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卓遊世界

走四方, 路長長, 海茫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四方-大唐尋蹤 (上)

(2018-12-22 19:59:25) 下一個

1.一千多年前在世界的東方為人類文明譜寫過輝煌篇章的大唐王朝,已離我們漸行漸遠了。塵歸塵土歸土,但是滾滾紅塵始終伴隨著這片熱土!火能焚毀,水能淹沒,土能覆蓋,風能吹散,但靈永恒!

 “長相思,在長安”。長安,是華夏文明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的國都,秦山渭水,俊彥絡繹;關中沃土,豪傑孕育;漢殿唐宮,人文薈萃。這裏是“犯漢者,雖遠必誅”的王者之家,這裏是“天之可汗”的京師國都,這裏是“絲綢之路”的足下起點,這裏是萬國傾慕的世界大城,這裏更是文人騷客詩賦神往的終極之地。
“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吹夢到長安”,時隔24年我再次尋訪長安城,再次尋覓我夢中的大唐…



 

2.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大唐國都長安城的地麵建築物早已所剩無幾,今天的西安城僅是唐長安城的一小部分。近年來經過考古發掘並整理規劃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讓我們有機會遐想大唐皇城的雄姿,從這些斷墻殘壁破土堆中,你能悟出這裏曾經的繁榮和滄桑。
  
    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是唐長安城內三大宮城,其中規模最大的即是大明宮,因其位於隋唐舊宮城太極宮(大內)之東北方向,又稱“東內”。唐朝二十二代皇帝,除高祖、中宗、少帝、睿宗和哀帝外,其他十七位皇帝(太宗、高宗,武則天、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曾在大明宮朝寢。在安史之亂前大明宮是皇家夏日避暑兼辦公之地,安史之亂後成為皇帝固定的理政朝寢之所。宮內發生的許多重大政治事件,直接關係到唐王朝的命運,為唐王朝240餘年間的統治中心。 大明宮位於唐長安城郭北外禁苑的東南部。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再建而成。唐末多次遭戰亂破壞,天????元年(904年)軍閥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強行拆毀長安宮殿和民居,將長安的建築材料悉數水運至洛陽,大明宮淪為廢墟。
   大明宮占地約3.5平方公裏,相當於今天北京故宮的四倍多。宮城設置丹鳳門等11座宮門,其中東、西、北三麵宮牆外還有夾城。這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複原重建的丹鳳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讓我們走進去看看。

 

3.大明宮建築布局大致遵照《周禮》的朝寢製度,以宮城內三道東西向宮牆分為前朝、後庭兩部分。前朝區域建築以中軸線對稱布置,由南往北前後依次為外朝的含元殿,中朝的宣政殿,內朝的紫宸殿等。後庭區域以太液池為中心,蓬萊殿、玄武殿居於中軸線上;麟德殿,三清殿,金鑾殿等大型建築排列在周圍地勢較高處。大明宮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巔峰,由唐大明宮所開創的宮殿建築布局方式,奠定了東亞中古及其後的古代宮殿製度,成為之後的華夏曆代皇宮的典範。明清的紫禁城也正是延續了這種風格。
  這是從微縮景觀來一睹當年的丹鳳門,進入丹鳳門過了龍首池便到了大明宮最壯觀的大殿-含元殿。

 

4.含元殿是大明宮中軸線上南起第一座大殿,建於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殿堂坐落在龍首原的南坡三重高台上。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兩閣和供大臣上朝的龍尾道。兩閣之下是南北排列的東西朝堂、鍾鼓樓和左右金吾杖院等。殿與閣之間有飛廊連接。殿前至丹鳳門間有廣場和專供皇帝出入宮城的禦道。這一組建築構成了大明宮輝宏而莊嚴的外朝聽政區域,是大唐的皇權象征和國家標誌。含元殿毀於光啟二年(公元886年)這是大明宮含元殿複原圖。


5. 據考證,含元殿殿堂的基址東西長約77米,南北寬43米,高約4米,占地約3300平方米。殿堂東、西、北三麵用約1.3米厚的夯土牆圍隔。整個大殿座落於約10餘米的高台上。這是含元殿遺址。

6.含元殿的柱礎及夯土牆遺跡

 

7.過了含元殿正北的內庭廣場就進入了宣政門和宣政殿。宣政門距宣政殿130米,是含元殿到宣政殿的必經之路。唐文宗在位期間,曾秘謀誅殺宦官,結果以失敗告終,即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變”。當時,唐文宗就是從宣政門逃往宣政殿,並關緊宣政門,才得已逃脫殺身之禍…


 

8.宣政殿是大明宮中第二大正殿,是進行常朝、新帝即位、冊封太子、科舉殿試、讀時令等活動的地方,有時皇帝也在此接見外國使節。這是微縮景觀園中的宣政殿。

 

9.宣政殿遺址是大明宮遺址內一處迄今未能進行考古發掘的重要基址。據查,該殿遺址位於含元殿遺址正北300米處,北距紫宸殿遺址95米,破損嚴重。通過在遺址的覆蓋土層上部構築磚石基台,基台上用栽植的樹木模擬建築的木柱,展現宣政殿柱礎布局。

 

10.作為內朝寢區正殿的紫宸殿是皇帝日常辦公的場所,群臣在這裏朝見皇帝,稱為“入閣”。這是紫宸殿遺址和模似柱、梁、枋、檁、鴟吻等傳統建材,並顯示建築的規模、輪廓和空間形象。

 

11.紫宸殿作為帝王的寢殿,有很多秘事記載於史。晚唐時期,大唐政權搖搖欲墜,外有藩鎮割據,節度使擁兵自重;內有朋黨之爭,宦官專權,可謂內憂外患。長慶四年(824年)正月末,唐穆宗身患重病,在服用道士煉就的“仙丹”後一命嗚呼。二月初,年僅十六歲的皇太子李湛繼位,是為唐敬宗。唐敬宗在紫宸殿正式受朝聽政。這個少年天子登上皇位後,非但不理朝政,還終日吃喝玩樂,今天在殿前擊球,明天去教坊聽歌。白天喝醉了打人罵人,晚上又到禁苑中打獵狐狸。結果,上台才兩年半,就被幾個經常陪他打球飲酒的宦官殺死在深夜的紫宸殿中…
  這是紫宸殿遺址

 

12.微縮景觀中A為宣政殿,B是紫宸殿,C是望仙台(由南向北)

 

13.望仙台闕樓

14.延英門遺址

 

15.延英殿位於紫宸殿西,是唐朝後期皇帝召見宰相及重要官員的地方。自唐代宗開始,皇帝如果遇到大事谘詢臣下,或者宰臣有奏折上奏,就在延英殿進行,史稱“延英召對”或“延英論事”。

這是延英殿遺址。

 

16.延英殿遺址及殿堂內部模擬

 

17.跨越了大明宮的三大殿就進入太液池湖區。太液池又名蓬萊池,湖麵麵積約一萬六千平方米。圖中小島為蓬萊島。

 

18.根據考查,在太液池周圍可能有環湖長廊。池底淤泥中曾出土過精美透雕的石欄板。

 

19.1998年至2010年間,考古工作者先後對太液池遺址進行了6次考古發掘和整體勘探。考古表明太液池曾分西池和東池,池底最深處距現代地表達5米多。西池平麵略呈橢圓形,池麵約14萬平方米,池中偏東有一個土丘,高5米多,即蓬萊山遺址。東池呈圓形,池麵約3萬平方米,兩池連接處寬約3米。

 

20.麟德殿是大明宮內規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664年)。以前、中、後三殿串聯形式布局,是宮內接見外國使節、宴會樂舞、設立道場的主要場所。據考證,整個大殿建築麵積達六千多平方米,大殿基台有上下兩層,旁邊的鬱儀樓和結鄰樓都建在7米以上的磚台上,由回廊和飛樓與主體相連,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21.想像一下大唐皇帝在麟德殿裏宴會樂舞的情景……

 

22.除了佛教,大唐統治者也崇尚道教。建於大明宮內西北側的三清殿便是宮內的一處道教場所。曾經的三清殿建築麵積在四千平方米以上,是建在高台上的樓閣式建築。這是三清殿的微觀模型。

 

23.三清殿已近大明宮北緣。玄武門廣場及玄武門遺址在大明宮最北端的重玄門內。“玄武”是鎮守北方的神獸,是由龜和蛇組成的一種靈物,龜在古代是長壽和不死的象征。
    說到玄武門,大家會立馬想起“玄武門事變”。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附近設下埋伏,殺死長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的所有男性後代,自成為皇太子。八月份迫使高祖李淵退位。大唐第一場宮廷喋血劇由唐太宗李世民成功演繹。但是事變地點不是這兒,那是發生在隋唐舊宮太極宮的玄武門,事發時高祖李淵正在宮內的北海池


 

上泛舟。

24.1982年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重玄門上的鎏金銅鋪首

 

25.出了大明宮,來扒一下大唐第一號主角李世民同誌的革命野史: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598年1月23日生於陝西武功縣,少年時期即參加革命,曾經在雁門關營救過楊廣委員長。後參加晉陽起義,指揮革命軍解放長安,統一全中國,雄居世界之東方。曆任排長、師長、總參謀長,陸軍元帥。世民同誌在建國的道路上槍林弾雨,九死一生。建國初期,世民曾大義滅親,一舉粉碎了建成元吉反革命集團妄想篡黨奪權的野心,取得了建國以來第一場路線鬥爭的勝利。當時鬥爭相當激烈,現行反革命建成元吉等反動派均被鎮壓。事後世民冷靜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覺得這次鬥爭把人民內部矛盾變成了敵我矛盾,搞了擴大化,最終為兄弟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並讓自己的親骨肉過繼兄長家以續其革命之香火,並幫助照顧弟媳楊氏多年。626年7月2日任代總統,9月4日後正式擔任總統。
    世民同誌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了振興大唐的事業,鞠躬盡粹,大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力拓展疆土,為大唐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就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世民同時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對魏鏡子更是以禮相待,就算和魏老總當麵推桌子罵娘,事後還是“隻要他說得對,就照他的意見辦”,決不抓辮子扣帽子打成反革命。執政後期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大膽探索一條有大唐特色的使大唐人民長生不老的道路,身體勵行,但功虧一簣,不幸於649年7月10日在終南山之含風殿與世長辭,52歲不到就去了見牛克思。由於古埃及先進的木乃伊技術已失傳,最後世民與最親密的戰友長孫氏及200位革命同仁共葬於京城遠郊的九嵕山革命公墓。
  有些偉人是幾百年才會出現一個,我看世民是幾千年才出現過一個的。看看華夏六千年,有誰人能站在他右邊?

 

26.公元644年,唐太宗命閻立德在驪山腳下修建湯泉宮,一百多年後的公元747年唐玄宗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並更名為“華清宮”,成為大唐帝國供唐玄宗和楊貴妃沐浴玩樂的一處重要的行宮。安史之亂後,華清宮逐漸荒廢。

 

27.背依驪山的華清池九龍湖

 

28.華清宮望京門

 

29.1982年4月在修建貴妃亭時偶然發現了唐代浴池遺址,之後發掘出土了由海棠湯、禦湯、太子湯、星辰湯和尚食湯組成的大唐皇家湯浴遺址,填補了國內隋唐考古的一大空白。這是隨後興建的唐華清宮禦湯遺址博物館。湯池遺址上的殿堂均為保護古跡而建,當年的宮殿早已蕩然無存了。

30.星辰湯,建於唐貞觀18年(公元644年),是唐太宗的浴池

 

31.這是星辰湯遺址,當年池壁似山河,蔚為壯觀。湯池與其南的魁池形以北鬥七星,故名星辰湯。

 

32.蓮花湯,又名禦湯九龍殿。建於公元747年(唐天寶6年),曾是唐玄宗的沐浴湯殿。

 

33.這是挖掘出土的蓮花湯遺址,湯池呈長方形,兩層台式,青石砌成。據史料記載,當年湯中有安綠山獻上的用白玉雕刻而成的石蓮花。

 

34.海棠湯,又名芙蓉湯,俗稱貴妃池,也建於唐天寶6年,是特供楊貴妃沐湯殿。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裏這樣描述當年的情景: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 始是新承恩澤時…

35.這是海棠湯遺跡,青石砌成形式海棠的湯池小巧玲瓏,不知是否難為了當年身材豐腴的肥環?湯池底部曾出土了一漢白玉雕刻的蓮花底座,底座上連著噴頭,下部由陶水管與溫泉水相連,形似我們今天的淋浴噴頭。想想貴妃娘娘活得有多超前,最後上吊也值了!

 

36.在“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貴妃娘娘塑像背後,可見一處當年溫泉泉源。

 

37.唐玄宗冬幸華清宮時,隨駕而至的大批人馬也有相應的湯池,諸如太子湯和尚食湯。近年來挖掘出土的華青宮梨園遺址內也供梨園弟子沐浴的小湯遺址。

 

38.大唐的第四號主角是烈女克星唐玄宗李隆基同誌,他是大唐壽命最長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小時候時常給二號三號主角的爺爺奶奶表演節目。他們走後,基哥的仕途並不順,原本帝王相與他關係不大,那是他大伯家的事。偏偏他奶奶是超級烈女,把他大伯家搞得陰盛陽衷,大表哥被逼著上了梁山,爾後大伯母和表姐聯手把大伯做掉了,眼看著韋則天就要出來了,基哥一氣之下和姑姑結成了統一戰線,一舉拿下了大伯母和表姐,哢嚓了奶奶的貼身女秘書(不是那對鮮肉小秘哦)把皇位搶來讓老爸先過了把癮,再找了根繩子把姑姑給掛了,自己曲線救國接替退休的老爸。玩得正嗨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逃難途中把替罪羊的妹妹、前兒媳婦兼自己最親密的伴侶甩了…最後在長恨歌聲中以77歲高齡依依不舍地謝了幕。大唐這出戲高潮迭起的上半場就這樣無奈地結束了!

 

3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40.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大唐長安城地麵建築除了大小雁塔這對難兄難弟外已基本上不複存在了。小雁塔,真名薦福寺佛塔,始建於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09年間)。而薦福寺是在唐高宗駕崩後百日時為紀念高宗而建的(684年)。多災多難的小雁塔原來有15層,地震震毀兩層。千年間三次地震震裂塔身,又三次自動複原,堪稱千古一絕!雲南大理三塔,就是小雁塔的近親!大唐時期那裏是南詔國王的天下。
  這是從我們住的賓館窗外看小雁塔,在西安的最後一天想去參觀小雁塔,結果人家周二休息閉門謝客!


 

41.長安城內和小雁塔遙遙相望的是大雁塔,當然正如上幅照片所見的那樣,小雁塔周圍已被群樓包圍,他倆再已無法相望。始建於唐永徽三年(652年)的大雁塔位於大慈恩寺內,是為了保管唐玄奘從天笠印度帶回的數百經書而建。“雁塔”出自“埋雁建塔”之典故。武則天在位時重建成七層塔,但之後毀於兵火。現在的七層方形塔身實為五代後唐時期(930年左右)的造型,但唐風依存,畢竟大唐到後唐年代相去不遠。在明朝成化(1466年)、萬曆年間(1604年)曾進行過大整修,並在後唐塔身外加砌了一層塔身。因此小雁塔雖然個子矮小,卻是大哥!

 

42.這是大雁塔和明清時期重修的大雄寶殿,慈恩寺在北宋時期已毀。

 

43.離大雁塔不遠的陝西曆史博物館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曆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的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達37萬餘件,以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而享譽海內外。館藏十八件國寶級文物中有十一件出自唐代。時隔24年我再次走進陝西曆史博物館,除重溫最精彩的鎮館之寶-唐墓壁畫外,就是有幸欣賞到了何家村窖藏珍寶。
這是鎏金鐵芯銅龍,1975年西安市南郊草場坡出土

 

44.三彩鳳首壺 館藏文物

45.彩繪騎樂俑

 

46.三彩牽馬俑及三彩馬
   渭南富平縣節湣太子墓出土

 

47.唐三彩載樂駱駝俑,通高58厘米,長41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造型新穎浪漫,富有想像力:駝揚首而立,駝背架一平台,並鋪有菱格紋長毯,上載有樂舞俑8個,7男為樂俑,1女為舞俑。樂俑均麵向外盤腿環坐平台四周,手中分別執笛、箜篌、琵琶、笙、簫、拍扳、排簫7種樂器,全神貫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其中,輕拂長袖,邊歌邊舞。這是典型的盛唐時期的作品,舞樂者身穿漢族衣冠,使用的卻大都是從西域傳入的樂器,表現的是流行於開元、天寶時期的“胡部新聲”即胡漢文化融合後的新舞樂,類似我們今天八九十年代的港台樂舞…
這是陝博十八件國寶之一。



 

48.三彩梳妝女坐俑,高48.5厘米,1955年西安東郊王家墳唐墓出土

49.三彩女立俑,1959年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50.摩羯紋金長杯,重174克。1970年西安太乙路出土。摩羯是印度神話中一種長鼻利齒、魚身魚尾的動物,被認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公元四世紀末傳入中國,隋唐時期,摩羯的形象日趨中國化。

 

51.1970年在位於西安南郊的何家村一地窖內,發現並出土1000餘件珍貴文物,其中金銀器271件,有舶來品、仿製品和唐人的創新品,是唐代文物的一次集中發現,也是絲綢之路的一次重要發現。
  在兵慌馬亂的危險時刻,皇親國戚或達官貴人將這些寶物埋藏在地窖裏,期待逃難回來再來取用,然後或是主人再也回不來了,或是地窖上麵的建築已麵目全非了,總之,這些寶物與它們的主人再也無緣相見… 在陝博的十八件國寶中有四件便來源於此。以下文物均出自此地窖,讓我們走近看看。
   這是鴛鴦蓮瓣紋金碗,高5.5,口徑13.5 厘米,厚0.2厘米,重391克,共二件。兩件金碗均鍾擊成形,造型、紋飾相同。碗身滿飾珍珠地紋,腹部捶出雙層仰蓮瓣,每層10瓣,上層蓮瓣中分別鏨鴛鴦、鸚鵡、鴻雁、鸛翎、鹿、狐、獐、兔、鴨等珍禽異獸,周圍飾草花;下層蓮瓣內刻忍冬花草。蓮瓣之間的空白處則飾如意雲頭紋和各種姿態飛翔的禽鳥。碗內腹底刻寶相花。碗足飾方勝紋一周,碗?刻飛鳥一隻及數朵流雲。兩碗內壁各有一行墨書,標明重量,一為“九兩半”,一為“九兩三”(實際重量均為九兩半)-可見是兩隻全新的金碗。這兩隻金碗的構圖、裝飾、鏨刻工藝既代表了唐代金銀器的典型特征,也借鑒了西方金銀器製作風格,如碗壁浮雕狀凸起的雙蓮瓣紋,即是同時期粟特(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銀器中凸瓣裝飾。迄今為止,中國出土文物中金碗並不常見,而這一對精致的金碗實屬珍貴!這也是十八件國寶之一。

 

52.鎏金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通高14.8厘米,重549克。銀壺的造型采用了北方遊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馬鐙的綜合形狀。扁圓形的壺身,頂端一角開有豎筒狀的壺口,上覆蓮瓣狀的壺蓋,蓋頂和弓狀的壺柄以麥穗式銀鏈相連。在壺身的兩麵,以模壓的手法,每麵捶出一匹翹首鼓尾、銜杯匐拜的舞馬。提染、蓋及舞馬紋飾均鎏金,燦燦金色與灼灼銀光交相輝映。皮囊或馬鐙式壺是唐代東北方的契丹民族的日常用品,在遼金時代的墓葬中時有發現,這是首次發現在唐代,是中原漢族與契丹等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物證。這是十八大國寶之一。
    舞馬是盛唐時期宮中馴養會隨著音樂表演舞蹈的良種馬,每年八月五日千秋節玄宗生日這一天,朝廷在勤政務本樓下舉行盛大的舞馬祝壽表演活動,舞馬隨著《傾杯樂》的節拍踩踏進退、騰躍旋轉,曲終時銜杯跪伏表示“祝壽”。安史之亂後,祝壽停止,舞馬也逐漸消失。

 

53.素麵金盆,口徑28.9厘米,重2075克。金盆洗手估計是用這號!

 

54.水晶八曲長杯

 

55.凸紋玻璃杯,是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唯一一件玻璃器。中國古代玻璃工藝發展滯後,古代人認為玻璃比寶石、黃金、白銀更珍貴。這一件估計是來自於波斯的玻璃器。據考證,此類玻璃器皿,均為吹製成型,並在器壁上裝飾環紋,其工藝及裝飾手法為典型的波斯薩珊王朝玻璃器特點。在羅馬玻璃影響下發展起來的薩珊玻璃器,隋唐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再經中國進入其他東亞地區。

 

56.鑲金獸首瑪瑙杯,高6.5厘米,長15.6厘米,何家村窖藏出土。
材質為醬紅地夾橙黃、乳白色瑪瑙,層次分明,晶瑩鮮潤。杯呈彎角形,狀如一尊伏臥的獸頭。獸似牛,卻生兩隻彎曲的羚角,裝飾奇特,有渾然天成之感。口部鑲有可卸下的籠嘴形金帽,杯中之酒水亦可由此流出,這是一件極其珍貴的古玉雕藝術品。中國古代所產的瑪瑙品種多以白、黃、淡青者居多,紅色甚是罕見。而紅色瑪瑙多產自中亞、西亞地區。象這樣?部設流及獸首裝飾的角杯並非中國傳統,而是起源於西方,由古希臘、波斯、中亞地區漸次傳到華夏中原,因此此杯對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是陝博十八國寶之一。

57.金筐寶鈿團花紋金杯,金230克。

 

58.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通高24厘米,重1879克。此銀罐錘擊成型,花紋平鏨,通體裝飾,圖案華麗。以魚子紋為地,腹部正、背麵各以鸚鵡為中心,四周繞以折枝花,組成圓形圖案。左右兩側以鴛鴦為中心組成圓形圖案。提梁轄入焊接在罐肩上的兩個葫蘆型的附耳內。所有圖案均鎏金。蓋內有墨書,標明了紫英和白英的兩數,說明這是個貯藥罐。在大唐帝國,由波斯、天竺等國輸入的鸚鵡是宮廷貴族飼養的寵物之一,是唐代的金銀器禽類裝飾的主題。

 

59.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 唐 王維

 

60.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 唐 杜甫

 

61. 此夜此歌如此酒,長安月色好誰看。 - 南宋 汪元量

 

62.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唐 黃巢

 

63.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 唐 杜牧

 

64.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 唐 韋莊

 

65. 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唐 杜甫

 

66. 長安城中秋夜長,佳人錦石搗流黃。 - 北朝 溫子升

 

67.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歎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 唐 李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newbin 回複 悄悄話 還是那句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一切隨風而逝!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唐朝到了安史之亂,就如入秋的天氣。介紹翔實,敘述感人詼諧,多謝好文美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