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十八軍在鞏縣(7) 創建教導隊

(2017-12-16 08:14:09) 下一個

 

 7. 創建教導隊

 

 (1)卓有成效

 

    1938年,初任三十八軍軍長的趙壽山就接受共產黨的主張,創建以“改造舊軍隊,培養新幹部”為宗旨的教導隊。開班伊始,他就交工委全權負責。教導隊在陝西三原辦了2期,在鞏縣辦了3期,連同在四集團軍總部辦的兩期學生隊,共培養新式軍官近1800人。

 

    教導隊從第3期起在鞏縣開辦。當時名為教育連,辦在閻溝、柏茂一帶;第4期從1941年年初開始,到1942年冬結束,名為野戰補充團2營,營長周傑邦,下設4、5、6三個連,辦在新溝。4連連長是郝克勇(即工委的範明),5連連長是共產黨員徐友彬,6連連長趙錦棣也是共產黨員,他們共帶出學員近350人。1943年初在蔡莊開辦第5期,對外稱輜重團2營,營長邊重光,下設3、4兩個連。3連連長是李旭東,升任輜重團副營長後叫李光新。4連連長廖波成。這一期雖因日犯洛陽,中原戰役開始而提前結束,但也培養學員230人。

 

                                 (2)  訓練有方

 

    教導隊對學員的選拔是很嚴格的。被推薦者必須曆史清白,家庭、社會關係清楚,思想進步,堅持抗日,反對內戰。學員入班後教導隊還要再用一段時間考察甄別,達不到要求的一律清退,在複查中清除的就有張成國等多人。學員的來源有3個:一在部隊的優秀戰士中選拔,二派人到地方上秘密接收,三是把地方暴露的共產黨員調進。教導隊的訓練內容分政治、軍事兩部分。軍事課包括:步兵操典、野外勤務、射擊訓練、測繪、遊擊戰術等。政治課的內容是:羅瑞卿著的《八路軍的政治工作經驗》、列昂捷夫著的《政治經濟學》,以及《社會科學理論》、《大眾哲學》、《中國近代革命史》、《改進部隊的方法》、《國際形勢》、《日語對話》等。

 

    為了開展積極的政治思想工作,進行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教導隊教唱《國際歌》等革命歌曲,組織秘密圖書室,舉辦各種形式的演講會、討論會等。圖書室裏的《國家與革命》、《論持久戰》、《論共產黨員修養》等革命理論書籍被學員爭相傳閱。陳雨皋講得“銀子上千,抗戰不堅;銀子上萬,反對抗戰;鍋裏沒米,抗戰到底”形象具體,深得學員好評。學員在教導隊內分為一等兵、二等兵,畢業後大部分到基層擔任班、排長,直接參加對日作戰。經過實踐,尤其是被殘酷的戰爭考驗和鍛煉後,大多數都具備和養成了優良的傳統和作風,成為有較高思想覺悟、較強軍事素質、作風正派、德才兼備的基層幹部,為牢固掌握和徹底改造這隻部隊奠定了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