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居

記錄一些無需記錄的
個人資料
正文

社科院專家:年輕人也要為自己養老早做準備

(2018-03-13 13:20:10) 下一個

社科院專家:年輕人也要為自己養老早做準備

日月光

嘻嘻哈哈說真話。昨天 16: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人口老齡化在加速,推進養老服務體係的建設是改善民生的關鍵,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我國養老服務機構目前發展水平如何?哪些政策為養老帶來重大利好?記者采訪了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盈華。

500

養老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對快速到來的老齡化準備不足

中國青年報:目前我國養老方麵主要麵臨什麽問題?

張盈華:主要有三個。首先是“錢”的問題,即“拿什麽養老”。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分別有4億和5.13億人,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基本養老保障網。但企業職工月平均養老金2500元,城鄉居民月平均隻有120多元,一旦年老時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這些養老金是很難維持的。

第二個是“人”的問題,即“誰來養老”。一方麵,傳統的家庭養老逐漸弱化,老年人獨居、空巢現象越來越普遍。另一方麵,當前社會化的養老服務供給還遠遠不夠。

第三個是“床” 的問題,即“如何養老”。目前我國共有各類養老床位730萬張,平均每千名老年人31張養老床位。到“十三五”末,每千名老人的養老床位將達到40張,接近目前發達國家水平。但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率高、城鄉分布不均等問題突出。

中國青年報:養老問題是怎麽形成的?

張盈華:養老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對快速到來的老齡化準備不足。上世紀90年代,我國建立養老保險製度時就提出搞“多層次”體係,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1997年,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製度建立,這是養老金的“第一支柱”;2004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出台,2013年企業年金稅優惠政策到位,這是養老金的“第二支柱”。但由於第一、第二支柱起步時間相隔太遠,企業年金又是自願原則,結果是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太高,擠占了企業年金的繳費空間。2017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近3億人,但這些人中參加企業年金的也就2500萬。絕大多數人沒有補充養老保險,養老金的待遇也就上不去。

從家庭養老來看,我國每年有七八千萬農民工跨省流動就業,他們的父母被留在相隔數百甚至上千公裏的家鄉“空巢”生活。城市也是如此,子女與父母居住的距離越來越遠,一些老人的子女還遠在國外。這些留守老人一旦失能,極有可能無人照管。

從社會養老來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的護理人員和服務人員仍麵臨工資低、負荷重、職業前景不被看好、就業崗位不穩定等問題,期望的待遇與其承擔的工作負荷仍不匹配,造成養老服務行業很難吸引人才、無法留住人才。

養老機構在急性治療、康複和預防等方麵還缺少資源

中國青年報:養老服務機構承擔的社會職責是什麽?當前發展水平如何?

張盈華:中央提出要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係”,這其中,養老服務機構可以大有作為。養老服務機構不僅要承擔長期重度失能者的全天候照護服務,還應向社會輻射、滿足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

2009年,民政部牽頭實施“基本養老服務體係建設工程”,開啟了全麵建設養老服務體係的曆史時期。民政部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養老服務機構數14萬個,養老服務床位數730萬張。從數量上看,雖然這些年養老機構發展非常快,但醫養結合還有很多政策障礙,養老機構的急性治療、康複甚至預防等還缺少資源,這些都是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無法繞開的關鍵問題。

中國青年報:我國針對養老服務業有什麽政策支持?

張盈華:國家在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上給予了高度關注。2017年初,民政部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的通知》,為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養老服務機構整合審批流程、簡化審批後續。這是在劃撥供地、減免稅費、一次性建設投資補貼、運營補貼等優惠政策基礎上,政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的又一重要舉措。

 

年輕人既要敬老、孝老、愛老,也要為自己養老盡早儲備、多做準備

中國青年報:近年來,我國在養老方麵還出台了哪些政策?

張盈華: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持續合理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今年基本養老保險將迎來14年連漲。

近日,國務院通過了延稅型養老保險試點方案,這表明探索十年的養老金“第三支柱”即將落地。屆時,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錢會有一定額度在個人所得中列支,扣減個人所得稅,待到未來領取時再納稅。從國外經驗來看,此類政策有助於鼓勵年輕人進行養老儲備。

截至2017年年底,已有黑龍江等8個省(區市)出台了政策實施獨生子女護理假製度。廣州市已於2018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護理假也是國外鼓勵家庭成員相互照護的常見政策。

2016年6月,我國開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工作,將在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之外再建一個社會保險項目,可以滿足失能人員對基本生活照料和基礎醫療護理的資金和服務需求,養老又多了一道保障。

中國青年報:這些政策和方案在執行和落地的過程中麵臨什麽困難和挑戰?

張盈華:養老金將迎來14連漲,漲幅如何確定,目前還沒有具體方案。這需要進一步研究合理的養老待遇自動調整機製。比如,與工資增長率、物價上漲率的一定比例進行掛鉤,確保退休人員共享經濟增長成果,同時養老金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貶值。

在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上,關鍵的挑戰是優惠政策的落地。比如,獨生子女父母住院的陪護假,在休假期間企業不能扣減工資,這對企業是成本損失,需要有補償機製,否則這項製度會很難執行下去。

養老服務業上,最大掣肘在服務供給上,包括數量和質量。現在,養老服務業還被視作“低端職業”,低工資不能吸引人才,吸引不到人才就很難發展,不能發展就無法提高職業社會地位,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閉環。

中國青年報:對於目前社會保障水平和養老問題,您有哪些建議?

張盈華:首先,要達成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共識。年輕人既要敬老、孝老、愛老,也要為自己養老盡早儲備、多做準備,老年人既要養老、樂老、享老,也要自尊、自立、自強。

養老金融體係和保險建設上,要大力發展以養老為目的的金融產品,並給予稅收優惠和財政補助,包括以個人養老賬戶為載體、以養老儲備為目的、以延稅政策為引導的老齡金融體係;加快“多層次養老保險”體係建設,借助2017年2月1日起實施的《企業年金辦法》和即將落地的延稅型商業養老保險政策,創新機製,促進養老保險體係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建立與快速發展;做好各地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評估,加快建立科學、統一的長期護理需求認定和等級評定標準,推動長期護理保險製度統一和全麵實施。

養老服務產業上,加快適老設施改造,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友好型社區;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社區融合式養老服務機構,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融合起來,就近服務、輻射服務、聯動服務;鼓勵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借鑒日本等國家先進的健康管理經驗,開展老年機能衰退篩查,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安排幹預措施,延長健康老年壽命。同時,推動建立和實施高齡父母或失能父母隨子女落戶政策,鼓勵建設代際相鄰的住宅項目。

實習生 王涵 記者 杜園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