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十八軍在鞏縣(8) 揮師起義

(2017-12-16 08:15:16) 下一個

 

8. 揮師起義

 

                             (1)十七師首舉義旗

 

    1944年初,蔣介石玩弄明升暗降、調虎離山的伎倆,把趙壽山趕到甘肅控製起來,派其嫡係、黃埔一期的張耀明接任三十八軍軍長。帶有特殊任務的張耀明上任伊始,凡有共產黨嫌疑的營、團職軍官都遭撤職或關押,三十八軍所轄的3個師14個團被縮編為9個團,還預謀把劉威誠任團長的51團肢解。全軍將士對蔣氏排斥異己的伎倆深惡痛絕,所屬十七師在共產黨員劉威誠和張複振的率領下,首先在河南洛寧縣故縣鎮宣布起義,徹底與蔣家王朝分道揚鑣,走向新生。

 

                                (2)清異己步步緊逼

 

    十七師的起義對蔣介石無異於當頭一棒,但利令智昏的蔣氏也因此對五十五師更不放心。於是,一個更陰險、更毒辣的陰謀悄悄向五十五師展開。

 

    1946年春,蔣調三十八軍到鞏縣一帶駐防。這裏東有鄭州二十七軍王應尊部,西有洛陽九十軍顏明部,南是嵩山,駐有別廷芳地方團,北為黃河天塹。把這隻部隊放入狼群虎窩,其禍心昭然若揭。1946年4月,蔣介石下令將第三十八軍餘部改編為整編第三十八師,所轄師改成旅。原第五十五師縮編為第五十五旅後,指定原副師長孫子坤為旅長,而將原五十五師師長孔從周擢升為名義上的軍級副師長,實為剝奪了其對部隊的領導權,架空他與五十五師的聯係。當時,曾幾次向黨中央請示起義的孔從周,又一次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提出了起義的請求,黨中央也審時度勢,指示劉伯承、鄧小平部隊積極配合。5月10日前後,劉鄧部隊的意圖不幸被敵《掃蕩報》披露。5月12日,胡宗南又秘派董釗向西安綏靖公署、鄭州指揮所主任裴昌會傳令:假借新鄉一帶發現“匪情”,令縮編五十五旅輕裝(留下重武器)前往“剿匪”,布置二十七軍事先埋伏在鄭州各火車站,待縮編五十五旅的運兵車到達,立刻動手將其繳械(新中國成立後被原國民黨第三十八軍副軍長姚國俊所寫的回憶錄證實)。

 

                              (3)識陰謀針鋒相對

 

    5月14日下午4時,“剿匪令”在縮編五十五旅公開,當時離出發隻有12個小時。時刻保持警惕的孔從周見軍令如火,十分反常,立刻產生了懷疑:近段新鄉並沒有戰事,何來增防一說?調兵留下重武器,增防的意義何在?看起來敵人是磨刀霍霍了!動手的地點是鞏縣?還是鄭州?或是新鄉?多少年的戎馬經驗告誡自己,絕不能優柔寡斷,決不能任人宰割,一定要利用這一機會率縮編五十五旅官兵跳出火坑。他認定,邁開起義的大步,至少有三個好處:一,有勝利突圍伏牛山的可能;二,即便軍事上失敗,政治上也是個勝利;三,可策應李先念部宣化店突圍。

 

    決心一定的孔從周立刻在焦灣的部屬謝又三家趕往站街組織起義。當他到達孝義大王溝時,不巧又被原副軍長姚國俊和政治副師長徐幼常纏上。為麻痹他們,孔師長又陪他們到孝義集上洗澡吃飯,虛意周旋了一陣又一塊返回康店。到夜裏10點時,孔從周才擺脫了糾纏。這時,離出發隻有6個小時,最近的部隊還在10裏之外,分散的隊伍還要集中,怎麽辦?心急如焚的孔師長顧不得月黑風高,便連夜渡伊洛河,翻孝義嶺,跨石河道,再爬黃冶嶺,繞道20多裏來到了縮編五十五旅163團戴定江營駐地——新溝村。他召集旅長孫子坤、163團團長楊健、164團團長陳日新、參謀主任武靖臣、副官長張子馥、孫天爵、史伯橋、秘書張雲程等人,曆數了蔣介石排斥異己的醜行,分析了部隊生死攸關的命運,一針見血地指出:隻有起義,才是全旅官兵的唯一出路。統一了認識以後,這些人又分頭行動,發動所有弟兄。對起義夢寐以求的原五十五師全體官兵聞此訊群情振奮,有人當時就表態:五月十五紅又紅,五十五師起義鞏縣城,為國為民奔新生。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

 

                            (4)  揮師伏牛奔新生

 

    1946年5月15日淩晨,國民黨三十八軍原五十五師全體官兵在師長孔從周的率領下,於鞏縣站街一帶發出起義電波:

 

    全國各界同胞、各報館鈞鑒:

    迭經全國軍民八年對日浴血奮戰,始贏得抗戰勝利。戰後,政府理應組織民眾發展生產,加強建設,醫治戰爭創傷,安定人民生活。然而國民黨蔣介石之輩竟置國家與人民於不顧,再次把人民推向內戰的血火之中。從周等不忍見父老百姓再次流血,特率全師將士起義,旨在反對蔣介石的內戰政策。仰望全國各界同胞及愛國人士行動起來,以堅決遏製蔣介石的內戰陰謀!

 

    在電告全國的同時,戰士們高唱“到大西北去”的戰歌,邁著雄健的步伐,分兵兩路,沿著青龍山、浮戲山揚眉吐氣地向東南山區進發。

 

    因聯絡所用的密碼過時,解放區對五十五師的起義愛莫能助,周圍的國民黨部隊卻紛紛包圍過來。張耀明也發電誘騙官兵回歸,懸賞通緝五十五師的主要領導的布告貼滿了鞏縣各地的交通要道、城門及關口。

 

    16日晚,部隊在老廟山一帶被圍。大戰迫在眉睫之時,164團團長陳日新對起義失去信心,在夜10時許帶部分人叛投張耀明,成了可恥的逃兵。其餘部隊與強敵浴血奮戰後方破圍前行。

 

    18日,運動到五指嶺的部隊再次被敵人重重包圍,敵步兵在空軍的支援下像野狼一樣輪番向五十五師衝鋒。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起義戰士同仇敵愾,一次又一次將衝上來的敵人消滅在陣地前。轉眼間,陣地前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戰至彈盡糧絕時,起義戰士才忍痛分手,四散突圍。

 

    後來,旅長孫子坤為掩護孔從周,率旅部向東突圍時被俘,與同難的共產黨員孫乃華同在南京雨花台壯烈捐軀。

 

    一直關心五十五師的我黨中央得知部隊起義的消息後,華北局派王國、沙夫等同誌赴豫聯絡,西北局書記習仲勳派鞏縣涉村籍的田又生回當地接應。

 

     在登封,分散行動的孔從周以陝西《平民日報》的記者證混過了保安隊的盤問,再向南到達禹縣,搭乘了一輛拉炭的汽車,來到南陽城外的樹林中停下來,躲在魏營村邊的麥地裏。利用原部下排長孔令敏在魏營村老家養病的機會,經孔排長一家及幾個熱心人的幫助,孔從周終於在菩提寺後的竹林裏更為隱蔽地安頓下來。在這裏,他溝通了與起義失散人員的聯係,與中共中央派出的聯絡員王國接頭後轉入解放區。執行師長“化整為零,分散隱蔽”命令的戴定江、戴定林、程英傑等人潛伏在洛口保長曹清亮家一段時間,後也勝利投入解放區的懷抱。受兩個兄弟師的影響,三十八軍的最後一個師——一七七師一部,也於1946年6月在河南輝縣起義。從此,三十八軍的番號在國民黨軍隊的序列中被莫名其妙地取消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