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77)
2021 (100)
15. 渾水摸魚少年情
由於黃河不斷地漲落變化,尤其是以驚人的速度南北滾動,故黃河灘裏會經常出現毅然與主流斷絕關係的溝溝岔岔,它們有深有淺,有寬有窄,雖然其貌不揚,卻是夥伴們嬉水和抓魚的理想場所。
遠離大河的山區孩子雖然能在靜水中來幾下“狗刨”,但靠這點本事是不敢到洶湧的黃河中劈波斬浪的,所以,對深淺適宜波瀾不驚的小河溝格外鍾情,勞動之餘,經常光著屁股到小河溝中鬧個水花翻飛,碎玉亂濺。
晌午的飯碗一撂,不管他人是不是午休,我們一幫小夥伴們就不約而同相聚小河溝。炎炎烈日下,一個個迫不及待地褪去褲衩,赤條條一絲不掛,爭先恐後躍入水中。這時的水麵上下,有的仰麵朝天(仰泳),有的側臂前行(側遊),有的水下憋氣(浸猛子),有的四肢劃水亂撲騰(狗刨),平靜的水麵頓時風起雲湧。一陣瘋張之後,大家鳧水的花樣黔驢技窮時,便從不斷在檔下竄過的生靈身上突發奇想,決心空手抓魚,改善生活。
找幾條架子車上圈物的竹苫子,用細鐵絲將它們首尾相接串聯起來,就有了類似漁民們捕魚的“拖網”。選一條寬度與拖網相當,深度適中的水溝,我們便把拖網拉入水中,從水溝的一頭向另一端推進。水中的魚兒盡管大小有別,形狀各異,但無一具備“跳龍門”的絕技,麵對拖網的“過濾”,個個束手無策,隻好乖乖地向一個方向集中。
我們不是將拖網一直推到河溝的盡頭,到幹河灘上揀魚而失去“渾水摸魚”的樂趣,而是在魚兒達到一定密度時停止作業,將苫子牢牢插入溝底泥中,然後一齊跳入封閉區域內胡亂撲騰。被苫子封住的有限水域經不起眾多夥伴的奮力攪動,清水變渾,渾水變濁,濁水變為泥湯,直到魚兒實在無法在水下生存,爭先恐後跳出水麵時,我們才笑著,跳著,在渾水中輕而易舉地摸出魚來,扔盡事先準備好的竹篩子中。
一般情況下,我們一次能將半篩子拳頭般大小的、叫不出名堂的、活蹦亂跳的、各種各樣的魚兒前呼後擁地抬回“庵子”,令包括隊長在內的一切大人們刮目相看,引起不便與我們共同作業的姐妹們的羨慕之情。對魚的吃法,我們那時還不知有什麽“清蒸”、“糖醋”之類的名堂,隻想享受一下用渾身泥巴換來的勞動果實。誰知土生土長的炊事員根本沒有做魚的技能,隻會像做其他麵飯一樣用水來煮。實際上當時的廚房裏既沒有食油,又沒有薑蒜等其他佐料品,隻有可供調味的塊狀結晶鹽,所以出鍋的魚除了清湯就是魚骨架,根本沒有魚肉可供品嚐。無奈,我們隻能小心謹慎地濾魚刺,大口大碗地喝鮮湯。盡管現實讓激情大打折扣,但我們照樣樂此不疲,隻要一有閑暇,小河溝就會出現我們“光屁股泥猴”的身影,成語“渾水摸魚”的內涵就又成為夥伴們的午休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