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位愛車成癖,包括火車,每次旅行都要坐坐當地的火車。2010年的印度之行我們開始也想坐火車來著。
印度有一條非常著名的火車旅遊線路叫Palace On Wheels (車輪上的宮殿),從新德裏來回, 旅程沿途到達包括齋浦爾、泰姬陵在內的印度著名景點。雖然這樣遊覽比較省心,但是不太靈活,火車線路以外的地方都去不了,比如我們想去的瓦拉納西。那年遊印度本身就是臨時決定,如果不是有婚禮邀請,我們也沒想過要去。可既然去,就想盡量多走幾個地方,多體驗一些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萬一以後沒有機會了呢?所以最後我們沒有選擇坐宮殿火車,而是由旅行社安排租車自由行,然後從泰姬陵到瓦拉納西那一程坐火車,讓AL過把癮。從距離上看,那一段有六百多公裏,開車有點遠,坐飛機的話到機場的時間比飛行時間還長,隻有坐火車最合適,全程7個小時,半夜上車,一早到達。旅行社為我們安排了頭等艙車票,說屆時導遊會把我們送上火車。
如果說挫折是人生的一種財富,那趟火車之旅可謂我人生中難得的一大筆“財富”,因為那一路遠遠不止一挫一折,是數挫數折。回想起來我們當年的決定邏輯上沒有什麽問題,問題是我們太不了解印度,大大低估了在印度坐火車的挑戰性。
第一挫,折在我們是中途上車。
中途上車帶來了幾個意想不到的問題:火車不能正點,等車時間長、條件差。
火車是從新德裏發車的,我們上車的阿格拉是中途小站。那晚地陪送我們提前半小時進站,車站沒有候車室,人們都在站台上等,等車條件一言難盡。
地陪是個個子不高的印度小夥,他本來想找個座位把我倆安頓下來,沒想到實在沒有地方可以坐。站台棚頂的鐵梁上是鴿子們的居住地,棚下的地麵和一溜長椅都被鳥屎覆蓋;既便站著,找到一塊幹淨的地方也很難。站台的中間有一個四處漏水的長條水池,眼見老鼠一隻接一隻地從汪著髒水的水池下躥過,另有兩隻黃色的野狗不停追逐狂吠、汙水濺得到處都是;眼前不時有隨地大小便的男人,有的立在牆角小便,有的便在水池下麵,還有的隨意撩起身後的長裾蹲到站台邊緣。。景象不堪入目,味道惡臭難耐。
好容易盼到火車進站的時間,不料廣播裏傳來壞消息,地陪翻譯給我們說火車晚點了,可能要晚一個小時。那種條件下,可以想見我有多失望。夜半,天寒露濕,我用一條俄羅斯風格的巨大毛披肩把自己裹得像個嬰兒一般,頭臉也埋在披肩裏。雖然仍感覺陰風刺骨,但我不敢打開箱子拿衣服,生怕那些亂竄的老鼠會鑽進箱子裏。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站在好容易找到的一塊還算幹爽的方磚上一動不動。
可就在這時,一個令我幾乎抓狂的情景出現了。那晚等車的人除我倆以外都是當地人,女人也寥寥無幾。大概由於無聊吧,不知從哪一刻開始,站台上一部分男士把注意力轉向了我這個中國臉的遊客。先是一兩個年輕人湊過來和我邊上的AL聊天兒,然後人越聚越多,不知不覺中我發現自己成了車站上的一件展品,被一群印度男人圍觀。他們一邊繞著我踱步,一邊對著我肆無忌憚地上下打量,好像我是顆奇怪的樹。他們繞啊繞啊,繞得我心裏發虛,神經發狂,有那麽一瞬間我想大叫出聲讓他們離開,心下我還怕他們真把我當成樹,再在樹根下撒泡尿。。。好在AL和導遊沒有走遠,不過我能看出AL的表情有點幸災樂禍:哈,這回輪到你嚐嚐我在中國當老外時的滋味了。
第二挫,折在頭等艙的概念與我們的想象大相徑庭。
這趟車上不但什麽設備都沒有,還沒吃沒喝,沒有英文服務。
我倆一起在中國坐火車去過拉薩,一等艙四個人,雖然很小,但是清淨舒適。印度這列火車完全不是這麽回事兒。火車遲到兩個半小時以後終於到達,導遊送我倆上了指定的車廂。上去了才知道,所謂的頭等艙就是車頭後麵隔開的兩個包間和一個洗手間。洗手間都是金屬設備,不髒,但沒有熱水和紙巾。洗手間旁邊就是普通艙,第一次去洗手間嚇了我一大跳,上了鎖的普通艙玻璃門上貼著好幾張壓癟了的人臉,那邊是擠得滿滿的印度人民。
我們的艙室是一窄條,進門一個上下臥鋪,床腳靠窗處有一個固定的小桌和兩個座位。門窗和床鋪都是鐵質的,摸上去冰涼。AL說估計這還是當年英國人留下的,沒改裝過。而我首先關心的不是火車的裝修問題,而是為什麽臥鋪上沒有任何鋪蓋?鐵床板上倒是幹淨,光光的,涼涼的,好似停屍床。我跑出去敲了通向車頭的一個門,出來一個中年乘務員,說英文他聽不懂,我拉他到艙裏,比劃了一通。他麵無表情的聽完走出去,不一會抱了兩套白色的被褥給我們。我打開來看了還算幹淨,就連褥子帶被子都鋪到鐵板上,掂在身下過夜。
話說AL在參觀泰姬陵前一天開始拉肚子,兩日沒怎麽進食,害得我也一直跟著他啃幹麵包。到了火車上我們又餓又累,倒頭就睡下了。第二天醒來時火車是停車的狀態,AL坐在車窗前一臉焦慮:這火車一整晚好像沒走多遠!一邊說,他一邊拿著手上的地圖,核對著車站的名字: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一晚上剛剛開了不到200公裏。我一聽急了,起來就去砸那車頭的門:還有多長時間到瓦爾納西?
還是那個乘務員:twenty!他說。
我沒搞清到底什麽意思: 20?20分鍾?20公裏?該不會是20小時吧?我一直追問。
Twenty! Twenty。。。他麵無表情地重複了幾遍。
一看問不出個所以然,我倆隻好幹等。火車20多分鍾後離開了那個站台,我倆意識到當時他說的20可能是這個意思。要不他的意思就是20個小時,因為這趟火車最後足足晚點21個小時。
火車晚點在印度是常有的事,等車的時候地陪就說,每次送客人都要等很久,家常便飯。但是不知前路如何,沒有信息交流,讓我倆十分焦慮:失去到瓦拉納西觀光的寶貴時間不說,我們身上沒有帶吃的東西。當時以為隻坐一夜火車,AL又鬧肚子不宜進食,所以隨身隻有兩瓶礦泉水,一瓶裏麵放了酒店醫生給AL的防脫水的果味電解質溶劑,另外可以賴以生存的隻有我口袋裏剩的兩塊澳洲帶出來的Muesli Bar和一盒薄荷糖。
火車嘎嘎悠悠地走走停停,中午有一站停的時間特別長。看到很多乘客都下車去站台買東西吃,我們也突然饑餓難耐。AL 猶豫半天,終於鼓足勇氣,拿好一張麵額足夠在澳洲買三包薯條的紙幣下了火車,打算用這張紙幣不找錢換買一包薯條回來。然而,到人堆裏才知道,澳憨不懂推搡,盡管個子比別人高,終於無法擠到櫃台前麵。加之不知道火車什麽時候啟動,不敢在車下太久,隻好作罷。
謝天謝地,在我們小心地喝光瓶子裏的最後一滴水時,這趟印度火車終於在當天的午夜到達了目的地。不但沒有被餓死在火車上,在瓦爾納西還有一天的時間可以觀光。。。萬幸啊,我倆喜極而泣。然而我們真正地、深切地感到萬幸,卻是兩天以後的事。
離開瓦爾納西,我們去了在印度的最後一站--孟買。到達孟買的第二天早上,在一家臨海的五星酒店醒來,打開電視的英文頻道,愕然聽到一條新聞:日前(我們火車之旅結束的兩天後),同一條線路的另一班火車在阿格拉站和另一輛火車相撞出軌,有死有傷。。。
我曾經有個同事是印度人,她說她不喜歡去印度,說哪裏太髒太亂了。
看過一段片,印度火車,人擠人的程度,如看雜技(十人騎一自行車),勇敢加特技!
佩服你們的勇敢,期待下一篇
就跟著陛下的腳步,心裏七上八下,就足夠刺激了。
英國人好像挺喜歡去印度旅遊,在那個髒亂差的地方,優越感特別強。看過一個英國人寫的報道,去深圳旅遊回來特別地失望,到處都挺幹淨的。
問好!
寫的真好,點讚!
嗚喂,火車呀載著親民的王妃,嘎嘎悠悠地走走停停,千萬呀不要粗人命!
印度火車沒坐過,最近看了印度廟,極其壯觀!
一路上看見好多印度人,飛機邊上,餐館,海灘,度假村到處都是,心裏有那麽一點點小擔心,被領導教訓,哈哈哈。
冒泡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