試驗,氣動減震係統安裝調試,推進係統調試及全船動力係統安裝調試等各種設備的安裝調試,並完成船舶傾斜試驗,為保障本次海試的成功奠定基礎。
這次海試,將全麵檢測並驗證船舶動力係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否滿足需求。
“天鯤號”監造組組長王健告訴澎湃新聞,海試期間將經曆航速測定、停船試驗、回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係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係統功能試驗。
澎湃新聞了解到,這次海試“大考” 將對船舶的航行設備及助航設備進行調試校正,解決試航期間出現的問題,使“天鯤號”能夠達到最好的航行狀態。
天航局方麵表示,“天鯤號”計劃於2018年6月11日前結束試航,隨後返航至船廠碼頭。試航結束後,將進行航行試驗意見整改,並繼續進行疏浚設備調試,為後期挖泥試驗做準備。
“天鯤號”是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提升中國在國際高端疏浚市場競爭力而打造的建設海洋強國之重器。該船是國內首艘從設計到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船,其成功研製填補我國自主設計建造重型自航絞吸船的空白,將大幅提升我國填海造陸、航道疏浚、港口建設等領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