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年6月26日,加拿大國會通過C-5法案,以實施大基建策略。1930年代美國以大基建策略走出大蕭條,大基建之所以能複蘇經濟,根本原因是大蕭條是產能過剩導致的結果。但加拿大想複製美國走出蕭條的戰略是刻舟求劍。
今日加拿大經濟的病灶,絕非三十年代美國的“產能過剩”。相反,其肌體因強行切割與全球產業鏈的有機聯係而日益衰弱。緊跟美國所謂“小院高牆”策略,實質是以“區域保護主義”偷換了“北美自貿”的自由貿易真義,築起了一道道反噬自身的壁壘。當特魯多政府熱情接過特朗普拋棄TPP的旗幟,力推CPTPP,幻想在美國戰略收縮之際扛起西方“領袖”大旗,其結果是徒勞無功。卡尼聯歐製華的嚐試亦步其後塵,陷入自我編織的地緣政治幻夢。這種“政治掛帥”的執念,將經濟複蘇的馬車錯誤地綁在了冷戰思維的戰車上。
這種誤診直接導致藥方失效。此前以排斥中國為目標的政府電動車電池補貼計劃,如今已宣告失敗。當市場邏輯被迫讓位於地緣政治對抗,項目注定難以為繼,對振興經濟無濟於事。基礎設施建設確實是加拿大重振經濟的必由之路,但在逆全球化寒流中強行啟動的C-5大基建,其成本在供應鏈人為斷裂、全球協作受阻的背景下必然畸高。這無異於在經濟體上強行開刀,其惡果——加劇的通脹與社會動蕩——將如影隨形,反噬複蘇的希望。
曆史之鏡可鑒,卻不可機械複製。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是成功疏導自身優勢產能、實現共贏的典範。而加拿大當下並無此“過剩”之虞,其真正症結在於自我孤立導致的活力喪失與債台高築的現實困境。C-5法案的“大基建”雄心,在缺乏真實產業需求支撐和沉重債務的雙重夾擊下,恐將步履蹣跚,甚至淪為空中樓閣。
加拿大經濟的複蘇,需要的不是一場模仿秀式的基建狂歡。它亟需一場深刻的認知革命——掙脫冷戰思維的桎梏,超越“昂撒霸權”的迷思,回歸開放、合作、務實的國際經濟交往本質。唯有如此,政策之錨才能從虛妄的地緣政治幻想,轉向真實的民生需求與市場脈搏。當“政治掛帥”的迷霧散去,加拿大方能看清腳下之路,走出經濟困境的荊棘叢林。曆史藥方治不了新疾,刻舟求劍隻會讓複蘇之舟離岸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