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4)
2019 (67)
2025 (2)
第一次見到龍吐珠(Bleeding-heart vine, Clerodendrum thomsonae Balf) 是六年前在鄰居家院,非常喜歡花顔色的紅白相配和形狀的搭配. 問鄰居植物名, 叫“Bleeding-heart vine”. 我吃了一驚,暗自想 “怎麽能用bleeding 來形容那美麗的花啦? “ 按中國傳統, 不怎麽美, 也不吉利。 大方的鄰居送了我一小節莖。
回家後趕快種上, 很快龍吐珠在我院定居了,每年多次開花。開這麽美的花的植物,一點不驕氣,耐旱耐瘠,完全低管理.且生長快,較易枝繁殖,花繁多,花期長。
我喜歡分享植物與朋友,一位得到龍吐珠的朋友告訴我,她的一位親戚說叫“龍鳳戲珠”。最近看到網上稱之為“龍吐珠”. 查了百度,原來其中文名還有如下故事. 但還是不明白這名僅是表示吉祥,還是真與花的形狀、結構有關? 直到今早,我照相時才注意到, “龍吐珠”名符其實!
原來白色部分是苞片, 中間的紅色部份才是真正的花。含苞欲放的紅色花蕾從白色的苞片伸出時,真是龍吐珠呀!既形象又吉祥。
盛開的紅花與其長長的雄蕊也非常漂亮。
附摘自百度,“在十八世紀中葉,英旅行行家科斯·湯姆森去非洲遊曆,無意中看到許多黑膚姑娘,用龍吐珠花串成頸鏈,飾持胸前,一黑一白,反差強烈,引起莫大興趣,於是采得種苗帶回試種。當時植物學家認為他是第一個發現者,遂以他的名字命名。到十九世紀末期,馬裏開始經營這種花草,自行改名為“珍珠寶塔”,這比用人名確勝一籌。到了二十世紀初,龍吐珠進入荷蘭的國際花市,初時銷售量極少,有個華僑工人方福林針對花客喜愛吉祥的心理,建議改用“龍吐珠”的花名來招徠顧客,立即受到老板的采納。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幾乎遠銷世界各地。此後,龍吐珠之名就流行全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