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憶海拾貝(26) 曆盡坎坷求知路

(2017-12-16 13:07:35) 下一個

 

 26. 曆盡坎坷求知路

 

    當我以初中二年級的知識水平站在講壇上時,深知自己才疏學淺,如果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難免誤人子弟慘遭淘汰。所以,我暗暗要求自己,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探求知識提高素質。在高等學府停辦的當時,我采取了“自學”這一最普通也最艱難的方式。

 

    在自學硬筆和練琴初見成效之時,我當時竟不知天高地厚地認為:知識都是人探究出來的,別人能夠發現規律總結規律並公布於眾,我學而不通豈不太笨!在這種近乎狂熱的情緒支配下,我先後自學過初等化學、高等數學等並取得了立杆見影的效果。開始時我有過病急亂投醫的經曆:借過當時“五七高中”那隨意編排的所謂課本,絞盡腦汁還弄不懂時再借來學生的課堂作業互相印證。我可謂竭盡全力冥思苦索,結果仍舊讓人一頭霧水懵懵懂懂。到了複出的鄧小平抓治理整頓的1972年,課本的編排照顧知識體係時,我才對初等化學中的“分子式、化學反應”等規律弄了個似懂非懂。大家知道,理化類自然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不通過實驗,不觀察現象,隻靠死記硬背去啃課本是學不好的。因為我沒有條件完成實驗,違犯了科學規律,所以到現在我對初等化學的基本理論仍然心存敬畏。

 

    機遇對有準備者總是無私的。為給遍地開花的“戴帽初中”及“山頭高中”配備教師,縣級的教育主管利用因“文革”而停辦的鞏縣二中現有的校舍和師資,於上世紀70年代初期先後兩次開辦為期年餘的中學師資培訓班,我有幸唯一代表我校前往數學班參訓。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理科速成是有一定難度的,對我這個連《幾何》、《三角函數》從未接觸過門外漢更是這樣。課堂上,老師輕車熟路地讓“公理、定理、定義、推論”等幾何知識象羊肉穿串兒一樣串串飄香,坐在下麵的我卻聽得心急火燎;課堂下,我隻有拜師學友與滿腦子的疑團逐個較量。好在同學中與我程度相當或比我更差的大有人在,我們就互相鼓勵,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雖然學習上有層出不窮的攔路虎,但走出課堂的“實習”更讓我記憶猶新:我曾經挽起褲管在孝義外灘幫二十裏農民插過稻秧,重溫過古訓“粒粒皆辛苦”的艱辛;還曾經深入名聲雀起的回郭鎮“人造小平原”工地實地測量高程,為當時如火如荼的“農業學大寨”運動貢獻過力量;也曾經披掛起破爛不堪的花材皮工裝深入地下數百米,到大峪溝礦井的采掘麵上與煤礦工人打成一片,目睹了工人階級拉馱、回采、放炮、立柱等充滿艱辛、充滿危險、但卻處處顯露智慧的勞動過程,領略了被毛主席尊為“領導階級”的非凡風采。至於到小黃冶村與旱魔抗爭,擔瓦罐從河底向東嶺挑水搶種玉米,那酷熱,那辛勞,讓人至今難以忘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