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老宅和老宅裏的花園,總感覺那裏會有好多故事吧?
八月熾熱驕陽下的德州,Covid-19感染人數依然高居全美前幾名,被封在家裏,或不得不上班的人們,心情難免是沉重的。然而上帝每天都在現神跡和大能,讓我們心懷感恩和希望。
今天,我要來和大家快樂分享- -文學城八月裏的奇遇。前幾天通過善良熱心的網友西北東南,我在文學城裏,意外驚喜地與我素未謀麵的家族親人相逢!
那天晚上,夜已經很深,我卻還在床上翻來覆去,不能成眠。似乎心有所念,卻又不知為什麽?於是幹脆起床走出臥室,進了我的電腦小屋。
打開了電腦,上了網後,一反常態地,直接就點進了文學城裏我的悄悄話,於是赫然呈現在眼前的是,一行標題“我是袁世莊的外孫女。。”每個字似乎都在閃閃發光,心速加快,喉頭發緊,眼淚似乎也忙著要湧出來。。興奮地舉起雙臂,要不是夜深人靜,真想大喊 一聲,二伯伯家的長外孫女終於找到了。。
誰說世上沒有心靈感應?此刻,我心裏那漫天漂浮的牽掛終於紛紛揚揚。。好似當年老宅裏,那些紫紅絲絨般的玫瑰花瓣在秋天的細雨裏,從那兩株高高大大,綠葉茂盛的花樹上落下,落下。。花瓣上的雨滴像晶瑩的淚珠,滾落在花樹下的泥土裏。。眼淚順著我的臉頰靜靜地流淌下來。。滋潤著那滿是鄉愁的幹涸心田。。於是我的心快樂地飛揚歌唱起來,我終於在美國,在文學城裏遇見了你們。。
我二伯伯(袁世莊先生,金陵老宅第一代 “Wellesley”學人)的長外孫女喬安,她是我安琦表姐(金陵老宅第二代“Wellesley”學人)的大女兒。喬安和妹妹凱西正是金陵老宅的第三代”Wellesley”學人。
喬安和妹妹凱西與我家姐倆都是在50年代初前後出生的。喬安和凱西在美國出生,取了美國女孩兒的名字。當年這兩位一個六歲,一個五歲的小姐妹隨著父母從香港羅湖進關回國後,就一直用自己按父輩家族排行的中國名字。而在這篇文裏,我就稱呼她們的美國名字吧。
我僅僅見過凱西和小弟(安琦表姐的小兒子,在國內出生)各一麵。文革後期,他們去蘇州探望外婆的途中,在南京下車,先去看林學院的姨媽,再由安琳表姐帶他們來老宅玩。但我從來沒有見過喬安。喬安6歲回國後,就得了很糟糕的過敏症,尤其是對南方的氣候。喬安去蘇州看望外婆,學習英文,也沒敢在霧重潮濕的南京下過車。
打倒四人幫,文革結束後,70年代末,喬安和凱西先後追隨外婆和母親兩代人的腳蹤,再次跨過太平洋到“Wellesley”求學。那些年裏,我家兩姐妹還是一直能從南京的安琳表姐那裏,知道些北京安琦表姐家和她仨個孩子的近況。
80年代初,我母親受美國護理屆朋友邀請,隻身去波士頓訪問學習。母親臨行前,二伯伯家的兩位表姐都很熱情又細心地早早寫信告訴了正在“Wellesley”讀書的喬安和凱西,她們外婆的堂妹要來波士頓的消息,並給了我母親聯係喬安姐妹的電話。我母親當年出國,美方包吃住交通。中方負責來回機票,還有我媽每天的零用錢0.40美分。母親住在美國好友家。喬安姐妹學習很緊張,還是盡量擠出周末寶貴時間,常開車去接我媽出來吃中餐解饞,帶她在波士頓這座文明古城各處參觀遊玩,盡了地主之誼更是親人之情。我姐那裏,現在應該還保存著媽80年代回國帶回家的照片,照片上的我媽和二伯伯家的兩位外孫女,喬安和凱西在波士頓的雪地裏開心地大笑。
八十年代末,我來到美國,和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一樣,開頭打拚就像是不會遊泳的人被扔進了大海,隻顧著想法怎樣活下去,哪還有心思找人啊。後來好不容易喘上口氣了,立住了腳,又成天忙忙碌碌,年來歲去也不知忙出了啥名堂。。一直也沒有花時間,刻意去詢問喬安他們的聯係方式。不過吧,我這人就是特別信奉中國的老話兒,尤其是那句“有緣千裏來相會”,相信我和安琦表姐家的三個孩子有緣分,定會相遇的。
這十幾年裏,老一輩先先後後走了,直到去年,南京的安琳表姐93歲高齡也駕鶴西去了,她是上一輩老人裏最後一位離世的。。光陰似箭,喬安姐妹來美40多年了,我也來美30多年了,我們這些當年的老三屆知青都到了,或已經超過了退休年齡了。。
我退休後,常常沉浸在往事的回憶裏,懷念遠去的親人和故土,心裏想和在美國的家族親人聯係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在我動筆寫《金陵老宅三代“Wellesley”學人》家族故事係列時,內心深處一直在盼望著,是否有可能,安琦表姐家在美國的三個孩子會上文學城來,讀到我的回憶。。然而我也知道美國這麽大,人們又太忙。。
也許是上帝知道了我的心願。。幾年前,喬安也在文學城開了個博客,文章文筆真誠,生動感人。她還和網友們無私分享,交流過自己怎樣培育孩子(她那八歲來美,德才兼備的兒子也像媽媽一樣,在哈佛取得博士學位)的經驗。不過,她已經好幾年不太上文學城了。
喬安是美國名校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教授,這剛過去的學期,她和大多數的美國教授一樣在網上教完了課,放假後就宅在家裏。雖然一如既往地要忙教學科研,她也重新撿起上文學城讀文的老習慣,她主要看看首頁上的新聞,也讀讀論壇和博客精選裏感興趣的文章。
同時,喬安也在等待著疫情稍緩,就可飛往外州去看望自己心愛的孫輩,和兒子一家團聚。等啊等,終於過兩天她就要起飛了。這天,她整理好出城的行裝後,休息的時候打開了文學城。。
喬安眼睛的餘光瞬間掃過一個標題《100年前,9歲女孩楊絳的幾位女性親戚已在美國留學》
她心裏好奇100多年前發生了什麽樣的故事呢?於是就在網友西北東南(以下簡稱東南妹妹)這篇博文即將轉下城頭前一刻,喬安手裏的鼠標點了進去。喬安仔細地讀著,眼前豁然一亮,萬分驚喜見到了自己外婆二十幾歲時,1921於“Wellesley”的畢業照。。。
袁世莊先生1921於“Wellesley”的畢業照,網友西北東南提供
東南妹妹與喬安,我是隔代人,她比我們這輩老三屆,可年輕多了。當年我和喬安上山下鄉當知青,喬安在東北一望無際的黑土地上鋤壟,我在江南早春的秧田裏插秧,那時的東南妹妹大概剛剛或還沒有出生呢。東南妹妹是文革後恢複高考,應屆高中生考進北京的優秀大學生,對民國,49年前留洋回國的那一輩老知識分子心懷尊敬,對他們的命運和事跡非常感興趣。多年裏,她滿腔熱情,業餘時間裏,作了不少細致耐心的搜索工作。在文學城的《幾曾回首》論壇裏,貢獻過不少珍貴的文章,資料。
東南妹妹是在我《金陵老宅三代“Wellesley”學人》博文裏留言後,和我相識的,她作為年輕的隔代人對我的理解和鼓勵,於我是格外珍惜的。更令我意外驚喜的是她讀了我的回憶文章後,還更進一步找到了喬安外婆袁世莊先生於1916年,抵達美國舊金山海關的記錄,還有袁世莊先生近100年前的在“Wellesley”畢業照,對於袁世莊先生的親人真是太太珍貴了。而因此,我終於和素未謀麵的喬安,二伯伯的長外孫女,金陵老宅裏第三代“Wellesley”學人在文學城中奇遇,喜相逢。。。真是太感謝東南妹妹了!
1916年,中國留學生抵達美國舊金山的海關記錄,排在第一行的名字就是二伯伯袁世莊先生。
當時喬安立刻在東南妹妹的博文裏留了言,就在東南妹妹來我博客給我報喜的同時,我也看見了喬安給我的悄悄話。喬安還說,她已經告訴了她妹妹和弟弟,他們讀了我的回憶文章,都很高興和激動。第二天的早晨,我和喬安通了話,當聽見她的第一聲“小溪你好”,真是驚歎血脈傳承的神奇!喬安的聲音竟然和她的外婆,媽媽,姨媽的聲音一模一樣。她那清脆悅耳,而又熟悉的次女高音帶著我仿佛穿過了那斑駁的似水流年,我又回到了童年,看見,聽見老宅裏慈祥的二伯伯滿麵笑容地坐在藤椅上,教我和姐唱我們的第一首英文歌,Roses, roses growing, in my garden are blooming。。
喬安,凱西,還有小弟,你們好!相信你們的外婆也教你們唱過這首歌吧。。?能在文學城裏和你們相遇,真是太高興了!May God bless you and your family.
原創拙文,請勿轉載,謝謝!
等疫情好轉,你們就可以在美國相逢了!
左邊 簡體版|繁體版
右邊你沒登錄時顯示是 用戶名- -密 碼- -保持登錄- -登錄- -注冊[忘記密碼]
您登錄後,首頁頂部右邊原地就顯示您的名字,悄悄話等等, 如下。。
歡迎您:陝西南路 [帳號管理][我的悄悄話][我的群組][我的博客][我的書簽][退出登錄]
您點擊那個悄悄話方框,就看見我發給你的悄悄話了。我可以從我的悄悄話裏看到你有沒有收閱。
我沒有見過ZQ,他從來沒有來過南京他祖父母的老宅,很敬佩他在逆境中奮發,77年考上大學,成為和祖父母一樣的大學教授,繼續他祖父母汪懋祖教授,袁世莊先生的理想“報國平生誌氣,樹人百歲心”。您可以讀到悄悄話嗎?我想向您請教幾個問題。再次向您鞠躬致謝了。
杜甫. 春望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1"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誠心所願,感謝主。 阿門
奇跡真的發生了!為你得償所願、在文學城喜逢親人而高興,也為喬安他們高興,天上掉下一個小阿姨,還帶來更多家族故事,恭喜恭喜!
一切緣分起於你在文學城敘寫自己家族故事。受了感動的我,想了解更多,居然讓我先查到楊絳老人的幾位女性親戚,即你二伯伯等3人在美留學的照片,遂在第一時間告知你。繼而又查到你二伯伯那批留美學生1916年入境記錄的史料等等。高興感慨之餘,我自己也寫了幾篇,算助你一臂。未曾想,喬安最先看到的卻我發在幾曾回首論壇、推上首頁的那一篇。
其實,我最先知道的是汪懋祖教授,那是在一年以前,整理轉貼《聯大教授知多少》一文的時候,故看到你的第一篇文章,就覺得對某些前輩似早有耳聞。
謝謝你對西北東南的表揚,過獎了。還想借此說明一下,“西北東南”沒有你說的那麽年輕。常在幾曾回首論壇晃悠,對曆史人物、曆史事件有興趣的同學,大都不年輕了。我若再不吭聲,可能會有裝嫩嫌疑,但也不宜多說了,反正我自始至終隻叫你小溪,哈哈。
喜歡庭院了那些藍色的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