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憶海拾貝(18) 單車學友總是情

(2017-12-16 12:48:54) 下一個

 

 18. 單車學友總是情

 

    自行車是我們今天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有行家預言,它有馬上進入曆史博物館的可能。但在上世紀的60年代,它卻是工薪階層身份的象征,與農民保持一定的距離,也因此對我們農民子弟很有吸引力。

 

    當時,溫縣人到黃河南岸的鞏縣辦事,必先騎自行車(他們稱單車)到黃河渡口,棄車乘船方能到達。我們生產隊的庵子離渡口不遠,故一些人總願把自行車寄放在我們的庵子內,我們當時還沒有收費的意識,車主也就免去了落鎖的麻煩,這就給我們一幫學車有“癮”的年輕人提供了方便。

 

    一有機會,幾個人便偷偷把自行車推了出來。我們一夥早就迫不及待,一哄而起。有兩人一夥的,有單兵教練的,有學跨的,有幫扶的,各取所需,各顯神通。看別人騎車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直行或拐彎瀟灑自如,車一到自己的胯下就桀驁不馴,年輕人不服輸的血性馬上就出來了,摔倒了,爬起來,衣服破了,就赤膊上陣,一直鬧到隊長用粗魯的語言將我們訓斥回來為止。

 

    有一次,一輛車的腳拐子被摔彎了,推它前行時總和橫梁相撞。當時,河灘裏既沒有修車匠,夥伴們又個個囊中羞澀,無奈何時,隻有自己動手。不知哪一位找來了8磅大錘,將自行車平放在地上,透過三角架就砸。隻一下,腳拐子沒有矯正,上麵留下了明顯的砸痕,有人因此埋怨了一聲,執錘者擲錘於地直賭氣,搶修麵臨中斷的危險。正當我們束手無策時,一位冷眼旁觀者開了腔:“沒辦法了吧?早知道你們不中!來,讓你們開開眼界!”隻見他找來幾根木棒,自行車的上下麵各墊一些,拿起大錘又砸了起來。他平常因自己參加過邊墾而常常自恃才高,我們都十分反感,但到了落難之時也顧不了許多,趕快七手八腳過去幫忙。誰知他朝木棒隻砸了幾下,腳拐子竟歸了原位,完好如初。過後,大家議論這事時常發感慨:真是見多識廣,不服不行!後來,他沒把聰明才智用到正地,而對一女學生圖謀不軌,遭學生家長羞辱後投繯自縊,給人留下了深深地遺憾。

 

    在黃河灘那難忘的歲月裏,我的一位學友也頗能來“事”。初中時,他比我低一級,性格直爽,不拘小節,辦過的一些事讓人啼笑皆非。

 

    當時的黃河灘地雖有100多畝,農忙時下灘的勞力也有一二十個,但灘裏從沒有種菜的習慣。這一方麵跟黨的“以糧為綱”的政策導向有關,另一方麵跟我的家鄉曆來缺水,鄉親們都不會種菜不無關係。因此,黃河灘裏不管人多人少,吃得全是炊事員采摘的野菜,每到開飯時,幾乎都能看菜的多少分而食之。我這個學友卻做不到這些,他不管菜多菜少,總是先挖一碗,而其他人吃多吃少,他從不考慮。所以,大家都戲稱他為“先挖一碗菜”,他不急不惱,有時候,他還有意無意的將“先挖一碗菜”作為口頭禪掛在嘴邊。

 

    有一次,炊事員實在搞不夠往常的菜數量,就有意將菜炒得又鹹又辣。開飯時,炊事員特意向大家坦言,道明菜味特殊,要求眾人看飯用菜。這位學友積習難改,認為炊事員此地無銀,仍舊先挖一碗菜。進口時他才發現難以下咽,直呼“後悔”,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

 

    在那個時候,藥物拌種還是個新生事物。當時,下種的麥子常用劇毒農藥“1605”或“1059”浸泡,抵抗螞蟻、麻雀、螻蛄等天敵的禍害。但伴過藥的種子究竟有多大威力,對人畜的危害性有多大,誰也說不清楚。我的這位學友竟有舍身成仁的膽量,敢於公開宣布:“都說麥種很毒(意毒性大),我倒要親口嚐嚐!”說完,不顧大家的阻攔,將幾粒藥種丟進口中。由於味道實在怪異,他不得不將吮嚼幾下的麥粒吐出。隻一會功夫,這位學友就大叫“難受”,口吐白沫。當時的黃河灘,百裏之內絕沒有醫生,求醫問藥必須到鞏縣或溫縣的縣城去,況且灘裏的“留守處”也絕沒有這筆開支。於是,眾人一齊將“雙搶”的農活丟在一邊,趕快對其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不知哪一位什麽時候聽說農副產品中的綠豆可以解毒,大家便手忙腳亂,分頭去找。把找到的綠豆泡成水,幫他撬開牙關,強行灌入胃內,真可謂仁至義盡聽天由命了。誰知道綠豆水還真管用,幫他在鬼門關上僵持了兩天,與閻王交涉了幾次,才與地獄“拜拜”了。這個不大不小有驚無險的生命玩笑讓所有耳聞目睹者記憶終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