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轉載:三、經濟霸權:巧取豪奪

(2023-02-20 07:17:03) 下一個

 

三、經濟霸權:巧取豪奪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主導建立布雷頓森林體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與馬歇爾計劃共同確立起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係。美國還利用加權投票製、重大事項85%以上多數通過等國際組織規則安排以及一係列國內貿易法規,建立起國際經濟金融領域的製度性霸權。借助美元的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利用對國際組織的控製,脅迫他國服務美國政治經濟戰略。

 

    ◆美國利用“鑄幣稅”攫取全世界財富。憑借一張成本僅約17美分的百元美鈔,讓其他國家實實在在地向美國提供價值相當於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務。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半個多世紀前就曾指出,“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她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

 

    ◆美元霸權是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的主要根源。新冠疫情背景下,美國濫用全球金融霸權,向全球市場注入數萬億美元,而買單的卻是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2022年,美聯儲結束超寬鬆貨幣政策,轉向激進加息政策,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歐元等多種貨幣大幅貶值,創下20年來新低,許多發展中國家因此遭遇嚴重通貨膨脹、本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尼克鬆政府財政部長康納利曾得意洋洋但又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

 

    ◆美國操縱國際經濟金融組織,在援助他國時施加附帶條款。要求受援國推行金融自由化、加大金融市場開放,使受援國經濟政策符合美國戰略,為美國資本滲透和投機減少阻礙。《國際政治經濟學評論》統計,1985年至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131個成員國實施了1550個債務援助項目,附帶了55465項附加政治條款。

 

    ◆美國擅用經濟脅迫手段打壓對手。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消除日本經濟威脅,控製並利用日本為美國對抗蘇聯和稱霸世界戰略目標服務,再次施展霸權主義金融外交,與日本簽訂“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開放金融市場,改革金融體製。“廣場協議”沉重打擊了日本經濟的元氣,日本此後進入“失去的三十年”。

 

    ◆美國經濟金融霸權淪為地緣政治武器。美國大搞單邊製裁和“長臂管轄”,製訂了《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以製裁反擊美國敵人法》等國內法並推出一係列行政令,對特定國家、組織或個人實施製裁。據統計,從2000年到2021年美國對外製裁增加933%。僅特朗普政府就實施3900多項製裁,相當於平均每天揮舞3次“製裁大棒”。截至目前,美國已對古巴、中國、俄羅斯、朝鮮、伊朗、委內瑞拉等世界上近40個國家實施過經濟製裁,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到影響。“美利堅合眾國”已然成為“製裁合眾國”。“長臂管轄”完全淪為美國借國家公權力打壓商業競爭對手和幹涉正常國際商業交易的工具,徹底背離美國長期標榜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