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日本在中國失敗已成定局,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迎來了一個建立民主製度的良機。1944年毛澤東與訪問延安的美國外交官謝思偉等人的談話中指出:“每一個在中國的美國士兵都應當成為民主的活廣告。他應當對他遇到的每一個中國人談論民主。美國官員應當對中國官員談論民主。總之,中國人尊重你們美國人民主的理想,,,,,美國人民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我黨的奮鬥目標,就是推翻獨裁的國民黨反動派,建立美國式的民主製度,使全國人民能享受民主帶來的幸福。我相信,當中國人民為民主而奮鬥時,美國人民會支持我們。” (《黨史通訊》1983年20-21期)。有真跡為證!基於當時中國中國共產黨的軍事政治地位,有理由相信毛澤東這番話不知口是心非的宣傳口號。1946年政協會議結束後,響應全國人民對和平的渴望,中共是準備放棄軍事鬥爭的,中共中央即於1946年2月1 曰向黨內發出《關於目前形勢與任務的指示》。該指示提出:“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勢,目前已由武裝鬥爭轉變為非武裝的群眾的議會鬥爭。黨的全部工作,必須適應這一新形勢。”
但後來發生了什麽讓中國與美國式民主製度失之交臂?在這個重要的曆史進程中,國共兩黨要負怎樣的曆史責任,美蘇強權的的角色是什麽?
Daniel Kurtz-Phelan的書《中國任務——喬治·馬歇爾未完成的戰爭,1945-1947》(THE CHINA MISSION: George Marshall’s Unfinished War, 1945-1947),講述了馬歇爾在中國調停國共兩黨的談判,全力幫助中國建立一個民主政府,但無功而返的經曆。這本書既是對曆史事件的還原,和對國共兩黨重要曆史人物性格和領導力的深刻揭示,也是對早期冷戰史中一段關鍵曆史的生動重構,以及對美國力量的局限性——哪怕是在它的鼎盛期——的深刻思考。寫得非常精彩。
日本投降後,按照羅斯福一直的構想,四個戰勝大國(美蘇英中)應該擔負起重建世界的責任。但遺憾的是,蔣介石和國民黨領導的中國政府,缺乏現代強國的特征。國民黨政府隻對中國大部分疆土有鬆散的控製,政府和軍隊的腐敗嚴重,共產黨控製了西北大麵積地區,國共雙方發生內戰的可能性很大。雖然很少人相信,斯大林也不相信,中國共產黨能夠在內戰中勝利,但是美國也清醒的認識到,腐敗的國民黨也是贏不了的。一個陷入長期全麵內戰的中國,不但對戰後亞洲複興繁榮不利,而且一個虛弱戰亂纏身的中國,很容易被蘇聯趁機介入,成為在亞洲輸出共產主義革命的橋頭堡。當時麥克阿瑟還沒有開始對日本進行民主改造,戰後日本長期是敵是友還不知道,一個民主和強大的中國將是美國在亞洲重要盟友,有效遏製蘇聯的共產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處於這種考慮,剛剛接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決定征招已經退休的五星上將馬歇爾出使中國,促成國共合作,幫助中國建立一個美國式的民主政府。
為什麽派馬歇爾,而不是別人? 出使中國之前,馬歇爾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享有崇高威望,堪稱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軍人政治家之一。1939年,他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美國軍隊的最高首腦),負責將美國陸軍從一支弱小、萎靡的隻有20幾萬人的部隊,轉變為一部800萬人強大的戰爭機器,然後在他參與指揮下,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上戰勝了德國和日本。他被杜魯門譽為“二戰中最偉大的人物”,被丘吉爾譽為真正的“勝利建築師”,在塑造戰後不穩定的和平之中,他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他命名的馬歇爾計劃幫助滿目瘡痍的西歐國家進行重建,鞏固了它們在自由民主國家聯盟中的地位,遏製了蘇聯,並最終贏得了冷戰。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為歐洲複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馬歇爾是在1947年6月5日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他站在哈佛園(Harvard Yard)紀念教堂的台階上,宣告美國已為幫助歐洲複興作好了準備。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
但是,在馬歇爾的眾多成功之中,夾雜著一次重大失敗。這就是1945-1947年間出使中國,調停國共談判組成聯合政府失敗,無功而回,被人詬病應為美國失去中國負有責任。
因為馬歇爾的巨大聲望,他出使中國的消息一宣布,在中國,國共兩黨都高度讚揚並表達了和馬歇爾合作的誠意。馬歇爾到達中國時間比原定計劃晚了幾周,這是因為美國國會的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開始了調查日本奇襲珍珠港事件。二戰期間有一個陰謀論在流傳,二戰開始時,羅斯福政府想參戰,但民意和國會都是要求美國置身事外保持中立。所以美國政府故意放任日本奇襲珍珠港,由此來操控民意,從而給參戰找到一個借口。日本一投降,國會馬上開始調查,馬歇爾作為軍隊的最高首腦,理所當然是主嫌之一,所以接受了連續多日的訊問。事後疲勞不堪的馬歇爾說“我堅決捍衛民主,但民主讓我痛苦不堪”。
接受完國會訊問後,馬歇爾登上一架C-54大型運輸機,飛往中國。這架運輸機是經過豪華改裝,在二戰中美國租給英國首相丘吉爾使用的專機。現在這架飛機成為了馬歇爾在中國使用的專機。專門提到這架專機是因為後來由於馬歇爾將它借給一方使用,結果導致了嚴重後果,成了談判最終破裂的一個重要因素。
未完待續。
1,在二戰中支持蘇聯。
當時美國的上策是美國讓德蘇鬥個你死我活,二敗俱傷時出手把二個惡魔都滅了。中策是幫德國把蘇俄共黨滅了。事實證明共黨是比納粹更凶殘的惡魔。下策是助俄滅德。不幸美國採用了下策。
2,放棄國民黨讓中國一片紅。中國從此經曆了曆史上最黑暗最殘酷的時期。對美國而言,如果沒有中共黨,朝鮮戰爭甚至越南戰爭都可避免。中國現在也不是對手,而是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