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何漢忱故事(第二章 報效兵工)

(2017-12-15 15:46:58) 下一個

 

第二章  報效兵工

 

公元1914年,剛剛從帝製脫胎換骨的民國政府為了穩固政權,決定在中原腹地鞏縣興建兵工廠。為了讓新的兵工廠成為“統一兵器製造”的樣板,在舉國選拔技術人才時把測量廠基地址的任務壓在何漢忱肩上雖然其具體表現史焉不詳,但就公元1915年的征地一事,有文章這樣記述:“當時,兵工廠籌建處根據農耕社會中農民視土地如命根子的現實,對預備征購的土地,先造《購買地畝花戶姓名清冊》,對欲征土地的麵積、四鄰地界等都記錄地清清楚楚,張榜公布無誤後一一兌付。尤其是地積丈量,不滿足於一般的畝、分、厘等單位,更精確到毫、絲以下等不被重視的細微程度,其公平合理、童叟無欺的態度,不但令當事者滿意,更使耳聞目睹的局外人心悅誠服。”

 

工程建設開始後,又讓他負責主要廠房的督造。在何漢忱的嚴格要求下,工程基建提前竣工,各項指標均為優等,上級特意表彰獎勵。

 

工程建設結束後,何漢忱因此留任鞏縣兵工廠技術員一職。

 

先生雖然飽受四書五經熏陶,但思想觀念並不被封建禮教束縛,每逢論及民族前途,他總是對“戊戌變法”持肯定態度,對梁啟超、譚嗣同的改革獻身精神十分佩服。而對於張勳複辟和袁世凱稱帝,則稱其為封建餘孽,十分鄙視。對於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帝製的意義,則是由衷地讚揚。每逢談起近現代軍閥馮玉祥愛兵愛民、同甘共苦,十分欣賞。他供職於蔣介石時代的兵工企業幾十年,對蔣家王朝了解深刻,多有不滿。他認為國軍部隊分嫡係雜牌,論親疏遠近,以及重江浙遠他人等等蔣之做派,都是失民心、誤國家的根源。因此,憤世嫉俗的何漢忱自號“浣塵”。

 

何漢忱篤信佛教,樂善好施。看到熟悉的周圍村民家庭貧困,他就給予力所能及地幫助,每逢兵工廠招收小工,他都主動介紹生活困難的村民進廠務工,借以改善困窘的生活狀態。以至於廠門口的小商小販,甚至精神有礙者都視他為朋友。有一次,邂逅一位農民打扮的中年人,見到先生時倒頭便拜。何漢忱攙起仔細一問,原來他進廠打小工是自己介紹的,現在又轉為長工,過去一直找不到感謝的機會,這次偶遇終於幫他圓了感激之情。還有一次,校長將一位廚子吊在樹上抽皮帶,逼問夥房丟失的肉食,哀嚎聲不絕於耳。何漢忱聽到後,不顧與校長反目,親手解索放人,深得眾人好評。遠在封閉落後的1930年,他看到工人們的日常用品都遠到集市上購買,多有不便,就立即在兵工廠內籌建了消費合作社,自任第一任理事,出售米麵油鹽等日常用品,不求利潤,隻圖服務,很受職工歡迎。

 

公元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大舉南侵之時,鞏縣兵工廠成了侵略者重點攻擊的目標。公元1938年,日軍的鐵蹄已經踐踏到了黃河北岸,經常派飛機大炮對一河之隔的鞏縣兵工廠狂轟濫炸。當年3月份的一天,日軍在黃河北岸升起軍用熱氣球,指揮大炮發射,一天之內發射炮彈400餘發,不但兵工廠慘遭蹂躪,連周圍的村莊都未能幸免。受形勢所迫,鞏縣兵工廠奉命南遷。由於時間緊迫,兵工廠隻能撤走主要的機器設備,而許多來不及搬運的物資,以及廠房、土地等不動產原地待命。為妥善處理這些遺留物產,深受李待琛廠長器重的何漢忱被任命為留守主任,帶一個排的兵力,全權看護遺留資產。

 

在何漢忱的組織下,留守人員對遺留物資逐一清查,登記造冊。對其中能夠搬運的,當即組織交通工具,分批分期裝運南撤。確實無能為力的,能處理的就地處理,所得款項如數上交。

 

試想兩個龐大的兵工企業,除主要設備之外,其餘物品數以萬計,哪一件都價值不菲,如果全權負責的何漢忱稍作變通,國難之財一夜之間即可中飽私囊,百萬富翁指日可待。但何漢忱不為所動,堅持秉公辦事,一塵不染,從不染指財務。

 

何漢忱不但嚴於律己,並且對於個別弄虛作假、侵財吞物的人員,一經發現,馬上追查,無私絕情。何漢忱無私無畏的做法,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人,也給自己帶來了諸多隱患。

 

當時的留守人員中有一個叫“二餘”的,屢屢拜倒在錢物麵前,被何漢忱批評後,非但沒有悔改之意,反而心生怨恨,決心趁此亂世尋機報複。

 

趁何漢忱在自己家和一班人談話,二餘拿出手槍,裝作擦槍的樣子,把槍口悄悄地對準了何漢忱。當時的何漢忱正半躺在床上,意識到危險降臨時,一個鯉魚打挺坐了起來。就在這一刹那間,二餘扣動了扳機,子彈呼嘯著向漢忱躺著的地方射去,在場者無不大驚失色。對於背後黑槍的卑鄙行為,大家都義憤填膺,欲怒斥其麵。何漢忱考慮到留守人員少,任務重,更需要加強團結,既往不咎,於是製止了大家的激憤情緒,教育二餘說:“我們共事幾年,沒見你這麽大意過,多虧沒有傷人!以後擦槍時注意點,不要在人前隨便玩槍!”二餘見何漢忱不和自己一般見識,悔恨之情頓生,連連點頭稱是。

 

    麵對日寇的咄咄攻勢,上級命令何漢忱將遺留的彈料物資就地銷毀,帶領全體人員繞道撤退。一直關心戰爭形勢的何漢忱麵對命令,冷靜分析敵我態勢,認為鞏縣地勢“山河四塞,鞏固不拔”,尤其是臨敵的北麵有黃河天天塹,短時間內淪陷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匆忙銷毀庫存物資,放棄遺留設備,實在可惜。若能抓緊時間把物資設備搬運大後方,可以重新發揮作用,有力支撐抗戰。何漢忱即刻將自己的想法以及運輸物資的方案報告上級,獲得批準後馬上招募工人,不顧敵機空襲的危險,日夜加班釘箱裝車,將一千多噸庫存的彈藥物資運往後方,有力地支援了立足未穩的南遷兵工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