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中學會了送禮
Bob山人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為什麽要送禮。中國有句古話:當官不打送禮的。記住這句話人生戰場獲利多多。講窮隻在送什麽,何時送,怎麽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第一次送禮是在高中時代,親身經曆。想當年不小心得上了個結核性胸膜炎,不得己住進了縣醫院。同學送我進了醫院。主治醫生見了我們這群農村來的孩子,態度之冷淡前所未見。他道:你知道這裏是要花錢進來的嗎?父親聞訊趕來,交了住院費,兩手空空。醫生護士態度冷淡,處處勺難。什麽事情總排最後。費用隻增不減。父親雖然在我們村裏有些臉麵,怎奈在縣醫院不靈光。但他總還是在社會上混過。趕緊讓家裏送來一桶油和一籃子雞蛋。打聽到醫生的家住哪裏,晚上無人時送上。第二天,立竿見影。醫生臉上笑容迎接。一針麻藥免了費。對我象長輩一般。小的處理直接從其他公費醫療人哪裏想辦法。禮是人際之潤滑劑。人生上了第一課。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不辦事的情況下才成立。客套話沒有多少。隻有這幾句:農村沒什麽好東西,張大夫辛苦了,我們表示感謝。大夫道:謝謝你們,農村也不容易,我們就收下了。這次送禮得到了方便也獲得了利益。更重要的是認識了醫生。醫院裏有了門子。後來親戚朋友都順著這條線,送點土特產,找個好醫生。
第二次送禮幫我度過了困境。不知道倒黴還是運氣不好。騎車撞倒了我們校長夫人。沒見過世麵的人嚇得要死。老太太骨折。要是這個年月,恐怕一生難辦。上醫務室去家裏,賣鴨子,送雞,送水果。且看細節和對話如下:
第一次:買了五道口一隻土雞,補一補,答:我們家不吃雞,拿回去。
第二次:買了四道口一隻農家鴨,補一補。答:你一個學生,不用花錢了,放那邊吧。
第三次:買了香山水蜜桃,補一補。答:謝謝你,把袋子裏的毛抖一抖。
感情一次勝似一次,關係一次比一次好。危機己過,重要的是搭上了校長的線。
第三次送禮體驗是工作結婚後找房子。這個學術單位送禮不成風。我一箱子飲料送進房管科長的門。科長說:不要搞這一套,東西拿回去,你分數不夠不能分房子。我說:我們剛工作,也沒什麽力量,初次登門,算是年青人對前輩的一點兒心意。那是什麽禮物,隻是一點兒敬意。說的大方得體。後來問題盡然解決了。
第四次從京城送禮到了深山老林裏。我們在東北深山老林裏碰到一場長,因為我們北京來的人高傲和端架子硬是不配合工作。但煙酒小禮一到,場長從此搞定。我言:煙酒不分家,北京來的嚐嚐。回道:你們上級部門來的,這麽看得起我,有什麽事兒吩附一聲就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北美的江湖水還是清了些。但人情事故多了一層自我夾層和製度的隔離層。人情世故少些,法規製度多些。玩法不一樣。
那麽問題來了,這顯然違背了公平,正義和良心這些最基本的品德。
回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上。稱得上君子的,自然不己物質禮物為意。但送上讚美的話卻大有功效。奉承,拍馬是從動機上而言。以讚美角度講,也是塑造人的一種手段。在上帝哪裏也是蒙神悅納的。這是送禮的高境界。是後來慢慢體會到的。
總之,反思這些身上和心靈裏自然而然帶來的東西,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瞧瞧我們這些生存技能,感歎人真是社會的產物。
學會了送禮,這第一個後果就是降低了人格。介接的後果是屈從了權力和權威。
這樣看來,自由和尊嚴,順服和謙卑這些個東西怎麽能統一起來?這也是文藝複興掙紮過的東西。左派和右派持續掙紮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信仰的問題。
人之常情且止乎與禮的東西就隨他去吧。往深裏挖,是把自己往哪裏擺的問題。受禮者也罷,送禮者更好,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擺脫不掉的深深的糾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北美的江湖水還是清了些。但人情事故多了一層自我夾層和製度的隔離層。人情世故少些,法規製度多些。玩法不一樣。基於平等觀念上的關係就簡單很多。哪個敬畏全給了神。似乎容易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