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時候,從北京過去的小妹說她出國前買了個300元的手機流量套餐,兩周之內無線流量。這回到了日本,不受國家網絡監督的限製,可以惡補一下她老姐我在文學城的博客了。事實是,既便人在日本,她的套餐所用的搜索器規定隻能用中國國內的百度之類,所以國外的網站仍然上不去,文學城還是進不來,空歡喜一場。
上月有朋友夫婦送兒子來澳洲讀書,他們夫婦也是買的國內手機套餐,墨爾本當地的英文網站都看不了,隻有兒子在澳洲開動的賬號可以用。他們笑說,這回知道什麽叫“身在曹營心在漢”了!
中國的普通老百姓現在辦護照出國很容易,辦來澳洲的簽證也不難,網上申請,隻要手續全,一 到兩周就辦好了。有錢,有護照,有簽證,坐飛機十個小時多一點,就可以到達澳大利亞這個萬裏之外的島上。看上去中國人出行非常自由,但是所謂兒行千裏“母”擔憂,終究還是跳不出“老佛爺”手掌心的。
澳洲是個島,島這個地域特點多少總有些孤獨的含義。來澳洲留過學的人很多吐槽澳洲留學生活的孤獨,不久前有人總結了在澳洲留學的十大孤獨等級:
第一級獨自逛超市,
第二級獨自去餐廳
第三級獨自喝咖啡
第四級獨自看電影
第五級獨自吃火鍋
第六級獨自去KTV
第七級獨自看海
第八級獨自去樂園
第九級獨自搬家
第十級獨自住院
細讀這個表,澳洲也不能算是荒島,畢竟“電影,火鍋,KTV,樂園”等遊樂之地還是應有盡有的,就餐廳,咖啡,醫院而言,或能排到世界一流之列。感謝移民來這島上開辟了兩百多年的文明,如今人口有近兩千五百萬了,華人占了差不多百分之四到五。所以,這種留學生的孤獨不是無所事適的孤獨,而是不能進入主流社會,沒有朋友的孤獨。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先進的網絡技術和信息保護監督技術,製造了這種孤獨。
上個學期代課時認識了一個從中國來的助教,25歲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我們認識的時候她已經來了半年多了,可是沒有遇到什麽朋友,假期時和國內一起出來的同事去了悉尼和黃金海岸,覺得很美,很喜歡,可是平時每天自己出出入入一直覺得孤獨。她問我,老師你覺得澳洲除了空氣好,風景好,還有哪裏好?我來了這麽多年,以此為家,這問題還一時不知如何答她。這半年她住在一個澳洲老師家裏,人家對她很客氣,管吃管住還負責接送,但是飯桌以外就覺得沒有話可以說,所以每天吃完飯就回自己房間上網。問她上澳洲當地的網嗎?她說隻有個當地的微信群。雖然她的手機是澳洲的芯卡,但還是覺得國內的搜索器更好使,和朋友聊天方便,可以追劇,看抖音,微信什麽的。不久前因為太寂寞,就在中國的交友網上找到一個“渣男”,以互不糾纏為前提一起吃了幾次火鍋。她本科專業是英文,語言沒什麽障礙,可是半年多以來她從來沒看過當地的電視新聞,報紙,網絡,從來沒有關注過當地的音樂,藝術,生活話題,當然不知道哪裏可以去結交當地人,了解他們做什麽,想什麽,關心什麽,喜歡什麽,能不孤獨嗎?在她身上,我看到一個現象:身首異處---身體在澳洲,腦袋留在了中國。
遙想三十年前我們來澳洲的時候,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連打個國際電話都難,所有的信息都靠當地報紙電視。澳洲那時有四個電視台,墨爾本有兩份報紙。等我到了塔斯馬尼亞就隻剩一張小報和兩個電視台了。那時想找房子隻能看報紙,要不找同學幫忙,沒有什麽中國人,所以找的房子都是和洋學生合住的。找工作也是看了報紙以後到街上一家一家的敲門。但是辛苦也有辛苦的好處,隻身到塔斯馬尼亞“插隊”,半年下來,英文溜嗖了,生活獨立了,還認識了一群年齡不等的洋朋友,和他們一起見識了澳洲人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喜怒哀愁,既便沒錢常回國也不會覺得太孤獨寂寞。
而今,中國人有了微信,QQ,百度,腳沒邁出國門,來澳洲住的房子找好了,雖然寄宿家庭多是中國人家,合住的也是中國學生,但大家都是國人,惺惺相惜,同病相憐,使得大人放心,孩子省心。但有一樣,這樣的出國和不出國區別不大,眼耳鼻舌身的享受與在國內大同小異,隻是換了個空氣新鮮的地方睡覺而已。
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如今孩子們出國為了什麽?以往中國生活窮困,教育落後,年輕人向往留學西方,見識和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認識了解異國的社會人文,價值觀及其文化風俗,開闊視野,享受民主自由。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建國70年,生活教育水平提高,市場繁榮,信息技術發達,足不出戶即可遍知天下事,完全不用送子女遠渡重洋。可是人們還是不斷地把孩子往外送,僅澳洲這個島國,中國留學生這一項就價值70多億澳幣,不得了。可是出來了的孩子大多不開心,孤獨,且對西方主流社會沒有興趣,很多出來三年,不要說交一兩個當地的朋友,就是英文都沒說利落就回去了。這樣“身首異處”的留學真的有用嗎?
照中國網絡技術發展勢頭,出國留學的真實性已經不在於一本護照了,實際上還有一道雲中的國界,如果不想帶著所有的感官一起出國,你就無法跨越那條網絡上看不見的天河,那道雲中的國界!不如想想,你真的需要出國嗎?你以為你真的出國了嗎?
王妃太客氣了,怎麽客氣尼斯都不敢坐沙發了哈哈。
祝王妃周末愉快!
小家夥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把過去暑期在公司做intern掙的錢在畢業後用了七周時間自己去亞洲旅遊,包括我們強迫她去的大陸。其實這六個國家和地區她除了韓國以前都去過,但當時隻有十幾歲,而且是隨我們去,自己不需要操心,她不認為算是自己的經曆。
這就是應該支持孩子出去走走的原因,想培養一個聰明的孩子,首先就是要支持其好奇心。
你離開美國買同樣的數據流量也是類似,不過美國服務商沒有這種限製。但美國服務商都是不得不接受國家安全局NSA的監視,在內華達有一個巨大的監視中心。你要是在其他國家談論美國不喜歡的事情,比如恐怖主義什麽的,也是會被知道。因為哪怕你是與當地的什麽聯係,你的數據通道也需要先到美國的服務商的服務器,再折返到同一個國家。
喜兒快出山了吧?
回複 '紅米2015' 的評論 : 出來的大多數不喜歡國外,其實他們也沒有真的了解澳洲/美國,就是混文憑。
那大概是被父母逼出來的。如果真像日本年輕人多數圖安逸不出來留學,那麽出來的必然都是肯努力有抱負的。我組裏有許多國內來的研究生,多數還不錯。
---- 她住在澳洲老師家, 我理解的不是國人。還不能了解那真是無語了。估計就算有澳洲介紹也融入不了。我知道的一些類似的美國留學生都有認美國幹媽的,很融入。 如果住進中國人家中過速一下可以理解, 住很久還不搬出來也無語了, 說明她根本沒沒有了解澳洲的欲望啊。。。。
從此我就知道,我的出國,就是一種自我放逐。
現在國內什麽都有,出來不接觸當地社會,和不出來沒什麽區別,看看風景而已。
至於別的在海外的奇怪行為,就好比穿西裝、蹬皮鞋、梳分頭,內心裏還是套馬褂、裹小腳、留鼠尾。古人知道要行萬裏路,讀萬卷書,今人未必就有先輩的智慧。
王妃說的對啊,現在的中國跟我們那會變化太大了,什麽也不缺,出來旅遊也很方便的,好的地方我已經落伍了,說什麽不太懂,掃一掃付款也不會,其實國內更適合年輕人的發展的。
祝王妃春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