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文
莫笑【原創】
中文很有趣,筆畫多,形態異,是世界上少有的象形字,尤其是到了書法家的筆下,龍飛鳳舞,動感十足,更能看到它的影子。
中文標準的發音有四聲,有的地方話聲就更多了。現在很多外國人學中文,準確地發好每個音應該是他們最頭痛的,即使是對於我們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也是如此。我從來不讓我的客人把名字寫成拚音。很簡單,如果是兩個字的名字,按排列組合,就有16種發音,三個字的就有64種發音,現在時髦的人,還有四個字的名字,256種發音,叫我如何記住他的尊姓大名?
說到名字,中國人的名字,意蘊無窮,要俗可俗,要雅可雅,既可氣衝霄漢,又可微至塵埃。前幾天我遇上一叫做萬千億的女孩,這兩天又見到一名為邊角料的男子,他們的名字各有千秋,組合起來還是副對聯。不過,早些時候的人,是沒有這麽自由的。名字中間的那個字,多少代以前的高祖就已定下來了,隻有名字中的最後一個字,可以由祖輩或父輩選擇。這樣對在農耕經濟中世代居於一隅的家庭,輩份會象小蔥拌豆腐 --- 一青二白。就是一個小小孩,也可因為名字中間那個字真正名正言順地被人稱為爺爺。現在很少有家族保留這種習俗了,恐怕隻有孔姓和孟姓這種大世家了。
剛才一不小心用了一個歇後語,歇後語也是中文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民間,生動形象,讓人捧腹,如飛機上拉肚子----一瀉千裏,甘庶地裏的蔥---照人矮一截,海底耍拳---功夫深。窮鄉僻壤、街頭巷尾的歇後語,就更俗也更生動了。
有時說中文,不結巴的也結巴了,而且隻有結結巴巴才能把意思明明白白地表達出來,對歪果仁來說是很難理解的,比如“今天下雨,我騎車差點摔倒,好在我一把把把把住了!”“來到楊過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小龍女動情地說‘我也想過過過過過的生活。’” “校長說衣服上除了校徽別別別的。”
談到中文,不談中國的詩詞,等於沒談。從陶淵明的“采菊東蘺下”到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從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到辛棄疾的“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中國的古詩詞,是中文原野的峰巒,鬱鬱蔥蔥,氣象萬千,一峰高過一峰,一巒幽於一巒,是近代人難以企及的,幾成絕唱。
中文寫起來複雜,但用計算機輸入很快,尤其是用五筆輸入,比英文要快得多,比如一個成語,打四個甚至三個字母它就蹦出來了,如出類拔萃,隻要三個字母。各位看官,你用英文的三個字母,能在計算機上表達出這個意思嗎?
中文不僅在中國用,在日本、韓國等國也用。有時詞序不一樣,比如我們的“和平”,在日本為“平和”。有時候意義會不同,比如在日語中,“娘”不是女孩她媽,而是指女孩本人。“手紙”不是在廁所用的,而是信,是情郎苦等的鴻雁傳書。
就寫到這,希望讀者幫我增補內容。最後用一句詩結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中文是世界文化的瑰寶,讓我們使用她,並從不同的角度、側麵欣賞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