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27)
2020 (127)
2022 (141)
2024 (99)
周末跑馬,是雪梨馬成為世界第七大滿貫的首屆,小民有幸溶入曆史,此生難有二次,啥都不顧了,大賽前兩周操練不慎,雙膝拉傷,一膝尤甚,幾有支撐不住之感,禍不單行,一周後同側腳又遭阿基利踵來襲,觸地就疼,家中走幾步都十分艱難,周五去EXPO報名,覺得別被以為是殘疾人士就好,回家女兒都看得出我十分疲憊,自己知道其實那是沮喪中帶著些許悲壯,把報名和參加EXPO當最後的慶典了,關照女兒周日千萬不要追蹤拍照:I will finish it but it's not going to be pretty。然而心裏我依然留有一線指望,這就是自己在EXPO簽名牆上留下的兩個字 BELIEVE & BLESS。
雪梨馬賽道是公認的七大馬中最殘酷的,最大的總爬升,最多的U-turn,最多的上下起伏,最後還有一個真真的傷心坡,這是有專業網站為證的:https://therunningchannel.com/hardest-major-marathon-boston-new-york-sydney-chicago/
周六晚上睡著了三個半小時,早上起來也沒加碳吃早餐,隻咽了一勺花生醬,跑前再吞了一個膠,因為知道自己有runner's stomach,且經常出其不意。
開跑比預定時間延遲了15分鍾,在等候區裏覺得自己期待的狀態慢慢出來了,平靜,稍帶興奮,沒有恐懼。小心做了些拉伸,疼痛還在但並不難忍。最後把預定策略再回想一遍 - 自然,原生態,節製,不以加重傷勢來拚;但不管如何,絕不放棄,走著爬著也要完賽;盡量在5小時之內,但爭取與上屆成績拉平。
起跑了,Shokz耳機裏沒有音樂,隻有節拍器180頻的單調滴答 - 完賽後看app統計, 我全程平均步頻一步不差就是180,手表全程沒看一眼,徹底忘了。42.2公裏就這樣過去了,幾乎風波不驚,事後想逮回一些賽道記憶才覺得有點奇怪 - 真的沒啥好說的,沒有折磨也沒有拚搏,記得26公裏上下腿很沉重,但調節一下跑姿也就過去了。起跑前在等候區我排在很後麵,不想一開始就受到爭風跑手和各領跑者帶來的壓力,一切按自己的節奏來。
賽程過半後,漸漸聽到前方時不時傳來一小段歌聲,然後在某個節點歌聲突然在身邊響起,轉頭一看,原來是背後插著小旗的四小時線領跑者和簇擁著她的一小群跑手,跟著她們跑了一會兒,然後按著自己節奏慢慢超越了過去,此後歌聲一會兒近一會遠,大約35公裏後再也聽不見了。
最後兩三公裏,到了長長的傷心坡,那是段一路向上的U-turn路,在一處窄窄的峽角上,令很多人不備的是,拐了U彎後賽道依然向上。而極具對比的,是這裏景色壯麗,三麵海灣環繞,歌劇院,港灣大橋,軍港,北岸,盡收眼底。賽程到此刻,很多跑手已在擠最後的能量儲備,料不到此坡橫亙,棄跑改走眾多,抽筋靠在路邊也大有人在,最殘酷的,往往在最美麗的地方呈現。
而我一路節製還留有餘量,輕車熟路過坡。倒是最後七八百米衝刺,擠滿路旁的觀眾歡呼鼎沸,絕非尋常街景,心裏反而慌慌的,就像在慢鏡頭裏,永遠也跑不到盡頭......
過終點牌門時除了一下而來的輕鬆並沒有其他什麽感覺。拿了獎牌在草坡上坐下,麵對人群和港灣,才故意(覺得是故意)讓自己感動了幾分鍾,如此的傷勢下不但完賽,而且跑出最好成績,而且破四,而且超過了最prestigious 的Boston大賽報名線達9分鍾。除了歸於自己對damage control策略的近乎完美的執行,一年來在各種傷情中摸爬滾打出來的獨有的即使不能走也能湊合著跑的原生態跑法,完美的天氣,熱情到爆的觀眾,就是感銘神佑了 - I have been believing and I have been blessed。 即使五天之後,想到這依然會眼眶濕潤,沒什麽不好意思的。
當時還有個念頭,是否自己賽前心理上對傷勢過度誇張了,然而事實立馬加以否定,在賽後走去與妻女匯合的一公裏多點路,可說是三年來走過的最痛苦的路段,腫大的膝蓋不能彎曲,腳掌一點也不能向後用力,磨肩擦踵的人群裏,一步一瘸,疼痛從膝關節和腳踵肌腱不斷向全身心滲透,恨不得就在路邊草地躺下,放平雙腿,看著藍天,任憑時光流走。那起跑前的緩解和賽程中的無感,在回家路上全部加倍償回了。Good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