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姚德茂回憶錄(之六)

(2017-12-24 10:22:39) 下一個

前言

 

白繼周

 

 

 

 

姚德茂是一位80多歲的離休老幹部,如果不是幫他潤筆回憶錄《七十年風雨人生路》,可能我這個普普通通的教書匠與他那種德高望重的副縣級離休幹部不會有人生交集。

 

公元2002年,經我市黨史辦原主任劉定坤牽線,我參與到這位老幹部回憶錄的組織撰寫中。

 

當時,他拿出了自己的幾本初稿,裏麵修了改、改了修的,有些句子頗費思量。出於對老同誌的尊重,我耐下心認真閱讀,細細思忖作者的思路。經過一段時間的揣摩,發現這個僅初小肄業程度的稅務局長不僅語言樸實簡練,而且思路慎密,非同一般。

 

就這樣,沉浸其中的我用了半年的時間幫他完成了回憶錄《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的第一卷,我們就此建立了友誼。

 

緊接著,這位看似粗通文墨的老同誌竟一發不可收拾,一卷又一卷的連續寫出六本回憶錄,合計百萬字還多。

 

在其六卷《七十年風雨人生路》中,有兩卷因我不在國內沒能潤筆外,餘下四卷我都有幸參與其中,深受教育。

 

最值得一提的是組織撰寫第四卷時,我在昆明大兒子處寓居,他不知道通過什麽方式知道了我的手機,電波一道傳千裏,竟購買昂貴的飛機票熱情邀我返鄉參與。

 

 

這一次,我是為鞏縣兵工廠留守主任何漢忱撰寫回憶錄而返回國內收集資料的,沒想到又被他“逮”了個正著,非讓我再次“出山”不可。盛情難卻,我隻好“兵”分兩路,統籌兼顧。

 

在這裏,我無需贅述他忠於人民忠於黨的輝煌,更不必囉嗦他鍥而不舍憶人生的執著,隻想和每一位熱心讀者分享的是:在離休幹部姚德茂同誌“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麵前,世上的難事還敢向我們叫板嗎?

 

 

 

 

 

《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五

 

目錄

 

第一章    書信講話

 

在《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上的講話

祝福郭淩波書記九十大壽

(附)縣委老書記郭淩波的來信

 

耄耋有感

 

第二章    讀者觀感

 

讀姚德茂先生回憶錄《七十年風雨人生路》有感(康若望)

首(王治恩)

題《姚德茂老局長》(王治恩)

《德茂高風  一生好人》(王治恩)

讀德茂兄回憶錄《七十年風雨人生路》有感(邵明義)

《七十年風雨人生路》讀後感(王治恩)

耄耋老人撰寫百萬字回憶錄(李誌華)

閻國寶墨寶:友天下士,讀古人書。

吳其年墨寶:健康長壽,笑口常開。

閆國寶墨寶:鶴壽

閆國寶墨寶:梅花香自苦寒來

 

第三章    孫輩風采

 

管城執法局有群80後(鄭州日報)

 

第四章    贈書儀式

 

鞏義市國、地稅局舉行姚德茂《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

鞏義市國稅局、地稅局舉行姚德茂《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主持詞

姚德茂《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上的講話(張瑞峰)

姚德茂《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上的講話(馬小海)

在姚德茂同誌回憶錄(續四)贈書儀式上的講話(劉定坤)

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座談會

 

第五章    他山之玉

 

喜讀首屆魯莊農民文化藝術節(集錦)(姚明槐)

舜帝祭文(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周強)

舜帝生平

鞏義魯莊姚氏祠堂(老鬆)

讀魯莊敏係族譜有感(姚明槐)

《史話鞏義》是一本管用的書(姚明槐)

 

第六章  報刊文摘

 

全國老幹部局長會議召開(中國老年報)

老年維權(中國老年報)

生活需要“五學五不”(中國老年報)

護理老人的高招(中國老年報)

做好老的準備(中國老年報)

珍惜老年黃金期(中國老年報)

“攜幼”莫忘“扶老”(中國老年報)

 

第一章   書信講話

 

在《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上的講話

姚德茂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出五本回憶錄和生活的特別照顧,下麵我向大家表達一下自己的感謝之情:

 

  一是感謝國、地稅的領導幹部不管是生活,還是在出書中,我的支持和幫助;

 

  二是感謝編輯劉定坤同誌,帶病對我的書進行校對編輯;

 

  三是感謝書中提供資料的親友們,這些文字和圖片留給後代,是無價之寶,學習的好材料。出一本書很不容易,經過反複編輯和校對了很多次,感謝大家的辛勤勞動;

 

  四是感謝廣大讀者,書發放了1000本,多數人認真閱讀。

 

  第五本回憶錄的特點:

 

  一是印刷質量比較高,是精裝本。

 

  二是書中照片多,文字在100萬左右,我寫了70--80萬字,照片很直觀,大概1000幅左右。

 

  三是涉及麵廣,我的、全家的、國稅的、地稅的,不僅是我的回憶錄,也是在座眾多老幹部的回憶錄。

 

  四是發放範圍比較廣,給黨史、縣誌提供了有利的材料。書中內容也是我的一生經曆,我經過舊社會、新社會、革命時期、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幹的行業多,也是幸存者,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受黨的好政策,稅務人的照顧,工作退休,家庭退位,現在才可以安享晚年。

 

  今後的打算:

 

  一是從此封筆不再寫了,這次出第五本書在鞏義校對五次,在鄭州校對多次,寫一本書確實難,老同誌看後寫的讀後感,扔了可惜,匯成書,方便閱讀,但是給許多同誌增添了很多麻煩。

 

  二是現在回憶錄已經寫成,關鍵是發放到每個人手中,有些我親自送,一些我打電話讓他來取。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關鍵是送書給親朋好友。

 

三是感謝大家光臨,對書中不盡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祝福郭淩波書記九十大壽

(第三次修改稿)

 

  2013年4月10日,我有幸與鞏義市十幾位離退休老幹部在鄭州參加原鞏縣縣委書記郭淩波同誌的九十華誕。

 

  當郭淩波書記健步走進壽堂時,掌聲四起,熱情洋溢。看到年過九旬的老書記,仍然紅光滿麵,精神矍鑠,身體健康,大家非常高興。參加祝壽的老同誌一同迎上前去,與老領導握手言歡。大家歡聚一堂,共同回憶往事,非常親切興奮,紛紛合影留念。

 

  郭淩波書記是杞縣人,1943年僅20歲時,就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革命。

 

  1957年他由省公安廳調入鞏縣任副書記、書記。1964年在四清運動中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中,受到重點揭發、批判,殘酷迫害,無情打擊,成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經受嚴峻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1971年在中央落實老幹部政策中調離鞏縣,重新安排工作,恢複原任職務,離休前為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副書記。

 

  郭淩波書記在鞏縣工作15年,時間長,跨度大,領導全縣人民克服各種困難,改天換地,各項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城鄉麵貌發生巨大變化:縣城搬遷孝義、城鎮建設、修水庫、挖水渠、引水上山、平整土地、建大寨田等,使農業獲得連續豐收,發展社隊企業,縣營工業,全縣工農業生產全麵發展,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為鞏縣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郭淩波書記在抗日戰爭期間參加革命,是一個忠於革命的老八路,經受了戰爭和文革動亂的考驗。他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胸懷寬闊,艱苦奮鬥,吃苦耐勞,清正廉潔,兩袖清風,作風正派,不搞陰謀,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密切聯係群眾,在鞏縣人民心中樹立崇高的威望。

 

郭淩波書記在開封四清和文革十年動亂中,遭受到極大的迫害,經受到嚴峻的考驗。當時,我十分同情他的處境。在中牟社教時,我們兩人在勞動中交換看法;文革受批判時,我偷偷到家裏去看望;被下放羽林莊勞動改造時,我親自找到他住宿的窯洞,促膝長談。他離休後,住在鄭州,我隻要去鄭州,都親赴拜訪,我們兩人因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

 

  文革前,郭淩波作為縣委書記,對我十分關心、關懷,將我提拔為單位領導:1959年我從回郭鎮派出所所長提拔到公社副書記,縣公安局副局長;1960年我被提拔到鞏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長。1964年在開封的45天四清運動中,我被罷官免職。1965年在郭書記的主持下,我恢複了鞏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職務。在郭淩波書記的培養和領導下,作為先進單位代表,我三次進京接受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的接見,讓我受到最崇高的榮譽。同時,對我的回憶錄多次題詞與鼓勵,更讓我感激不盡,終生難忘。

 

  說到培養和教育,除郭淩波書記之外,隨後幾任縣委書記都使我沒齒不忘。

 

  1972年調任鞏縣縣委書記的張力同誌,把我從縣二級機構打井隊調入農林局任副局長、米河公社副書記。

 

  1980年調任鞏縣縣委書記的安怡美同誌,聽從絕大多數同誌的反映,得知我姚德茂一貫積極工作,不搞派性,就把我從公社副書記上調沙峪溝公社任書記,並公開宣布:“黨的事業需要的是能幹事、敢創業的人,絕不用那些不會工作的人!”至此,文革中受壓14年的我,終於得到平反,恢複了文革前的正科級職務和待遇,文革中造反派整我的黑材料,也被公安局焚毀並及時通知了我,徹底還了我的清白。

 

  我自從參加革命工作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增加,我政治上也逐漸成熟起來。從1957年反右以後,每遇運動,我的頭腦都非常冷靜,決不當風派,不當積極分子。總結出不論當官、為民,都要靠成績取勝,不能靠打倒別人自己上台。逢運動寧當衝擊對象,不作風派造反。特別在四清和文革中,我這個走資派得到正反兩派的殘酷迫害和鬥爭,這派認為我是那派,那派又認為我是這派,兩派都對我批判鬥爭,無情打擊,我身上好像有一副黃香膏藥,怎麽也揭不下來。當看到錯誤批判縣委書記郭淩波和張力,我十分同情他們,曾親自到他們家去探望。尤其是張力書記在1974年批林批孔運動中受批判,我還跑到鄭州黃河醫院去看望,因此遭到鞏縣派性頭頭的嫉恨,不斷遭受打擊迫害。負責任地說,文化大革命中,對我的直接上級郭淩波和張力,我絕沒有揭發批判過他們,更沒有無情鬥爭,這是我的本性和品質,終生沒有變。

 

  縱觀曆史,從社會發展看,心眼好,品質好,就能長命百歲;心術不正,早就沒命,這是報應。郭淩波被批被打,今天已經九十高齡,威望很高;而鬥他的、打他的派性頭頭,當時自覺威風,今卻早早死掉,令人不齒。

 

  我是一個幸存者,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今年已經81周歲,身體健康,生活無憂,吃穿不愁,兒孫滿堂,樂享晚年。想那些在四清運動和文革中鬥爭過我的派性頭頭,如今誰在?不都一個個下18層地獄改造去了!真應了那句俗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起都報!

 

  我總結出文革中不外乎三種人:一種是老幹部中的大多數受害者;另一種是靠派性升官發財的得利者;第三種是既造了反又沒撈到一根稻草的,搗亂一陣,身敗名裂,可歎可悲。

 

  八十多年的經曆教育我:人生善惡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人生要多做好事,不做壞事,天不虧我。

 

  文革中兩派都以階級鬥爭為綱,大方向都是鬥爭當權派,以站隊定局論,這種做法黨中央早有定性:兩派都是錯誤的!那種認為自己是正確路線的代表,至今盛氣淩人,別人都是錯誤的,是形而上學的觀點,是幼稚可笑之極的。

 

  我推薦電視連續劇《戚繼光》的主題歌詞供大家欣賞:

 

曆史像長河,記述功與過。今天你說對,明天他說錯。會做的不會說,會說的不會做,前人做事後人評說。唧唧喳喳幾千年,有咒罵,有讚歌,有讚歌。千年萬載說不清,世世代代都在說。什麽是對?什麽是錯?淵淵長河有記載,悄悄流進人心窩。

 

附:縣委老書記郭淩波的來信

 

德茂同誌,您好:

 

  你的革命回憶錄第五卷我已收到,讀了以後感到非常驚訝,你的五卷革命回憶錄共有100多萬字,我基本上都已看過,感觸很深,再次證明了德茂同誌有堅強的革命意誌,和你的鑽勁和韌勁,把你想做的都做成功了。

 

  你的回憶錄對弘揚我黨的優良傳統和發揚我黨的艱苦奮鬥樸素的革命精神,對教育後人大有好處,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曆史意義,是一部珍貴的曆史財富,是德茂同誌耄耋之年的夕陽春又是二月花。

 

  德茂同誌不僅有堅強的革命意誌,而且對黨無限忠誠,遵守黨的紀律,堅持黨的原則,服從黨的領導,貫徹執行黨的路線和決定,依靠群眾辦了很多有益於黨和人民群眾的好事和實事,如他在任鞏縣黃河修防段支書期間,在鞏縣趙溝、裴峪、神堤和沙峪溝治黃河建成三處控導大壩和護灘工程,扭轉了黃河連年靠山行洪局麵,出黃河灘地10多萬畝,使沿黃鄉村群眾從此走上富裕道路。

 

  1958--1959年,德茂任鞏縣回郭鎮派出所所長時,由於公安工作成績突出,經驗豐富,而代表派出所先進個人和單位出席全國九次公安會議和全國公檢法先進代表會議受到表彰。1965年任鞏縣檢察院檢察長在中央政法幹校學習期間先後三次受到毛主席、劉少奇、周總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為鞏縣人民爭了光彩。

 

  他任鞏義市稅務局長時,由於工作積極,深入實際,創造了梯級稅源經驗,在全省全國推廣,稅收收入逐年穩步增長,成為全省稅收財政第一,進入全國百強縣之一,受到鄭州市、省稅務局和國家稅務總局的表彰。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期間,德茂同誌因一貫工作積極,多次受到表揚,特別是出席中央先進會議,而四人幫對公檢法恨之入骨,說公檢法是“黑公安”臭馬桶,沒辦一件好事,沒有一個好人。即提出兩個否定,一個砸爛:即否定十七年公安工作成績,否定公檢法大多數幹部是好的和比較好的;一個砸爛就是徹底砸爛公檢法。

 

  全縣公檢法幹部,特別是69年中牟農校集訓七個月,德茂同誌受到重點揭發批判,隔離審查,殘酷迫害,吃了不少苦頭。集訓結束後,他被調離政法部門,免職罷官,下發到鞏縣水電所下設二級機構打井隊任指導員。隨後他又到鞏縣多個部門工作,並取得了各項工作成績,得到黨的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同事  郭淩波

2013年7月12日

 

耄耋有感

 

我是一個82周歲的幸存者,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人,不知不覺已進入高齡期和高發病期。

 

這幾年,感覺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多病纏身。總的來說,腰酸腿痛,眼花耳聾;忘心大,記性差,見熟人想不起名叫啥。具體地講,我是:走路腿不中,吃飯牙不行;有眼看不真,有耳聽不清;夜間睡不好覺,白天心慌意亂;上坡腿無力,下坡腳脖軟;坐著起不來,站著坐不下;一不小心就摔倒,傷筋動骨活受罪。

 

前幾年,我下三輪車時不小心褲腿掛住腳蹬,當即臉朝下摔倒在水泥地上,頓時頭破臉傷,血流滿麵。經過療養,萬幸沒留下疤痕。 

 

還有一次,我到魯莊西街買饃,進門時不慎絆住門腳,摔在地上起不來。當時我想讓店主幫忙扶起來,誰知這位女主人卻說:沒看我騰不開手,咋去?有一個騎摩托車的年輕人正好路過,我連叫他幾聲,他竟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揚長而去。過了好久,後來的買饃人扶我起來,讓我感激不盡。

 

近來不斷有老人摔倒的消息見諸媒體,顯然老人腿腳不穩不是我個人的專利,但社會的反應讓人吃驚:有人積極救助,有人袖手旁觀。為什麽會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希望媒體正麵引導,讓尊老、愛老、敬老的正能量發揚光大。

 

通過個人的諸多遭遇,讓我意識到:人到老年,除了黨和國家的從優對待、老伴的具體照顧、子女的孝順外,主要靠自我保護。

 

我是這樣做的:

 

1.崗位退職,家庭退位;老伴掌管一切,子女成家立業;對子女不管、不問、不說、不想,讓他們自行處理自己的事。

 

2.發揚在職時的習慣,勤讀書增加知識,多看報了解形勢,關心國家大事,少算個人得失。

 

   3.種菜養花,鍛煉身體;多做好事,量力而行;自尋樂趣,不當閑人。

 

4.老友常聚,回憶過去,交流感情,不生閑氣。

 

5.相信科學,破除迷信,有病醫治,遠災防身。

 

6.出門靠邊,不走中間,步子要慢,兩眼細看,防止跌倒,注意安全。

 

7.吃飯莫飽,走路莫跑,說話要少,遇事莫惱,經常洗澡,勤於用腦。

 

8.回憶過去,自我反思,經驗教訓,後代借鑒。

 

9.事故發生,自己受症,老伴受累,子女折騰。

 

10.自我保護,歡度餘生。

 

第二章   讀者觀感

 

讀姚德茂先生回憶錄《七十年風雨人生路》有感

康若望

 

洋洋五卷百萬言,曆曆往事過眼簾。

榮辱曲直千裏路,陰晴風雨七十年。

前賢三朝為名相,後昆百任擔兩肩。

七色彩虹映晚照,桑榆霞光尚漫天。

2013年3月3日

 

注:前賢指姚崇,為唐朝武則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後昆(後代、後嗣子孫之意)指姚德茂。 

康若望先生39年生,為鞏義市第二高中高級教師,曾為升達學院副教授,為鞏義杜甫詩詞學會副會長,河南省、鄭州市詩詞學會會員,國家級著名詩人。

 

  首 

王治恩

 

(一)

六十春秋彈指間,

青春一去不複還。

山村一改舊時貌,

童伴如今盡蒼顏。

雲煙過眼千般事,

留與兒孫作笑談。

 

(二)

群山環村院含竹,

少年青春欠學讀。

晚秋夕陽餘熱發,

盡將才情寄詩書。

 

癸巳年春

 

 

題《姚德茂老局長》

王治恩

 

曆盡滄桑坎坷多,

厄運反將誌氣磨。

鬢發雖衰人未改,

笑迎晚霞放高歌。

 

祝姚局長夫妻恩愛永偕百年。

癸巳年(2013.3.28)於魯莊

 

《德茂高風  一生好人》

王治恩

 

 德高事專一(德高望重,辦事專一),

 茂繁根叢生(群眾基礎好,受人尊敬)。

 高壽著書好(古稀之年,撰寫回憶錄),

風範啟後人(高風亮節,啟迪後人)。

 

    癸巳蛇年,春意盎然,萬象更新。為祝姚老先生夕陽更紅、夫妻恩愛、福壽同輝、永偕百年,特嵌首聯尾詩一首。

   

 

讀德茂兄回憶錄《七十年風雨人生路》有感

愚弟邵明義贈詩

 

(一)

公安稅務農業兵,政務水利皆精通。

全心全意為人民,不愧模範老長兄。

一生耿直不摻假,兩袖無汙甩清風。

年老八旬不歇腦,撰寫回憶存美名。

 

(二)

德茂老兄心耿馨,年過八旬著述多

一生耿直贏民心,赤膽忠心為祖國。

忠於人民忠於黨,名傳後代唱新歌。

有生之年我學習,百年千載流長河。

 

2013年3月3日

 

    邵明義,林業工程師,1939年生,鞏義市回郭鎮東廟邵寨人。1953-1955年在北寺十一完小就讀時,曾配合回郭鎮公安特派員姚德茂同誌抄過戶口本,1964年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1974年在大涉村公社任辦公室主任,曾負責過林業局的全麵工作,1999年退休於回郭鎮鎮政府。與其二弟姚德耀為同學。

 

 

《七十年風雨人生路》讀後感

王治恩

 

   姚德茂老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有成功也有挫折,有經驗也有教訓,有輝煌也有屈辱。當他獲得榮譽和成功的時候從不沾沾自喜,從不居功自傲,從不目中無人,而是謙虛謹慎,更加奮進,把成功歸於黨和人民;當他受到挫折和屈辱的時候,更不灰心喪氣,而是堅強、大度、坦然處之,用真、善、美去解讀、實踐人生的自我價值,從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為社會、為人民創造財富,這是何等的胸懷啊!

 

  蒼龍暮年還行雨,老樹春深猶著花。離休後,雖然已是古稀之年,本應安度餘生,但他為國為民造福的一顆沸騰之心並沒有因此而平靜。回首往事,曆曆在目,夕陽歲月的幸福和黨的關懷更進一步加深了他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曆盡艱辛,用數年時間,把自己的人生滄桑真實地展現給社會,對國、對民、對家、對子孫後代起到了“強國富民,構建和諧社會”的推動與表率作用。

 

  我作為姚老先生的同鄉,目睹耳聞了發生在魯莊這片黃土地上的滄桑歲月。《七十年風雨人生路》不但是姚老先生為國為民的奮鬥史,也是鞏義魯莊仁人誌士為國為民的奮鬥史,讀後讓我覺得很真實,讓人思緒萬千,感慨諸多。

 

  本人乃山野村夫,才疏識淺,真誠地為姚老先生的《雄文五卷》麵世感到高興,並以文誌賀。 

   

 

耄耋老人撰寫百萬字回憶錄

 

 

  近日,我市80多歲老幹部姚德茂撰寫的回憶錄《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第五部出版。“回顧人生,品味人生,樂在其中;反思人生,總結人生,功在啟後”是姚德茂對撰寫回憶錄的概括。自2002年至今,他已出版了《七十年風雨人生路》係列5部,合計約百萬字。

 

  根據姚德茂個人介紹,離休後他不下棋不打牌,保持著愛讀書愛看報的習慣。書讀多了,就喜歡思考。回憶過去的崢嶸歲月,老人就有了想寫回憶錄的衝動。於是,就有了2002年《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第一部的問世。之後的十年裏,老人陸續創造出後續的四部,共計百萬多字。書中內容有照片資料、往事追憶、讀者觀感、曆史檔案等章節,字裏行間,記錄著老人對人生的感悟。

                                     實習生李誌華

《鞏義時訊》2013.1.12第四版 

 

 

姚德茂回憶錄(之六) - baijizhou19520101 - baijizhou19520101的博客
閻國寶墨寶:友天下士,讀古人書。
 
 
姚德茂回憶錄(之六) - baijizhou19520101 - baijizhou19520101的博客
吳其年墨寶:健康長壽,笑口常開。
 
 
姚德茂回憶錄(之六) - baijizhou19520101 - baijizhou19520101的博客
閻國寶墨寶:鶴壽
 
 
姚德茂回憶錄(之六) - baijizhou19520101 - baijizhou19520101的博客 
閻國寶墨寶:梅花香自苦寒來 
 
 
第三章   孫輩風采

 

 

管城執法局有群80後

 

  出生於1982年的姚珂告訴記者,當年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城管”,接到父親的通知讓去管城區執法局報到的電話後,姚珂頭都暈了,心理壓力很大,到了中隊以後用了至少3個月的時間才適應了過來。但隨著對於這份工作的深入了解,如今的姚珂成為一名執法中隊隊長,言談舉止中無不透著與年齡並不相符的責任感。

 

  其實在管城城市管理執法局裏,像姚珂這樣年輕的中隊長已經成為城市管理隊伍的中堅力量,18支中隊有14支中隊隊長都是80後,“不可回避的是上一輩的城管靠手幹,以剛性執法為主,但現在,作為年輕一代的城管,管理思路已經發生了很大轉變,工作時主要是靠腦子和嘴,以柔性執法主為。”姚珂向記者說道。雖然管理方式發生變化,然而身為一名城管,這些80後的隊長們卻有著滿腔委屈。

 

早7點到晚9點 工作超負荷難以顧家

 

  每天早上6:15,姚珂都會準時醒來,如同身體內嵌入了鬧鍾。7:15趕到單位,開始一天的“城管”生活。“我們的工作時間基本都是從早7點到晚9點,每周常常隻有一天或半天休息時間,家裏老婆孩子基本顧不過來。”姚珂的孩子剛剛一歲半,由於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姚珂的妻子隻好辭職在家帶孩子,由於沒人做飯,姚珂的妻子和孩子常常是在街上買點飯吃。即使這樣,在同樣是80後中隊長的趙晨煜眼裏,姚珂還是幸福的。

 

  身為隴海馬路中隊隊長的趙晨煜,妻子和剛剛半歲的孩子一直居住在鞏義。雖然並不算遠,但趙晨煜常常因工作無法回家探望,更別說照顧妻兒,以致妻子終於忍無可忍向他提出了離婚。“我們城管隊員,如果成為一名城管隊員之前就談好對象還好,如果成為城管隊員之前沒談好,通常都是內部解決,因為我們沒時間處對象談戀愛。”西大街中隊隊長黃正是名90後,他苦笑著說,自己在成為城管隊員之前就談好了,但現在每次見麵都會換來女友的埋怨,因為常常是一周難見一麵,更別提陪女友逛街旅遊了。

 

 

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工作時間心理壓力大

 

  除了工作時間上的超負荷,工作過程中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也讓這些年輕的中隊長們顯得比同齡人更成熟了一些。“我們常常開玩笑說,凡是幹過城管工作的,再去幹其他工作都會幹得很優秀,因為我們的抗壓性比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好多了。”紫荊山南路中隊的魏旻笑著說。他告訴記者,城市管理執法中隊負責管理轄區裏的市容、占道經營、養犬、噪音、油煙等各方各麵,共計152項,每一項都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遇到問題,我們通常都是以疏導勸解為主,嘴上叫得甜一些,大爺、大媽、大哥、大姐基本上每天都掛在我們嘴邊,但即使這樣仍然能夠招來一部分人的挑畔。”城隍廟附近是算卦占道最為突出的地方,有次姚珂見一60歲出頭的老人在路邊擺攤算卦,他賠著笑臉上前去請老人收攤,結果老人不但不收,還趁其不備就照著姚珂的胸口捶了一拳。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姚珂當時血一下子就湧了上來,但握緊了拳頭後又隻好鬆開,仍然堅持著勸說老人收攤離開。

 

  在執法過程中,不明就裏的群眾常常一麵倒也讓城管隊員們感覺很委屈。孟飛告訴記者,有次在北順城街清理廣告牌時,一位商戶無論如何都不願意配合,並在大家進行勸解時,該商戶突然扇了一位隊員一巴掌,當時這名隊員的眼淚就出來了。然而圍觀的群眾卻並沒在意這名隊員的感受,好在執法過程被完整記錄了下來,在眾人散去以後,該商戶向這名隊員鞠躬道歉。為了保護城管隊員的人身安全與執法環境,管城區城市管理執法局為各個中隊配備了共計56台執法記錄儀,能夠完整地將執法過程錄製下來,防止產生衝突時難以取證。

 

 

麵對冷嘲熱諷 “我們在盡最大的責任”

 

  北下街副隊長高磊告訴記者,這份工作經常招來同學們的冷嘲熱諷,“偶爾聚會時,見到我都會說‘你那裏吃不完的水果拿過來點吃’、‘今天打人了沒’,經常弄得我很尷尬。”他還告訴記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嘲笑,有不少隊員都不讓孩子在學校或對朋友說自己爸爸是做城管工作的。更有一名年輕隊員在執法時,一位賣牛羊肉的商戶問其一個月收入多少,當回答2000多元時,這名商戶大笑說:“我一天掙的都比你一個月還多,以後幹啥城管啊,跟著我幹得了。”

 

“都說幹一行愛一行,其實我們都不熱愛城管這份工作,但既然從事了這個職業,就應該盡自己最大的責任。”姚珂坦率地說道。然而正是這些年輕隊長們的這份責任心,使管城這個老城區的大街小巷保持了應有的市容市貌,換來了順暢和諧的城市環境,“社會上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我們城管,其實我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也有家有口,我們也有很多的委屈和苦悶。”北下街中隊隊長孟飛表示。

(鄭州日報)

 

 

第四章   贈書儀式

 

 

鞏義市國、地稅局舉行姚德茂《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

 

  12月25日,姚德茂《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在鞏義地稅局四樓會議室舉行,該局副局長張瑞峰、國稅局副局長馬小海、作者姚德茂以及國、地稅部分離退休老幹部參加贈書儀式。

 

  在贈書儀式上,副局長張瑞峰代表地稅局黨組及全體幹部職工向姚德茂老局長表示熱烈祝賀,向參加贈書儀式的各位來賓、各位老幹部以及國、地稅代表表示誠摯的感謝;並詳細介紹了作者姚德茂一生勤奮學習,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在生活中孜孜不倦、執著追求,聯係出版五部回憶錄,大膽探索,潛心鑽研,給當代及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曆史資料和精神財富;頌揚他這種“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進取精神,是大家學習的楷模,為大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國稅局副局長馬小海代表國稅局也對姚德茂先生老而彌堅的可貴精神給予讚揚,並表示他這種心懷後人、情係稅收的精神給廣大稅務工作者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隨後,該書總編、老幹部代表分別對姚德茂先生的《七十年風雨人生路》作了感悟發言,大家都對他退而不休、千方百計為民辦事,慷慨解囊捐助貧困,養花種菜服務鄉裏,讀書看報陶冶自己,並用十年時間寫出百萬字回憶錄的精神所感動。作者姚德茂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在出書過程中和生活中對他的特別照顧,感謝大家的辛苦勞動,以及對他的關心、支持。最後,作者姚德茂分別為國、地稅領導,以及老幹部代表舉行了贈書。

 

鞏義市國稅局、地稅局舉行姚德茂《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

主持詞

(2012年12月25日)

 主持人:鞏義地稅局稽查局局長申華峰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幹部、各位來賓: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裏為離休幹部姚德茂老局長舉行回憶錄(續四)的贈書儀式。首先,非常感謝各位老領導、老幹部能夠冒著嚴寒抽出時間來參加這次贈書活動,讓我們共同向姚局長第五本回憶錄的圓滿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賀!

 

  下麵,贈書儀式正式開始

  第一項,請地稅局副局長張瑞峰講話;

  第二項,請國稅局副局長馬小海講話;

  第三項,請本書總編劉定坤講話;

  第四項,請老幹部代表杜寶才講話;

  第五項,請作者本人講話;

  第六項,為部分與會代表贈書(首先為國、地稅局領導贈書、為老幹部贈書、為地稅幹部代表贈書);

  第七項,請與會代表暢所欲言,發表對學習姚局長第五部書的看法、想法和體會、認識。

 

  散會後,提醒老幹部留下就餐。

  地點:盛帝肥牛

  座談會開始之前,先放錄像,贈來賓書。 

 

姚德茂《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上的講話

 

鞏義市地稅局副局長  張瑞峰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幹部、各位來賓: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裏歡聚一堂,舉行姚德茂老局長《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在此,我代表地稅局全體幹部職工,向姚德茂老局長表示熱烈祝賀,向今天參加贈書儀式的各位來賓、各位老幹部以及國稅局、地稅局的幹部表示誠摯的感謝!

 

  一是孜孜不倦,執著追求。姚局長一生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執著追求,他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鑽一行,無論是在哪個戰線,他都能幹的風風火火,成績卓著。作為一名稅務戰線的離休老幹部,連續出版五部回憶錄,《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將是姚德茂老局長回憶錄的最後一部封筆之作,這本回憶錄對他充滿激情的輝煌人生作了更加精細的補充,對有關珍貴資料進行了更加完善的編輯。聽聞他在撰寫回憶錄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對資料廣泛征集、精心篩選、慎重取舍的嚴謹態度,大膽探索,潛心鑽研,為當代及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曆史資料和精神財富。

 

  二是人生總結,功不可沒。離休後,他退而不休,不顧自己年老體弱,以剛強的毅力,理清思路,精心篩選,伏案筆耕、如今雖到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鑠,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憑著頑強的意誌,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曆時十年,堅持不懈的撰寫出五本回憶錄,共計100萬字,用親曆、親見、親聞的大量事實,對自己的曲折、坎坷、豐富;成功的人生道路,作了較為全麵、係統、完整的記述。字裏行間直射出他人生的腳步、人生的價值和人生的歡樂,充分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老稅務工作者鍾職敬業、探索進取的優秀品質。

 

  三是為人可模,學習榜樣。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寫作中,用一卷又一卷的好書為社會發揮著餘熱,使自己的退休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通過品讀姚德茂老同誌的這幾本回憶錄,讓我們感受到他熱愛生活、感悟人生的淳樸人格,感受到他“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進取精神,這對於我們每位讀者都是一種鞭策和激勵,更是無奈今後工作生活中學習的楷模。

 

  最後,我代表全局幹部職工送上我們最衷心地祝願,祝姚德茂老局長生活之樹越長越蔥蘢,生命之花越開越鮮豔!祝願今天的贈書儀式圓滿成功!

 

  同時祝願在座的所有來賓快樂、健康、幸福、長壽。

 

謝謝大家!

 

姚德茂《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上的講話

 

鞏義市國稅局副局長  馬小海

 

  今天是姚局長,《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的贈書儀式舉行的日子,能有幸見證這個時刻,我深感榮幸。同時,也衷心地對姚局長表示祝賀。

 

  作為稅務事業的後來人,此時此刻,我的內心很激動,因為我從姚局長身上、從,《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這本書中,看到了令人敬佩和景仰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讓我們備受鞭策與鼓勵。

 

  一是他那退而不休、筆耕不輟的經曆,讓我們看到了他身上那種麵對歲月不饒人的現狀,卻依然老而彌堅、不言放棄的可貴精神;

 

  二是他無私將自己七十餘載的寶貴人生閱曆,用,《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一書進行傳承,那種心懷後人、情係稅務事業的胸襟;

 

  三是從書中字裏行間悟到的姚局長及老一輩稅務人那種胸懷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他們那種但求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境界。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必將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沿著他們開拓的道路,以他們為榜樣,為國聚財,為民收稅,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姚德茂同誌回憶錄(續四)贈書儀式上的講話

劉定坤

2012年12月25日

 

  各位來賓、同誌們:

  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熱潮中,今天,姚德茂回憶錄(續四)的贈書儀式在這裏隆重舉行,首先,我以個人名義,向姚德茂同誌獻上誠摯的祝賀和良好祝願!鞏義市地稅局的領導曆來十分關心和重視老幹部工作,成績斐然,在此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敬意!

 

  從2002年至今,姚德茂同誌為了反思人生,克服年紀高、體質弱的困難,以剛強的毅力,理思路,擬提綱,征資料,核史實,勤筆耕,細斟酌,先後寫出回憶錄五本近百萬字。我至始至終參加了姚德茂同誌回憶錄的輯錄和整理工作、他那豐富的人生內涵、嚴肅的人生態度、刻苦的人生曆練、執著的人生追求、無私的人生奉獻等,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姚德茂同誌的人生八十年,是在燃燒中前進、在燃燒中奉獻、在燃燒中實現人生價值的八十年。在崗工作時,他牢記宗旨,務實工作,勤懇為民,清廉從政,善於創新,開拓進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業績,曾三次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在鞏義是少有的。離休後,他千方百計為民辦事,慷慨解囊捐助貧困,養花種菜服務鄉裏,讀書看報陶冶自己,並用十年時間寫出約百萬字的回憶錄,這在鞏義更是少有的。

 

  從姚德茂的回憶錄中,我們看不到嶽飛“精忠報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烈;看不到黃繼光奮力堵搶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勇;更看不到“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的轟轟烈烈,看到的都是工作、生活中簡簡單單、平平凡凡的事情。但是,他能夠認認真真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這就是不簡單;能夠紮紮實實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這就是不平凡。這就是姚德茂同誌人生最大的特點。

 

  在姚德茂的回憶錄中,我感到貫徹始終的有六個字,這就是信念、自覺、奉獻。他靠著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在逆境中從不停止探索,在失敗中從不放棄奮鬥,在挫折中從不忘卻追求;他吧自覺作為人生的引擎,在工作、生活中不斷深化自覺,創新自覺,磨練自己,提高自己,從而使自己逐漸變得明智、純潔、豐滿、高尚;他視奉獻為人生的永恒追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踏踏實實,愛崗敬業,求實創新,樂於付出,在無私奉獻中燃燒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坐標,體會了工作的快樂、生活的多彩、事業的輝煌。可以說,信念、自覺、奉獻這六個字貫穿了姚德茂同誌的人生,成就了姚德茂同誌的人生。

 

  姚德茂同誌的回憶錄,總體上講做到了目的明確、內容豐富、史實準確、觀點鮮明、文筆樸實,是一部總結自己、啟迪後人的較好精神產品。但由於種種原因,其回憶錄中肯定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今天贈給大家的姚德茂同誌回憶錄續四,也可能是他的封筆之作。願更多同誌從他的回憶錄中得到借鑒,受到啟迪,書寫出自己美好壯麗的人生。

 

  最後,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祝姚德茂同誌笑口常開、生命之樹常綠!

 

  祝各位來賓身健如牛、福水長流!

  謝謝大家!

 

《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座談會

 

  杜寶才:今天能夠參加姚德茂同誌《七十年風雨人生路》(續四)贈書儀式感到非常激動,這是他人生的又一力作,為鞏義市文化寶庫又增添了寶貴的曆史資料。這也是姚家家道興旺、子孫滿堂的福音,要把好的做法,好的經驗傳承在世,把姚老局長的精神發揚下去。

 

  人生各有生活品位,姚局長既有才幹,也有能力,是我學習的榜樣。退休後,老幹部幹什麽的都有,能幹啥,幹點啥,有打牌的、練太極的,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但隻要達到是身體健康、心情舒暢就行。最後把老鄉杜甫《曲江兩首》中的名句“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送給姚局長。

 

  馬學良:老姚同誌的第一、二、三、四本回憶錄已經出版,今天第五本順利完成出版,這五本書來之不易,內容豐富,信息廣闊,總結了老姚同誌80年來的成長、家庭、生活、方方麵麵的事跡,老姚的事跡值得推廣,精神值得發揚。

 

  老姚是老黨員、老幹部、老領導、老前輩、老革命、老先進、老模範、事跡可歌可泣,崇高理念,高尚情操,無私奉獻,得到中央、地方政府領導以及廣大群眾的肯定和愛戴。老姚同誌是出類拔萃、德才兼備的好領導。五本回憶錄,溝溝坎坎,村村道道,凝聚了老姚的心血、汗水、智慧,是我們老幹部過去從前,今天年輕幹部很好的精神食糧。希望老姚同誌的精神以及他這五本書能夠經久不息地留傳百代,流芳百世。

 

  吳啟年:我和老姚同誌1956年相識在回郭鎮,後來我調到鞏縣工會工作,彼此比較熟悉,友誼更加深厚。他的這五本書,我都係統地讀了一遍,很受啟發。感覺他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做出了很大成績。退休以後,在家種菜養花,為鄉親們辦好事,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老驥伏櫪,筆耕不輟,精神可嘉,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老姚每次寫書,我都親筆寫上一幅字送給他,表達我的心意。這次他說這是自己出的最後一本書,別寫了,但是我還是有意思表達,寫了八個字,敬祝老姚同誌健康長壽,笑口常開。

 

  張永冠:在稅務局期間,和老姚同誌相處多年,對他充滿敬仰。一是祝願姚局長身體健康,他敢為人先的精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二是國、地稅在老局長帶領下走上新的崗位的領導,受姚局長的影響,稅務係統今後的工作朝氣蓬勃。老姚局長和趙清題為國、地稅爭了光,特別是國家稅務政策以及18大之後對稅務係統的關注,讓我們稅務人倍感驕傲。作為青年,不要勿以事小而不為,要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為地稅事業做貢獻。

 

  張貴經:老姚對黃河有感情,以前去的次數多,帶領大家拉石頭,翻山越嶺在黃河沿岸修建控導工程。隨著黃河大壩的修成,修通,改變了石板溝過去翻山越嶺拉石頭,改變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河南的報紙對石板溝進行了報道,廣大群眾對他修建黃河大壩很是感激。他幹一行愛一行,特別黃河沿岸的人民體會最深。祝福老姚同誌健康長壽。

 

  魏三興:老姚同誌的書我參與了審稿,文如其人。他對組織材料的思路,代表了個人的感情。老姚同誌的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熱情、熱心。

 

  第五本書是老姚同誌80歲以後組織的稿子,看了一遍感覺驚奇,在回憶錄中間,把大量他感受到能給後人分享的內容組織到稿子裏,健康知識,老人喪葬安排等內容讓大家知道晚年後自己的妥當安排。

 

  黃河行這一組照片、文字,這是他關注黃河岸邊的變化,對群眾生活提高感到高興。一個老同誌,80多歲,能在退休後發揮餘熱,為老百姓做好事,對黨、國家、人民的關心是難能可貴的,這正是老姚同誌長壽的秘訣。祝願他青春永駐,笑口常開。

 

  魏江:我常年在外地工作,但是一聽到姚局長的名字,如雷貫耳。因為工作性質,後來才相識。看到他《七十年風雨人生路》這本書,看了之後一直愛不釋手地讀下去,通過這本書,認識了老姚同誌。

 

  總體感覺,評價他的一生,怎樣發言,怎樣總結,都不為過,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認認真真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實幹興邦,空談誤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就是因為姚局長這一代人,國家才有現在的繁榮昌盛,在姚局長的帶領下,鞏義稅收一年一個台階,這是姚局長的貢獻。

 

  今天參加這個贈書儀式,感到高興、榮幸。認識很多新朋友,人生80也不稀罕,活到100歲同樣笑眯眯。祝願姚局長今後笑口常開,新年快樂,大家常聚,共度美好時光。

 

  周紅霞:我一直親切地稱姚局長為老姚伯,他可敬可愛,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收集資料,回味人生,品味人生,樂在其中,精神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從88年丈夫出事,家裏的一切都是老姚幫忙安排的,他對我們一家人的照顧,永遠難忘。2011年他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我們,凶手抓到了,看到凶手被繩之以法,我們全家人都感到欣慰。

 

  徐占修:姚局長第一次出書是70歲,看後很受啟發,寫了讀後感。又到80歲,書的價值更高。從接觸開始,他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精神,文化程度不高,寫了這麽多字的書,值得敬佩。

 

  春節召集子女,家人在一塊學習姚局長的書,看後都很受啟發,很受鼓舞。家庭倡導文化,咱們學習姚局長,看到的是一種精神,對文化的執著追求,體現的人間正義、正氣,幹稅務,幹公安、幹檢察,哪個都是國家先進,個個幹的出色,實在難能可貴。

 

  我要用這種精神教育下代子女,鍥而不舍,追求卓越。姚局長外表形象高大,身上正氣凜然,說出的話,做出的事更是鼓舞人心。

 

劉進朝:我參加贈書多次,教育了很多人,家裏人都拿著看,感悟姚局長這一輩子做了很多好事,不管是群眾工作,稅務工作,對大家起了很大的榜樣作用,帶出了一級又一級很多好領導,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稅務局不管是一般還是年輕同誌,對老同誌關心的做法更是值得發揚,代表老同誌祝願姚局長身體永遠健康。

 

 

第五章   他山之玉

 

    

喜讀首屆魯莊農民文化藝術節(集錦)

姚明槐 

 

  這本農民文化集錦,是魯莊鎮的精美文化大餐,點燃了魯莊鎮人的文化激情,展示了魯莊鎮人的精神,鼓舞了魯莊鎮人的信心。太好了!

 

  這本農民文化集錦,把魯莊鎮閃耀的中華傳統美德:“商湯祈雨”之地;“子晉升仙”之觀;蘇秦“刺股苦讀”身佩六國相印成名之途;桑弘羊首開鹽鐵專賣經商之道;嵇含首著世界植物學誌;魯義姑舍子救侄的故事;姚姓“叔德侄功”遷居魯莊發展之路。同時,“中原第一(舞)獅”落在小相村,一架秋千同時容百餘人同娛同樂的“好漢秋”由東莊村創造,“中華百絕”之一“潛彩畫”由農民藝術家崔永仁繪出,並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收藏,使從事文學、書畫、燈藝、木刻、雕塑等創作人員達1600多人。這樣,把厚重文化和浸潤厚土相結合,把淳樸民俗民風和獨特風韻風骨相結合,培育一代又一代的魯莊人,構建了“富裕、和諧、文化、魅力”新鞏義的一部分,被評為河南省首批特色文化產業鎮。於是,梳理出魯莊文化發展的經曆,留住了魯莊文化的根,把文化特色和內涵彰顯給人們,使魯莊人在建成全麵小康中找到文化的位置。

 

  這本農民文化集錦,充分說明藝術離不開生活,生活能使人健康,健康才能發展魯莊的各種事業。在這次農民文化藝術節中,魯莊鎮人和賓客共同品美食、賞大戲、匯民俗,感恩社會,報效祖國,歡度新的幸福人生。把文化凝聚人心中,把人的精神食糧引向新的需求,把社會物資商品推向新的發展,開拓進取,助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相互協同,交錯騰飛。實現文化惠民樂融融,魯莊毓秀展風采。

2013.2.3日    

 

 

舜帝祭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 周 強

(2009年9月8日)

 

  維公元二零零九年九月吉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周強謹代表全省六千八百萬人民,以三牲清酒之奠,爰祭於中華聖祖舜帝有虞氏之陵前。其辭曰:

 

  伏惟舜帝,偉哉聖祖!繼唐堯之鴻業,開文明之新途,耕曆山而讓畔,漁雷澤而讓居。孝感愚頑,萬眾皆譏瞽叟;德昭天地,兆民不附丹朱。和為貴,善為珍。使民以愛,執政以仁。政通人和,風清俗淳。遠讒慝,親賢人;修法製,順人心;興禮樂,睦四鄰。垂衣裳而天下治,歌《南風》而四海春。巡行天下,足曆洞庭。情係北國,魂托零陵。偉哉舜帝,民無得而稱!

 

湖湘文化,源遠流長;上承虞舜,中嗣屈賈,下接朱張。近代以來,英才輩出,蘭蕙芬芳。三湘兒女,勇於擔當。時逢盛世,爭奔小康。秉科學發展之理念,創中部崛起之輝煌,建“兩型社會”之佳境,譜日新月異之華章。芙蓉灼灼,湘水湯湯,舜帝有靈,增其輝光。靈其來格,伏惟尚饗!

 

 

舜帝生平

 

  舜,曆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史記》說舜名重華,晉代皇甫謐又說他字都君。舜又稱虞舜,據說是國號有虞,按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有虞氏。還傳說舜出生於姚墟,故姓姚氏,名曰“重華”,字都君。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裏,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麵三刀,弟弟桀傲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裏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嚐(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麵。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曆坎坷。他在曆山(今地不詳,一說即 今永濟縣境內的中條山)耕耘種植,在雷澤{舊說即山東濟陰境內的古雷夏澤)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在壽丘(今地不詳)製作家用器物,還到負夏(今地不詳)做過小本生意,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嶽(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嶽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麵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隻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裏,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占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麵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隻鬥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幸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麵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裏麵。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裏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麵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於舜,《尚書》中稱為舜“受終於文祖”。又傳說是舜代替堯攝行天子之政,雖有天子之權,而無天子之號。與此二說差異甚大的一個傳說是,舜將堯囚禁起來,還不讓其子丹朱與他見而,舜自己做了天子,類似於後代的宮廷政變,篡權奪位。

 

  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係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係,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羽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按照《史記》所載傳說,舜攝政28年,堯才去世。舜於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裏,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裏。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過,傳說中舜的都城與堯的都城不在一個地方。據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引皇甫謐所說;“舜所營都,或雲蒲阪。”蒲阪在唐代是河東縣,即今山西永濟縣。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禹、皋陶、契、棄、伯夷、夔 、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後稷,掌管農業;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但任“納言”,負責發布命令,收集意見。還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鹹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麵貌。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於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當比之時,“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麵。

 

舜在年老的時候,認為自己的兒子商均不肖,就確定了威望最高的禹為繼任者,並由禹來攝行政事。故舜與堯一樣,都是禪位讓賢的聖王。據說舜在堯死之後,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時,死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稱為“零陵”。

 

 

鞏義魯莊姚氏祠堂   

老鬆

 

 

祠堂的基本作用是供奉和祭祀家族先輩的。

 

另外,祠堂還常作為家族的社交場所。每逢後輩們婚、喪、壽、喜等事時,便利用祠堂寬廣空間安排活動;還有,族親們需要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往往相聚祠堂,形成最終決議;有的宗祠附還設有學校,教育族人子弟知書達理、耀祖光宗。

 

因此可以說,祠堂在曆史上是一個種姓的精神領地。

 

正因為這樣,祠堂建築一般都比民宅規模大、質量好。越是有權勢和財勢的家族,他們的祠堂往往越講究。高大的廳堂,精致的雕飾,講究的建材,成為這個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種象征。

 

修建祠堂需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要麽得有大戶人家參與,要麽得到官高位顯的本村人支持。否則,一個村莊不可能貿然修建。

 

鞏義魯莊姚氏,曆史上一定是個名門望族,這不僅可以從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高大的“望鄉樓”了解到一鱗半爪,還可以從眾多的明清姚家民居中窺到信息,更可以從建於清乾隆年間,今天仍然規模龐大的姚氏家廟中一探脈絡。

 

  大門上有陳征東大將軍家祠的牌匾,從祠堂裏的石碑碑文中得知,這個大將軍名姚爾申,是唐代宰相姚崇的後裔,姚氏遷魯莊的始遷祖姚敏的九世孫。乾隆版《鞏縣誌》對其有記載:“廩生。為學以明心見性為根本,深為湯潛庵、耿逸庵所契賞。湯雲:‘義理所見,針芥不爽,吾道之幸,不勝喜躍。’耿雲:‘英卓越自立,獨能於書冊中尋求大本,有希文、永叔之風。中州傳人,意在斯乎。’所著有《日知錄》、《芸窻手草》、《潛陽問答》、《嵩談錄》、《太極圖辨》、《希庵說》、《理學要旨》、《詩文序跋類集》共八鄭,藏於家。”隻是不知道這個陳征東大將軍的稱呼從何而來。

 

  可能是因為姚爾申曾著有《理學要旨》一書,祠堂內立了這一通碑。《鞏縣誌》錄有其《理學要旨序》一文。其全文如下:“天下之事,理為樞紐;吾人之學,道為歸宿。不得其要,則泯泯棼棼,茫焉而不知所趨,貿焉而不知所止。所以百家異鳴,皆得起而亂道;旁門曲徑,皆得進而紛學。其為蟊蠹,豈淺小哉?故善求道者,必溯其源,必尋其本,源本明而後可以進德。善為學者,必掇其綱,必挈其領,綱領得而後可以修業。思昔堯、舜、禹之以中授受也,心學啟開。厥後湯曰降衷,武曰敬勝,孔門求仁,子輿養性,總以求之此心而已矣!何則?心者命之寄理之原也。千古上下,聖賢之窮達顯晦,時雖不同,而心則同,心既無異,而道亦無異也。故曰殊途而同歸,百慮而一致。自孟氏沒,異學榛蕪,聖道淪亡。中間雖以江都昌黎、隋文中子之賢,而不能大闡宗風,惟有宋四子直決非鄒魯之秘,控義文之奧,開關啟鑰,傳燈緒薪,其表章纘述,備極苦心。自以為斯道大明,經天行地,天下後世,無不家周、程而戶張、朱矣。乃傳習未久,高者淪於虛無,卑者流於誦習,馳鶩者奔外,詭異者炫奇,種種偽學,浸以滋盛。朔其所由,皆原於要領未悉,旨歸不明之故耳。此嵩陽耿先生所以有《理學要旨》之集也。先生之學,以敬為禮,以恕為用,而要歸於存誠。申從遊門下,親其道範,聆其緒言,見其工夫純實,道履敦篤,其所以身體力行者,非伊朝伊夕矣。而又憫世之學者,詞章媿麗,紛紜矛盾,苦力一生,原本不晰,入聖無門。乃取濂洛、關閩四子之書,匯纂成帙,集其語錄之最精要者,獨於太極西銘,采輯諸家注解發揮,毫無障隔,使人一展而讀之,恍然於吾性之本體既透,而工夫又有據也。由是本以程這主敬,擴以朱之窮理,優焉悠焉。日有體驗,則由濂洛、關閩以將進,而有悟矣。苟如舍此,而馳誌傳觀,吾恐循海者,不得其道,將必航於斷港絕潢;適京者,不循其路,將必竄於殊域遐荒。噫,其可惜也哉!”

 

  姚若時,是魯莊姚家曆史上的另一位名人。姚若時字揆夫,號海虛。舉人,任鳳陽通判。分鎮潁州時,曾經剿除鄰盜陶浪,子民賴以寧,官聲很好(《鞏縣誌》載)。在登封李際遇攻打魯莊時,他正因為丁母憂,在家守孝。聽到李際遇義軍駐紮在轘轅關,離魯莊不過二十來裏,隨時都有可能來犯。他就找到族人姚麟徵商議抵抗。姚麟徵,字瑞乙,廩生,聽到姚若時的建議,慨然允諾。姚若時、姚麟徵偕姚涵召集姚氏族人,講明利害關係,申明忠君拒賊的大義,使族人知道,土寇攻寨,燒殺搶掠,守寨是死,不守寨也是死,其徒手被殺,不若拒賊死節。姚氏族人同仇敵愾,決心抗敵。這年八月,李際遇大軍果然攻寨。姚若時、姚麟徵率眾堅守,雙方相持月餘。有一天,忽降大雨,李際遇大軍加緊攻寨,姚若時同姚麟徵率眾禦之,親冒矢石,拚命死守。由於援兵不至,寡不敵眾,寨子被攻破。姚若時猶力戰不屈。據民國《鞏縣誌》載,姚若時被俘以後,李際遇因他頗有名望,要他投降。姚若時嗔目曰:“我朝廷命官豈屈賊耶?”大罵不停而被殺,死年七十三歲……民國《鞏縣誌》載:寨破之時,姚麟徵力戰受重傷,猶率眾血戰。李際遇俘虜其弟姚鳳徵,碎刀銼割至死。姚鳳徵,字羽白,至死不降,大罵至死。麟徵的母親看到寨破,上吊而死,妻楊氏及妾三人俱投井死。其餘家口,麟徵持刀先驅入井,亦投井。死時年五十一。計同時死難者一百四十三口。有司聞於朝,贈麟徵教授,立祠奉祀,蔭其子。

 

  姚若時的事跡,《明史》上曾有記載:“時中州縉紳先後死難者甚眾。(崇禎)十三年,登封土寇李際遇因歲饑昌亂,旬日間眾數萬。前風陽通判姚若時居魯莊,被執,誘之降,大罵死。族諸生不顯亦死之。若時子諸生城,思報父仇,數請兵討賊。賊執之於路,亦抗罵死。”《鞏縣誌》中還記載了姚家烈女:“生員姚麟征母郭氏,居魯莊寨。郭諭子死守,事近,先自縊死。麟征妻楊氏,見征被難亦死,三妾俱投井殉。”“生員姚城妻王氏聞夫死,泣曰:‘子不負父母,妻可負夫乎!’遂投井死。”可謂死得十分慘烈。

 

  史上出現這樣的人物,應該是魯莊姚姓的驕傲和自豪,當然也可能是他們的榜樣和楷模。

 

  大門是走馬門樓,外觀是一座三間頭的二層樓房,樓房坐西向東,由一層下的大門洞可進入家廟,內看臨街門樓有棱子門十二扇,若大祭祖需要唱戲時,隻須將棱子門移安到內邊木框上,就是一個精致的舞台。這與中國北方傳統的廟宇形製基本一致,在重大節日裏唱戲,既是娛神,同時也娛人。舞台兩邊的對聯是:忠孝節義萬古綱常昭人耳目,勺嚐四時典禮矢我精誠。

 

  進院是拜台,緊挨拜台是卷棚五間。

 

祠堂大殿共五間,三個門,12子門。正中門上懸匾,書“遠宗虞帝”。大殿前有石柱四根,上刻對聯。中間聯文為:理學光史冊經明行修千秋重,忠烈耀邑乘仁成義取萬古尊。兩側聯為:係出虞後封於陳昌於齊流長源遠,代當明初叔之功侄之德業創垂統。

 

 

讀魯莊敏係族譜有感

 

一、新觀點展示的新思路

 

1.用宣係記世,比用魯係記世好。解決了前三次修譜中欽、敏叔侄兩支都以一世記世,弄得同世不同輩。像姚若時(七世)與姚涵(七世)叔侄關係出現在同一文章中,讓人糊塗不清的弊端。

 

2.從左向右排序,第一次落實了1958年2月11日中國漢字改革後的行文順序。就就肯定了前三次(公元1327年;1886-1923年;1985年)修譜,都是按照1958年2月11日中國漢字改革前,從右向左行文程序的排序。

 

3.本著男女平等的要求,把配偶姓名、子女姓名都列入族譜,並在女兒下邊注明居住地;有遷出兒子的下邊寫出遷入地。這都修正了前三次修譜時女性不入譜的憾事。

 

4.對一些人物的照片或功績,在方框右側記述,把人壽百年和紙壽千年結合在一起,備人查考。如:紙壽千年的《誌序》曾告訴我們,續譜要謹慎,宜粗不宜細,宜短不宜長,把近時段的表象和遠時段的實質兩個時段效果留給後人去評說。

 

5.根據近年考古發現,宣係(魯莊)記載的八世祖,是五世祖崇,弟弟元素的後人,不是崇的後人。如:合是元素的重孫。注明進一步待考糾正。這種知過祛錯,尊重自己的祖先,和睦自己的家族,是最明智的方式。

 

6.插錄了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1年)譜係手抄稿,敏公裔族附於欽公裔族之後的部分內容,這就傳承了叔、侄關心譜文化,貫入了“侄負叔相偕而至”的新思想,保持了叔侄關心的古風俗,鑲入了欽前敏後的新格調,使譜文化得到新的延續。

 

7.記錄了“陳征東大將軍家祠”、“遠宗虞帝”、“忠烈世家”匾是合族仝立、大殿和卷棚的脊檁上寫的是合族同建;對聯寫的是“叔功侄德創業統垂;任成義取萬古(永)存”;三次修家譜都是合族共修。這裏的“仝立、仝建、統垂、永存、共修”把叔侄關係說的明明白白,把魯莊姚姓大家庭記得清清楚楚。

 

8.用照片真實的把“遠宗虞帝”、“忠烈世家”、“大幛原貌”展示給六百年魯莊不能忘記的人,功勞是大的,意義是深遠的。

 

9.裝幀精美,便於保存。

 

總之,我在讀德茂先生《七十年風雨人生路》後,讀敏譜的。深感:喜看家鄉路,勝讀十年書。

 

二、新思路給魯莊人指明了方向。

從明初1373——1423年這個山西大遷徙時間點(具體是哪一年?),由欽、敏二公率領子孫遷居魯莊,在六百年中,無數先賢英傑站在時空的長廊裏揮斥方遒,演進過很多勵誌故事;在激情和向往中,殫精竭慮,發憤圖強;在一代又一代的口傳和譜記文字傳遞中,綿延至今。他們在重大曆史事件節點時,身、心、資突顯奇能,精、氣、神充分提振,才、學、情盡顯無遺,家國共建納於心中,落實在思想和行動之間,成就了壯懷激烈的時代心聲,書寫了一篇篇閃現著人性光輝的精彩詩章,落實了以譜治族,為以誌治郡、以史治國提供了重要史料。如:明朝時代姚若時和姚涵叔侄率眾保衛東大寨的英勇事跡;理學入誌的姚爾申是大清嵩陽書院名士;姚允猷、姚錫麟、姚桐林的賑災救災義舉,名震全國;當代姚德茂三次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接見;等等。族譜上對這些前進方向人物的認同,就是對曆史文脈的堅定固守。在現代文明的語境下,重新審視曾經走過的路途、足跡、事件、片段,實際上做的是讓魯莊姚姓強化文化自信自覺,清楚對先賢的步伐的認識,增強對先賢的情感,讓魯莊姚姓認識從六百年前的“天當被地當床”遷移人,到今天的幸福人家,不僅是獨領風雅,而是要貼近與擁抱魯莊這個大自然,愛護新魯莊。在這個人文營構連接點上,高舉先賢的旗幟,引領魯莊姚姓今後的繼往開來。在先賢備足精神食糧的基礎上繼續趕路,再聚集一批好人,做成幾件好事,留下一片好心情,讓六百年魯莊不能忘記的人和他的親人,過的更好,生活的更美;讓魯莊哺育的近兩萬現代人早日全麵實現小康,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三、感謝修譜人和更多魯莊人的貢獻

 

寫好族譜是非常辛苦的事,要有學識、見識、膽識。學識來自書本、群眾中的傳說、修譜中的實踐,是修譜的基礎;見識來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使修譜水平的提升;膽識來自技能的掌握,認識的境界,對人和事的情懷,展示出人的品格和氣魄。我認為這“三識”是對修譜人和魯莊人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不是一種素質,而是全麵素質;不是一種能力,而是全麵能力;不是簡單本領,而是駕馭複雜局麵的本領。我認為:知識本身隻是力量的基礎,隻有把它轉化為思想,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以後,知識才能發揮有用的力量。見識隻有把學與思結合起來,經過善思,才能透過現象見本質,做到善斷。沒有善思和善斷,就會把現象當真事,誤人誤事。膽識貴在無私,謹守正知、正行、正念,高聲回答社會,仁成義取,為善為正,與群眾同心合力,把譜書修成有價值、同族人共享的、高出一籌的好譜書。說出族人的良知,把曆史智慧與心靈智慧結合起來,用心靈反映事物的存在和聯係,得到新的內心導航係統,去指揮行動。這個方法用好了,就會與自己的獨特使命融合,然後做成事;用不好,就可能與自己的獨特使命背道而馳,做不成事。由此可見,良知方法是雙麵劍,做對是良知,做錯就不是良知(這是讀德茂“人生路”的體會)。寫出族人的精彩,讓世世代代都知道;誰做好事、善事、大事,誰就有尊嚴,誰就是族人學習的好榜樣!所以,要感謝你們的貢獻!

 

以上三點感受,是個人的淺知。當否,請教。

 

                  姚明槐

2013年2月25日

 

 

《史話鞏義》是一本管用的書

姚明槐

 

 

 近日讀了近百萬字的《史話鞏義》,精神為之一振,深感編者有大膽創新、努力突破史料的獨特的改革精神,落實了古為今用:在總結過去探索曆史史料中,挖掘出新的精神;把讀史人的心拉入史話中,落實了史話和心話的一體。這為當今信息為中心的科技時代、運用史話形式、努力拓展新觀念、新形勢開了一個好例。由此說開來,《史話鞏義》是一部觀念新穎、思想厚重、文體獨特、內容深邃的好書,是一部把曆史研究推進新階段、新領域的著述;是一幅浸透鞏義數千年血與汗、靈與精的精致生動的寫生。讀後深感可喜可賀、可圈可點。經過邊讀邊思考、複讀後的反複分析綜合、與同類書的比較、特別是思想的碰撞後,認為《史話鞏義》提煉出科學發展觀和人類發展觀的要義,是實現“中國夢”的好版本。如三皇五帝夏商周的重要活動場地,豫商繁榮的中國典範,城鎮化的“小上海”稱謂,全國百強的引領......概述之,有四大理念值得學習。

 

一、力求全麵性

 

我們知道,史話題材往往局限於片麵性,不能說明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而《史話鞏義》用一組組件的形式,去說明一件史料,避開了片麵性,因此具有反思快捷、覺醒快捷、行動快捷、全麵準確敘述每一件事的優點。這樣,把條條塊塊的全局,都與全國的大局聯係起來,站在全局高度找共同性規律,找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經驗,加以總結、提高,然後推廣發展。再結合本地情況從實際出發,形成一呼百應、一貫到底、行之有效、長久利民的效果。如:股份製首創,經營性互調,一業為主、數業支援(補充)......這樣,在讀書的不知不覺中,增強了從全局性思考問題的情感,學會不少力戒片麵性的方法。

 

二、盡力科學化

 

我們知道,做事首先要認識做的是什麽事,思考用什麽方法做好這件事。這就要提高生活和工作決策的科學性,預見事件本身的複雜性,反複的可能性。《史話鞏義》就是從這些方麵,告知人們怎麽做。讓人係統(或叫整體)的分析問題:一要分析事件(對象)本身;二要分析所論(提)問題的性質;三要分析事件與周圍事物的聯係。這樣,把問題麵臨的條件、大環境,對事物發展變化會引起什麽連鎖反應,再去權衡各種利弊後,思考從整體解決問題的基礎,然後去解決問題,效果最好。《史話鞏義》在分析工業化進程、城鎮化發展、農業現代化的落實、農耕文化的退位,等等,真是經驗可貴。

 

三、把握多角度

 

我們知道人類活動的總體質量,是推動曆史發展的基礎,是遵循自然環境的規律和趨勢,實現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使人與自然長久和諧相處,然後走向文明。這樣,得出綜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式):一是統籌兼顧,不搞頭痛治頭,腳痛治腳;一是多種手段,多管齊下,不能單打一,孤軍作戰。這種多角度把握綜合治理,在《史話鞏義》中多次出現,不僅適合社會治安、農村工作的無序(上頭千根線下頭一根針)、社會分配的不公、在城鎮化中關注失地農民的長遠利益......等等。這是因為很多問題,都處在新舊體製交替、新舊矛盾交織之中,特別是發展經濟與政治體製改革、與社會變革、與人事交替的矛盾,不能簡單從事,必須站在民生為主的根本立場上去綜合考慮,辯證施治,著眼於整體,環顧相關方麵,分清輕重緩急,從多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才能達到效果。

 

四、全程的研究

 

我們知道事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穩定、衰落的過程,《史話鞏義》就是抓住事物的全過程,通過跟蹤研究,在實踐檢驗真理中,適當揚棄,總結正反兩方麵的經驗。讓現代人看到事物的每一個真相,從中學習好的知識、管理、智慧,少犯錯誤,邁步前進。我們常講決策後服務要跟上,把事前準備、事中引導、事後發展的係列工作做好,找到服務的最佳方法,取得最高效率。不是自己做,群眾看;而是自己做,群眾也做,看誰做的對,向誰學習。如:蘇秦、嵆含、杜甫、常香玉......等,這樣,把群眾積極性調動起來,創造才會有,創新才會彰顯出來。許許多多的個人夢實現了,聚集起來,人們的幸福才會萬年長,中國夢就實現了。

 

總之,《史話鞏義》是一本管用的書,讓它在我們的學習中發光,在發光中前進!

 

(作者姚明槐是貴州省修文縣縣級離休幹部,祖籍鞏義魯莊人)

 

 

第六章   報刊文摘

 

 

全國老幹部局長會議

 

全國老幹部局長會議於2014年2月25日在京召開,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希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對2013年的老幹部工作回顧總結,對新一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會議肯定了2013年的工作成效:較大幅度提高離休幹部護理費標準,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離休幹部的心坎上;積極搭建有效平台,引導老同誌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等方麵,發揮“銀色人才資源”的作用等。

 

會議對2014年的老年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要進一步鞏固離休幹部“三個機製”成果,不折不扣地保障“兩費”、護理費和生活補貼等按時發放,做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國有企業改製中離休幹部的安置服務管理工作,做好易地安置離休幹部服務管理工作,做好“雙高期”等有特殊困難老同誌的幫扶工作,使他們心情舒暢地安度晚年。有效推動老幹部工作轉型發展、科學發展。

 

(中國老年報2014年2月26日)

 

老年維權

 

案例之一

 

春節期間,黃老太一家乘興上街聚餐,不想下樓時一步踏空,當場摔倒在地。當時她雖然感覺肩部疼痛,但還是勉強回了家。到晚上疼痛仍不緩解,進醫院檢查時,才被診斷為肩部粉碎性骨折,因不能進行簡單的骨折固定,進行了關節置換,故醫療費花了五六萬元。

 

其後,家人找到餐廳,希望其承擔一部分責任。對方表示,餐廳沒有監控錄像,所以沒辦法證實摔跤與骨折的因果關係,況且上下樓的台階並不高,旁邊都配有明顯的提示標語和大塊的防滑墊。

 

黃老太的女兒說,因自己也是初次遇到這樣的事,事故發時,家人既沒有拍照取證,也沒第一時間報警,以致維權陷入尷尬。

 

 

律師說法

 

某老牌律師這樣指點:遇到類似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撥110報警,並有醫師現場確診。離開事發地,很難說清是否二次受傷。事發時既沒有報警,也沒有去醫院,還沒有監控錄像,這種情況確實沒有說服力。律師建議,要想維權,隻能證明餐廳有過錯責任,比如灑了湯水,或者防滑墊不起作用等。

 

案例之二

 

去年,84歲的金老漢到某浴室洗澡,售票員見其年齡較大且無人陪同,曾對其提醒和勸阻。在金老漢的堅持下,得以進入。

 

雖然浴室設有防滑警示標誌和防滑墊,但當搓背工提水時,金自行起身導致滑到受傷,緊急送往醫院,鑒定為九級傷殘。住院期間,金老漢共花去醫療、護理、夥食共一萬三千多元,浴室隻為其支付了當天的治療費用400元。金老漢所有其他費用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理由:1、作為盈利性場所,浴室應對顧客的人身安全負責;2、事故發生,說明浴室工作人員未盡相應義務,業主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此,要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原告醫療費及殘疾賠償金5.5萬元。法院判決將金老漢的經濟損失劃為兩部分,其中70%由被告浴室承擔,其餘30%不予支持。

 

 

法官理由

 

 

被告雖然注意到原告是高齡老人且無人陪護,但仍接待並提供有償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自身的看護責任,因此應該對原告的人身損傷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同時,被告忽視了自身年事已高、骨質疏鬆等客觀情況,在被告充分提醒後,仍固執己見,所以危險的發生與自身有關,故因相應減輕被告的賠償責任。

 

(中國老年報2014年2月27日)

 

 

生活需要“五學五不”

 

 

在退休人群中,有的人活得瀟灑快樂,而有的人卻處於無聊的重複中。專家告訴我們,其根本原因是沒有擺正“五學五不”的關係。

 

什麽是“五學無不”呢?

 

一是要學會管理自己,不依賴別人。不少人退休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的生活不願幹也不會幹,依賴思想嚴重。豈不知靠別人總不保險,對社會是這樣,對親人、兒女也應該是這樣。別把自己當“國寶”,享受照顧心安理得,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如果學會了管理自己,日子一定會過得很順暢。

 

二是學會與人交流,不做孤家寡人。不少人在崗上風光一時,退休後很不適應,還以為誰都會主動找自己交往。現實是隨著角色的轉變,你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也在改變,這就需要放下架子,走到群眾中去,多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朋友多了,快樂自然就多了。

 

三是學會管好錢財,不盲目投資。作為老年人,想錢多沒有錯,但對社會上的這投資那投資要警惕,那些打著高回報讓你匯款的事不能幹,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保住了自己的錢袋,就保住了晚年的尊嚴。

 

四是學會健康理念,不做醫盲。那種有病隻能靠醫院,隻能靠打針吃藥的想法是不對的。一有病就往醫院跑,把自己交給大夫是不實際的。要知道人生靠自己,健康也要靠個人。靠自己有規律的生活,靠自己對身體的鍛煉,靠自己對心情的調節。

 

五是學會時尚生活,不留戀老模式。時代在發展,生活在改變,可還是有不少老人習慣過幾十年前的日子,新衣服不舍得穿,美味不舍得吃,新家具不舍得用,隔天的飯菜不舍得倒......其實,過時尚生活一點不難,隻要更新觀念,生活就會自然時尚起來。

 

(中國老年報2014年2月14日)

 

 

護理老人的高招

 

進入晚年,由於生理上的自然變化,有人在心理上會產生不安全感、衰老感、和自卑感,甚至還有人陷入焦慮和抑鬱。

 

家庭環境對老人有重要的心理影響,若不幸事件出現,可能會使老人的性格發生改變。因此,家庭的每一成員都必須尊敬老人,妥善安排其生活,鼓勵和支持老人多參加社會文體活動。

 

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與老人交談時態度要誠懇,保持適度的幽默感,並留意老人的表情和肢體語言。

 

2.說話要簡短得體,多聽老人訴說,鼓勵其暢所欲言。

 

3.“傾聽”是為了了解,而非為回答問題。在此過程中,要有充分的耐心。老人未完全表達清楚時,避免片麵或草草回答。

 

4.對誤解、疑問要主動澄清,溝通要多用非語言形式,如觸摸、手勢、眼神、麵部表情等。

 

5.不要在老人麵前與他人輕聲耳語,溝通時要麵對老人。

 

6.降低語調。若老人未聽清可增加音量,千萬不要變成喊叫,防止老人誤會。

 

7.鼓勵老人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保持良好心態。從老人角度著想,充分理解並滿足其需求。

 

8.在老人身體許可時適當擴大社交範圍,多帶其參加社會活動,使老人需求尊重的心理得到滿足。

 

9.定期體檢,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

 

(中國老年報2014年2月19日)

 

 

做好老的準備

 

 

很多人退休後會考慮同一個問題,就是老了指望誰?這個問題要分幾個階段、幾種情況來分析:

 

第一、六七十歲之間,身體比較好,條件也許可的。喜歡吃就吃,喜歡穿就穿,喜歡玩就出去,不要刻薄自己。錢把住一些,房留住一點,安排好自己的後路和退路,避免臨時亂套。孩子的經濟好是他們的,後代的孝順是好品質。我們不拒絕他們的資助,不拒絕他們的孝順,但必須立足依靠自己。隻有這樣才會錦上添花,避免被動難受。

 

第二、七十歲過了,沒災沒病,生活還能自理。但必須清楚,人到了這個年齡,體力精力都要慢慢下降,反應也會越來越差,吃飯要防噎,走路要防跌。不能再逞強,不要再去管這管那,管兒管女,還要去管第三代,該自私一點了。一切都有悠著點,有條件就雇個人,打掃打掃衛生,買買菜做做飯,把自己的健康盡量延長,讓自主生活的時間盡量多一點,不求人的日子總是很舒服的。

 

第三、身體不好了,要求人了。在這一點上一定要有準備,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這一關。心態要調整好,和剛退休時調整心態是一回事。從一種生活方式轉變為另一種生活方式,要坦然麵對。這是人生最後一段路,沒有什麽好怕的,早有準備就不會太難過。或是進養老院,或是居家養老,量力而行,酌情而辦,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這代人什麽苦、什麽累都經曆過,相信人生最後的曆程會坦然度過。

 

第四、頭腦清醒卻百病纏身。要敢於麵對死亡,不要親友做無謂的浪費。趁清醒時留下遺囑,不要讓子女亂成一團。

 

總之,一定要當好自己的保健醫生,改變有病靠醫生的觀念。身體是養出來的,平時不注意,營養不均衡,免疫力自然下降,病就會不請自到。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認真嗬護生命上,把大病拒之門外。

 

  有一個自己的窩,不到死千萬別丟;有一份自己的工資,自己做主;有一個老伴,老來相伴;有一個好身體,自己保重。一句話,不管老和少,人得靠自己。做好老的準備,餘生中注意自我保護,簡單而愉悅地過好生命的每一天,最後安然離去。

 

 

珍惜老年黃金期

 

 

步入老年之後,有些人往往會產生日暮西山的悲觀情緒,引起精神憂鬱、生活懶散、百事無趣、疾病纏身等一係列生活質量下降的情況,其實老年並不意味著萬事休,而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其一,我們可以一身輕鬆地去選擇自己喜愛的社會活動,建立新的生活圈子。

 

其二,擺脫了各種人事糾纏,徹底釋放心理壓力。

 

其三,子女都已長大成家,不用再為他們操心了,少了沉重的家庭負擔。

 

其四,有了寬裕的個人支配時間,能隨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這些有利因素,組成了老年黃金期的基本要素。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在這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麵前,有必要抓住人生的尾巴,好好珍惜。

 

如何實現呢?

一、要與時俱進,虛心好學,消除被時代拋棄的感覺。除經常讀書看報、常用腦防老化外,還要學會電腦、手機、刷卡等現代科技來增強自信。

 

二、要學會“放下”。人到老年當感悟,放下就是另一種擁有。要明白人生是一種承受,有得失才有人生。因此,不要抱怨生活,要善待生命。淡泊名利,無欲無求,做到心理和諧,擁有希望。

 

三、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文藝活動、棋牌遊戲、垂釣旅遊、寫作繪畫等文體活動,以增強體質,擴大視野,培養素質,提高境界。

 

四、要廣交朋友。“好人緣”是一種健康的感情投資,把握友誼重在保持內心的真誠、寬容、平和,“難得糊塗”是老年人的大智慧。要知道,固執是不良情緒的催化劑,生氣更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老朋友彼此常“傾訴”,能消除晚年孤獨,提高身心健康。

 

五、要處理好家庭關係。情感仍是老年人的第一需求,老兩口要互敬互愛,共同分享和承擔快樂和痛苦,攙扶人生,更愛另一半。正確對待兒女的孝心,不求回報,少為兒孫操勞。

 

  總之,養老主要靠自己,不能完全依賴兒女,多體諒兒女,才能更好地維係親情。

 

(中國老年報2014年4月13日)

 

 

“攜幼”莫忘“扶老”

 

 

   今年五一假期,我在公園爬山時扶住了一位險些摔倒的老者,在交談時得知,這位老者的兒子媳婦為了豐富孫女的閱曆,一起外出旅遊了,所以他隻得和老伴一起逛公園。看著獨自遊園的兩位老者,筆者不禁感慨:年輕的父母帶孩子外出活動固然重要,但“攜幼”的同時也不該忘記“扶老”。

 

  當然,對於年輕父母來說,帶老人和孩子一起“玩玩樂樂”,需要一邊照看尚未懂事的孩子,一邊顧及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老人,確實十分辛苦。但換個角度來看,能攜幼扶老結伴而出,更是件幸福的事。一方麵,帶父母體驗外麵世界的種種精彩,享受家庭的天倫之樂,有助於上輩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感;另一方麵,也能讓三代人增進理解、消除代溝,彼此相處的更加融洽,家庭關係一定更加和諧。不僅如此,此舉還能引導孫輩樹立起尊老愛幼的道德觀念。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孝敬父母不應僅囿於讓他們衣食無憂,更要給予他們更多情感上的關懷與愛護。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愛幼”與“扶老”的平衡。要知道,扶老攜幼居家歡樂,是世間最美的場景。

 

(中國老年報2014年5月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