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院裏的梔子花開了一撥又一撥,真是清香隨風啊。。。
說了,也許您也不會相信,在這過去的幾個星期裏,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從頭到尾,觀賞了第一部台灣電影電視作品 - 《光陰的故事》106集的台灣電視連續劇(是讀了城裏一位博主的精彩影評介紹後才決定看的,這裏特別致謝了)。
這應該也是我2020年以來,世界瘟疫橫行,居家隔離幾個月裏的意外收獲之一。所以您現在就知道了,我是一個名副其實Totally Out of Date ,落伍幾十年的人啦。其實我自己也很吃驚啊,沒想到我到這把年紀,竟然還有興趣,天天無節製追劇,一口氣看完不說,我這顆千年老樹皮層層包裹,曆經滄桑的老心髒還能為了一部電視連續劇深深感動呢。
今天就來說說歲月長河裏,我看電影的那些老故事。說實話,我小時候可是個當之無愧的‘看電影大王’(那是還沒有電視機的年代)。 上小學後,頭幾年裏,成天肚子裏爬滿了饑餓的蟲子,日夜都叫得咕嚕咕嚕的,在我媽省級機關食堂裏吃飯,按人頭定量買來的,糠麩黑麵飛機包菜大餡包子,一點油星都沒有,吃了不填肚子,立馬就餓了。學習用的課本也是黑黃乎乎,高低不平的再生紙作的。在那粗糙的再生紙作業本上寫家庭作業,還真遭罪呢,字總是寫得磕磕絆絆的,橫不平,豎不直,一不當心還斷鉛筆芯兒。
可是老光陰的寒暑假裏,學生場電影那可真叫看得個爽啊!學校放假前一天,發完成績單後,小學班主任再給每人發張假期學生場電影單兒。 我拿到後,先填上自己的名字班級,再在要看的電影旁邊打好了勾,帶著父母給的錢,就去總務科,排隊交單子,付錢,領電影票。
那時訂的寒暑假學生場電影票,3分錢一張票,各種各樣的電影,也不管啥是少兒不宜的。不過那會兒電影尺度再大,也不過就是個短短的男女接吻鏡頭。記得有一次,一部電影裏演的是一對年輕的男女勘探隊員,雙雙掉隊後,在深山裏兩人互助求生,產生朦朧感情,最後男主角冒著生命危險,把正要掉下懸崖的女主角,一把拉救了回來,劫後餘生,然後就有了一分鍾不到的,兩人相互擁吻的激情戲。他倆每接一個吻,全場小孩子(包括我和我姐)就齊聲跺腳,大叫‘矮油’(南京方言‘哎喲’),真有排山倒海,掀翻影院屋頂之勢,那時中國的孩子,營養瓜菜代,發育晚,十幾歲了,上了中學還分男女界線,相互不說話呢。我和我老初二的同學們應該是等到下鄉當知青後,才從地頭場院裏,老鄉們男女之間那些津津樂道,永遠開不完的葷笑話裏,接受了性教育啟蒙吧。
上小學五年級時,全校作文比賽,也不知咋整的,我得了個全校第一名(我本平庸之輩,所以小時候的這種事也會拿出來炫耀,請不要砸磚啊),我爸對我的獎賞是暑假電影票不限量,那個夏天,我和我姐在南京鼓樓曙光電影院裏看了至少有60多部電影呢。
五十年代末,60年代初,我父母也帶著我們姐倆看過中蘇合拍的《風從東方來》還看過些國外進口電影如英國片《冰海沉船》,而大多數是蘇聯片子如《苦難的曆程》《基輔姑娘》《複活》《白癡》《倆姐妹》《紅帆》啥的。因為我家無論吃月餅,看電影還是出門去玩,都是平均主義, 家裏四口人,每人有份,所以父母想看的電影,我們年紀太小,也帶著去。記得我看那個蘇聯的《複活》根本不懂什麽意思,隻是忙著在影院裏吃父親從電影院隔壁的老回民館子馬祥興買來的四角多錢一個的高價牛肉包子。那會兒困難時期,父母的工資大部分都用來買高價食品給我姐倆增加點營養了。回憶起來,剛上小學一二年級時,看過一部中法合拍的兒童彩色影片《風箏》,是說中法兒童友誼的,當時覺得太好看了!現在還記得那個漂洋過海,被法國男孩撿到的中國彩色風箏是個拿金箍棒的孫悟空,電影裏法國男孩的妹妹,是個金發碧眼像小公主一樣,特別可愛的小姑娘。
我上了中學後,也就是文革前兩年,就開始左了。那時的電影就更強調革命,階級鬥爭了,《烈火中永生》《青鬆嶺》《英雄兒女》《千萬不要忘記》《年輕一代》就是那會兒看的。。。
後來嘛,十年浩劫開始了,幾乎所有文革前拍的電影都是大毒草了,我從小愛看電影的生涯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我的家庭出生是不允許參加紅衛兵的,14歲時卻和一女同學偷偷跟著她鄰居家,哈爾濱建工學院的女兒和她的幾個大學同學混出去大串聯了。在上海海燕製片廠看大字報時,正趕上給牛鬼蛇神發工資,就被人群卷著,擁擠到了一個露天舞台的最前麵,清清楚楚見到了三四米外站在台上的孫道臨,趙丹,張瑞芳等。被叫到名字,正被鬥的名演員們,先自報工資是多少,然後認罪,等造反派允許說下去後,就下台來。記得趙丹,張瑞芳先從另一邊的台口下去了,而我和那幾位建工學院大學生正堵在孫道臨要下台的這一邊台口,見他走來,我們就一起拚命往後擠擠,給他讓出點地方從台上下來。孫道臨看我們為他騰出了地兒,臨下台時還向我們微笑著輕輕地點了點頭,向我們無聲地道謝。親見孫道臨在大難中還是保持著他那份不卑不亢,沉穩鎮靜的紳士君子風度,真是令人打心底裏佩服,難以忘懷。
中國經典懷舊電影 1963 《早春二月》, 主演:孫道臨、上官雲珠、謝芳等影片根據柔石的中篇小說《二月》改編
還記得在鄉下當知青,一個夏天的傍晚,和村裏人,走了十幾裏路,趕到縣城中學的操場上看免費的朝鮮電影《賣花姑娘》,那可是全場男女老少哭聲震天啊,其實現在回想起來,人們也就是借著電影放聲痛哭,渲泄一下自己內心壓抑久遠的各種痛苦。還記電影散場後,走在回村的田間小路上,皎潔月光下看到同行的大姑娘小媳婦們一個個哭得又紅又腫的雙眼,也許她們從賣花姑娘的身世想到了自己臉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辛苦勞作在田間,秋收後,還是掙不回一家老小口糧,長年喝粥吃不飽,過年也不能給孩子們作件新衣裳的窮日子,還有包辦婚姻,婆媳不和,夫妻打架。。總之貧賤夫妻百事哀!在一片蛙唱蟲鳴聲中,一路上斷斷續續就聽見她們輕輕啜泣聲了。
那個看《賣花姑娘》的夜晚,我沒有流淚,因為文革時期,長期的忍受和壓抑,不知不覺中,我的淚腺幹涸,漸漸地,失掉了哭泣的功能。即使文革結束,萬物複蘇後,在我老爸的葬禮上,(他幸運地熬到了平反,本該多活幾年可以自由聽貝多芬的好日子,卻在60多歲時就走了),我萬箭穿心,卻是欲哭無淚,那時我以為我這輩子就再也不會哭了。沒想到的是,三十年餘前,我來到了美國。當我第一次踏進一家基督徒教會的門,當唱詩班的讚美詩轟然響起的瞬間,我突然渾身震顫,胸口衝上一股熱流,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噴湧而下。我拚命壓低了我的哽咽,哭得止也止不住。。。
以下是我文革前,上小學初中時看過的電影,很多都想不起來了,如果您在文革前也看過以下的電影,那我們就擊掌握手同代人了。
《一江春水向東流》(記得是在玄武湖看的露天電影)《天仙配》《永不消逝的電波》《摩雅傣》?《林則徐》《女籃5號》《五朵金花》《上甘嶺》《山間鈴響馬幫來》《柳堡的故事》《神秘的旅伴》《我們村裏的年輕人》《英雄虎膽》《國慶十點鍾》《英雄小八路》《祝福》《林家鋪子》《寶蓮燈》《西遊記》《五彩路》《馬蘭花》《小鈴鐺》《大李老李和小李》《哥倆好》《女理發師》《喬老爺上轎》《甲午風雲》《阿詩瑪》《劉三姐》《早晨二月》《舞台姐妹》《搶新郎》《花兒朵朵》《小刀會》《苦菜花》《冰山上的來客》《野火春風鬥古城》《青春之歌》《李雙雙》《枯木逢春》《秘密圖紙》《小兵張嘎》。。。
前院開了滿樹的木玉蘭,也是芬芳送遠啊。
未完待續
原創拙文,請勿轉載,謝謝!
請欣賞50,60年代的名演員們是不是個個天生麗質,清純自然啊?
《五朵金花》- -楊麗坤
《女理發師》- -王丹鳳
《柳堡的故事》- -陶玉玲
劇照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寫錯了應該是第二期,隻記得部份電影如《五朵金花》,秦怡、王曉棠等名演員但他們的電影幾乎沒印象了,但還記得《冰山上的來客》《阿詩瑪》《劉三姐》等部份………。
來看你的新帖人多我不去那裏擠了,就在這裏留言並祝小溪姐姐寫博、周末愉快!
梔子花有我的童年記憶。小時候上學放學都經過經過一個老奶奶家,她家有兩棵很大的梔子樹,比我人還高。花開得季節,遇到奶奶,喊她一聲,她總是很高興地說“乖乖,過來,拿幾朵花”。我會把它戴在頭上,或者夾在衣服扣眼上,聞著梔子花的香味一整天:)
姐姐這個年齡的人,經曆了太多人生的起起伏伏,可以想象你這樣一個情感細膩豐富的人在那樣的經曆中身心所受到的折磨。所幸一切都過去了,姐姐有閑暇的時候多寫些文章吧,這些文字留下來為後來的人回顧文革的曆史是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
祝小溪姐姐健康快樂!
沒敢看妹妹去年七月《The Thorn Birds》書評,現在正在讀幾頁犯困的階段。一定要向妹妹學習,首先要咬牙堅持讀到非讀不行的階段。
從心底裏真是很敬佩妹妹的人品和才氣(這是每次拜訪你博客後的都有的感覺),常讀你的佳作也激勵我不放棄寫博,其實我寫博文的初衷就是想延緩老年癡呆,現在越來越常有幹坐在電腦前,鍵盤敲不下去,什麽也寫不出來的日子,腦子退化,是不爭的事實。但還是很感謝妹妹的提醒,我最近的心境的確很雜煩來,讀了你的書評後,也打算學你,看看書,好靜下心來。家裏現成的書不少,請教 一下,記得你讀過《The Thorn Birds》 , by Australian-born Colleen McCullough, 500 more pages,是不是很吸引人,可以一口氣讀下去嗎。我隻一口氣讀過700多頁的《 Gone with Wind》,原來讀過的英文小說都不是太厚的。祝暖冬妹妹闔家健康平安!
喜歡那些演員和電影,謝謝分享!
您的百歲婆婆是虔誠的基督徒,上帝必看顧祝福她老人家和她的子孫。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7575/202004/54553.html
點點從小耳濡目染,受愛好京劇的父母的影響,加上自己的人文底蘊厚實,你的劇評真是寫出了水平!書簽了,等我看過劇後,再去細品學習點點精妙的劇評寫作。祝好!
問好小溪姐姐!
我在美國生活三十年後的今天,尤其是在這幾個月瘟疫橫行的日子裏,感到和國內的親朋老友同學的交流越來越難,難有共同語言,長歎心靈深處那個家鄉早已不僅是物也不是,人更已非啦。才能真正體會當年海峽兩岸遙遙相望,親情分割四十年不能團圓的無望和悲哀。
恭祝您和家人一切平安順利。多保重!
小溪敬上
你如果那裏可以種茉莉花,就可以中梔子花,南京冬天很冷,夏天很熱,卻是梔子花滿城飄香。
太羨慕你家梔子花了!我家的葉子老是枯鏽,長不大。有什麽養殖秘方嗎?
我的天,小溪這裏簡直就像一個電影博物館,資料太豐富了,加到藝術帖裏去,多謝!
姐姐列出的許多電影我也看過,記得小時候為了省錢,我們還坐在熒幕的反麵看過。
姐姐周末愉快!
隨著你娓娓道來的影名,和你一起重溫過去的日子。不好吃還定量的粗糧,三分錢的電影,走下批鬥台依然不吭不卑的孫道臨...。這些曆史,不該被遺忘。
我也想去看“光陰的故事”了。
剛到台灣時,我尚在童稚之年。當時台灣風雨飄搖、生活困難。看個電影就是最大的享受了。離我家走四、五站公車站有個蹩腳(次級)的“明星戲院”。就連那裏,也得半年一載才能去一次。幸好隔一陣的晚間就會有隊伍來村子裏放映露天電影。吃過晚飯,我們就各自拿個小竹凳子去占位置。但最擔心的是老天不幫忙,如果下起雨來,隻好掃興回家。
時隔七十年,在我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有三個(種)電影。
(1)《國魂》:1948年由香港永華影業公司拍攝,根據吳祖光的話劇《正氣歌》改編,卜萬蒼導演,男主角是劉瓊(飾文天祥)。內容是講南宋末抵抗元軍,主要是文天祥堅貞不屈、從容就義,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故事。當時國民黨以此激勵戰士、群眾,喊出“我們已經無處後退,隻有勇敢向前!”我曾碰到一個曾參加淮海(徐蚌)會戰的老兵,他告訴我在接戰前夕,在陣前也放映了這部電影,激勵大家勇於報效黨國、殺身成仁!當時在台灣一演再演,連我都看了好幾次,感動得不得了。但是過了一兩年就禁演了,有兩個原因:(A)部分演員譬如劉瓊等和原作編劇吳祖光都“附匪”了;(B)朝鮮戰爭(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前來保衛台灣,我們不會做文天祥了,很快就要反攻大陸了!
(2)《月兒彎彎照九州》:1952年由香港新華影業公司拍攝,導演是屠光啟,女主角是陳雲裳。演員還有王元龍、洪波等。劇情描寫一個苦命的漁家女阿花,經不起誘惑,跑到大城市,遇到種種的壞人,最後阿花被人毀容,她憤怒而殺人,終於被判死刑,離開了痛苦的人生。這個電影非常感人!電影中的主題曲是承襲拍攝於1947年的《一江春水向東流》電影插曲《月兒彎彎照九州》,由“金嗓子”周璿演唱:1952年,香港新華影業公司發行影片《月兒彎彎照九州》主題曲的唱片版,由鄧白英灌錄,後一曲走紅。此歌後又經台灣歌星鄧麗君翻唱,紅極一時。
這部電影中的壞蛋由洪波主演,演得非常好!洪波是個鬼才,特別能演壞人。他是我父親老友。據說他抽大煙,戒不了。跑到台灣煙癮發了,十分痛苦。有關當局請示蔣介石,蔣為了拉攏“自由影人”與中共做文藝鬥爭,特許給予他大煙抽。當時我父親就說:“這賊孩子將來不得好死!‘果然他後來潦倒,跑到中華路的天橋上跳下去,被火車碾得體無完膚,也夠慘的!
(3)好萊塢的“西部片“:當時小孩們很喜歡看好萊塢的”西部片“,不但都是彩色的,還有精彩的打鬥。每當看到好人——約翰韋恩(John Wayne)出場,我們就很起勁;每當他開槍打死一個壞人——紅番(印第安人),大家就鼓掌。 十多年後我來到美國,才知道這些”西部片“都是BS! 現在好萊塢也不敢再拍這種BS電影了。族群之間的和諧是社會進步的基礎,我希望再也不會看到類似這種”西部片“的文藝作品。
也許說得太多了,就此停筆.等看妳的下集。
卜一敬上
小溪姐姐記憶力真好,居然記得這麽多電影名字,我八十年代也定了電影畫報,對這些老明星還是很熟悉的,我肯定看過《一江春水向東流》《天仙配》《永不消逝的電波》《林則徐》《女籃5號》《五朵金花》《上甘嶺》《柳堡的故事》《我們村裏的年輕人》《祝福》《林家鋪子》《寶蓮燈》《西遊記》《甲午風雲》《阿詩瑪》《劉三姐》《早晨二月》《舞台姐妹》《小刀會》《苦菜花》《冰山上的來客》《野火春風鬥古城》《青春之歌》《枯木逢春》《小兵張嘎》。。。五朵金花的楊麗坤是個美人胚子,可惜了,還有這裏的秦怡,王丹鳳等。謝謝小溪姐帶來這舊時光裏的美好回憶,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