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至十五,是走親拜年的季節。初一,初二,成家的兒女們全都上了門。這也和內地差不多。拜年拜的不僅是傳統還有人情和禮數。有許多上門的講究。小時候也沒弄明白。那年代家家窮得很,基本上沒有壓歲錢。這個錢是後來才有的。當年主要是提上一瓶酒,拿上一條煙,也許是一盒點心。去了哪一家,先上炕上,然後擺酒接風,酒席完了是下餃子。燒豬肉大概就是家家必備的一道菜,又名爬肉條,後山一道美食。做法和扣肉差不多。應該是扣肉一族。但從來不太放菜進去。南北方不一樣。也沒得放。土豆和白菜加胡蘿卜放進去也不配。一方水土成就一方美食。肉盛在大碗裏。皮是焦紅的。肥瘦相間。肉經過多功序以後,十分酥爛,入口即化,雖然肥但香。
正月十五是另一個重頭戲,我們家鄉不吃元宵,但耍龍燈,踩高蹺,各種燈是有的。正月十五過去以公社為主。後來以鄉和縣城為主。規模愈來愈大。正月十五鬧紅活。不知道為什麽不鬧元宵。因為大概元霄是南方人的。當地幾乎全是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