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兒子家住多倫多
坐上兒子3.7升排量的克萊斯勒越野吉普,轉瞬之間來到離機場不遠的兒媳公司,兒子說要和她一塊回家。
見離下班還有時間,我就圍著那圓形的公司大樓轉悠起來。盡管這個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上下窗明幾淨,裏外一塵不染,大白天仍舊燈火輝煌,但卻沒見到一個令人生厭的保安。這時我不由得想起國內,有一次路過市電視台時心血來潮,想近距離瞻仰政府這一形象工程,沒想到門前的保安不但拒絕通融而且極不耐煩,對我這樣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也充滿敵意,讓我當時就想起了“狗眼看人低”的俗語。在國內,凡與老外有關的企業(包括外資、合資),經常見保安拒人於千裏之外,在他們眼裏,似乎每個路過者都心懷叵測,都需要嚴加防範。就“難道老外就無如此顧慮”與兒子交換看法,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被老外看不起是因為我們窮,自己看不起自己實屬下賤!
兒子家住大多倫多地區,實際是多倫多的衛星城,一個中文名字叫列治文山的鎮上,地處陽街(南北向)與19街(東西向)的交匯點上,開車去多倫多,從第33號入口上南北向的404高速公路,大約需要40分鍾。據我所知,國內有錢人多愛紮堆兒,認為住人多的地方能顯擺財勢,且繁華熱鬧,購物方便,設施齊全,有安全感。見兒子偏偏住在郊區,心懷疑慮,就問其緣由,兒子告訴我,西方國家的居住理念與我們東方社會恰恰相反。加拿大交通設施完備,普通公路每兩千米一條成網狀排列,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免費使用,家用轎車像我們的自行車一樣普及,所以人居一般首選郊外的森林深處或者碧波蕩漾的湖水邊,因為這裏清靜,空氣新鮮,環境幽美,沒有騷擾之虞。我聽後恍然大悟,原來居住習慣也依賴於生產力發展水平。後來想想也是,我國人口多,底子薄,許多方麵都是絕對值大,相對值小,因此必將把有限的資源優先供給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故吸引有能耐者捷足先登。加拿大人均生產力水平高,基礎設施完備,社會安定,基本沒有城鄉差別,所以收入較低者大都居住在城市的高層公寓中,有錢人則遠走高飛,獨享天然資源。
多倫多的社區構成一般是一條主道帶幾個U型區,民居沿U型排列錯落有致。兒子居住的地方是一個比較小的社區,由通19街的北向路和達陽街的東向路互成直角組成,大概有300多戶居民。兒子的房子處在臨19街的第一個U型的南向上,在總共108家中排第16號。由於西方人不喜歡數字13,這個小區中就讓它無辜“下崗”了。我後來發現,臨陽街的另一個U型中,不但沒有13的位置,就連14也殃及在外。西方人不明不白就將排序嚴謹的阿拉伯數字 “開除”了幾個,是文明進步?還是陋習使然?估計上帝也難以解釋清楚。
社區西邊是一條普通的河溝,與眾不同的地方是,溝坡上下大樹密布,叢生的灌木占據地麵空間,沒胸的野草見縫插針,蛇、兔、狐狸、鬆鼠等野生動物時隱時現,合抱的大樹朽在裏麵都沒人理睬。如果不是那座結實、漂亮的人工木橋橫跨河溝,相鄰社區的居民來往可能就相當困難。
兒子的房子為連體別墅,當地人稱之為“堂號肆”,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總建築麵積200平方米有餘。房後(北麵)是統一圍起來的私家花園,房前(南向)除去進庫的車道就是開放的草坪。草坪中間栽一棵挺拔俊朗的楓樹,紅色的葉子聞風起舞,禮貌地招呼著往來行人。草坪的四周是矮矮的塔鬆、圓圓的刺柏、耀眼的玫瑰、淡雅的百合等點綴性植物。
加拿大的別墅雖然外觀有別,但都是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裝修的,交付的新房除麵積不一定相同之外,連大件的家用電器都是統一裝配好的。兒子的地下室由一(住)室、一廳、一衛(生間)、外加兩個儲物間(包括洗衣機、烘幹機、冷暖機間)組成,冬暖夏涼。一樓由兩廳(客廳、餐廳)、一房(開放式廚房)、一衛(生間)組成,寬敞明亮。二樓的三室兩衛爽潔雅致,陽光充裕。整個設計實用緊湊,住小兩口綽綽有餘。
由於兒子、媳婦各自的工作比較穩定順心,房子、車子、票子等應有盡有,在他們這個年齡層發展的還算可以,所以美國來訪的朋友常在這兒落腳,剛移民的國內同學登陸加拿大時經常在此暫住,就連加國其它地方的熟人、同事來多倫多辦事,也愛在他們家留宿。為此,兒子、媳婦都表示,我們要讓家庭成為同學、朋友、親戚、同事派出到多倫多的辦事處和中轉站,廣交四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