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十八軍在鞏縣(6) 血戰虎牢關

(2017-12-16 08:12:54) 下一個

 

6. 血戰虎牢關

 

    1944年春,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法西斯陣營,敗局顯露。在亞洲戰場上為非作歹的日本侵略者為挽救其厄運,便瘋狂地發動了中原戰役。麵對2萬餘侵略者,湯恩伯的40萬大軍或望風而逃,或一觸即潰,短短37天,豫西38座縣城淪於敵手。深受共產黨幫助教育的三十八軍一七七師,在鞏東虎牢關陣地卻舍生忘死,頑強抗擊日寇7晝夜,勝利完成了遲滯消耗西進之敵的艱巨任務。當時有日本電台這樣評論:“在遠東運動會上,任何人都跑不過日本人。在中原會戰中,我們卻跑不過湯恩伯。唯有孫蔚如兵團節節抗擊,阻礙我們前進。”

 

                          (1)古戰場上又用兵

 

    1944年4月19日,日寇鈴木旅團步、騎兵近6千人,攜大炮20餘門,乘戰車、裝甲車近80輛,氣勢洶洶,直撲豫西戰略要地——洛陽。

 

    鞏縣東鄰的虎牢關,因三千年前西周穆王姬滿豢養猛虎而得名,借結義弟兄劉關張大戰呂布而揚威天下,是名垂曆史的古戰場。它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辭海》描述其地勢為:縈帶山阜,北臨黃河,絕岸峻涯。

 

    因曆史上虎牢關就是進取和防守洛陽的要道,預計日寇西犯洛陽必經此地,故三十八軍一七七師配屬軍炮兵第二連,便在褚嶺至金溝間構築鞏東主陣地,決意煞一煞侵略者的威風。戰前,大家采用共產黨員、529團副團長盧鬆軒的“反戰術而用兵”的創造性建議,把預備隊(530團3營)放在主陣地前麵的虎牢關一帶,對敵攻守兼備,造成先聲奪敵之勢,讓敵虛實難辨,被動挨打。

 

                         (2)鈴木旅凶鋒畢露

 

    4月20日午後1時,日先頭部隊五、六百人,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耀武揚威的向虎牢關撲來。隱蔽在掩體中的3營官兵,待敵炮延伸射擊,步兵接近陣地時,將仇恨的子彈向敵群中傾瀉,來犯之敵頓時死傷一片。自詡有“武士道”精神的日寇不甘失敗,又組織部隊連連衝鋒,3營官兵視死如歸,象釘子一樣屹立在陣地上。入暮後,敵步兵200餘,偷襲虎牢關西南的人心溝支點陣地,堅守陣地的8連2個班,頑強抗擊後全部壯烈捐軀。3營營長路雲亭立刻組織胡世倫排與8連一部,乘敵立足未穩,突發逆襲,在友鄰陣地的火力支援下,以20餘傷亡的代價,又將人心溝陣地奪回。

 

    21日12時,敵步兵近900人,在炮兵的支援下,又一次向我右翼陣地撲來。3營陣地默不發槍,如若無人。待敵進入我射程之內時,陣地上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成群的手榴彈在敵群中開花,左翼陣地的機槍猛烈側射,衝到陣地前的敵兵頓時鬼哭狼嚎,死傷遍地,後麵的日本兵也嚇得屁滾尿流,抱頭鼠竄。下午2時許,敵增兵500餘,裝甲車3輛,坦克5輛,在虎牢關前穿梭往返射擊,敵飛機4架在我陣地上空盤旋轟炸,低空掃射。一時,我虎牢關陣地上,彈片橫飛,硝煙彌漫。陣地前,敵千餘步兵趁此機會拚命扒崖攀登。同仇敵愾的3營官兵以血還血,用交叉濃密的火力猛力掃射敵群,攀扒之敵紛紛落崖斃命。激戰約5個小時,虎牢關陣地雖彈痕累累,幾個支點工事幾經摧毀殆盡,而日寇始終未能越過陣地一步。

 

                         (3)迂回戰日月失色

 

    22日0時許,近1600日軍乘雨夜向虎牢關施行迂回攻擊。共產黨員,530團副團長王汝昭親率529團2連、9連及531團8連,冒滂沱大雨,頂呼嘯狂風,踏泥濘小道,翻山越溝20餘裏趕赴陣地。這時,小勝之敵驕氣橫生,疏於警戒,突遭我方反擊,頓時亂作一團。楔入敵群之戰士,抓住這一時機猛打猛衝,日本兵似驚弓之鳥,丟盔棄甲而逃。拂曉時,日軍雖再次調集騎兵、步兵、飛機、大炮增援,但虎牢關主陣地仍巍然屹立,迂回之敵沒撈到點滴便宜。

 

    23日淩晨,日軍又出動2000餘眾,強攻虎牢關後方陣地,鞏東主陣地也分兵前往增援,重兵集結的鴻溝、馬窯等地頓時陷入惡戰之中。晨8時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又向王副團長所處的陣地發起猛攻。戰士們在副團長的帶動下,一個個舍生忘死,奮力拚殺,每一寸陣地都讓日軍付出了慘重代價。激戰至12時許,敵續馬、步軍千餘,山野炮30餘門,飛機6架參戰,意欲破釜沉舟,決一雌雄。一七七師官兵則視死如歸,寸土不讓,直到彈藥告罄時,才把戰況電告上級。師長李振西則命令部隊撤出陣地。王副團長接電後陷入深思:敵雖數倍於我方,但傷亡慘重,士氣已挫。戰場上公路狹窄,敵戰車隻能單向運動,威力無法發揮;兩軍間溝河縱橫,敵騎兵無法馳騁;敵我膠著,敵炮兵隻能延伸射擊;我2個營背後是懸崖深溝,退則全軍覆沒;1個營已陷入絕境,隻有背水一戰,方能轉危為安。這時,來送彈藥的529團又催促撤退。王副團長義無反顧地說:“隻有反擊才是出路,別無選擇!”遂調整部署,與敵決一死戰。形成共識以後,輕傷員又抓槍投入戰鬥,重傷員盡可能就地自衛,全體官兵決心與陣地同生死共存亡。戰鬥頓時慘烈異常,陣地前屍陳累累,血流遍地,山嶽為之變色,大河為之肅然。官兵用楔入、分割、包圍等戰術連連發起強攻。戰至黃昏,敵潰不成軍,抱頭鼠竄。

 

    24日到25日,鈴木旅團傾巢出動,連續向虎牢關及其支點工事發起攻擊。一七七師官兵同仇敵愾,舍命反擊,鈴木除得到上千具屍體外,一無所獲。

 

                          (4)抗強敵美名傳揚

 

    26日深夜,為免更大傷亡,一七七師主動撤出虎牢關陣地,固守鞏東主陣地。27日,鈴木對突破鞏東主陣地深感無望,遂集結大部機械化部隊南進西折,用大迂回戰術突破軒轅關、龍門兩要塞,直逼洛陽。

 

    日寇鈴木旅團,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配有飛機、大炮、坦克、裝甲車等現代武器,又有“武士道”精神支柱,滿以為是無敵勁旅,妄圖以初戰獲勝之凶鋒,突破我鞏東主陣地,直逼洛陽。不想此戰焦頭爛額,損失官兵2500人。一七七師裝備落後,僅有老掉牙的克虜伯野炮4門。但全師官兵有感於中國共產黨抗日政策的感召,有感於八路軍、新四軍英勇抗戰之精神鼓舞,深知國家、民族命運瀕臨千鈞一發,抗日決心十分堅定。一七七師既無飛機,又無坦克,但有正確的戰略,靈活的戰術;有眾多地下黨員的潛移默化,帶動教育;有鞏縣、汜水兩縣人民不顧敵機的轟炸掃射,前運糧彈,後運傷員的無私支援,終於讓日寇領教了中國軍隊的威風和中國人民的誌氣,使中原人民看到了抗戰必勝的信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