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著老宅的故事,就聞到了江南茉莉花的清香。。
鞠躬感激西北東南博主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千辛萬苦收集到部分民國留洋愛國知識分子的資料,尤其是貴博主收集到的,以下這張袁世莊先生(我的二伯伯)於1921年Wellesley College的照片真是太珍貴了!我一定會轉給“二伯伯” 袁世莊先生在南京的孫輩們。也希望“二伯伯”在美國的兩個外孫女(安琦表姐在美國出生的兩個女兒)會上文學城,見到她們外婆的照片和讀到我的這篇文章。。
回顧民國那些兵荒馬亂、戰火連天,貧富不均,社會動盪不安,38年的歲月裏,民國不但沒有失去中國人向善的本性和士大夫的人格。民國在如此國難當頭,民生為艱之際,尚能培養出人文社會精英,世界頂級科技人才大師。。答案大概從二伯伯家的民國家史裏可以略見一斑了。。
在二伯伯家兩位表姐的回憶錄裏,詳細記述了,她們的父母,汪懋祖,袁世莊教授夫婦(我媽的堂姐,我稱為二伯伯),在有生之年,對自家孩子們時刻的言傳身教。
安琦表姐在她《良師慈母》的紀念文裏記載著,她的母親對他們姊妹/姐弟的童年教育非常重視,認為啟蒙教育對人的一生至觀重要。母親教書和家務都很忙,但晚上總是擠出時間給孩子們講故事,表姐說她印象深刻的故事有《孔融讓梨》和《司馬光破缸救友》,教育人謙讓友愛,遇到危難要鎮靜處之。《點金術》,《阿裏巴巴》指點人切忌貪婪,另有《皇帝的新衣》,《項鏈》警醒人愛虛榮的可笑可悲。。
二伯伯在孩子們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育他們守信用,與人相約,一定要準時前往。借人東西無論大小,務必及時歸還。二伯伯最崇尚“愛的教育”,注意培養孩子們有正義感,同情心,會關心幫助人。二伯伯夫婦自己生活一貫節儉樸素,卻經常慷慨解囊,幫助貧困學生和有困難的親友鄰居更是讓家裏的仨個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
即使在抗戰逃難的危險途中,為了躲避敵機,二伯伯和家裏的老仆阿寶帶著仨個孩子,挑選一個滂沱大雨天,擠上火車,對孩子們鼓勁說:天下大雨,就不會下鐵(敵機轟炸)。一路艱辛到達杭州後,胸懷寬廣樂觀的二伯伯說越是亂越是要放鬆,於是特地帶著孩子們在冷冷清清的西湖泛舟賞景,因怕敵機來襲,小船隻敢貼著岸邊劃,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湖光山色,祖國的大好河山。她還帶著孩子們拜訪了嶽墓,給他們講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激勵他們抗日的愛國心。
到了廬山,二伯伯和孩子們與先行的汪教授會合。不久在撤退去桂林的途中,當全家被連日的大雨困在小旅店裏,汪教授就教孩子們唐詩古文,安琦表姐還回憶在那令人沉悶煩躁的雨天裏,父親特別教了一篇北宋蘇軾的《喜雨亭記》。。。
抗戰期間,二伯伯全家經過千辛萬苦,長途跋涉最後到達昆明。當時敵機常來轟炸,學校不能正常開學,二伯伯就為仨個孩子訂了學習計劃,以嚴師慈母的姿態教倆位表姐和一位表哥國文,英文。 還請了家教為大表姐補習數理化,二表姐和小表哥年幼貪玩,有時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二伯伯就常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來督促他們認真學習。
當年,汪懋祖教授在雲南大理極其艱辛的環境下,殫精竭慮地創辦了 “大理師範學院”,二伯伯為他辦學排憂解難,成為汪懋祖教授辦學最大的精神支柱和得力助手。教職員中大多數是單身的年輕人,每逢假期,二伯伯就請他們來家裏玩,想辦法作好吃的給他們解饞補營養,同時還給這些年輕人講些古今中外的精典故事。二伯伯上課講故事都非常生動有趣,學生和聽者都會著迷沉浸其中。二伯伯正是以這種方式,經常通過講課講故事宣傳愛國思想和艱苦創業精神,校裏校外很受學生和年輕人的歡迎和尊敬。二伯伯在上海大同中學教書的時候,就曽被上了汪偽的黑名單,幸有友人通風報信,連夜逃出上海,躲過抓捕。
汪懋祖教授在雲南辦學期間,常為教育經費擔憂,有好幾個月發不出教職員薪水,隻能勉強發很少的生活費,二伯伯就毫不猶豫賣掉了家中稍微值點兒錢的衣物,來貼補生活困難的教職工家庭。就這樣,汪懋祖校長一家和全校師生齊心合力,共度難關。
汪懋祖教授和夫人袁世莊先生的一生,愛國敬業,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誠懇,謙虛,守信,作正直的人,他們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自己的學生,子女樹立了榜樣。他們對中華教育的奉獻精神流芳百世,永垂青史。
接著再往下寫,心情就越來越沉重了!寫紀實文,有些個真人真事,就想把腦子裏那回憶的閘門一把給關了,閉上眼睛繞過去不寫,真希望現實裏就從沒有發生過。然而老之將至,這筆就更應該跟著良心走了,寫出自己親曆的真實曆史,也是如今上了年紀的一代人,應該盡的一份責任吧。
至今,幾十年前我第一次見到表哥的情景還曆曆在目。。。表哥是二伯伯家的老三,是汪懋祖和袁世莊教授夫婦(二伯伯,我媽的堂姐)最疼愛的小兒子,也是倆位表姐從小就最喜歡的小弟。這位德才兼備,高大帥氣表哥,我和姐則稱呼他為安球哥哥,。我家住在老宅裏二十多年裏,隻是在文革前見過他兩三次而已。
前排是汪懋祖和袁世莊教授夫婦,後排右是安球表哥,中是安琦表姐,左是楊紀珂教授(戴眼鏡)。
安琳表姐在她的回憶《我家的故事》裏寫道,她最親愛的小弟從小就非常懂事,聰慧過人。二伯伯家的世交老友李四光教授夫婦非常喜歡他。有一次李夫人許琳曽對表哥說,“我家沒有兒子,你來我家作李伯伯和我的兒子好不好?”表哥卻回答說, “我爸媽也隻有我一個兒子,要看他們同意不同意呢”。李四光教授夫婦聽了,讚不絕口,說表哥小小年紀,回答卻如此理性巧妙!表哥長大後沒有辜負李教授夫婦對他的厚愛和期望,考取浙江大學地理係,成為當時在浙大任教,中國地理專家李四光教授的得意門生。50年代初,表哥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中科院地理研究所。1957年至1961年,表哥由於出色的學術研究和卓越的工作表現,被國家派往蘇聯留學四年,獲土壤地理候補博主。表哥回國後至文革前,一直在北京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受到重用,擔任要職,把自己的畢生奉獻給了中國的地理土壤科學奉獻。
我第一次見到表哥,應該是1961年後,表哥從蘇聯留學結束回國,去蘇州看望母親和姨母,順道在南京下車,看望他二姐。在表哥短短的行程裏,他還和表姐特別抽空一起來老宅看望他們的表阿姨,我媽。記得我還在上小學,抬著腦袋看這位1米8幾的表哥,感覺他好像比家裏的門還要高,像巨人一樣。61年還在沒吃沒喝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我媽還是變著法子,讓玉蘭作出了一桌菜,留表姐表哥吃了頓還算豐盛的中飯。表哥在蘇聯吃了四五年的俄國麵包,土豆牛肉紅菜湯(那時蘇聯的供應很好),雖然營養豐富,體格健壯,滿麵紅光,表哥的中國南方胃可真是太想念江南的大米飯了。家裏的碗小,表哥兩口一撥,就吃完了,不得不停地站起來添飯。還記得表哥很幽默,談笑風生,席間充滿了他爽朗的大笑聲。
然而表哥回國後剛剛五年,文革十年浩劫就開始了。二伯伯家也和全中國百姓一樣遭受劫難,最慘的悲劇發生了。表哥39歲,正當風華正茂之年,在自己專長的科學領域裏,正展翅高飛時,卻被冠以蘇聯特務,反動學術權威等等罪名,被殘酷批鬥迫害致死,含冤離開了人世。
這位中國科學地理土壤界新星,年輕的科學家就這樣過早隕落了。他的兩位姐姐是一直想盡辦法瞞著她們母親的。然而像二伯伯這樣聰慧的人,哪裏是瞞得住的。七十年代中的一個深秋夜晚,我媽去蘇州探望二伯伯。我媽臨走時,二伯伯送她到了院門口,欲言又止,環顧四周,見空蕩蕩街道上沒有任何行人,眼裏閃著淚光,對我媽輕輕說,她的小兒子,我媽的安球表弟大概是去支援越南,回不來了。。我媽一聽心驚,趕緊岔開了話題,忙說秋深夜涼,要二伯伯趕快回房休息,就匆匆告別了。。
深秋的夜晚,昏黃的街燈,寒風把地上的落葉吹了起來打著旋轉,我媽頭也不敢回地,快步走在蘇州盤門冷清的大街上,捂住了嘴,雙肩抖動,終於沒能忍住,淚水噴湧而下。。母子連心啊,二伯伯是早有感應,知道愛兒已經先她而去了,長年累月心中滴血,隻是默默忍耐著吧。。。
本文參考二伯伯家大表姐安琦遺作《汪安琦文選》,小表姐安琳遺作《我家的故事》。
夏日黃昏裏,後院怒放的玫瑰
未完待續
原創拙文,請勿轉載,謝謝!
如您有時間,請點擊以下視頻,靜心聆聽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HaGBSyPr4
I Could Never Say Goodbye
Night has gone without my tears
Now I walk alone
You're no longer here
The days turn to years
I could never say goodbye
To the sadness in my eyes
You know you are in my heart
But the miles keep us apart
Time moves slow
In the falling rain
I still dream of you
And whisper your name
Will I see you once again?
I could never say goodbye
To the sadness in my eyes
You know you are in my heart
But the miles keep us apart
I could never say goodbye
+1.
It is our opbligation to record that part of history.
茉莉花和梔子花還是不難養的花,從花圃裏買了,就種到地裏,這兩種花插枝也很容易活呢。加州氣候應該是適合茉莉花和梔子花生長的,你再多試種幾次。一定會成功的。
小溪姐姐的表哥那麽有才華,卻在39歲就被迫害至死,令人痛惜,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我也很喜愛茉莉花,買過好幾次都沒有種活,不好養呢。
問好小溪姐姐。
點點說得太對了,像我二伯伯,我父母,表姐表哥那輩民國知識分子當年那種經世濟民,憂國憂民,圖存救亡,奮鬥救國之心的悲壯和精神是49年後,曆盡各種運動的人,文革後的幾代年輕人無法理解的。不少民國知識分子才稱得上中華民族真正的知識精英。。
點點保重,祝闔家安康!
你以下這篇大作我很喜歡。說真的,我和貓兒,還有在我這裏留言的網友們,真大概也是前世的五百萬次回眸,今世在文學城作朋友啊,真是很珍惜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771/202007/14820.html
我複工上班已快倆月,每星期一到二天在家上班。
小溪姐姐保重自己,祝平安健康。
聆聽著 I Could Never Say Goodbye,再次閱讀汪安球先生的生平。英年早逝,太讓人痛心了。
小溪姐姐的文章得靜下心來讀,晚上有空再來。
這才是應該保持和傳承的中國傳統文化。看著就心生向往。心疼小溪姐姐被迫害早逝的表哥。
非常喜歡她的那句話“越是亂越是要放鬆“。
太可惜了,安球表哥英年早逝。那年代,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多少有才華的知識分子。
你表哥汪安球先生年輕有為,之前也是國家重點培養的優秀青年知識分子,不幸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不僅是對他們家庭的極大傷害,也是國家科學事業的重大損失,讓人心痛。更讓人心痛的是,類似這樣的事情真的還有很多很多。
天佑眾生!
這篇是中科院地理所,當年表哥同事寫的回憶,讀著仿佛看見了表哥短暫而光輝的科學家人生,也為表哥的悲劇,再次淚濕衣襟。等下了首頁後,會把如斯提供有關表哥生平的兩個網址加添到文章裏,中國人也應該記住汪安球這位年輕科學家。
網絡時間真好,處處有有心人。小溪姐姐周末快樂!
文革中,多少為國為民奉獻一切的知識分子慘遭迫害,作人尊嚴被踐踏一地,嚴刑拷打,逼供信。他們中不少人寧為玉碎不願瓦全,自殺了還得個自絕於人民的罪名。死了的,家破人亡,表哥死後,他的家人真是太慘,不忍記錄。。。!!!。僥幸生還的(如我媽),還等到了鄧小平的時代,見了天日,還了清白。
http://www.igsnrr.ac.cn/sq70/hyhg/rwhy/201005/t20100524_2853655.html
一九六七年的一天早晨上班時間,我看到汪安球先生在辦公室裏急速的走來走去,滿臉的驚慌和恐懼,嘴裏不斷的說著:我怎麽會這樣呢,怎麽會怎樣呢。他很快被領導叫走。這時,有人告訴我,因為幫助別人抄寫大字報,在最不應該打紅叉叉的地方,在昏暗的燈下,打錯了位置。
又一天,中午下班的時間,我走出辦公大樓,看到汪安球先生蹲在大樓前的草地上拔草。他看到我的時候,立刻兩行淚水從眼眶中湧出,淚水和汗水濕透了衣衫,滿臉的委屈和痛苦,滿臉的無助和祈求,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先生抱委屈而長終,已作古四十年,但是他的做學問和做人,仍然時時為我們記起,仍然沉靜有力,這種沉靜如一注清泉澆灌人心。與先生接觸,更感到他的謙虛好學,誠懇待人,常吸取別人的可取之處,極具包容之襟。
霧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為了那片土地上的老百姓能有安寧的日子,所以過去的曆史要真實地寫出來。
網上有一篇紀念文章,也隻籠統地說“被殘酷鬥爭迫害,以致喪失寶貴的生命”。裏麵有他一張照片和一些事跡:
http://www.igsnrr.ac.cn/sq70/hyhg/rwhy/201005/t20100524_2853645.html
像我二伯伯那輩民國精英知識分子真是為中華民族作出了無私的奉獻。
那張老照片真的太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