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佛教知識(3)漢語中的佛教因素

(2017-12-24 09:53:15) 下一個

 

漢語中的佛教因素

 

  東漢(公元25-220年)初年,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在漫長的曆史行程中,它和中國的原始教派道教、儒教等嫁接、磨合和改造,呈現出中國文化特有的現象,形成了極具地域特色的中國佛教。

    

首先從我們的日常生活語言中搜索佛教留下的痕跡:

 

佛教的傳入,讓佛經、佛教故事、佛偈(jì 佛經中的頌詞)大量滲入生活,轉移成了我們的日常用語。

 

如“一塵不染”這個成語就是典型的代表。“塵”在這個成語中的原意,佛家並非指字麵的灰塵、塵埃,而是專指“人間”,引申為“凡塵”、“塵世”中的煩惱。因為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意識)稱“六塵”。認為如果修行時能排除一切雜念(指人間的恩怨情仇、是是非非等),即我們常說的像釋迦摩尼悟道時拋嬌妻、離愛子、裸身、一天隻吃一粒米一樣“不食人間煙火”,佛語就叫“一塵不染”。而變成大眾語言以後,特指非常幹淨、清潔的意思。比如與貪腐盛行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兩袖清風,一塵不染”。

 

因為佛教已經有兩千年的傳播史,所以這樣的例子很多:

 

    當頭一棒佛教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祖師對初學者常常用棒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領悟佛理的程度。比喻嚴厲警告,促使人猛醒過來。

 

五體投地:五體是指兩手、兩膝和頭。在印度佛教及藏傳佛教中,兩手、兩膝和腦袋一起著地,是對佛最恭敬的一種行禮儀式。藏民“轉山”時五體投地的執著與虔誠,估計每個人都深有感觸。現在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意指塵世如同苦海,無邊無際,隻有悟道,才能獲得超脫。現用來比喻做壞事的人隻要徹底悔改,就有出路。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並非指殺人的利刃,而是指能夠讓人產生煩惱的意念。教化人們隻有舍棄自我,才能進入佛門。

 

佛經中的故事這樣說:有一位既可以上天,又能夠入地,還能預知未來的人,因為他神通廣大,所以對自己的有限壽命很苦惱。在他痛苦彷徨之際,想到了佛陀,於是捧著兩朵花前去見佛。佛陀慢條斯理的說:放下。他先把左手的花放下。佛陀又說:放下。他就把右手的花也放下。佛陀仍舊重複:放下。他說:我已沒東西可放了。佛陀這才對他點化:真正要放下的,不是手上的花,而是你對生死的執著。

 

頭頭是道:斑馬的腦袋——頭頭是道,是指開悟之後,一言一語、一舉一動無不暗合道妙。現在指說話、辦事很有條理。

 

清規戒律是佛教為僧尼所規定的必須遵守的生活準則(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現在泛指束縛人思想行為的死板的規章製度。

 

想入非非非非是佛語中的虛幻境界,指思緒已經到了非常玄妙虛幻的地步。現在形容完全脫離現實地胡思亂想。

 

現身說法指佛力無邊,能現出種種人相情景,來點化信徒。現指以親身經曆和體驗為例來說明道理。

 

火燒眉毛:謂佛教徒欲求出離生死苦海,當以急迫之心精進修持,不容懈怠。 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丈二和尚,指寺廟中比較高大的羅漢雕塑,俗用和尚代替。 古時人身高八尺,麵對一丈二尺高的金剛羅漢,怎麽能摸著他的腦袋呢。現在指對解決問題找不到思路。

 

心心相印:佛教語,彼此的心意不需表達,靠感悟就可以互相了解。 

 

菩薩心腸:指大慈大悲的心腸。有一個佛教故事講,一商隊中混進了一個強盜,他準備尋機把商人們殺害後搶走財物。菩薩發現後尋思:我若殺了強盜,就犯了殺戒,就要墜入地獄;而強盜不除,就會導致更多的生命塗炭。菩薩最終以下地獄的精神,把這個強盜殺死了。


  說明:嚴守佛規,是小慈悲;必要時敢於超脫,才是大慈悲,才成真菩薩。

 

無事不登三寶殿:三寶殿指佛殿(法事)、法殿(藏經)、僧殿(休息)的地方。在信徒的心目中,“三寶殿”是一個十分神聖的地方,不能隨意出入。現比喻沒事不登門。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裏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與前麵的成語聯係起來,就有:當頭一棒,恍然大悟。

 

三生有幸三生乃佛家術語,蓋指前生、今生、來生;幸是幸運。三生都很幸運,形容運氣機遇極好。

 

 典故:唐朝有一個佛學造詣高深的和尚澤,主持惠林寺,與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旅行時,見河邊有位身著花緞衣褲的孕婦正在取水。圓澤當時落淚,對李源說:那是我下一輩子的親娘,已經懷孕三年了,我一直避著她,今天相遇,我不能再這樣,我得給她做兒子去了。 三天後你來王家看我,我會對你一笑作為證明。再過13年的中秋夜,請你到杭州天竺寺外,我一定來與你見麵。

 

 源將信將疑。到了黃昏,圓澤圓寂,王家的嬰兒也呱呱落地。3天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果然專注地對他微笑。李源回到惠林寺,小和尚說圓澤早已寫好了遺囑。等到第十三年後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達天竺寺去尋訪,剛到寺門口,就一牧童在牛背歌: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借花獻佛佛經中記載一位名善慧的婆羅門(上等種姓)弟子,聽說燃燈佛將前來蓮花城說法,於是想以鮮花來供養,但是國王捷足先登,把城中所有鮮花都收納齊集供養燃燈佛。

 

 正當善慧尋遍全城也不得鮮花之際,遇到了一位年輕的婢女(地位低下),捧著的花瓶中插有七枝花,善慧於是至心誠懇的求她賣花與自己去供佛,受善慧誠心所感,婢女答應給他五朵,另外兩朵則托善慧幫她捎去獻佛,以積自己的功德,並要善慧答應在未得道以前,要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為條件。因為印度不同的種姓之間不得通婚,善慧為了得到花就答應了這個條件。

 

 善慧獻花的經過感動了燃燈佛,燃燈佛因此告訴他在磨難後必成佛,號為釋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妻耶輸陀羅的前身。

 

天花亂墜: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非常信仰佛教,他在全國各地建寺設廟,燒香拜佛,請印度僧人波羅末到中國來宣講佛法,有幾次他還親自到寺廟中舍身,讓大臣用巨額金錢將自己從寺院中贖回。

      

當時,聽好朋友雲光法師講誦佛經是梁武帝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雲光法師有一次講誦《涅槃經》時繪聲繪色,他從早上一直聽到晚上,進入走火入魔的地步。雲光法師講得感動了上天,天上的香花從空中紛紛落下,梁武帝看著飛舞的鮮花,感歎地說:想不到佛法竟然如此奇妙!梁武帝沉迷於佛教、不務正業的結果是國家走向衰落。

 

 天女散花一天,如來在西天蓮花寶座講解法,忽見瑞東來,遙知得意弟子維摩詰(現身說法、辯才無礙的大乘佛法代表人物患病。於是,派眾弟子前去問候,斷定維摩要借機宣經釋典,便派天女前去檢驗弟子們的學習情況。天女手提花籃,飄逸而行,來到塵間寰低頭下望,見維摩果然正與眾人講學。天女隨即將滿籃鮮花拋灑,弟子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滿身沾花。眾人詫異萬分,天女便以花為喻,曰:結習未盡,固花著身;結習盡者,花不著身。舍利弗自知道行dào héng不行,便愈發努力學習。

 

 一絲不掛:“一絲不掛”本是禪語,比喻超然灑脫,絕無患得患失的念頭,絲毫不受塵俗的影響,是很高的修持境界。後用以泛指毫無牽掛。若望文生義,就指裸體。

 

曇花一現:曇花產於喜馬拉雅山附近和斯裏蘭卡,樹高一丈餘,葉四五寸,花呈壺狀,隱於花托。開花時間很短,俗稱曇花一現,佛經中常用來比喻佛法難聞。《法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意思是說,《法華經》所宣揚的妙法希有珍貴,不是經常可以聽到的,就像優曇缽花的開放難得遇見一樣。現在人們常用曇花一現來譬喻稀少而又易亡失的人或事物。

 

故事:傳說曇花本是花神,每日開光,四時燦爛,她愛上了為她澆水除草的那個男子。


  後來,玉帝得知此事,便把花神貶為每年隻能開一瞬間的曇花,還將男子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佛的護法神),讓其忘卻前塵往事。


  日月穿梭,許多年過去了,埋首於佛案經典的韋陀真的忘記了花神,但花神卻始終也忘不了韋陀。她知道每年的暮春時節韋陀都會下山為佛祖采集露水煎茶,所以她就選擇在暮春時盛開,在那一瞬間凝聚匯集一年的精氣,綻放出風華絕代,傲視群倫。她隻希望韋陀能看她一眼,能想起她。然而千年往複,曇花無聲綻放,韋陀始終不曾記起她。


  有一天,有一名瘦弱的男子經過曇花身邊,他看到了花神的憂鬱,便駐足問道:“你為何憂傷?”花神很是驚奇,猶豫半晌隻是答道:“你幫不了我”,轉而等待下一個暮春時節。四十年後,男子又一次來到曇花麵前問起了同一個問題,花神依舊這樣回答,男子一笑而過。時光荏苒,又是四十年,男子已經變成了老人,他來到曇花的麵前,問了同一個問題。花神歎道:“謝謝你這一生問過我三次。我是花神,因愛被天貶到此。”老人笑道:“我是聿明氏,來了斷八十年前的那段緣分。”然後他閉上眼睛坐了下來,風輕輕在耳邊搖曳,夕陽的最後一縷光輝停駐在老人的眼中,老人說道:“曇花一現,隻為韋陀。愛情何來過錯,若要懲戒就讓我來承受吧。”說完老人抓住了花神,圓寂了,並帶著花神一同到佛前。


  花神在佛國見到了韋陀,韋陀終於想起了前世姻緣,佛祖準許韋陀下界了卻姻緣。


  然而,聿明氏卻因違反天規終受懲罰,靈魂漂泊永無輪回。

 

心猿意馬:佛門稱,心不能安靜,易攀緣過去、現在、未來三際(世),稱之為心猿。意不能穩定,高低起伏,橫沖直撞,稱之為意馬。心猿意馬是表示心地沒有禪定的功夫,心意雜思妄想煩惱叢生,無法製止,比喻如猿如馬一般的奔騰。

 

唯我獨尊:原為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現指認為隻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

 

南無(nā m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指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南無阿彌陀佛是“向一切覺悟者致敬”的意思。

 

另外如成語:生老病死(佛教的四苦)、心領神會、僧多粥少、大千世界、因果報應、回光返照、泥牛入海、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廟小菩薩大、臨時抱佛腳、不見真佛不燒香

 

歇後語和尚廟裏借篦梳——走錯了門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哲學唯心、真理、本質、因果、觀念、意識、思維、主觀,客觀、覺悟、過去、現在、未來、世界

 

佛教用語:衣缽、化身語錄、因緣、煩惱、彼岸、刹那、解脫等等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座者漂洋過海來到加拿大的經曆一定深有感觸。漢語本來就充滿無窮的風采和魅力,經佛教這麽一滲透,更使她變成了智慧和感情的奇妙精靈。這樣美妙的東西,我們有什麽理由不學好它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