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大展台
------ 壁畫小鎮切梅那斯
莫笑【原創】
小鎮自畫象 海洋與樹木 疏落有人家
切梅那斯(Chemainus)是溫哥華島東岸一個小鎮上,離那那伊摩(Nanaimo)比較近。小鎮上有很多壁畫,現在小鎮也以壁畫聞名於世。
公園中 壁畫、水車、樹木,虛實交融
我曾去過兩次。第一次是2004年,從維多利亞(Victoria)開車出來後中午找地方吃午飯無意中撞上的。當時是從1號路下去,很快就到了切梅那斯。切梅那斯的壁畫和建築的古樸立即吸引了我們。切梅那斯的壁畫,琳琅滿目,從入鎮的路口、到鎮裏唯一的公園、直至每一個略為顯要的牆麵上都有。切梅那斯的建築典雅、各具特色,店舖整潔,自有風格。最為稱奇的是,見到了一身著維多利亞時代裝束的女郎,一襲白衣、帽沿、特別是前沿很寬,溫宛地坐在一向陽的花下的長椅上。看到她,真有一種時空穿越的感覺,她欣然地和我們一起照了相。
滄海桑田,他們世代在些生息
第二次去是2010年,我是領著朋友專門去看的。
臨店而坐 悠閑雅致
其實切梅那斯在我第一次去時,就有些名氣了。切梅那斯曾以礦業,漁業和林業繁榮。她所在的科為恰穀(Cowichan Valley) 是第一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從英國人來了之後,中國人(中國人後來多去建鐵路去了)、日本人、東印度人和英格蘭人、德國人也陸續到來,一起生息勞作,思想文化交融。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切梅那斯賴以生存的傳統產業難以為繼,小鎮漸趨衰落。1983年切梅那斯最大的工廠 ------ 鋸木廠關閉,650人失業,兩年後再開時,工廠已采用自動化生產線,僅雇用140人。在這期間,市長和市委會提出了一個另辟新徑的小鎮振興計劃,就這樣在民眾的創意和支持下,切梅那斯壁畫鎮誕生了。
木材曾經是小鎮的命脈
一個小鎮,壁畫一幅接一幅,每一幅都很生動,既反映了生活、呈現了曆史,又有美感和視覺衝擊,切梅那斯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漸漸有名氣了。
露天冰場 便服攻防
在壁畫和建築方麵,切梅那斯和曼尼托巴省的省會溫尼伯格有些相似。在我寫的 “漫談曼尼托巴”中,曾寫道:“漫步在溫尼伯格,每每會感到原住民文化的質樸、厚重。溫尼伯格市多水、多橋,市內有350幅大型壁畫,夏天掩映在濃綠之中,冬天絢麗於冰雪之上,極為醒目。市內有許多老建築,襲當年芝加哥之風格,堅實考究,無怪乎赫赫有名的卓別林曾在此拍片。”。隻是切梅那斯的建築和壁畫更集中、更濃縮。
忘不了那揚蹄奮進的牛
英國有些小鎮也是以其獨特的建築聞名,如有的小鎮有很古老的教堂,有的有保存完好的古羅馬的集市。英國有個城市叫Bath(洗澡),就是因為它保存了一個很大的、完整的古羅馬的澡堂。古羅馬人喜歡洗澡,澡堂都是以大石塊為原料,建得很堅固、高大寬敞。澡堂是公共場所,人們在洗澡之餘,常在此議論時政。
戰爭和對英烈的懷念
切梅那斯沒有這些大古董。它是在現代化的浪潮衝擊下逐步衰落的過程中以近代化的藝術崛起的一個小鎮。十分獨特。值得一看。
他們沉著、堅定、不失幽默。他們創造了曆史。
Patricia最近訪問了切梅那斯,照了些照片,引起了我的回憶。特秉筆書之。
如牛負重 想象當年開拓者的艱辛
(謝謝Patricia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