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箱子的故事

留學生,第一代移民的點點滴滴
個人資料
媽媽的故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愛與化學,催化反應。。。。

(2021-10-07 02:06:48) 下一個

化學與愛情,催化反應

 

西方有一句話,說人與人之間有緣,一定是有共同的“化學成分” Chemistry between people

 

人與人之間的化學反應是一種神秘的東西,有“chemistry”的,即使以前從未見過。一見麵也有親切感。那是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和被對方吸引的混合感覺,如同磁力吸引一般;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然而然想的想去了解對方靠近對方的情感。這種感覺不能夠靠強迫或者有意製造出來。人們可以因為利害關係表麵上偽裝成喜歡別人,但是如果問自己的內心,喜歡或者不喜歡,潛意識會直截了當的給出答案。

 

西方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的化學成分“chemistry”,可能就是東方文字表達裏的“靈犀”,“心有靈犀一點通”。化學chemistry是兩個人相遇感受到的那種瞬間的吸引力,引導人們敞開心扉,想要深入了解另外那個人並與之建立某種關係。在交朋友這件事情上,傾聽您的直覺比注意他人的反應更加重要。

 

試圖弄清楚是什麽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化學反應,這個很難。 人與人之間有“chemistry”,這不是愛,也不是欲望產生的。這才是令人驚歎的地方,雖然你不知道chemistry會把你帶到哪裏,但你還是跟著它走,因為你別無選擇。您能夠感覺到的,是身體的溫暖。 您的笑容會自然而然的浮現在臉上,心裏不再緊張,舒適的感覺會在全身蔓延。。。

 

對於找對象的人來說,兩個人必須要有“chemistry。完全match的人可能一見鍾情:火花飛濺時,兩個人已經不可能做出理性的判斷:那個時候如同頭腦遭遇了前所未有,未曾預料到的暴擊,不同的是,沒有感覺到疼痛而是感到非常的愉悅,好像時光停滯,那一刻身輕如燕,心兒飛往高空。滿眼都是海浪,陽光,沙灘,滿眼都是愛,是美,是歡顏。。。。

 

學過中學化學的,都知道化學反應可以被催化劑加速。對於找對象的人們,鮮花蛋糕,燭光晚餐,手牽手走在水邊,在月光下看著波光粼粼慢慢散步,那些都是愛情的催化劑。而對於朋友,喝茶聚餐聊天,微信來來回回,也是加速友誼的催化劑。。。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化學反應“chemistry起作用。加速這些過程,催化劑起的作用功不可沒。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是發給發明小分子催化劑的教授們的。。。

 

剛剛宣布的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發給了真正傳統意義上的化學學科:“有機催化劑”。瑞典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宣布的獲獎原因是“用天才的方式給出了構造分子的新方法”!

 

德國和美國的二位科學家:本傑明·李斯特和大衛·w·c·麥克米倫。因為他們“在不對稱有機催化方麵的發展”被授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

 

Benjamin List1968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1997年從法蘭克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研究人員。

 

David W.C. MacMillan1968年出生於英國貝爾斯希爾。1996年從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有機催化劑可以用來驅動大量的化學反應。利用這些反應,人類可以更有效地構建任何東西:新的藥物,新的材料,新的能量轉化分子,新的電池,可以有變廢為寶,有點石成金之妙。

 

據報道,治療新冠病毒的藥物Remdesivir(瑞德西韋)的高效合成。該方法(用小分子催化劑加速)功不可沒!

 

催化劑的存在將更快的優化藥物,加快設計新材料,讓發現新配置的周期縮短,這些對人類的生活和生命都是無可估量的貢獻!

 

那個德國教授是德國人。而美國教授其實是英國人。不過今年所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裏麵,又是美國教授占多數了。

 

人的一生,除了物質的意義上的生存,人與人之間需要化學反應,需要有愛的生活狀態。在這個世界上,有可以傾訴的人,分享想法和感受,在艱難的時期,可以找到依靠,這就是人類的所求。抱團取暖,也有一種催化作用。

 

愛,需要chemistry,也需要催化劑。。。

 

 

 

 

 

 

 

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我與諾貝爾獎的緣分》係列的第三篇。前麵兩篇可以在下麵的鏈接裏發現

 

我與諾貝爾獎的緣分(1

 

我與諾貝爾獎的緣分(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