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宋陵故事(16)宋陵罹難

(2017-12-23 15:35:30) 下一個

 

北宋皇陵罹難記 
 

      家鄉鞏義,正處於西京(洛陽)與東京(開封)之間,是兩京往來的咽喉地帶,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曆代戰亂,鞏義的宋陵屢被盜掘。

 

    最早盜掘宋陵的,是金朝統治者。金兵占領永安軍(北宋景德四年,為了保護皇陵,劃鞏縣、偃師、登封各一部分建永安縣,後升為軍。治所在今鞏縣芝田鄉芝田村)之後,為了報複,也為了掠奪財富,統治者便縱容將士,大肆盜掘宋陵。
  
   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十五日,金帥粘罕率軍自孟津渡過黃河。十七日,搶掠、焚燒了會聖宮(宋仁宗天聖八年建,內供奉太祖、太宗、真宗三聖禦容。舊址在今偃師市山化鄉寺溝村)。永安、鞏縣守軍聞風投降。二十七日,金兵帥府進駐永安縣城,粘罕旋即帶領將土察看永安諸陵。他們看到上宮建築金碧輝煌,下宮祭器耀眼奪目,便產生了搶掠的念頭。但粘罕卻假惺惺地下令,禁止諸軍搶掠陵廟器物,還備置大禮,派人祭吊永定陵和永昭陵,以掩眾人耳目。
 
  同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陷東京,北宋滅亡。金兵勝局已定,也就開始了對永安諸陵的搶掠。他們首先哄搶下宮、獻殿及各禪院(北宋統治者為了給死去的祖先祈福,每陵之側都設有寺院)的金銀玉器、古玩字畫、衣服什物等,繼而又挖墳掘墓。陵墓中的奇珍異寶讓金國兵將紅了眼,於是開始了更大規模的盜掘活動。他們對小墓采用揭頂的方法,對大墓則從陵台側坡挖洞,撬開墓頂券石,縋繩而下。每座陵墓都多次遭受洗劫,陵區內什物狼籍,撒骨揚塵,煙火彌漫,一片混亂。
 
  南宋統治者聽到消息後,便派三京淮北宣諭使方庭碩到鞏縣謁陵。他見八陵全被金兵盜掘,宋哲宗的屍骨被挖出,撒在地上,很是痛心;回到朝中,聲淚俱下地向高宗講了所見慘狀。高宗敕命河南鎮撫使翟興父子及嶽飛等將官,帶兵到永安趕走金兵,並派專人修葺陵寢。但因河南是金國占領區,每次戰爭必帶來金兵的瘋狂報複。所以,永安、鞏縣成了宋金拉鋸的戰場,宋軍撤退,金兵複來,挖掘更凶,而且還燒房扒屋,砍樹伐木,硬是讓鬆柏茂密的陵地,很快就變成了荒原。
 
  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南宋朝廷再次派朝陵正副使拜謁皇陵。他們到永安後,看到的是頹垣斷壁,焦木枯株,荊棘叢生,白骨遍地,一片淒涼景象。回朝後,不敢向皇帝講明真象,隻是說:萬世不可忘此仇!高宗心中明白,不覺淒然淚下。
 
  後來,高宗在臨安(杭州)市場上買到一水晶珠子,認定係哲宗陵寢之物,在痛哭流涕之餘,對臣下說:山陵事務從儉約,金玉之物斷不可一毫置其中,前世厚葬之害可以為鑒。
 
  金兵撤後,偽齊劉豫又派軍隊到永安盜掘陵墓,而且比他的主子更為毒狠、更加瘋狂。紹興二年的一天,西京奉先指揮兵士李英拿著從宋陵內盜來的玉珠碗,在開封拍賣,被劉豫部下抓獲。劉豫見此物精美絕倫,料非民間之物,便對李英嚴刑拷問;當李英供出是從鞏縣北宋皇陵中挖來的時,劉豫又詳細詢問了金兵盜墓的情況,於是頓生盜墓之心。
 
  為了掠奪墓中的財寶,劉豫專門任命穀俊為東京陶沙官,負責盜掘汴京附近墳墓;任命劉從善為河南陶沙官,負責盜掘洛陽、鞏縣一帶山陵及墳墓。劉從善領著一群虎狼似的士兵,直奔鞏縣、洛陽,同當時永安縣偽守竇玖勾結起來,以沒有被金兵盜過的墓為主要目標,對已盜過的也要再次挖掘,就連老百姓的小墳小墓也不放過。當時,鞏縣北宋陵區內外,到處是盜墓的士兵,被拋棄的白骨比比皆是。他們搶劫之後,為了消除罪證,竇玖放了一把火,將陵上建築及園林盡行燒毀。

 

  劉豫的毀滅性盜掘,使那些賴此以生活的僧尼、拍子戶(專為宋陵管理樹木的人家)等無存身之處,隻好流落他鄉。從此,北宋皇陵無專人管理,民盜相繼興起,西京一帶盜墓賊也趁火打劫。
 
    據《宋人軼事匯編》記載,那時河南(洛陽)有一夥盜墓賊,為首者姓朱。他們在盜宋太祖永昌陵時,撬開棺木,盜走棺內寶物後,見太祖腰束一玉帶,想取下來。因太祖屍體重,取玉帶很困難,朱某就用繩子綁住太祖的肩膀,然後與太祖麵對麵,再將繩子的另一端結環套在自己脖子上,用力抬頭將屍體撐起,解下玉帶。不料這腐壞的屍體由於受到擠壓而從口中噴出黑水,噴了朱某一臉,洗也洗不掉,成了賴不掉的證據,這夥盜墓賊因此被官府捉去殺了頭。但盜墓並非因此而收斂,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此後,元兵也曾進行搶掠。清末和民國初年,文物古董商又勾結帝國主義分子,收買、掠奪出土的文物。於是,洛陽盜墓賊勾結本地流痞,競搭起帳篷,公開挖掘,使北宋皇陵再次遭受洗劫。包公墓就是在193O年、1931年間被這夥人盜挖的,墓誌被抬走,至今下落不明。宋陵附近居民,紛紛將陵區建築構件運回家去使用。某中學將永熙諸陵內的磚石運回蓋教室,嚴重地損壞了文物古跡。
 
  宋陵區內原係官地,不準采樵,不準種植農作物,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建築物與石刻。民國初年,鞏縣李某辦學,始將這些官地出租,以後逐漸轉為私人土地。農民為了擴大耕地,將原房基挖掉,將墳堆削平或將石刻深埋地下,加之千百年的日曬和風雨剝蝕,使宋陵千瘡百孔,麵目全非。
 
  解放後,宋陵得到了保護,先後被河南省、國務院公布為省級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立了保護組,劃定了保護範圍。國家還多次撥款對石刻進行了修補,對陵台進行了加固。但在後來的“文革”中,北宋皇陵的精美石雕又被當成四舊砸毀了一部分。改革開放後,北宋皇陵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
 
        如今,經過初步修整、綠化的陵區,已建成公園對遊人免費開放。大家在宋代石雕藝術群中流連忘返時,是否因它的存之不易而倍加珍惜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