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憶海拾貝(51) 加國首都渥太華

(2017-12-16 15:37:52) 下一個

 

51. 加國首都渥太華

 

    臨回國的時候,為加深我們對加拿大的印象,兒子、媳婦又報團讓我們參加了加東三日遊。

 

    一大早,兒子開車把我們送到集合地點,坐上大轎車7:30準時出發。我們的司機是一個加拿大中年人,衣著整齊,白白淨淨,一路上操控自如,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因為我們的車上都是中國人,所以旅行社給配備的導遊是一位華裔男性,也就是二三十歲的樣子,熱情而有責任心。我們旅行社的兩輛車並駕齊驅,沿著安大略湖北岸的401高速,兩個小時之後,加拿大的古都金斯頓進入眼簾。

 

    雖然這個曆史性的古都隻是路過而已,但導遊介紹起來還是如數家珍。

 

    金斯頓背靠碧波浩渺的安大略湖,麵依靜靜流淌的聖勞倫斯河南口,它因風光優美而首選加拿大第一任首都,也因為與當時關係緊張的美國隔界河毗鄰而很快喪失了首都的資格。

 

 

金斯頓市政府

   

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金斯頓設有久負盛名的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及海軍學院,成了加國軍界指揮人才的搖籃。著眼於人才的培養,這裏有160多年曆史的皇後大學,其法學、建築、醫學等專業有口皆碑,人稱常青藤學院。這裏風光優美,氣候宜人,加國政府在此建有許多老年公寓,用低廉的租費吸引眾多老齡者來這裏頤養天年。最讓旅遊者感興趣的是,這裏還建有淨化社會的男女監獄,中間隻隔一條馬路,站在高高的監牆上,兩邊打招呼都很方便。為加強改造的人性化,據說兩監獄還別出心裁的在馬路下麵挖有暗道,以解性別之間的思念。

 

    旅遊大巴穿金斯頓而過,入聖勞倫斯河南口,一路北上,第一站來到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

 

    這個因處於渥太華河畔而得名的城市,是加拿大的政治中心。城不大,人口隻有三十多萬,隻是以議會大廈為代表的建築群很有名氣。議會大廈建築群包括高90米的和平塔,和居於和平塔兩側的參議院、眾議院,及後麵的國會圖書館。

 

    我們在議會大廈前麵下車,高高的和平塔首先映入眼簾。據說它堪稱最精美的哥特式建築,但以我的審美來看,它塔身高聳,塔尖峭拔,在整個建築群中顯得清高和單薄。參議院、眾議院前麵是碧綠的草坪,周圍有盛開的鬱金香,寬敞度雖然沒法與天安門廣場相提並論,但修剪整齊,賞心悅目。和平塔的正前麵有一個圓形的平台,迎著初升的太陽,遠看完全是一個噴水台,走近一看,原來它不但定時噴水,而且中間還源源不斷地噴出藍色的火焰,人稱明火台。這個為紀念加拿大建國100周年而專門興建的明火台,點燃於1967年的除夕夜,經年不息,自成一景。如果是夜間觀賞,更為壯觀。

 

 

國會大廈前的明火台

 

 

 加拿大議會大廈

 

 

換個角度觀看議會建築

 

 

    正當我們在明火台周圍暢想加拿大曆史,指點和平塔上4.88米的四麵大鍾及53個鈴鐺組成的鍾琴時,廣場中央突然出現了大幅橫幅,中國人避之不及的“法輪功”字樣赫然入目,甚至有癡迷者裝扮得稀奇古怪的,四下遊說遊客。在如此神聖的地方,加國政府竟允許這些人冒天下之大不韙,肆無忌憚地宣傳政治主張,實在大煞風景。於是,旅遊團草草結束了這個景點的行程,驅車瀏覽渥太華城市風光。

 

    美麗的渥太華城被風光旖旎的麗多運河分為東西兩區。西區又稱上城,居民多為英裔,街道名稱及語言文字都用英語;東區也稱下城,是法裔聚集區,地域文化及生活方式都有法語來維係。據說當初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欽定這個小不點城市為首都就是為了平衡英法兩國移民的民族情結。在大家憑窗飽覽加都風光的間隙,導遊又見盡職盡責地介紹了一些相關的情況: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身懷六甲的荷蘭女皇曾避難加拿大,戰後,荷蘭皇室特意精選十萬支國花——鬱金香贈送給加拿大政府以示感謝。所以,以後每年的五月中旬,渥太華城市的大街小巷都開滿了鬱金香,至今已繁衍成20多個品種、300多萬支,繁花似錦, 爭奇鬥豔,把整個城市簇擁成了花的海洋。這就是廣為傳頌的渥太華鬱金香節——加拿大首都最美的時光;而在瑞雪紛飛的隆冬,冰封的麗多運河成了長長的溜冰場,將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不同年齡、不同膚色的人們吸引到這條天然冰道上。這時候,逶迤閃亮的冰麵上,從學齡幼童到年過花甲的老人,一個個身影矯健,一個個冰姿優美,五顏六色的滑冰服在冰麵上轉瞬即過,麗多運河成了一條流動的五色彩帶——這是加拿大首都最熱鬧的季節。

 

 

 

 

 

 

麗多運河建於19世紀中葉,全長202公裏,沿河建有諸多石製水閘與水壩,控製著河水的流速與水位。它曾是一條連接渥太華與金斯頓間貨運周轉的交通要道,曾經充當過英國控製加拿大安大略區經濟貿易的強大手段。雖然隨著陸路及鐵路的四通八達而失去了曾經強大的戰略意義,卻以另一種悠閑的姿態繼續流淌在遊人麵前。平日時,或漫步岸邊,或舟行其上,都能共享兩岸如畫的風景。每到隆冬時節,它便成為“世界最長的滑冰場”,甚至成為許多上班族“不會堵車“的歸家絕徑。

 

 

 一年一度的渥太華鬱金香節
 

 

     正當眾人後悔我們沒有選對時機時,大轎車悄然來到了加拿大皇家製幣廠。

 

    沒見到荷槍實彈的軍警壁壘森嚴,隻有一個極普通的守門人不經意地履行著職責。走進大樓,通過封閉的玻璃走廊可以清楚地觀察各道生產工序,車間內油膩的造幣機器、褐色的模具、初具規模的半成品、甚至美輪美奐的成品都清晰可見。據說它有七百多技術熟練的工人和優秀的設計人員,可能是配合參觀,這一天始終沒見有工人勞動的身影。

 

    據介紹,籌建於20世紀初期的加拿大皇家造幣廠是世界上第一個能生產99.99%普製金幣和99.999%精製金幣的造幣廠,它不但為自己的國家鑄造所有的流通硬幣,同時還接受委托為兄弟國家的特殊鑄造服務(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還為英國製造過槍支等)。它的產品範圍很廣,包括:收藏幣、普製金、銀、鉑幣;紀念章、紀念品及兌換幣;設計獨特的精致手表;成色為9999的、鑲嵌珠寶的收藏金表等等。此外,它還向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黃金加工、黃金檢測等服務。大樓內陳列著超過100萬加元的黃金,樓門口的精品店向遊客提供五花八門的禮品、珍藏品和紀念品。

 

 

 

                           10公斤、99.999%純度的收藏版黃金楓葉金幣
 
 
 
 
 
 
 

 

 

 
 
 加拿大皇家鑄幣廠的精美產品——金銀紀念幣
 

 

    我自信自己對金錢的欲望是較低的人,但麵對精美絕倫的樣幣及眼花繚亂的各種黃金製品還是忍不住心馳神往。造幣廠深諳遊客的心理,最後一個程序安排讓每個人都零距離地感受一下黃金的魅力——搬一搬重達十三點五千克的矩形純金塊。麵對這塊沉甸甸、金燦燦、價值連城的純金,所有的遊客都磨拳擦掌,都想在一試身手中沾一些財氣。可惜隻能搬起放下如此這般練練臂力而已,炫目的金塊下麵聯著鎖鏈呢!

 

    由於整個大樓內是不準照相的,所以大樓前麵專設有放大了的硬幣模型,在適當的位置開有成像孔。許多遊客都伸進頭去,把自己的尊容定格在硬幣中,留下了參觀加拿大財源地的紀念。

 

    旅遊大巴出造幣廠,穿使館區而過。世界各國的、各種建築風格的大使館沿麗多運河順次而建,隻有當綠樹掩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出現在眼前時,身處異國他鄉的我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感覺,一股熱流緩緩升騰,很親切的,和見到了母親或者回到了家有某種相通之處。我正在檢討自己是否有戀家情結時,導遊告訴大家一條規律:想知道那些代表一國主權的大使們的行蹤,隻需觀察使館前麵的國旗即可。如果國旗高高升起迎風飄揚,該國大使一定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如果一個使館偃旗息鼓,則尊貴的大使一定忙其他的事情去了。可惜,導遊公開這條“經驗”時汽車已經閃過了我國的大使館,所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權大使的盧樹民當時是否在使館內已經來不及判斷。

 

    出了使館區,汽車停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門前的廣場上。導遊告訴大家,美術館並不在行程安排,在這裏隻是短暫停留,讓我們瞻仰一下美術館的標誌性雕塑——青銅蜘蛛。

 

 

 

 

    據說這個銅蜘蛛是法裔美籍雕塑家的傑作,是獻給自己母親的禮物,10米高,6噸重,耗費了320萬美元製成。遠遠望去,蜘蛛的8條嶙峋細腿將身子高高撐起,懸在半空。走到近處,才清楚其腹部由26塊白色大理石材質的蛋組成。

 

    站在青銅雕塑前麵,我想起了孩童時對蜘蛛的印象:它吐出的長絲神秘莫測,它結出的大網神奇無比,難怪當時有人開出謎麵——“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令我們一幫“狐朋狗友”們頗費思量。可能因它分泌毒液,我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盤絲洞的妖冶美女都被描寫成蜘蛛精;它細長彎曲的腿,與長腿明顯不成比例的大肚子,怪模怪樣的,難讓人類歡迎。雖然蜘蛛在我的潛意識中不被青睞,但雕塑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還是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遊渥太華的最後一站是加拿大文明博物館,這座獨具匠心的藝術建築經常是遊客最多的地方。

 

 

 渥太華文明博物館
 

 

    據說館內有全球最大的圖騰展覽廳,有美輪美奐的土著居民第一民族大禮堂,還有立體寬銀幕電影院等。它利用大量的曆史資料,配以實物的擺放和陳設,以及現代化的聲光設備,讓參觀者對加拿大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親身感受和近距離觀察。眼前博物館的造型就很有個性。外部輪廓呈圓潤的波浪型,入眼就能激發參觀者無盡的想像。地下停車場的入口的牆壁上,先由幾支筆開始,慢慢地演變融合,最後成了成百上千支筆,這幅看似簡單的畫,讓所有遊客對民族靠融合、曆史由眾人書寫的道理深信不疑。進入一樓寬敞的展覽廳,震撼人心的圖騰柱、古樸的木船、原始的弓箭等等展品,每一件都訴 說著厚重的曆史滄桑。二樓是世界兒童玩具展覽廳,三樓是郵政及新法蘭西虛擬展覽廳,這些都引不起我們的興趣。四樓是歐洲移民開拓加拿大曆史的展覽廳。門前準備了一幅大地圖,簡要圖示了加拿大版圖上人類活動的蹤跡。進了門,一個個曲徑通幽的小展室,向遊客展示著加拿大的曆史:土著居民先在東部靠捕鯨為業,吃鯨肉,點鯨油,茹毛飲血,慢慢地向中部移動。後來在大批移民的參與下,逐漸發展林業、牧業、礦業,最後跨越了整個北美大陸,創造了至今領先世界的西部文明。從樓上到樓下,隔博物館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盡情欣賞渥太華河畔的優美風景。出博物館到後麵的草地上,視野十分開闊,據說是拍攝國會大廈建築群的最佳地方。

 

 

 從博物館隔渥太華河看國會建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