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她分享了一個電台節目裏麵,提到美國人現在過聖誕節越來越累,完全失去了當時設這個節日的意義。一過完感恩節,甚至遠在這之前,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聖誕節的東西,買禮物、裝飾房子、節日shopping,到了快到節日的時候,準備家宴飯菜,打掃誘房間、迎來送往,忙得半死,有的還為了過節欠了一堆債。
其實何止是聖誕節呢?每一個節日,人們都過得很累。剛過去的感恩節,有個記者采訪一個美國人,為了買到一家商店的大打折商品,他從周四中午就在店門前排隊,甚至錯過了家人本應團聚共享的感恩節大餐,更不用說在瑟瑟寒風中要一直等到周五的清晨。便宜東西真的值得花這麽大代價去買嗎?每一個節日,都成了商家發財的商機。也許商家們會希望一年365天,天天都過節就好了。
還有情人節,那一天,有男友或者女友的,有老公或者老婆的,都得承受某種期望,多半是女人對男人的期望,要有鮮花啦、巧克力啦,或者一個浪漫晚餐什麽的,如果別人有,自己沒有,就是對方愛得不夠。可是誰說的,愛一定要在這一天以這樣的形式表現出來呢?不就是個2月14日嗎?與其它的日子又有什麽本質的區別呢?人為加上的期待,讓這日子變得象塗在女人臉上的厚粉,那刻意營造的浪漫怎麽看怎麽不自然,也怎麽看怎麽累得慌。
國內的朋友們都在買房買車,雖然以國內的交通狀況,實際上打的遠比自己有車來得省事。車成了除提供交通之外的身份的象征。在美國這邊的朋友,為著大房子綠卡而奮鬥。前些時和一個朋友聯係,在電郵中她告訴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又搬了大房子了。可是,我這老土的,覺得她那五口之家住從前的房子挺好的,學區也不錯,不知道為什麽又折騰。
人人都喊累,可是我怎麽覺得,那個拿著鞭子在我們背後不停抽打的、驅趕我們向著物質主義的金光大道飛跑的,不就是我們自己嗎?我們在生活上、在幸福上附加了太多的東西,讓原本就在手邊的幸福安寧,變成了一個不斷追逐卻似乎永遠無法企及的目標。
記得83年,家裏有了第一台黑白電視,終於不用蹭鄰居家的電視看《排球女將》了,開心了好久。記得大學畢業第一次領工資124.2元,開心了好幾個月。記得留校工作時,住在筒子樓裏,黑黑的樓道裏,經常不小心就踩到肥碩的老鼠,雖然心驚膽戰,可是還是開心,因為有了自己的一間房子。記得出國半年,買第一輛車,雖是二手的小車,跟著我上北下南地跑過好多地方。現在,房子住得更大了,車子也是全新的,但幸福感並不因這些東西而增。就象聖經上說的,有衣有食便當知足。因為物質的東西,真的並不能帶給我們長久的快樂,更不用說內心的安寧。
物質不應當是奴役我們的,反而是受我們支配的。物質也不應當承載它的工具性本身之外的東西。衣服是拿來穿的,車是用來開的,房子是用來住的,老公老婆是拿來相親相愛過日子的,除此以外,若用它來攀比顯擺,累的無非是自己。
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如果我們可以返璞歸真。聖誕節快來了,那一天,吃過飯,如果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唱唱讚美詩,講講主耶穌的故事,是不是會比讓他們吃大餐、有新禮物更能記得長久?平常的時候,與其住在大房子裏,為打掃衛生花更多的時間,倒不如住在合適的房子裏,有時間去野外曬曬太陽、聽聽天籟來得愜意。每天為著健康地活著、為著出門平安、為著有工可作或者失業了終於可以換新的工作,為著有人可愛或者被人惦記而充滿感恩。
昨天晚上開始跑步,好久不曾在夜裏出門,因為有事情要做。但昨天,呼吸著靜夜的空氣,看著霧一點一點升起來,第一次發現,這個城市真的很美。已是冬天,卻未曾寒冷到如刀似削的地步。家裏沒有人,外麵也沒有旁的人,我一個人,卻非常歡喜。在那個時候,不需要別的什麽,知道上帝與我同在,無論在哪裏,祂都在,這是祂所造的世界,我們高興著領受高興享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