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81)
2020 (59)
昨天AL下班回來告訴我,下午的時候有過一陣腹痛,還去看過醫生,診斷是吃了沒洗幹淨的食物,農藥中毒。
我這回可是得了洋理了:"平時怎麽說你的,衛生習慣太差。。。"!
聽上去我很無情,可是這場和他有關個人衛生習慣的戰爭已經打了二十多年了,就在周一我還發給過他一篇報紙文章的鏈接。文章題目叫:The dirt on young Australians who don’t wash their hands. 文章檢討澳洲人不講個人衛生的壞習慣---飯前便後不洗手。據這篇文章說,有三分之一的澳洲人沒有便後洗手的習慣,25歲以下的年輕人,一多半飯前不洗手;其中男的比女性又多很多。我把文章寄給AL,他看完回複我說: 我便後一定洗手的,最近飯前也洗,你沒看到嗎?
是的,從疫情開始,我便每天囑咐他隨時洗手,給他的車裏放了消毒紙巾,口袋裏放了便攜幹洗消毒水,家裏樓上樓下都有消毒液。盡管先生有些進步,可是還是沒有阻止他食物中毒。這次他食物中毒的直接原因是中午吃飯的時候吃了個生西紅柿,沒洗!
在我認識的澳洲人群中,不洗手,或水果和青菜不洗就吃是常態,一點兒都不奇怪。我剛到澳洲時住在一個朋友家裏,她比我早幾年來澳洲,先生是澳洲人。他們家後院有一片果樹林,我去的時候正是李子和蘋果熟了的時候,掉的滿地都是。那天她帶我在林子裏走,順手撿起地上的兩個紅蘋果,給我一個,自己拿一個放到嘴裏咬一口說:“可甜了,你吃吧”。因為沒洗,我不敢吃,她拿過去在自己的襯衫上蹭了蹭,又遞還給我:沒事兒,沒有化肥,幹淨的,這裏人都這麽吃,不用洗。我抹不開麵子,試著咬了一口。雖然果汁確實很甜,但是果皮的口感還是有些艱澀,因為沒洗,覺得嘴上髒髒的。這位朋友在國內是個整形外科醫生,居然在短短幾年內被澳洲人同化了。我在她家住了一月有餘,所有的果菜都不洗,到最後自己也算是習慣了。不過我後來一個人住出去的時候,還是什麽都洗了再吃,吃果子也基本上不吃皮,畢竟我小時候在家時,果子都是大人給削了皮吃的,那樣心裏覺得更踏實些。
我覺得我們華人的衛生習慣還是比較好的。雖說我們小時候洗澡的機會不多,但是洗手的習慣培養得極好。上小學時每次學校組織去看電影,正片前麵都會播放一個關於蛔蟲的記錄篇。我到現在還記得那蛔蟲的惡心樣子,生怕自己肚子裏會長蛔蟲,因此養成了勤洗手的習慣,一直到現在。
澳洲人洗澡比洗手勤,一天洗兩次澡,洗手卻總要被督促,在我家,讓那一位把果菜洗了再吃是我一直沒能成就的一個使命。這回AL自己嚐到惡果,吃掉那個西紅柿不到一個小時,他就覺得腹痛難耐,頭暈惡心。有白大褂恐懼症的他主動去看了急診,醫生說是農藥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的食物中毒沒有這麽快。吃了藥,兩三個小時以後穩定下來,下班到家時已經無事了。不過我觀察到他飯後吃桃子的時候,主動拿去洗了一下,真是難得看到的一景。都說 “老狗學不會新招數”,我希望這位澳洲老同誌可以永遠記住這次的教訓。
昨天的另一個網報文章也提到個人衛生問題,說起由於這次冠肺疫情,市場上消毒液,洗手液銷售一空,澳洲人終於把個人衛生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壞事變好事了吧。我看的那篇文章中對澳洲國民們強調:也許預防流行疾病的各種方案都不一定有效,但是好好洗手是肯定有效的!
荷蘭人豈止是不愛洗手,水果不削皮啊!小孩子的餅幹,糖果掉在地上了,媽媽們都是撿起來又遞給孩子接著吃的。他們的理論是太過講衛生就沒有抵抗力了......
我家那位老古董,喜歡用現金,叫他洗手,難啊!
早上還跟他爸爸說呢,我們中國好像沒有road safety education at school,不知道過黃燈是行人的priority。西人學校裏有這些課,講馬路安全。可我們講究飯前便後洗手,不喝涼水,學校裏老有講的。看電影前的新聞簡報老有這些科普教育。他們卻沒有,他們吃水果從不洗,洗手也不勤快。要不是這次肺毒傳染,還不好好洗手呢。
.......手機每天出去後回來也要擦......
==============================================
這個很必要,尤其對那些機不離手的人。。。
一定要洗,用肥皂。我還買了小酒精紙片,隨時消毒,手機每天出去後回來也要擦。不過我認識的老美們地裏的東西也是摘了就吃,不洗,我看著也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