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山人客棧

駐足客找。這裏不僅有當下。更有詩和遠方。
個人資料
正文

我這北美60後逝去的芳華

(2019-09-21 17:42:14) 下一個

我這北美60後逝去的芳華

Bob山人

 

二十年前的那個早晨,當第一縷陽光灑滿整個北京城的時候,天氣十分晴朗。路邊的紅葉己然若隱若現。幾片落葉不經意間落在了寬廣的馬路旁。初秋的季節,早上雖有微微寒意,但這是北京最好的季節了。我們登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記得有許多同學都來送行。大家有著相似的背景。有的前後腳離開。有的是我們回國的客棧。那時候,絕對想不到,二十年的他鄉客是我今生的宿命。也許,接下來的數十年仍然是且把他鄉當故鄉,人在江湖兩茫茫。

 

九十年代是知識分子出國的高潮時代。和當年上山下鄉的潮流非常不同。她也和我們後來的80後,90後出國很不同。她們身上己全然沒了鄉土氣。也沒了洋插隊的寒酸。有的是陽光和底氣。更多的是灑脫。但我們的性格往往是內斂的。

 

在上飛機的那一刹那,我的心情談不上激動。但是十分輕鬆。現在仍然想到那句弄潮兒向潮頭立,是我當時想到的一句詩。雖談不上豪情萬丈,但心中確有小小的竊喜。我雖然不敢自居知識分子當中的精英,但想想我們這代知識分子的命運,真有道不盡的質感。那是一個不同和不尋常的一代人。

 

近代以來,中國真正的知識分子的第一代是五四運動那個時代造就的熱血青年。那個時代傳承下來的基因,依然在我們的血液裏流淌。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是一種有著家國情懷的基因。它在我們記憶的深處,但常常睲來。這一代人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多數己然作古。隨著共和國成長一起走過來的另一代知識分子成長於建國初期,普遍有著對建功立業的渴望。但也有理想幻滅的痛苦。因為後來的世界和他們的理想是不一樣的。他們許多人非常注重現實。他們是共和國的建設者,這一代已退出曆史舞台。接下來,在我們成長的初期,或多或少紅衛兵那一代青年人的影子依然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那一代有著盲目的對理由主義的追求。但又被無情的打入艱難的另一個世界。我們有的是紅小兵,有的已經是紅衛兵。但我們並不是那個時代的主力軍。那一代人比我們這一代承受了更多的磨難。有更多的責任和擔當。但他們先天營養失衡。我們是他們後來的一代。我們這一代明顯有所不同。八九年是我們這代學子們理想與激情交匯的頂峰。我始終認為這是當年的基因和成長造就的一代青年人的燥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俱往矣。我們那代人,許許多多都選擇了飄洋過海。都是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的拚搏中,走向了一個我們大多數人祖輩們都十分陌生的地方。他們的身上有幾代人的傳承和那個時代獨有的幸運。

 

我們這代人很多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我始終覺得我們是承前啟後的一代。是轉折的一代,是和中華民族命運緊密相聯的一代。是見證了時代變遷的一代。特別是和外部世界對接的一代。是直接進入海外現代社會的一代。我的鄉土氣息濃厚的芳華時代。一直延伸到了海外。但我的青春年華,硬生生的擱在了太平洋的兩岸。一半陷在故土裏,有泥土的芬芳和樸實。一半丟在了他鄉,偶爾水土不適。艱難生長,經過風霜雨雪,但長的結實健康。我們時常感到無根者的無可歸依,但我們很難放下我們當下的選擇。我不知道這是理想者的懊惱還是現實者的抉擇。但是我們飄在外麵的這一代人的芳華,窮竟歸宿在哪兒?莫愁前路無知無,天下誰人不識君。但願人長久,天涯共此時。

 

我在回顧二十年前我的芳華之行。它始於邁出國門,第一站依舊記憶清晰。當我們到達美國學校的時候,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的下午後。寧靜的校區,幹淨整潔的學生宿舍區,綠草坪令人心醉。二三個各種不同膚色的孩童在草地上追逐嘻戲。幾隻小鬆鼠樹上樹下歡快的跳來躍去。典型的北美校園風景。我們在同學家吃完了晚飯,正值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的時候。那個月亮真的是又大又圓。當時以為是錯覺。後來才知道確實是真圓真大。大概是北半球的緣故。一輪金色的皓月,碧草,籃天,還有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優美的樹影。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圖畫。既有國畫的婉約又有油畫的韻味。感覺人在畫中行,景在心中留。這幅場景常常被我們想起。我們來到樸實的二室的宿舍。家什俱全。,對結婚數年處於流離居所的我們,真以為這就是天堂。我們不理解蟻族,我們沒有過那種經曆。但我們過過周末夫妻,輪流讓出宿舍給室友夫妻互騰地方的的生活。那時候,對居住空間的想象,大概隻有能想到一家一屋就足矣。及至後來,不管需不需要,我總認為住大房子就應該是人生的一個目標。真是沒房子擠一起住出了揮不去的記憶。我為我沒能理想占勝現實需求常有一點點心痛。

 

洋插隊的生活始於邊學邊工。他是我芳華之丹的第一次小小的顛波。洋插隊運動是自願的。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強迫。他是新東方教育集團崛起的根基。某種程度上他也是我們中的一員。很難想像當年的壯闊。走出去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我不知道是悲哀還是驚喜。他造就了北美及全球全新的華人群體。但他們普遍失去了祖國崛起的人生機遇。這難道是我們現實主義者的無奈?還是理想主義者的宿命?

 

我第一份工是在歺館裏洗碗掃地。第一次不會使吸塵器。因為以前沒貝過沒使過。人又老實,和老板實話實說。老扳的眼神和語氣讓你明白了什麽叫你被看不起。想想出國前,雖然常給老板提包,但中央單位到了地方,那個年代,還真是牛哄哄。開始上課的時候,聽不懂,考試第一次弄了個C,心裏真是挫折啊。這裏不去討論洋插隊的細節。但對當年的天子驕子那一代來說,真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有一比。我們接受的是資本主義和現代社會的再教育。H1B, 綠卡,公民一路走來,我們的大多數都是赤手打天下,辛苦走天涯。想一想,我們有當年闖關東的悲壯嗎?我們有下南洋的艱辛嗎?我們有早期美國西部大開發華人的血與生命的代價嗎?我們這一代究竟是怎樣的一代?

許許多多己在北美二十有年的這一代。我們始終在思考我們這一代的人生。我為我的芳華唱讚歌。當我審視我的芳華的時候,我很少看見電影<芳華>裏絕代佳人們麵對命運無奈的哭泣。但我們也很少有史詩般壯麗的人生篇章。我的芳華之舟飄揚過海,攜帶著我們的青春年華,一晃眼,我的芳華己然夾在記憶的書裏。不遠不近,有時在夢裏,有時在心裏。但他也確實經過了我們這一代海一代受過的人生洗禮。我們在艱難的融入海外生活,這有來自於我們基因裏的不適。但我們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我常見身邊年青的海一代。那己是非常瀟灑的新一代。更加西化或半西化的一代。和他們比,我們時代的印記非常清晰。

 

慢長的二十年裏,我也在苦苦尋找我的精神家園。想讓我的芳華之舟靠靠岸。我們不隻追求眼前的苟且。我還要尋找我的詩和遠方在哪裏。說到底,是尋找生活方式中高尚的理由。是給我的芳華尋找一個歸宿。是給芳華成長旅程一個美好的驛站。

 

我早年出差的時候,常好豪飲。有時也酒後多發感慨。科研單位成果第一,但口不擇言也不是組織所喜。現在管它天南地北,隻要詩和酒,誰還管你是姓李還是姓杜。是輪子還是民運,是郭文貴還是李大嘴?一畝三分地,後院裏常做一介布衣。自由自在,不求人隻求己,雖然門庭冷落鞍馬稀。但我們在清靜中好好享受生活的真諦。但芳華年代的理想主義者的情懷時不時浮上來。建功立業者的夢想離我遠矣。但常使我燥動不安。我的芳華年代的理想總是時不時找上門來。這是與生俱來的難以割掉的東西。有時候,我細細審視我們的下一代。感歎我們身上獨有的未曾實現的那些理想主義的色彩。

 

二十多年過後,像大多數洋一代一樣,我們依然在前行的路上。我仍然被許許多多的困擾包圍。永遠操著一口國人味十足的英語,忍辱負重的輾轉在不同的公司間。付出永遠高於得著。機會近在咫尺,抓住確不易。有家難常回,那是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國已經不能歸。那是因為有時候追求的是人生的虛偽。有時候更是一生不能同時踏上兩條不同船的無奈。也是我那絕代芳華之舟承載不了更遠的航程。看到己到芳華之齡的兒子,我常常深思。我己經乘著我的芳華之舟行到了此時的旅途。我還要接著去尋找。我還遠沒到老驥伏瀝的時候,隻是壯心不己而已。但我深知我的芳華之舟總要變成一尾老來孤丹。我要找一個可靠的停泊港灣。從遠古馳來的方舟,必定停靠在某處。我要棄我之丹登上彼舟。因為,應許之地,早己在計劃中。我的從太平洋彼岸駛來的芳華之舟啊,載我走過了二十年的風雨之路。我與你血脈相傳,今生與我同在。

 

今年的聖誕節,飛雪如約而至。清晨出門滿世界已是銀裝素裹。秋天裏留下來的鮮紅的果實在冰雪世界裏分外妖嬈。讓人看著就欣喜。幾隻小鹿在白雪中歡快的從遠處林中掠過。停停走走,慢慢消失在冰雪連天的遠方。當我們完成了主日崇拜,回來後,屋子裏分外溫暖。傍晚,華燈初上,房子外麵的彩燈是如此的?爛。聖誕樹下人們平和安詳。在祥和的聖誕音樂裏,在聖誕老人的祝福聲中,在這平安夜裏,我目睹我的芳華在我們下一代身上依稀成長。我的曾經的芳華,我雖然不會為你驕傲,但我為你欣慰。你的路依然很長。當我謝幕的時候,我希望我的挽歌是這樣的:一個60後,將他的芳華年代留在了太平洋兩岸。一個現實主義者。但有理想主義的夢想。一個消失在此岸並走向彼岸的行者。一個沒有宏圖偉業的人。但是一個有實實在在生活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NewMan2000 回複 悄悄話 隻要是搞技術的,留在國內應該可以發財。樓主知道三步兩橋這個地方嗎?
Bob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三步兩橋' 的評論 : 自由和單純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雖然我的同學們在國內混的都很好(專業和時間都對了),但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出國,我喜歡自由自在的簡單生活。自由就是我的理想,嗬嗬。

謝謝分享好文!
Blue-Crab 回複 悄悄話 對我們這些留學生來說,在不同的機會和環境下都會有所成就。如果在歐美能安居樂業,相信留在中國也一定能風生水起,反之亦然。你所經曆的也是許許多多留學生所經曆過的。
newplayer 回複 悄悄話 同為留學出來超過二十年的,很多經曆都相同。但我從來都沒有覺得錯過了國內的發展階段!因為我知道即使不當初不出來,留在國內也未必能分到一杯羹。搞不好還有可能更糟……是整個國家的體製和製度決定的、看看國內現在正在搞的第二次公私合營(或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吧。
42now 回複 悄悄話 特別理解你的感受。對許多男人,特別是有事業心和抱負的,在美國的平台其實不如在中國。遺憾。可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國的有幾個能想到中國的巨變和發展那麽快。貿易戰中國也委屈,從八十年代起,至少三十年中國幾乎最好的理工科畢業生都來了美國,許多留在美國工作成家。
TRUEFIRE 回複 悄悄話 同是60後,擁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