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居

記錄一些無需記錄的
個人資料
正文

聽習主席博鼇演講 是要翻翻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的賬了

(2018-04-17 09:45:38) 下一個

聽習主席博鼇演講 是要翻翻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的賬了

科工力量

歡迎關注“科工力量”微博、微信公眾號04-11 08:21

   


                   
              

4月10日上午9:30,博鼇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在海南博鼇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

 

 

 

在博鼇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希望發達國家對正常合理的高科技產品貿易停止人為設限,放寬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管製”。

 

 

一直以來,特朗普政府一直拿中美高達37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向中國施壓,但實際上,這完全是西方對中國技術封鎖的結果,中國商務部部長鍾山指出,“中美貿易不平衡還與美方高技術對華出口的管製有關。美國研究機構報告顯示,如果美國對華出口管製放寬,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500

習近平發表演講  視頻截圖

 

西方一直對中國保持嚴格技術封鎖

 

 

1949年,美國及其北約的大部分盟友建立了巴黎統籌委員會,並製定了“國際原子能清單”、“國際軍品清單”,以及包括兩用物項和技術的“工業清單”。通過這種方式,限製先進技術向社會主義陣營轉移。

 

 

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要求解散巴統。德國、法國等巴統成員國對美國在巴統內濫用權力十分不滿,也同樣要求解散巴統。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保持科技優勢,玩了一出花招,以解散巴統為條件,要求建立一個能應對地區武器擴散等安全威脅的新製度。而且為了獲得更廣泛的支持,美國總統克林頓還與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加拿大溫哥華會晤。

 

 

1993年11月16日,巴統17個成員國代表在荷蘭海牙舉行的高層會議上同意解散巴統,建立新的多邊製度。新的多邊製度被臨時稱作“新論壇”。

 

 

1994年3月,在美國的主導下於荷蘭瓦森納舉行的高層會議,進一步確認了解散巴統的決定。1994年3月31日,巴統正式解散。參加國同意在新的機製建立之前,繼續采用巴統的控製清單作為全球出口管製的基礎。原來與巴統合作的奧地利、芬蘭、愛爾蘭、新西蘭、瑞典和瑞士等國被納入“新論壇”。

 

1995年,美國攜一眾盟友先在荷蘭瓦森納召開會議,決定加快建立常規武器和雙用途物資及技術出口控製機製,彌補現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作控製機製的不足。1996年,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了《瓦森納協定》,決定從1996年11月1日起實施新的控製清單和信息交換規則。

 

 

從結果上看,原本俄羅斯和德國、法國強烈要求解散的巴統是不複存在了,但新的《瓦森納協定》成員國反而更多了,將近是巴統成員國的2倍。《瓦森納協定》有兩份清單,一份是軍品清單;一份是軍民兩用商品和技術清單。前者涵蓋了各類武器彈藥、設備及作戰平台等共22類;後者涵蓋了先進材料、材料處理、電子器件、計算機、電信與信息安全、傳感與激光、導航與航空電子儀器、船舶與海事設備、推進係統等9大類,每一類的限製內容又具體劃分為5個小類別,即設備、組件與部件;測試、檢驗與生產設備;材料;軟件;技術。

 

 

由於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日本、烏克蘭、意大利、瑞典、瑞士等都是《瓦森納協定》成員國,可以說這份協定已然成為針對中國這類工業後發國從老牌工業國引進先進技術的巨大障礙。

 

500

 

 

 

 

 

 

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限製是中美高額貿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們把中國政府製定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戰略任務,和《瓦森納協定》軍民兩用產品限製清單對比就可以發現,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

 

 

11個重點領域的68項優先主題中,有9個重點領域的34項優先主題的相關研發重點,受到《瓦森納協定》軍民兩用產品限製清單的出口限製;

 

 

27項前沿技術的相關研發重點,有15項在《瓦森納協定》清單的出口限製範圍之內;

 

 

民用領域13個重大專項的相關研發重點,有9項受到《瓦森納協定》清單的出口限製。

從宏觀數據上看,從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間,中國自美國進口的高科技產品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10.0%下降到2007年的8.4%,自歐盟進口的高科技產品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10.3%下降到2007年的9.3%,自日本進口的高科技產品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19.9%下降到2007年的14.2%。

 

 

誠然,中國進口的高科技產品所占比重下降固然有中國科技水平提升的因素,但更為關鍵的是,很多中國想買的東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根本不賣。

 

 

不僅美國自己不賣,還要攪黃中國和其他國家政策的經貿往來。

 

 

比如在2004年,捷克政府曾批準捷克武器出口公司向我國出售10部總價值為5570萬美元的“維拉”雷達係統,但在美國的壓力下,取消了這一合同。

 

 

2006年,在美國的幹預下,意大利阿萊尼亞空間公司不惜經濟和信譽損失,也要取消與中國簽訂的發射意衛星的合作協議。

 

 

最近幾年,中國每年集成電路產品的進口金額已經超過石油,我們再來看看集成電路產業的情況。

 

 

國內晶圓廠相對於英特爾、台積電這些大廠在製造工藝上明顯落後,晶圓廠中的設備普遍要比英特爾、台積電、三星落後一代,原因就在於因為西方國家限製,買不到國外設備商最好的設備。而且即便買到了次一級的設備,外商對於這些設備的使用也有一定條件,國內廠商還要簽署一大堆限製性協議。

 

 

在核心元器件上,像應用於特殊領域的CPU、GPU、CCD、FPGA、DSP等芯片,很多都要依賴進口,相關單位在填寫申報單的時候,申報單上都有專門的一個“進貨風險”欄目。由於西方限製出口政策,使中國軍工企業隻能走特殊渠道少量采購,曾經就有疑似雙麵間諜的華裔商人因出口軍品級486而被美國政府逮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一些國內單位不得不從工業級芯片裏麵挑一些用在各種裝備上。

 

 

從過去幾年的實例來看,中國企業或資本收購歐美半導體企業,很多都以失敗告終。

 

 

比如有中資背景的私募基金Canyon Bridge力圖收購FPGA設計廠商萊迪思,這場你情我願的生意,就被美國總統特朗普動用總統特權親自否決。

 

 

又比如中資企業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廠商愛思強公司,就被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否決。為此,愛思強公司的大股東在其公司官網強烈譴責這一行為。

 

 

還有中資企業試圖收購飛利浦的燈泡業務,因為涉及到氮化镓這一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而被美國否決。

 

 

正是因為美國限製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導致美國大量進口中國日用品的同時,中國卻無法進口美國高科技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存在高額貿易逆差。正如中國商務部部長鍾山所言,“中美貿易不平衡還與美方高技術對華出口的管製有關。美國研究機構報告顯示,如果美國對華出口管製放寬,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500

 

 

 

商務部部長鍾山

 

結語

 

雖然嚴格的技術封鎖能夠在一定曆史時期起到一定效果,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是無法限製中國技術進步的,西方的嚴格限製,反而堅定了我們自主研發的決心。

 

 

就以之前提到的氮化镓材料為例,中國已經建立了完全國產化的氮化镓生產線,殲20戰機雷達中某關鍵器件就采用氮化镓材料製造,在理論上,采用氮化镓材料之後,器件的功率可以提升10倍,體積可以縮小一半。又比如之前提到的各種核心器件,目前,上到北鬥衛星,下到水下蛟龍,龍芯、申威、華睿、魂芯、景嘉微的CPU、GPU、DSP已經開始逐步替換國外產品。

 

 

對於特朗普政府來說,解決中美3700億的高額貿易逆差,不在於中美大打貿易戰,而在於改變這種不合理的貿易規則,隻要特朗普政府遵循自由貿易的規則,放棄使用國家力量幹預國際貿易,中美貿易巨額貿易逆差將會迎刃而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