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卓遊世界

走四方, 路長長, 海茫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四方(21) - 布拉格之夏

(2020-07-25 17:16:16) 下一個

1. “布拉格之春”爆發的幾十年後,在六月的一天下午,我從德國柏林搭夜班火車來到布拉格,打算用不到一天的時間來感受一下布拉格之夏。在走四方(20)中曾介紹過匈牙利布達佩斯,1956年“匈牙利事件”是蘇東陣營的第一波動蕩,而1968年發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的“布拉格之春”則是東歐國家的第二次抗爭。雖然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的隆隆坦克把曆時半年多的捷克改革輾得粉碎,但東歐百姓要求民主的決心卻又一次得到了加深。這是瓦茨拉夫廣場,雖然隻比一個街心花園略大一些,但卻是布拉格的“天安門廣場”:前身是1348年波希米亞查理四世國王開辟的馬市,近代則是捷克斯洛伐克擺脫奧匈帝國獨立宣言的發布地,接後納粹德軍、蘇修坦克、天鵝絨革命…瓦茨拉夫廣場一一見證過。

2. 瓦茨拉夫廣場的盡頭就是捷克國家博物館,這是一幢建於法國大革命之後的新文藝複興風格的建築。博物館門前的青銅騎士雕像是波希米亞的主保聖人聖瓦茨拉夫。第一次世界大戰加速了全球去君主製的進程:奧匈帝國、徳意誌帝國、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紛紛倒下。從時間上看,1911年華夏發生的辛亥革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引領了這一波去帝製的革命。1918年,隨著奧匈帝國的解體和幾年之後奧斯曼土耳其的崩潰,東歐國家一下子添丁不少: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上世紀九十年代又一波擋不住的解體潮:超級大國蘇聯一分十五,南斯拉夫一分六,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二。因此圖中這座國家博物館現在隻限為捷克國家博物館而排除斯洛伐克了。

3. 瓦茨拉夫廣場附近的商業街一瞥

4. 捷克古稱為波希米亞,公元九世紀左右成為一個相對統一的王國。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期間,布拉格曾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此時是該城發展的黃金時期。十五世紀以後的實際最高統治者是哈布斯堡家族。這是1475年的建成的火藥塔,是布拉格13座城堡式城門中的唯一幸存者,當年的波希米亞國王的登基典禮就是從這裏開始,之後一路西行過老城進城堡,最後在聖維特主教堂加冕。

5. 與火藥塔毗鄰的是市民會館,內有布拉格最大的音樂廳。

6. 老城街景,前方即是老城廣場

7. 這是布拉格舊時的心髒地帶-老城廣場。廣場一側的青銅雕像是胡斯,十四世紀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及宗教改革者,後被羅馬教庭判處火刑。在他殉道500年之後的1915年,人們樹立這尊雕像以資紀念。(圖片最右側)

8. 老城廣場上的老市政廳

9. 老巿政廳塔樓上的天文鍾是布拉格一絕,鍾盤上有黃道、地球時刻、古代捷克時刻、指針等。天文鍾在中世紀的歐洲常常被用來顯示地球、太陽及月亮在黃道上或天空中的相對位置。

10. 廣場上一對黑色的大尖頂教堂是泰恩教堂,是布拉格老城最主要的教堂。

11. 過了老城廣場穿過一條小巷,查理大橋便出現在眼前

12. 查理大橋是伏爾塔瓦河上最美的一座橋,說是大橋有些為過,十一個拱五百多米長。但大橋上點綴著30餘座雕像,加上兩側的風光,宛如步入一條藝術走廊。這些塑雕像大部分都是在1683年至1714年間樹立在橋墩及橋頭堡上的。主題多以聖人為主,如著名的紅衣主教聖約翰·內波姆斯。他是十四世紀布拉格的紅衣主教,因為拒絕透露王後懺悔的內容而被瓦茨拉夫四世國王下令從查理大橋扔入伏爾塔瓦河後溺亡,後來被追封為聖人。另有一座阿西西的聖弗朗西斯雕像則是樹立在1853年後,背景典故來源於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十八歲繼位的奧皇在25歲那年外出時被刺客刺中脖子,幸虧所穿軍裝有厚實的高領而逃過此劫。為了感恩聖主庇護年輕的皇帝,一位帝國重臣特多方籌款讓人在查理大橋上立了三位聖人物主題的雕像。弗朗茨的二弟則為皇兄在維也納募捐興建了一座教堂。大難不死的奧皇最終在皇位上穩坐68年,以86歲高齡走完了他充滿淒涼的一生。為何?皇太子因不滿自己的婚姻而自殺了,皇後伊麗莎白遇刺亡於瑞士,幫他籌建教堂的馬克西姆連皇弟在墨西哥皇位上被廢後遭槍決,侄兒皇儲夫婦薩拉熱窩雙雙遇刺而亡……

13. 大橋兩頭各有一座古堡造型的橋頭堡及其拱門

14. 從河西岸眺望大橋,每座橋墩外都建有特別的尖端,用於避洪流。這也是布拉格雖經多次洪水而查理大橋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15. 聖弗朗西斯教堂

16. 遠處山坡上的布拉格城堡曾是波希米亞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皇宮,現為捷克總統府。這個始建於公元880年城堡曾為大火所吞噬,1541年後又重建,現存外觀是十八世紀下半葉哈布斯堡王朝女當家特蕾莎在位時期主持的一次大規模整修的結果。隨著哈布斯堡王朝遷都維也納,城堡的王氣漸漸消退,但世界上最大的連體式城堡建築非她莫屬。

17. 總統府

18. 總統府邸前的換崗儀式

19. 城堡內的聖維特主教堂是捷克境內最大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從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修建到最後完工,前後花費了近600年的時間。這座教堂在曆史上曾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皇帝登基加冕在此,皇家最終歸宿在此,王國的最珍貴的聖徒遺物也收藏於此。

20. 教堂正麵的玫瑰花窗建於1927年

21. 玫瑰花窗由兩萬七千多塊花色玻璃製成,描述的是聖經中《創世紀》故事。

22. 玻璃窗

23. 這幅是藝術大師米沙的作品

24. 教堂主拱頂

25. 教堂內部

26. 教堂內由二十噸純銀打造的聖約翰·內波姆斯的靈柩。

27. 聖維特大教堂與舊皇宮

28. 城堡內庭的皇宮舊院裏麵有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噴泉,在噴泉後有一座文藝複興裝飾風格的水井。藍頂的小教堂是聖十字小教堂,曾作為城堡裏聖維特大教堂的藏寶室。

29. 舊皇宮內的弗拉基斯拉夫大廳是城堡內最大的大廳,也是波希米亞國王的會議廳。建於十五世紀末的大廳依舊保持著當年哥特式風格,五個帶肋拱頂支撐著整個長方形的大廳而無需一根廊柱,周邊配以巨大的落地窗。廳內裝飾平淡,但整個大廳采光效果十分出色。現在捷克的一些重大活動仍然在裏舉行,諸多總統選舉,國宴,慶典儀式等等。

30. 這是波希米亞王國官階的徽章圖案,其中最頂部是屬於國王的

31. 國王的禦座

32. 波希米亞國王的三件套:王冠、寶球和權杖。

33. 這是舊皇宮內瑪麗亞·特蕾莎皇後與弗朗茨一世皇帝的畫像。特蕾莎皇後無疑是哈布斯王朝中的“武則天”,當然她出生時的命比武則天好,其父即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她沒有經過武後多番拚搏才上位的過程,但她的登頂之路也充滿了坎坷。首先哈布斯堡王朝受傳男不傳女規矩的製約,其次她父王查理六世篡改了家族裏與父兄早先定立的協約,即如果家族無男嗣時,兄長約瑟夫一世的女兒優先。為此,特蕾莎的繼位之戰足足打了8年,盡管丟失一些領土,但特蕾莎硬是挺了過來。不僅如此,在她四十年的統治中還經曆另兩場硬仗。特蕾莎曾兼任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克羅地亞女王等等,雖然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還是由她夫君弗朗茨一世出任,之後由她的兒子約瑟夫二世繼位,但她始終是幕後的“無冕之王”,事實上治理國家她同樣展現出了驚人的才能,不愧是受奧地利人尊重的國母。

34. 羅馬式的聖喬治教堂

35. 從城堡山眺望山下的布拉格小城:左側的聖托馬斯教堂,右側的聖尼古拉斯教堂

36. 布拉格又名“千塔之城”,應該是從這個角度看過去的

37. 聖尼古拉斯教堂

38. 橋邊岸上左側的建築是魯道夫宮,這是一幢十九世紀新文藝複興風格的音樂廳,現為捷克愛樂樂團所在地。正對著橋的是中歐曆史最悠久的查理大學。

39. 查理四世創立於1348年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查理大學”目前是捷克最大的大學,科學家開普勒、愛因斯坦等曾在這裏做過研究,曾出過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當今世界也是排得上名的大學。 遠處山上是造型獨特的茲科夫電視塔

41.  聖喬治教堂白塔後

42. 城堡廣場上的施瓦岑貝格宮和其後的加爾默羅會修道院。建於十六世紀中葉布拉格城堡大火後的施瓦岑貝格宮是布拉格最早的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的建築之一,幾易其主後才歸施瓦岑貝格家族所有,現為捷克國立美術館。順便介紹一下施瓦岑貝格家族 Schwarzenberg, 這是哈布斯堡王朝曆史上顯赫的貴族世家: 在萊比錫首次大敗拿破侖大軍的卡爾·菲利普·施瓦岑貝格元帥,其侄兒是脅迫普魯士簽下屈辱條約的施瓦岑貝格首相,二十一世紀捷克的前外長及總統候選人是家族第七代傳人……

43. 從城堡出來後一路往佩特任山趕,山頂上那座布拉格的“埃菲爾鐵塔”雖然比巴黎的大哥瘦小許多,但塔上的瞭望台卻能看到“金色的布拉格”。

44. 與城堡相連的佩特任山下的這組破損的人體雕像,用於紀念當年在蘇共高壓下犧牲的生命,提醒人們對自由民主的珍視。

45. 從山上的瞭望塔上能看到布拉格城堡的全景

46. 紅瓦黃牆的布拉格老城和小城共同構成了金色的布拉格,不愧於“金色之城”這一稱號。

47. 伏爾塔瓦河東岸的捷克國家劇院

48. 從軍團大橋眺望老城

49. 圖左側的建築是布拉格的現代建築-“舞動的房子”

50. 如果說巴黎、倫敦、維也納是霸氣的大家閨秀,那麽布拉格則無疑是一個恬靜的小家碧玉。布拉格老城不太大,雖然爆走一日大部分景點都能經過,但是這裏的確是一個值得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的優雅小城,處處充滿著濃濃的波希米亞小資情調。當然,現在的布拉格也常常為遊客爆滿,各景點無不人頭攢動,想靜靜而慢慢體會一下也不易了。最後再看過一眼這世界上最大的城堡之後,我便買上一塊漢堡包,匆匆返回火車站,登上了回柏林的夜班火車。一日的爆遊結束了,再會布拉格之夏。

謝謝觀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