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觀光印度平反(上):那些竟須攜杖去的佳處
因了印度疫情恒河焚屍的慘景,我寫了兩篇遊印度的回憶: 先寫到瓦爾納西的恒河焚屍場(到印度聖城瓦拉納西見證死亡),由此又回想到那趟略顯恐怖的泰姬陵-瓦爾納西火車之旅(坐印度火車獲得的人生財富 )。本來沒想繼續寫印度遊,畢竟是十多年前的事,但看了網友的留評,覺得好像自己的前兩篇文字嚇到了文學城的讀者們,數位本來有興趣去印度旅行的網友都表示要放棄這個想法,我甚感愧疚。其實我寫過的那兩篇是上次旅行最辛苦的經曆,印度究竟是個非常值得去的國度。
每個人旅行的意圖都不一樣,或者說每一趟旅行的目的都不一樣。有的旅行者是想去某個特定的地方,參與某個特定的事件或看某個特定的人;有的旅行者是想去向往的地方打卡,留影,簽到;還有的旅行者就是為旅而行,喜歡在路上的感覺。我喜歡說自己崇尚最後那種旅行者,去未知的地方找未知的感覺,但是去印度的出發點並不是這樣的。
2010年初,一位澳洲朋友的兒子要迎娶他的印度新娘。新娘在澳洲工作,是個天主教家庭出生的印度富家女子,先後在美國、中國和澳洲接受過高等教育。當我們收到意外的婚禮邀請,去印度的理由從天而降,於是毫不猶豫就答應下來,並想借機在印度好好玩玩兒。
如坐印度火車獲得的人生財富 那篇所說,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是想坐那豪華火車來著,可是讀了有關印度的介紹以後,發現火車旅行線路不能滿足我們所有的觀光需求,就放棄了坐火車的計劃,找了一家專門經營印度的旅行社。旅行社根據我們的要求, 為我們做了如下安排:
從德裏到孟買之前的行程一共7天,在孟買也呆了一周。一路所到的城市和走訪的名勝古跡都很有意思。去印度之前我們知道的印度盛景也就是泰姬陵,但是去過印度才發現值得遊覽的地方真不少,兩個星期意猶未盡。這裏僅回憶幾個給我印象最深的去處。辛棄疾說:佳處竟須攜杖去。如果誰哪天想去印度,這些佳處千萬不要錯過!
第一站德裏(Delhi)
(網圖:1.德裏門,2 紅堡,3阿克薩達姆神廟,4蓮花神廟)
德裏的地標是印度門。德裏和新德裏就是由印度門劃分的。印度門共有兩座,分別在德裏和孟買。孟買的印度門臨水,德裏的印度門位於市中心的國王大道,與總統府、國會大廈遙遙相望。相比之下,德裏門更顯壯觀,可與法國的“凱旋門”媲美。我們的酒店就在新舊德裏的交界處,新德裏這邊我們去過德裏門和阿克薩達姆神廟,其它景點都在舊城。
在舊城我們坐黃包車走訪了貧民窟所在的街巷,訪問了形似悉尼歌劇院的蓮花神廟,還去過德裏紅堡和古特普塔等古跡。上圖中的兩個神廟都是新建的,一個是印度富豪捐獻的仿古建築,另一個是現代建築,都是印度教神廟,共同特點限於外觀壯美,裏麵沒有什麽內容。好玩兒的地方是紅堡和古特普塔。
德裏紅堡(Red Ford)是17世紀中葉莫臥兒帝國時期的皇宮,整個古堡用紅褐色砂石建造。雖然幾經戰亂,宮殿都沒有了,但結構上的雄偉氣勢上仍可一窺往日的輝煌。
古特普塔 (Qutb Minar)是我在德裏最喜歡的去處。塔很別致,塔身由紅、白雙色大理石砌成,塔內飾有優美的壁畫和書法鐫刻的古蘭經的經文,是伊斯蘭教在印度到達鼎盛的見證。忘記了為什麽周圍的大片建築群已成了廢墟,但是很有味道,我們流連了許久。記得我們去的時候是傍晚,塔所在的土丘上有幾個少年非常熱情地圍著我們聊天兒,還爭著和我們拍照留念。後來導遊說一般是遊客拉著他們拍照,給他們錢。由於現在是淡季,遊人少,他們一定是悶了,就免費陪你倆玩了。
(AL照片-古塔周圍的廢墟)
第二站 齋普爾(Jaipur)
我特別喜歡齋普爾,要說最想再去的地方一定是那裏。這裏又被稱作粉色古鎮,整個城鎮市以前全是粉色的宮殿。如今雖已破舊,但古色古香。民居、街道,香料市場,服裝首飾店都有誘人的特色。我印象最深的兩個地方是風之宮和琥珀堡。
風之宮殿(Hawa Mahal- “Palace of Breeze”)是車子一開進齋普爾就會看到的,迎麵撲來的一片豔麗令人心悸。此王宮建於1799年,是印度建築史上的傑作,也是齋普爾的一個地標性建築。除了宮牆高大氣派令人神往以外,裏麵也很多有觀賞價值的亭台樓閣,各色精美的大理石鑲嵌,美麗的花圃。
(網圖:風之宮外觀)
琥珀堡(Amer Fort or Amber Fort) 位於齋普爾市北部城郊的山丘之上,是齋普爾的舊都,也是印度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始建於1592年。由於城堡由奶白、淺黃、玫瑰紅和純白石料建成,遠看猶如琥珀,故被稱為琥珀堡。因其地勢險要,下方有一條護城河,周圍也都環繞著蜿蜒的高牆。我們是騎著大象上去的,印象深刻。因為我是恐高的,本來山道就陡,坐在高大的象背上,心裏確實發抖,但是風景獨好,遠看好似我們的長城蟠蜒在山上。古堡裏麵很大,保存完好,遊下來要大半天時間。
(網圖:騎大象登上琥珀堡)
(AL圖,琥珀堡內)
第三站 阿格拉(Agra)
阿格拉是泰姬陵所在地。除了泰姬陵以外還有勝利宮是不能錯過的去處。
勝利宮(Fatehpur Sikri )在從齋普爾到阿格拉市的路上經過,地屬阿格拉地區,是莫臥兒帝國的皇宮所在地。1569年始建,但因水源問題,使用14年後被廢棄。這座古堡建築意義上足以與泰姬陵媲美,另外古城將許多風格不同的紀念碑和寺廟薈萃一地,形成一個建築群體。這個地方我們也花了半日才走完,每個建築都有特色,細節很令人驚歎。因為是被遺棄的廢址,格調難免有些悲涼,會讓我想起每次去圓明園的感覺。
(AL照片:勝利宮一景)
泰姬陵(Taj Mahal)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也是印度的象征。1654年建成,是莫臥兒王朝的癡情皇帝沙·賈漢為已故妻子瑪穆塔茲·瑪哈爾修建的陵墓,被泰戈爾的詩句形容為“永恒麵頰上的一滴眼淚”。
相比風之宮,泰姬陵裏麵可看的並不多,但是外觀更驚豔。我走過世上不少著名的地方,有的地方向往已久,到了並不覺得有想象得那樣好;有的地方的美要花時間慢慢地品;也有的地方卻超乎想象地驚豔。那日我們跟著人群走進泰姬陵,穿過拱門、乍見泰姬陵的一刻,我的心髒真的落跳了半拍:哇,天上宮闕!
泰姬陵,為了那心跳的感覺,值得去!
(圖:我拍到的第一張泰姬陵照片)
另,距泰姬陵約3公裏外還有一處阿格拉堡,建於公元1573年,也是一處著名的精致所在。
第四站 瓦爾納西(Varanasi)
請見到印度聖城瓦拉納西見證死亡一文。
第五站 孟買( Mumbai )
孟買是我們旅行的終點站,也是我們要參加的婚禮所在地。經曆了瓦爾納西和那趟火車的煎熬,到了孟買有一半到家的感覺。除了邀請我們來的朋友,還認識了一群從澳洲過來參加婚禮的客人,大家住在同一家酒店,每天搭幫一起玩兒,精神上放鬆下來。婚禮當然是非常有趣的,可惜那對小夫婦的婚姻隻持續了5年,如今早已分道揚鑣,所以婚禮也成了不堪回首的往事。對孟買的旅行記憶最深刻的部分包括象島和甘地故居。
象島(Elephant Islands) 是孟買的一個小島群,要從印度門坐擺渡過去。島上有4座在岩石上鑿出的印度教廟宇,好像莫高窟,大概建於公元450-750年間,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濕婆神廟。洞內有許多大型石刻,刻畫了有關濕婆神的種種傳說。我超喜歡那些古老的雕刻,飽經風霜的洞穴中,牆壁上那些風蝕之後的人體造型給人一種神秘的滄桑之美。
(象島的洞窟壁雕:殘破了的濕婆神)
孟買的甘地故居位於市中心,現在是甘地博物館。 1917年至1934年間,甘地在此居住並工作。這裏保留了甘地當年生活起居的實景食物,另外有與甘地生平相關的微縮實景造型,描繪了聖雄傳奇的一生。我也是從哪個展覽上第一次了解到印象中和那個木乃伊一樣幹瘦的哲人老頭的過人之處,悟到甘地當年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對印度社會發展和印度現狀有著多麽巨大的影響。
回憶十一年前的一次旅行,能想起這麽多是意料之外的。可惜因為搬家沒能找到所有的照片,但寫文的過程仍喚醒了我對在那次旅行的美好記憶,幸運沒有錯過那些美麗的地方。
(待續下篇:印度的衣食住行)
謝謝王妃介紹印度的名勝,問好!
曾經是我to go list上的地方,(泰姬陵!),也做過不少功課。但現在沒有在計劃上了。不是被你的遊記嚇的,而是看了太多的報道,特別是這次的疫情。
“每個人旅行的意圖都不一樣,或者說每一趟旅行的目的都不一樣。有的旅行者是想去某個特定的地方,參與某個特定的事件或看某個特定的人;有的旅行者是想去向往的地方打卡,留影,簽到;還有的旅行者就是為旅而行,喜歡在路上的感覺。我喜歡說自己崇尚最後那種旅行者,去未知的地方找未知的感覺,但是去印度的出發點並不是這樣的。”,讚這段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