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慘絕人寰的河南饑荒——(9)民怨沸騰

(2017-12-24 09:37:34) 下一個

 

9)民怨沸騰

 

 蔣介石政府對河南災情的不負責任,不但使災區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而且還催生了國軍比日寇還要邪惡的結論。

 

 災年之後的兩年之中,在太平洋戰場受到重創的日寇,孤注一擲,發動了意欲打通平漢線的“一號作戰”行動,建成連接中國南北的陸地大走廊。

 

 曆時39天的戰鬥中,5萬日寇擊垮了40萬兵力的國民黨軍隊,占領了豫中40座城池。

 

 盡管國軍中不乏愛國官兵浴血奮戰,以洛陽為代表的保衛戰也打得異常頑強,但由於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國民黨軍隊迅速潰敗。

 

 當國軍向豫西潰敗時,豫西山地的農民高舉獵槍、菜刀、鐵耙,到處截殺散兵遊勇,後來整連整連地繳獲他們的槍支、彈藥、高射炮、無線電台,甚至槍殺活埋失去武裝的國軍。

 

 參加中原會戰的各主要部隊戰後總結時都強調了這個問題。

 

 湯恩伯順勢把戰場失利的罪責歸結於河南老百姓,汙蔑河南人都是漢奸,並且貼出標語,準備大動幹戈,殘酷鎮壓。

 

 “湯”災的汙蔑,激起了豫籍國民參政員郭仲隗的極大憤慨。 19449月,郭仲隗以親眼目睹的事實抖落了湯恩伯部隊臨陣逃跑、利用軍權走私、侵民擾民的種種醜聞。在鐵的事實麵前,湯恩伯的為非作歹被迫止步。

 

 出人意料的是,湯恩伯部隊潰敗時,搜刮的100萬袋麵粉、足夠20萬軍隊一年的口糧,全部落入日寇之手——禦用湯恩伯在中原抗戰功勞幾何?恐怕一向精明的蔣公也沒有結論!

 

 種種事實證明,公元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是蔣介石在政治上的一場大失敗,原因是它拋棄了人民。

 

 僅僅六年,人民就拋棄了這個政府。

 因為不稱職的政府遲早是要被人民所唾棄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