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新聞1+1》:改革開放,中國的決心,世界的信心! 來源:央視新聞
金融開放“11條”來了,中國金融業扛得住嗎?
改革開放40周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博鼇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的主題必定與改革開放密切相連。
結果沒有讓外界失望。中國官方決定在擴大開放方麵采取一係列新的重大舉措,金融業開放位列其中。
具體包括什麽呢?確保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製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時加大開放力度,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製,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則透露,到今年6月30號,包括將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製,允許外資銀行在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等六大金融開放措施將大部分開始落實。
另外有包括鼓勵在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等五項金融開放舉措將在今年年底前推出。
同時,易綱稱,經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目前滬倫通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將爭取於2018年內開通“滬倫通”。這金融對外開放的“11條”,這會衝垮中國金融業嗎?
“鯰魚效應”有利發展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允許外資進入有利國內金融市場形成良性的“鯰魚競爭”效應,不會對國內機構發展和金融穩定產生較大影響。
一方麵,目前國內金融體係發育良好,內資機構體量巨大,公司治理完善,市場競爭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較強,且外資機構還要麵臨本地化的問題,“水土不服”是其必須要克服的難關。
另一方麵,開放不代表不需要監管,外資金融機構準入或開展業務時依然要按照相關法規進行審慎監管,防止相關風險的發生和蔓延。
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劉可認為,外資進入後的差異化競爭,會補充國內不同層次客戶需求,使得國內市場機構的競爭能力增強,在良性競爭與合作中優化中國資本市場格局。
王有鑫表示,對中國資本市場而言,金融業擴大開放後,整體競爭力將明顯提升,資本市場將持續健康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和現代金融體係建設將加快推進,股市、債市和匯市發展將獲得更多支持。
“未來隨著開放程度的提高,中國金融機構也將迎來全球布局和經營的新機遇,通過與外資合作,將投資渠道和服務擴展到全球,有利於擴大業務規模、改善盈利。”王有鑫說。
開放不停歇也不盲目
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態度一以貫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銀行、保險、證券行業相繼對外國金融機構敞開懷抱,開放試點一一出現,開放政策源源而來。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亦提到,有序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限製,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製,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
“這代表了中國在金融業方麵一以貫之的開放態度。”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研究部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在金融行業放寬外資進入門檻、擴寬外資業務範圍、增強中外資機構合作是中國接軌國際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客觀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曾表示,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受益於對外開放,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
周小川強調:“各國經驗,包括中國自身經驗都表明,(對金融服務業的)保護導致懶惰,財務軟約束等問題反而使競爭力更弱,損害行業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就指出,中國金融業的開放有三條規律要遵循。
一是金融業作為競爭性的服務業,應當遵循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麵清單原則;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要以匯率形成機製改革、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三是金融業開放要和防範金融風險並重,開放程度要和監管能力相匹配。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越開放的領域,越有競爭力;越不開放的領域,越容易落後,而且還不斷累積風險。”易綱在肯定開放必要性的同時也表示,如果遵循上述三條規律,就會不斷金融業開放推向前進。
中國開放全球受益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金融擴大開放將為全球送上紅利。
王有鑫直言,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將為接近飽和的國際市場注入新的增長源泉,基於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投融資等金融服務將獲得極大發展。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稱,現在全世界需要更多的投資,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同樣需要,而全世界最多的儲蓄在中國,“若能把這些儲蓄通過金融體係很好地配置起來,特別是在開放的前提下向全世界配置,我們會改變世界。”
夏樂表示,從放開國內在岸業務到有序推進資本跨境流動,中國金融開放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體化和定價帶去正麵影響,“尤其是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以市場化的方式逐步實現國際化,會對整個國際金融秩序和投融資體係帶來深刻的變革。”(夏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