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家鄉美(15)洛陽(附視頻)

(2017-12-25 09:08:20) 下一個

                       

洛   陽

 (附視頻)

 

   在我的家鄉河南省西部、亞歐大陸橋東段的黃河中遊,有一座鑲嵌在母親河上的美麗明珠——洛陽。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首批公布的曆史文化名城和八大古都之一,因地處洛水之北而得名。

 

 

洛陽夜景

 

 

   說起她近5000年的悠久曆史,真可謂異彩紛呈:

 

   首先,曆史上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13個朝代都建都於此,曆時1529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曆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城市。其中叱吒風雲的曹操、武則天等因史學界頗有爭議,更讓後世人興趣盎然。

 

   其次,孕育出“洛陽紙貴”的典故耐人尋味。

 

   話說 1700 年前的西晉王朝時,有一相貌醜陋的小孩叫左思。因不思進取,被父親激勵,終奮發讀書,曆時10年寫就《三都賦》。作品問世後,被當時的文學家皇甫謐、張載推薦,先在文學圈內盛傳,後被附庸風雅的貴族富豪們熱捧,紛紛以傳抄為時尚,引起京都紙店供貨吃緊,紙價不斷飆升,史載“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洛陽紙貴”因此演繹成典故。

 

   那麽《三都賦》到底是怎樣的一篇文章,能如此引起轟動呢?“三都”指晉之前的三個諸侯國魏、蜀、吳的國都。賦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文體講究對仗和運用典故,行文力求辭藻華美。但作品的成就還不單單表現在形式上,其內容更讓君臣朝野共鳴。《魏都賦》、《蜀都賦》和《吳都賦》都假借他人之口,描繪和評論當地的形勢、物產和製度,涉及到全國統一等當時人人關心的問題,所以在當時和後世都受到好評。

 

   據說左思為了創作這篇作品,花了大量的時間考證典籍、實地調查,充分占有第一手資料。落筆中,他在自己書房中、院落裏,甚至廁所裏,所到之處都預備了紙和筆,以便於自己突發靈感之時,隨時隨地記錄在案。就這樣殫精竭慮,前後花了十年心血才順利殺青。

 

   左思行文雖多用對偶句,但通篇難覓呆滯之弊,他講究字斟句酌而不失文風自然,他祖述漢魏而不刻板仿古,以至於落落寫來,自成大家。“振衣千仞口,濯足萬裏流【振衣而起,一塵不染,意氣風發,誌存高遠;洗淨雙腳,恢複本體,走向聖潔,勇猛精進!千仞:古代七尺為一仞,形容極高。濯(zhuó)足:洗腳。】”、“長嘯激清風,誌若無東吳(長吼激得清風蕩,壯誌豈容東吳存。波瀾壯闊而又氣壯山河地抒發了自己為國立功的雄心壯誌。)”等傳神詩句都被後人津津樂道。 

   

   再次, 洛陽的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等曆史文物景點享譽海內外。龍門石窟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十餘萬尊石雕佛像美輪美奐,2300多個窟龕賞心悅目,吸引著每一位遊客的眼球。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釋源”、“祖庭”之尊稱,令每一位參觀者肅然起敬。關林是埋葬三國名將關羽首級的地方,列國內三大關廟之首。更因羅貫中筆下的關羽忠勇過人、堪為楷模,故被每一位瞻仰的遊客所尊崇。另外,洛陽古墓博物館是世界最大的古墓集合群,猶如一本活生生的曆史教科書。夏、商、周、漢魏、隋唐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排列,被譽為“五都薈洛”。龍馬浮圖寺、洛出書碑、周公廟、香山白居易墓、王鐸故裏、二程故裏、李賀故裏、玄奘故裏、千唐誌齋、宋範仲淹墓、二程祠等一處處更顯鍾靈毓秀。

 

       縱觀曆史,曆代的科學泰鬥、學術流派、鴻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薈萃洛陽,照耀史冊,燦若繁星。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聯。周易八卦在此發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經》,孔子問禮至此,三班(班彪、班固、班昭)在此修成《漢書》,司馬光在此編成《資治通鑒》,張衡在此發明渾天儀、地動儀等;虞()初的《周說》、陳壽的《三國誌》、許慎的《說文解字》、歐陽修的《新唐書》等鴻篇巨製,也無一不是在洛陽這塊沃土上完成;東漢的“洛陽太學”學生逾3萬人,為當時世界之最;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程顥(hào)、程頤()二兄弟,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穀二十四友等無不在此留下享譽九州的名篇;大詩人杜甫 、白居易、李賀、劉禹錫等,或生於此,長於此,或遊曆於此,終老於此,留下了多少千古絕唱。 綿延五千年的文化浸透,讓洛陽為中華民族和世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使洛陽成為中國古代史的縮影和海外遊子尋根問祖的聖地。

 

   如今,初具規模的黃河小浪底、洛浦公園、南部生態旅遊區等旅遊勝景的開發和建設,又讓這座古老的都城煥發了青春。

 

   洛陽近郊的黃河小浪底旅遊風景區,雖然隻是集減淤、防洪、防淩、供水灌溉、發電為一體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副產品,但那 300平方千米浩瀚水麵中千島星布、湖光山色、遊船如織,不失為領略中華民族母親河的絕佳去處。

 

 

 

      

 張牙舞爪騰黃龍   泄洪清淤小浪底

 

   洛陽西南綿延無際的群山深處,依次分布著國家級森林公園:人間仙境白雲山、龍峪灣、花果山、黃帝密都青要山、道教聖地荊紫山,以及被譽為“北國第一洞”的天然溶洞雞冠洞,還有風穴寺、靈山寺等名揚天下。

 

   說起洛陽豐富的旅遊資源,國花牡丹當屬首屈一指。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範。洛陽牡丹植根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唐宋八大家中的劉禹錫、白居易都有讚頌牡丹的詩篇:“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品賞鮮花,享受生活,誰不為之心動?

 

 

 

 

  關於牡丹的傳說,最引人入勝的要數牡丹族群中的“焦骨牡丹”成員

 

   一個冰封雪飄的寒冬季節,心血來潮的則天武後要賞花消遣。

 

   尊至後苑,她見萬物蕭條,不僅心中懊惱,當即金口詔令:“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詔令一出,百花仙子驚慌失措,不敢違命。

 

   次日,五顏六色的花朵真的綻開了花蕊。目睹此情此景,武後心花怒放。

 

   突然,一處荒涼十分紮眼:“這是什麽花?怎敢違背朕的旨意?”一眾定睛,原來麵前是牡丹苑。武則天聞聽大怒:“馬上把這些膽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貶入東都!”

 

   都料到牡丹被貶,一定鬱鬱寡歡萎靡不振。誰知,這些牡丹落腳東都洛陽,欣逢地脈,隻要培土澆水,就能枝繁葉茂,姹紫嫣紅。武則天聞訊,氣急敗壞,派人即刻趕赴洛陽,要把牡丹火焚治罪。

 

   頃刻,牡丹苑棵棵火苗四圍,株株濃煙繚繞,備受火海煎熬。喜出望外的是,洛陽牡丹雖慘遭劫難枝幹焦黑,但綻放的花朵卻愈加豔麗,國色天香。

 

   從此,牡丹仙子也以其凜然正氣,被眾花仙擁戴為“百花之王”,牡丹也因此在洛陽得天獨厚,名甲天下。

 

   詩人徐書信因作《牡丹傳說》:“逐出西京貶洛陽,心高麗質壓群芳。鏟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詩人說武皇。”

 

 

 

 

  得益於科學技術的推動,洛陽牡丹如今已經發展到九大色係,近千個品種,近兩萬畝種植麵積的規模,並且實現四季開花,盛花期不斷延長,源源不斷進入國際市場。壅榮華貴的牡丹正以勃勃生機為古都洛陽爭光添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