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子壇的報喜帖,在想,藤娃是推出來的嗎?
有一些思考。
推?還是不推?不應該簡單地尋求一個“推”作為答案,或者一個“不推”作為答案。其實,有許多相關的問題,稍加深入地想一想,答案顯而易見,推還是不推。
這些相關的問題是:
孩子適合推嗎?推什麽?什麽該推,什麽不該推?如何推?父母推?還是就是自推娃?
所有這些,最根本的問題是,孩子適合推嗎?回答這個問題,得忽略一切外界的影響。東家的孩子推了上藤,西家的孩子推了沒推成,還與父母反了目。這些都和自家沒任何關係,沒有任何參考性。自家的孩子,隻有父母最了解。並且,孩子在成長,在變化,一個年齡有一個年齡的不同表現,不同規律,父母更得動態地去了解。為了了解孩子,有些客觀性的東西,借助於相對客觀的測試方法去做做測試;多參加競賽性質的活動;和老師多溝通;在集體活動中,孩子的表現;體育活動中,孩子哪些做得好,哪些一般;等等。要了解的太多了。最重要,和孩子多交談,朋友般地交談。不能太有功利性,適可而止。
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適當做做和其他同齡孩子的比較。如果各方麵都一般,泯然眾人,說明,不是推的料,或者,現在還不是推的時機,不著急。時機未到,父母繼續關注了解。
那怎樣才算孩子適合推?其實,沒什麽標準。一般說來,孩子任何一方麵比別的孩子強,那就值得去試。貌似很寬鬆,其實能發現一方麵,兩方麵強,就很不錯了。
如果孩子貌似值得推,那好,得珍惜這個機會。推什麽?簡單,就去推他/她強的那些方麵。
那如何推?這個問題有點大。看到身邊有些年輕父母這樣做,頗有啟發。不斷地為孩子報這班那班的,看孩子是否有興趣,是否在某方麵有潛力。當然大多數的班都是打醬油,隻能抱Have Fun的態度。但一旦在某個班上冒了頭,也許就是今後要專注的方向。幾年下來,也看到身邊的小朋友足球能踢到省隊的,冰球能打到3A的,數學能得到全國冠軍的,跳舞能跳到省級前幾名的,象棋能下到國家代表隊的,如此等等。
推的過程,注意事項還很多。最重要,不能剃頭挑子一頭熱。孩子興趣已不再,就隻能放棄了,也許那不是他/她真正的強項,也許過段時間他/她又有興趣了。還有,不能跟人家比,要比的是自己,要超過的是昨天的自己。
時常看到博人眼球的文章標題,象一百個理由不推,父母推如何負麵影響親子關係,點進去一看,也許就幾個以偏概全的例子,講真,其觀點其事例,還是偏了點。在推不推的問題上,父母真得下點自己的功夫。別人不可能了解你的孩子,何以能給出推或者不推的判斷。
其實一句話,推與不推,是由自己的孩子決定的。其他的,就很自然了。
下麵是看孩子是不是數理邏輯自推娃,其描述說的就是自推娃做難題後的總結:
理解解難題的主要思路,找到題目解法的關鍵點,看自己是否有難點,對比自己的解法和思考過程,找到可以學習或提高的細節。去揣測精妙答案的思考過程,關鍵點,精心揣摩,努力使它成為思維的一部分。
再說回來。
國人父母推小朋友,都值得肯定。但最重要的是,不要推過了。要學習如何去推,我也在學,長期不斷地學。不要 FISH IN A TREE。要把握推的程度。實在不行,父母就要放手了,不要推了。比推更重要的是,小朋友的正常健康成長,是健康的親子關係。與這些相比,推,真的不重要。
育兒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